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玫瑰余香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5517
- 條形碼:9787537865517 ; 978-7-5378-655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玫瑰余香錄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本書話集子,作者圍繞自己收藏的36本簽贈本圖書展開講述。這36本圖書,都是作者從香港、澳門等地,甚至是新加坡、日本等國費心收羅的。大都是近現代的名家所著。作者講述了與這些精美圖書的相遇經過。也對圖書的流通脈絡進行了梳理,特別是對其內容予以了客觀詳盡的介紹,文字雅致、態度從容,傳達出了故紙堆讓人留連忘返、低徊不盡的巨大魅力。作者在享受淘書樂趣的同時,深入挖掘書與人的關系、書與事件的關系、書與時代的關系,在作者筆下,書已不是單單的一本書,它不僅反映著當時,更溝通著過去和將來。一本舊書、一本老書,在拉長的時間軸上,立時有了完全不同的色彩。這是一部當今不多見的書話作品。
玫瑰余香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近現代名人簽名本的書話集子,“玫瑰余香錄”書名取“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弦歌雅意,所涉圖書從晚清刻本到新近平裝,比如沈從文簽贈《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胡適簽贈芳澤謙吉《胡適文存》,卞之琳簽贈李浩昌《雕蟲紀歷》,劉旦宅簽贈南懷瑾《劉旦宅畫集》,張默君簽贈陳冰如《白華草堂詩》等,大部分為題有上款的簽贈本,除介紹這些名人的生平和交游之外,作者還樂于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淘書軌跡,既是人物叢話,也是書林掌故。
玫瑰余香錄 目錄
沈從文錦繡豪華簽名、編號本《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
吳佩孚簽贈工藤忠《循分新書》 。9
胡適簽贈芳澤謙吉《胡適文存》 。16
卞之琳簽贈李浩昌《雕蟲紀歷》 。21
劉旦宅簽贈南懷瑾《劉旦宅書畫集》 。29
張默君簽贈陳冰如《白華草堂詩》 。36
羅香林簽贈梅貽琦《唐代桂林之摩崖石像》 /44
王國維簽贈近重真澄《壬癸集》 。52
褚民誼簽贈黑川利雄《昆曲集凈》 。58
周策縱簽贈何沛雄《論王國維人間詞》 。64
鹿橋簽贈吉川幸次郎《未央歌》 /69
啟功簽贈內田誠一《啟功論書絕句百首》 。75
金庸簽藏黃蒙田《讀畫隨筆》 /80
錢稻孫簽贈平岡武夫《唐韻考》 。86
內藤湖南簽贈青木正兒《景宋槧單本尚書正義解題》 。93
汪宗衍簽贈鄧蒼梧《藝文叢談》 /100
高貞白簽贈吳其敏《乾隆慈禧墳墓被盜紀實》 。108
秦瘦鷗簽贈苗振宇《秋海棠》 。113
趙少昂簽贈葉次周《蟬嫣集》 /122
簡又文簽贈全漢昇《太平天國與中國文化》 。127
王云五簽贈本《我所認識的王云五先生》 /133
饒宗頤簽贈陳溢晃《九龍與宋季史料》 。133
楊鐘羲簽贈平岡武夫《日知薈說講義》 /138
易越石簽贈王植波《現代篆刻合集》 。144
百劍堂主簽贈本《藝林叢錄》 /151
楊鐵夫簽贈本《抱香室詞》 。158
黃鏘簽贈本《衡陽抗戰四十八天》 。166
俞平伯簽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 。175
徐旭生簽贈本《壯悔堂文集》 。182
董橋簽贈本《白描》 。189
徐復觀簽贈木村英一《增補石濤之一研究》 。197
胡茵夢簽贈本《胡言夢語》 。205
鄭子瑜題記本《鄭子瑜選集》 。212
褚問鵑簽贈本《飲馬長城窟》 /219
顧廷龍簽贈吉川幸次郎《古匋文孴錄》 /226
辜鴻銘簽贈本《尊王篇》 。237
玫瑰余香錄 節選
吳佩孚簽贈工藤忠《循分新書》 從小,我就知道,吳佩孚是屠殺工人、阻撓北伐的反動大軍閥。如今網絡時代,信息充足,人們對歷史的看法更為充分客觀。比如“百度”條目下的吳佩孚,其功,其過,包括“二七”慘案屠殺工人等事,都客觀記載在案。 多年前,我出了**本書《亂世掌國:平議民國大總統》(九州出版社),在梳理資料時發現,與吳同時代的人物以及后來史家,對吳大多持尊崇有加的態度。除肯定其作為軍事統帥的才能外,尤其推崇他的私德。吳佩孚以關羽、岳飛自命,一生臨節不奪,戰敗下野后堅決不居租界,晚年拒絕日本拉攏,終以此暴死于日醫之手。他在四川國學會講演時說:“今世道愈非,人心益薄,首宜由禮教入手,以維持數千年之國粹,須講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庇杏浾卟稍L他如何看待魯迅,他回答“我不看民國以來書”。這是因為他深感民國以來道德淪喪,國將不國。他在四川綏定河市壩對川陜邊防軍官佐及本部隨員訓詞曰:“要想恢復民國共和,須先恢復中國一貫相傳之忠孝節義。此種道德,淵源甚大,可以說是與中華民族共生死、共存亡也!蔽覍懥恕对伇毖笫肥隆菲呗墒鬃鞔藭,其中一首寫吳佩孚: 廣陵聽罷淚沾巾,如此英雄未朽身。 河洛縱橫來又去,京華歌舞玉成塵。 國中之戰非名將,攘外無功則亂臣。 百姓從來多薄幸,至今誰憶舊功勛。 吳佩孚除被人尊稱為“玉帥”外,還有一個綽號“吳秀才”:除好作詩外,他還著有幾部闡述性理、立德修身的書。一九二七年,吳佩孚受北方國民軍與北伐軍夾擊,敗走四川,托庇于楊森。在川五年,整理詩集《蓬萊詩草》,寫了《循分新書》。一九三二年移居北平,受張學良優禮,但無力東山再起,遂與江朝宗等組織“救世新教會”“明經學會”,經常對社團演講,后整理為《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議證釋》三書。 多年前,我在東京神田神保町的臥游堂書店,看到一九三九年北平白紙木刻初印本《春秋正議證釋》。此書初印五百部,修訂后又印了一千部。初、二印的函套、用紙、開本均同,都有吳佩孚的三處題簽,一在函套,一在封面,一在扉頁。區別只是一印后附《刊書志實》,二印則加附了一篇《印書再志》,皆為印工倪寶麟所記。初印于一九三九年孟夏,二印于當年中秋,吳尚健在,但陽歷十二月四日即暴卒。坊間多見二印,且多在日本,我見過不少,每部都附有日人渡邊孝治刊行的《春秋正議證釋の內容》薄冊,題“吳佩孚口授 岡野增次郎筆記”,有的扉頁還印有“本書裝幀成ル謹テ 天皇陛下 皇后陛下 皇太后陛下 ニ獻上シ奉ル”字樣的朱鈐。薄冊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一九三九年在北平東城什錦花園吳宅岡野與吳佩孚會談的記錄,吳闡述春秋義理,并推衍及中日關系;二是對吳在明經學會關于《春秋》“隱公”章節的闡釋之記錄。日人如此重視此書,足見對吳的推崇。 此書一印稀見,但臥游堂價格偏貴。我當時尚不通日語,試圖與老板講英文,終是無法溝通。正膠著時,突然橫空飛降一人,立于我二人之側,漢語日語無縫銜接,氣氛立時融洽,似春回大地。當時場景,就像呂方、郭盛的兩只方天畫戟的豹尾絨絳攪在一起,被花榮一箭射開。臥游堂主人野村龍夫相貌粗豪,衣著通脫不羈,但其氣質仍嫌循規蹈矩,不脫日本人本色。而此天外來客雖身著正裝,卻似白馬銀槍,令人眼前一亮,毫無刻板拘謹之態。我在心里喝彩,日本居然有如此人物。傾談之下,才知這位吳忠銘先生是沈陽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父母入籍日本。他父親藏書極富,在神保町一帶很有名氣。他雖從事高科技行業,但自幼浸濡書林,早已是行家里手,對東京舊書界了如指掌。結識吳先生,我在日本的訪書之旅,就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二〇一四年,吳先生在神保町車站附近開了一家光和書房。我去拜訪,但見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徜徉許久,選了不少心儀之物,如胡適簽贈本《胡適文存》、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手札、袁金鎧《傭廬詩文存》、周作人題書名《山歌》等。但*令我心潮澎湃的,還是這本吳佩孚的簽贈本《循分新書》。下款題“吳佩孚印贈”,并有“吳佩孚印”朱鈐。題上款的位置撕缺一大塊,其余為“工藤先生正”。此書線裝鉛印,刊于一九三〇年。當時,吳尚在四川,怎會與日本人來往?此“工藤先生”又是何許人也? 《循分新書》上下二卷:上卷三十二章,包括“正心”“保身”“效忠”“知恥”“尚廉”“仁民”“愛物”等章;下卷十二章,包括“子必孝順”“妻必柔順”“朋友必選擇”“報應必確信”等章,都是關于修身齊家的發揮。“循分”意為恪守本分,即《弟子規》之“上循分,下稱家”。戎馬倥傯時,吳頂多“夜讀春秋”,絕無精力行著述之事。入川之初,他通電表示“入川游歷,不問政治”。他當大帥有征服欲,當“吳秀才”有訓誡欲,所寫內容,都是不容辯駁的。但民國軍閥,*能寫的還不是他,而是閻錫山——晚年在臺北菁山結廬十年,寫了逾百萬字,闡述“中”的理念,規劃了未來三百年的中國發展之路,吳佩孚不及也。 但吳佩孚告別政壇,到底只是個無奈之舉,他本不肯認命。一九三一年甘肅突發“雷馬事變”,省主席馬鴻賓被馮玉祥的舊部雷中田扣押,甘肅陷入僵局。吳佩孚覺得機會來臨,與隴省一拍即合,以調停人身份駕臨蘭州,入駐專門為他準備的“吳上將軍行轅”。未到蘭州,他已到處封官許爵,并著力拉攏西北各省,終得到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的“擁吳”通電。他會見政要之時,直言應廢棄三民主義,現場更撤去了總理遺像。事聞于蔣介石,深感事態嚴重,遂令楊虎城率陜軍進攻蘭州,雷中田抵擋不住,攜款出逃。吳佩孚見大勢已去,倉皇經寧夏、包頭逃亡北平,幸好還有張學良接納了他。 對吳佩孚來說,“反動大軍閥”這頂帽子確乎太重了,但近年來的評價又過于溢美了。尤其是他于日占時期在北平的表現,既非峻拒,亦非婉拒,而是“拖拒”,能談則談,不能談則拖。蔣介石早就請他和段祺瑞南下,以免是非,段即成行,他卻堅持不走,而且標榜氣節,不入租界。據溥儀《我的前半生》回憶:“我在天津的七年間……軍閥……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上書向我稱臣……”就算吳佩孚留戀大清,有忠君思想,但他以關、岳自命,口口聲聲要抗日,當時溥儀與日本人打得火熱,他又去湊這個熱鬧,真是大可不必,好在他并未加盟“滿洲國”。到日占時期,他雖與日本人接觸,接受偽政權奉上的車馬費,卻只想由自己做主,而不愿做日本的傀儡。日本人終對吳佩孚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借治療牙痛之機將吳佩孚殺害。國民政府對他隆重旌表,備極哀榮。 工藤先生應是溥儀的侍衛長工藤鐵三郎,他本是個浪跡天涯的浪人,以個人身份追隨過很多中國政要。后經前清遺臣升允的推薦,當了溥儀的侍衛。他追隨溥儀直到“滿洲國”覆滅,長達十五年,是溥儀*信任的人,并為他賜名“忠”。他對溥儀的忠心,甚至高于對日本之忠,后來他在東北,經常不滿關東軍的跋扈。聯想到溥儀在天津時,吳佩孚曾來稱臣,而《循分新書》正是講恪守本分的,君臣之道也是個中之義,因此攜來獻給“皇上”,其時工藤忠在側,天壤間遂有此簽贈本。
玫瑰余香錄 作者簡介
夏宇,號雙刃,山西陵川人,復旦大學畢業。著有《亂世掌國——平議民國大總統》《原來如此:1840-1949中國底本》等著作逾百萬字。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