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39166
- 條形碼:9787521839166 ; 978-7-5218-391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內容簡介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特別天氣和生態平衡的不可逆破壞,造成自然災害頻發,必須得到全人類重視。2020年9月以來,總書記先后在聯合國大會、氣候雄心峰會等國際會議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宣示。這是統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共贏的重大戰略,需要經濟、社會、資源、生態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需要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自然資源管理考慮的重點方向,是能源資源利用結構調整、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及自然資源綜合治理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本書站位自然資源視角,以系統的觀念,用自然資源經濟研究方法綜合研究探討“碳中和”問題。從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全流程考慮碳源與碳匯問題,統籌考慮資源、能源、空間及其所決定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以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為重點設置編寫框架,圍繞碳源、碳匯、應對、技術、經濟、市場以及空間結構、能源結構、資源結構等系統開展研究編寫。全書共分為十章。**章為引言,主要內容是自然資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是自然資源和碳中和的理論體系。第三章主要講自然資源促進碳中和的形勢和戰略方向。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別從陸地碳匯、海洋碳匯、CCS和地質工程碳匯、國土空間、資源利用等方面撰寫了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中和的任務。第十章主要是促進碳中和的政策制度保障。
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目錄
**章 自然資源與碳達峰碳中和理論體系
**節 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第二節 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 自然資源與碳循環
第四節 自然資源與全球碳平衡的科學機理
第五節 碳達峰碳中和經濟學理論
第六節 自然資源與新自然經濟理論
第二章 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形勢和戰略
**節 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形勢
第二節 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成效與挑戰
第三節 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框架
第四節 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
第三章 能源結構優化與減碳
**節 世界與中國能源趨勢與需求預測
第二節 傳統化石能源轉型
第三節 可再生能源結構優化
第四節 金屬能源迎來發展
第五節 配套支撐能源結構優化
第四章 陸地生態系統與碳匯
**節 陸地生態系統碳匯
第二節 森林碳匯
第三節 農田碳匯
第四節 草地碳匯
第五節 濕地碳匯
第六節 土壤碳匯
第五章 海洋生態系統與碳匯
**節 海洋生態系統碳匯
第二節 濱海濕地碳匯
第三節 近海生態系統碳匯
第四節 大洋生態系統碳匯
第六章 新領域負排放技術
**節 碳捕集與封存
第二節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第三節 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
第四節 直接空氣捕集
第五節 巖溶碳匯
第六節 礦物碳匯
第七節 海洋增強風化作用
第七章 國土空間優化與碳達峰碳中和
**節 構建綠色低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第二節 創新城鎮化綠色發展模式
第三節 優化能源生產消費空間布局
第四節 推進藍色國土空間立體化利用和碳匯能力建設
第八章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與碳達峰碳中和
**節 自然資源利用結構與碳達峰碳中和
第二節 自然資源利用效率與碳達峰碳中和
第三節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與碳達峰碳中和
第四節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碳中和
第九章 碳達峰碳中和決策支撐體系
**節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第二節 生態碳匯權屬權益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第三節 自然資源技術標準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第四節 自然資源經濟政策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第五節 自然資源基礎研究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附錄1 IPCC報告中的自然資源管理工作
附錄2 氣候變化與自然資源治理
參考文獻
后記
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作者簡介
《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編寫組 主 編 張新安 副主編 高 兵 鄧 鋒 姚 霖 劉伯恩 周 璞 范振林 強海洋 宋 猛 成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朋林 王心一 任喜洋 蘇子龍 李杏茹 張君宇 張 惠 孟 冬 南錫康 侯華麗 秦 靜 郭冬艷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