-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4333
- 條形碼:9787522704333 ; 978-7-5227-043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 內容簡介
從近25年國際技術哲學的演進歷程看,荷蘭已然成為技術哲學的研究重鎮。技術哲學經驗轉向的引入、概念化及模式化,使荷蘭學派的技術哲學受到了普遍關注。技術人工物兩重性問題的提出及其體系建構,使荷蘭學派的技術哲學得到了國際技術哲學界的聚焦。“結構-功能”“結構-意向性”“技術-倫理”“價值-設計”“技術-社會”等研究策略在技術研究中的貫徹、技術人工物哲學體系的建構和以會聚技術、人工智能等為內核的“顛覆性技術”倫理的持續推進,使荷蘭技術哲學開始帶領國際技術哲學的走向。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詳細考察了上述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的各個維度。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 目錄
**節 荷蘭技術哲學的工程師傳統
第二節 荷蘭技術哲學的改革哲學傳統
第三節 荷蘭技術哲學的宗教文化傳統
第四節 荷蘭技術哲學的社會建構論傳統
第二章 荷蘭學派的代爾夫特模式
——技術設計哲學及設計倫理
**節 從經驗轉向到價值論轉向的系統闡發者:彼得·克洛斯和安東尼·梅耶斯
第二節 技術設計哲學的踐行者:伊博·波爾
第三節 技術風險情感理論的倡導者:薩賓·羅瑟
第四節 設計語境中技術人工物哲學的建構者:彼得·沃瑪斯
第三章 荷蘭學派的特文特模式
——技術文化哲學及后現象學路徑
**節 建構性技術評估的設計者:阿里·瑞普
第二節 全球性科技倫理問題專家:塞馬斯·米勒
第三節 后現象學進路的技術哲學家:彼得-保羅·維貝克
第四章 荷蘭學派的瓦赫寧根模式
——公共衛生倫理和農牧業生產倫理
**節 公共衛生倫理學家:馬塞爾·韋爾維
第二節 農牧業生產倫理學家:巴特·格雷門
第五章 荷蘭學派的顛覆性技術倫理研究概況
**節 信息通信技術倫理學家:杰羅恩·霍溫
第二節 計算機倫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菲利普·布瑞
第三節 人工智能哲學的重要研究者:文森特·穆勒
第六章 國際技術哲學家對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的評鑒
**節 從SPT會議考察荷蘭學派的技術哲學演進
第二節 技術哲學的過去與未來:卡爾·米切姆評鑒荷蘭學派
第三節 技術哲學話語體系的尋求:保羅·杜爾賓簡評荷蘭技術哲學
第七章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思”“路
**節 技術人工物的”二元組成“問題
第二節 技術倫理的”二元分割
第三節 技術-社會“二元依存”研究模式的確立
小結
第八章 中荷技術哲學的比較與融通
**節 比較視域中“負責任創新”研究
第二節 新興民生技術體系及其哲學思考
第三節 “使用發明”的哲學思考
小結
結語
附錄
附錄1 荷蘭技術哲學:六個問題荷蘭學者的答復
附錄2 人名地名中英文對照
附錄3 4TU技術-倫理研究中心核心成員及分布
參考文獻
后記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 節選
三 工程設計中的倫理問題 在有關技術、工程與倫理的討論中,技術和工程通常被視為倫理問題的根源,倫理則被視為工程和技術發展的限制。而在波爾看來,技術和工程進步可以創造倫理進步,而不僅僅是倫理問題;倫理可以成為技術和工程發展的動力,而不僅僅是一種約束。作為工程活動的首要環節,工程設計影響著整個工程活動,因此,對倫理問題的關注集中于工程設計過程成為必然。當前,在工程設計過程中主要面臨著生態倫理問題、技術倫理問題和社會倫理問題等問題。 傳統的對技術和工程的倫理反思通常是反映性的,即倫理反思在一項技術和工程被開發和設計之后進行。近年來,人們已經嘗試從技術和工程的設計、研發和創新過程的早期就積極整合倫理因素,在這種方法中,倫理被建設性地用來改進新興技術。工程設計過程需要實現概念化,以使倫理反思的出發點更加明確。工程設計過程概念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種是根據工程設計與社會技術環境的關系來概念化工程設計。工程設計中涉及的倫理問題只有明確地與實際社會環境相關時才有意義,倫理問題只有處于環境之中,才會顯現并得到充分的研究與解決。工程設計中的倫理問題及其各個方面都具有規范性,但在使用“倫理反思”或“道德行為”等概念時,這些形式的反思和行為的具體規范內容始終與它們所處的社會技術環境相關。第二種概念化方式與工程設計過程的環境無關,而是與它的認知結構及設計產品在未來使用環境中將發揮的作用有關。波爾和安科·戈普(Anke van Gorp)尤其關注設計的認知結構,將設計問題視為認知上結構不良的問題。他們認為,結構良好和結構不良的設計問題會引起不同類型的倫理問題,這就要求工程師進行不同形式的倫理反思。由于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對設計過程的關注,設計過程可能會日益實現更好的結構化。 波爾和戈普通過研究設計過程中進行倫理反思與設計類型之間的關系,介紹了工程倫理學的內部主義觀點。他們將文森蒂(Vincenti)在常規設計和激進設計之間的區別作為對工程設計進行分類的一個維度,工程設計從高級到低級的分類為:激進高級設計(Dutch-EVO輕型汽車)、激進低級設計(制冷劑)、常規高級設計(蛋雞養殖系統)和常規低級設計(管道和設備設計)。波爾和戈普認為,激進設計與高級設計容易出現結構不良的設計問題,它們比結構良好的設計需要更多的倫理反思,但這并不意味著結構良好的設計不需要倫理反思。因此,“價值敏感性設計”和“負責任研究與創新”作為可行性方法,可用以指導工程設計過程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價值敏感性設計(VSD)是在信息通信技術中提出的,它是將具有倫理意義的價值整合到技術和工程設計中的系統方法。價值敏感性設計的“價值”包括:人類福祉、財產、隱私、普遍可用性、信任、自治、知情同意、問責制、禮貌、認同、冷靜和環境可持續性。在價值敏感性設計中,從倫理角度審視設計并在設計過程的起點整合倫理價值,將倫理價值納入到技術人工物的設計中,是價值敏感性設計的重點和目標。價值敏感性設計面臨的主要困難不是在設計中體現這些倫理價值,而是在實踐中實現這些倫理價值,以避免新興技術潛在的倫理問題。 近年來,“負責任創新”(RI)理念受到廣泛的關注,它表示滿足某些(倫理)價值的創新結果和創新過程,歐盟的“地平線2020”研究計劃對該理念進行了推廣,其中“負責任研究與創新”(RRI)是主要的交叉主題。《“歐洲負責任創新與研究”的羅馬宣言》將“負責任研究與創新”定義為:“把研究和創新與社會的價值觀、需要和期望相結合的持續過程。”①其中心思想是,在創新和設計過程的起點就預見由創新引起的社會和倫理問題,并在創新和設計過程中將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考在內。RRI已成為學術界和政策界的重要話題,但尚未系統地體現在公司的創新過程中。波爾等學者討論公司如何將RRI整合到他們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政策和業務策略中,并為此設計了一個概念模型,使公司將社會和道德方面的考量及價值觀納入到新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過程中,促進RRI戰略轉化為現實。②公司RRI戰略的概念模型具有四個主要元素,即“環境、戰略級別、運營級別和RRI成果”③。它為公司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即通過考慮環境和公司變量,設計實施RRI的方法策略。 ……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研究——設計、倫理與價值 作者簡介
劉寶杰,哲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技術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日、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在《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