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巴唐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51665
- 條形碼:9787305251665 ; 978-7-305-2516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巴唐人 本書特色
本書以劉博智先生古巴唐人影像為線索,敘述古巴華僑移民史,記錄現存古巴老僑與華裔后代的生存狀況。 自從1847年6月3日,一艘西班牙快速帆船載著**批來自福建廈門的206名契約勞工登陸哈瓦那,中國人移民古巴的史冊翻開了首頁。160多年來,究竟一共有多少中國人來到這個遙遠的島國,誰也說不清。據資料顯示,光是1847-1874的20多年間,被販賣到古巴的華工就達14.3萬多人,占當時古巴人口的1/10。在20世紀上半葉自由移民高峰時期,古巴的華僑華人曾達20萬之眾,哈瓦那成為美洲僅次于紐約、三藩市的z大華人區。當時,連三線城市、居民只有三萬人的大薩瓜(華人音譯“大沙華”),竟也聚居著華僑1000多人。中國移民可不是等閑之輩,歷經兩三個月海上航行的顛簸與折磨而能活著到達萬里之外的彼岸者,必是身強力健、意志堅毅的壯漢。他們給予古巴何等的貢獻,可想而知。 國際著名攝影家劉博智教授的敬業、執著和毅力叫人敬佩;其藝術眼光的獨到和藝術技巧的圓熟,令人激賞。他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華僑華人,前些年又克服重重困難,深入古巴首都和內地城鎮,深入到老僑和混血華裔中,拍攝了許多震撼人心的紀實作品。劉博智作品中的每一個人像,每一件文物,每一個場面,都以具體而微的生動細節,讓人形象地感知古巴華僑的生存狀態及其人生滄桑。 細心的讀者不難從中讀到往昔繁榮的古巴華埠正在隕落,曾經輝煌的古巴華僑史即將落下帷幕,飽經風霜的*后一批老僑民將在古巴大地上徹底消失。
古巴唐人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敘述古巴華僑移民史,記錄現存古巴老僑民與華裔后代的生活狀況。 攝影家劉博智先生十年來持續拍攝身在古巴的華人,并記錄他們的海外故事。書中的古巴唐人不僅有當年漂洋過海的華人,還包括混血后裔,他們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傳承并傳播著漢字、粵劇、關公信仰等中華文化符號。 在書中,作者不是采用宏大敘事,而是只說小事。作者更看重“日常布置”——一種固化的日常生活。照片里的人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祖孫,有的是兄弟,有的是母女,表現的都是一種親密溫暖的關系。 本書以非常直觀的視覺圖像展現了古巴唐人的生存境況與文化印記,是一部關于古巴唐人的生活影像志。
古巴唐人 目錄
序言
引子
01 沒有唐人的唐人街
02 賣到古巴的豬仔
03 尋骨
04 阿今猶在
05 在家只能唐話
06 白人粵劇花旦何秋蘭
07 相信能在古巴找到唐人
08 “不離開家,不然我會死”
09 唐人芒比: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叛徒
10 古巴洪門:忠誠救國、義氣團結、俠義除奸
11 中華總會館:國民外交,善善從長
12 “我們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插到了中華會館樓上”
13 《光華報》和它的*后一位主編
14 *后一張匯款單
15 “大家需合力才能生存”
16 此后再無華人移入古巴
17 魂兮來嚮
18 還鄉是一生*好的禮物
尾聲
參考文獻
后記
古巴唐人 節選
劉博智:寫在*后 這本書拍攝的是仍在世的老華僑和他們的后代。我在古巴接觸過的諸多老華僑或他們的家人和后代,都很懷念故去的祖先和中國傳統。 在古巴,我聽過許多感人的故事。 有中國人的繼子,沒有中國血統的,將繼父破舊的一寸黑白相片在錢包里放了二十幾年。提起繼父,堂堂男子漢,一把鼻涕一把淚。 有中國人的繼女,學說中國畫,學寫中國字,一字一句地背誦粵劇歌詞,曲本珍藏了幾十年。 有老華僑的古巴妻子說起故去的丈夫,熱淚盈眶。 中國人一分一毫地賺錢養家,照顧家人朋友,在古巴老婆和子女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幾乎所有的古巴女人說起中國丈夫都贊不絕口,幾乎所有和中國人生活過的古巴人,即使和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也對他們的勤勞、顧家、樂于助人,稱贊有加。 他們對老華僑的情感和回憶讓我動容,也是我拍攝這一系列人像的靈感所至。 我請他們將祖先的相片放在靠近心臟的地方來表現這種懷念。有的人祖先的相片已經遺失,我就讓他們或者將手放在心上,或者閉上眼睛,去懷想祖先的一切。有的出生時中國祖先已經過世,但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的后代。 有一次走在大街上,被一家古巴人看見,把我叫住,指著他們才幾個月的孩子說他也有中國血統,已經第五代了。 大部分華裔還有一點中國人的輪廓,有的已經完全看不出中國人的痕跡,不論膚色。所以這一系列的人像我后期調了顏色,不管是黑人白色黃種人,一律調成一個色調,只表現人的相貌輪廓,而不突出人的膚色。照片里的人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祖孫,有的是兄弟,有的是母女或父女,表現的都是一種親密溫暖的關系。 我渾身沒有一把刀是鋒利的。我算不上一個專業的紀實攝影者,也不是一個記者,一切只是因為一點責任——我要去理解我不明白的事。五十年來我去了很多地方,見到很多人,遇到很多問題,它們就發生在生活里。我遇見的都是普通人,我不能一進門就跟他們說“我要訪問你”。我喜歡拍拍別人的肩膀,然后觀察一些信息:家居環境,有多少個小孩,祖先有沒有中國人,信仰和經濟狀況。我還會留意水果放了多長時間,花放了多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問自己:我是不是在講述真實的東西?我不能刻意去擺布和影響別人的思想。我的工作就是去挖掘自己的角度:這些視覺內容如何構成一個故事?日常的光影里有沒有故事?平凡的故事該如何去講述?
古巴唐人 作者簡介
劉博智,1971年就讀于布魯克斯攝影學院,并于1975年取得學士學位;1977年在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堪薩斯大學教授攝影。現為堪薩斯大學榮休教授。出版攝影集《再夢金山》《流動中國》《南國細節》等。 黃麗平,現任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館長。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