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重新發現中國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3837
- 條形碼:9787559853837 ; 978-7-5598-53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新發現中國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華中鄉土派學人的力作 作為我國社會學重要流派——華中鄉土派的一員,作者延續了流派“田野的靈感、野性的思維、直白的文風”的學術理念,結合自身多年田野調查的經驗,緊緊圍繞“三農”問題中的城鄉關系、土地制度、農民工流動、社會治理等方面展開討論。 2.立足廣袤農村土地,放眼鄉土未來建設 建設鄉村,需要認識鄉村,只有理解農情,才能把握大局。作者拒絕閉門造車式的學術研究,堅持身體力行,步履不停地走訪了我國上百個村莊,在熱火朝天的田野現場汲取學術養分,并將之轉化為自身關于鄉村建設的理論基石。 3.觀點鮮明,材料翔實厚重,重新發現復雜的中國鄉村。 作者將調查中生發出的“小點子”以隨筆的方式呈現,其中不乏對若干頗有市場的政策觀點的挑戰,以及對某些政策實踐的反思。此外,本書鮮少討論純粹的學理,而是充分利用了大量令人信服的田野調查資料來剖析目前的“三農”問題,在貼近我國農村村民家庭微觀個案的同時,又不失社會學的宏觀分析視角,使得讀者能夠在真實可感的材料中對我國“三農”問題的現狀獲得直觀的印象。
重新發現中國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內容簡介
在過去,空船航行時,船民一般會用壓艙石來降低船只重心,以保持穩定。而在我國的政策語境中,“三農”無疑就具有壓艙石的地位。作者認為,我國現階段的城鎮化發展,除了繼續將主要資源投向城市建設和產業升級,同時還要將鄉村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大后方,以應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震蕩,從而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田野調查的經驗,緊緊圍繞“三農”問題中的城鄉關系、土地制度、農民工流動、社會治理等方面展開討論,提出一套符合國情、農情的方案,以期建設面向未來的鄉村。
重新發現中國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目錄
序言 / 1
**部分 變動的城鄉關系
城鎮化之路 / 3
城鄉結構轉型 / 11
農民的城鎮化 / 16
“剝奪型”城鄉關系 / 21
內卷化的縣城 / 25
農民工的返鄉路 / 31
城鎮化的彈性 / 42
鄉村建設的定位 / 48
社會穩定的根基 / 55
第二部分 鄉村振興戰略
國情農情與振興鄉村 / 65
鄉村振興的東中西差異 / 71
鄉村建設的重點 / 76
減貧的中國經驗 / 85
“內置金融”的功能 / 91
農村移風易俗 / 96
鄉村儒學如何可為 / 101
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銜接 / 104
在發展中消除貧困 / 122
第三部分 農村土地制度
土地撂荒 / 141
壓艙的基石 / 154
農村人地關系變化 / 160
土地“三權分置” / 166
放活土地經營權 / 176
國有農場的經驗 / 186
農村宅基地退出問題 / 208
重建村社組織 / 211
第四部分 農業的前景
誰在種地 / 223
農民種地問題 / 229
農業的困境 / 234
菜農的類型 / 241
糧價與糧農 / 252
經營體系的演變 / 263
農業經營主體 / 268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 275
農業投資中的陷阱 / 281
后記 / 286
重新發現中國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作者簡介
桂華,1985年生,河南信陽人,F為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村基層治理、中國土地制度改革、中國家庭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在《法學研究》《政治學研究》《開放時代》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