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士精神與文論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51158
- 條形碼:9787517851158 ; 978-7-5178-511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士精神與文論傳統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索如何接續文論傳統,對優秀傳統文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當代中國文論的話語建設和理論建構,提供民族文化的有益的思想資源。上編側重于對《文心雕龍》的文本細讀,闡述中國傳統的文士精神及其現代意義。下編闡論由傳統文論向現代文論轉型過程中的理論問題。主張打破現代文論與古代文論的疆界,堅持立足本土、視野開放、以我化人、以中化西的原則,建構貫通古今、本位而開放的中國文論。
文士精神與文論傳統 目錄
上編 《文心雕龍》與中古文論研究
**章 漢魏六朝的“文士”論
**節 漢魏時期“文士”觀念的形成
第二節 文集編撰與《文苑傳》的設立
第三節 才性與程器
第二章 班固《答賓戲》主旨的新解讀
**節 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和班固《答賓戲》
第二節 西漢“賓客”之盛衰
第三節 東漢“崇儒抑俠”與《答賓戲》主旨
第三章 從漢魏思想到陸機的“詩緣情”
**節 情性之辨與“詩緣情”
第二節 “發憤以抒情”與“詩緣情”
第四章 劉勰的“文德”論
**節 豈日文士,必其玷歟
第二節 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第三節 身挫憑乎道勝
第四節 名儒之與險士,固殊心焉
第五章 何謂“宰割辭調”
**節 對“宰割辭調”的歧解
第二節 “宰割辭調”不是“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
第三節 “宰割辭調”之所指
第六章 《文心雕龍·通變》辨正
**節 關于“通變”有三說
第二節 “通變”兼顧“昭體”和“曉變”
第三節 “昭體”須師范“漢篇”
第四節 “循環相因”不是正確的“通變”
第七章 劉勰論“鴻都門學”
**節 歷史上的“鴻都門學”事件
第二節 劉勰論“鴻都門學”
第三節 鴻都門學的文學影響與再評價
第八章 劉勰“揚丕抑植”論探微
**節 曹氏兄弟恩怨“舊談”的建構
第二節 蕭齊宗室爭斗是劉勰論曹丕曹植的現實考量
第九章 六朝文論文獻釋讀舉例
**節 五言是“俳諧倡樂多用之”嗎
第二節 《文心雕龍》“宋畫吳冶”考釋
第三節 《文心雕龍》“不專緩頰,亦在刀筆”辨義
第四節 《文心雕龍》“思表纖旨,文外曲致”指什么
第五節 《文心雕龍》“逐物實難,憑性良易”之所本
第十章 現代“龍學”理論基礎之反思
**節 “純文學”視野下的《文心雕龍》論
第二節 朱自清、羅根澤對“以西釋中”模式的警覺
第三節 “純文學”視野下現代“龍學”的理論偏見
下編 中國文論再審視
第十一章 文學史上的北游南歸與文化認同
**節 南北對峙形成的心理隔閡
第二節 天下一家時期文學中的南北問題
第三節 易代之際,南人對北方異族政權從抗拒到靠攏
結語
第十二章 “文學”概念的古今榫合
**節 從駢體正宗論到純文學觀
第二節 審美超功利與“情的文學”
第三節 從“三分法”到“四分法”
第四節 “文以載道”的破與立
結語
第十三章 “文筆論”之重釋與近現代純雜文學論
**節 阮元為駢文立基而曲解“文筆論”
第二節 “文筆論”的現代延伸與清算
第三節 郭紹虞以近代的純雜文學論解釋傳統的“文筆”
第十四章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節 憂生憂世在人間
第二節 審美超功利的文藝觀
第三節 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詞學理論
第四節 深刻而片面的詞學批評實踐
第十五章 民初通俗教育研究會的小說審查
**節 上海的通俗教育研究會
第二節 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
第三節 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的小說審查
第四節 小說股的兩次勸告
第十六章 現代國文教育中的文學理論問題
**節 國文與國粹
第二節 美文與實用文
第三節 文體系統的探索與應用文的弱化
第四節 幾點思考
第十七章 易君左“新民族詩”的實踐與理論
**節 名父之子
第二節 抗戰時期的“新民族詩”
第三節 提倡建立“民國詩學”
第十八章 “非戰”論與現代杜詩學
**節 “歐游心影”與《情圣杜甫》
第二節 “非戰運動”與杜甫“非戰”詩論
第三節 不同政治背景下的杜詩論
結語
第十九章 “寒衣曲”的古今演變
**節 南北朝“搗衣詩”主題之差異
第二節 府兵制下的唐代“寒衣曲”
第三節 現代詩歌中的“寒衣曲”
第二十章 當代舊體詩的理論歷程
**節 被壓抑的舊體詩
第二節 當代舊體詩的復興
第三節 舊體詩合法性的爭取
第四節 舊體詩理論的兩大議題
參考文獻
后記
**章 漢魏六朝的“文士”論
**節 漢魏時期“文士”觀念的形成
第二節 文集編撰與《文苑傳》的設立
第三節 才性與程器
第二章 班固《答賓戲》主旨的新解讀
**節 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和班固《答賓戲》
第二節 西漢“賓客”之盛衰
第三節 東漢“崇儒抑俠”與《答賓戲》主旨
第三章 從漢魏思想到陸機的“詩緣情”
**節 情性之辨與“詩緣情”
第二節 “發憤以抒情”與“詩緣情”
第四章 劉勰的“文德”論
**節 豈日文士,必其玷歟
第二節 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第三節 身挫憑乎道勝
第四節 名儒之與險士,固殊心焉
第五章 何謂“宰割辭調”
**節 對“宰割辭調”的歧解
第二節 “宰割辭調”不是“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
第三節 “宰割辭調”之所指
第六章 《文心雕龍·通變》辨正
**節 關于“通變”有三說
第二節 “通變”兼顧“昭體”和“曉變”
第三節 “昭體”須師范“漢篇”
第四節 “循環相因”不是正確的“通變”
第七章 劉勰論“鴻都門學”
**節 歷史上的“鴻都門學”事件
第二節 劉勰論“鴻都門學”
第三節 鴻都門學的文學影響與再評價
第八章 劉勰“揚丕抑植”論探微
**節 曹氏兄弟恩怨“舊談”的建構
第二節 蕭齊宗室爭斗是劉勰論曹丕曹植的現實考量
第九章 六朝文論文獻釋讀舉例
**節 五言是“俳諧倡樂多用之”嗎
第二節 《文心雕龍》“宋畫吳冶”考釋
第三節 《文心雕龍》“不專緩頰,亦在刀筆”辨義
第四節 《文心雕龍》“思表纖旨,文外曲致”指什么
第五節 《文心雕龍》“逐物實難,憑性良易”之所本
第十章 現代“龍學”理論基礎之反思
**節 “純文學”視野下的《文心雕龍》論
第二節 朱自清、羅根澤對“以西釋中”模式的警覺
第三節 “純文學”視野下現代“龍學”的理論偏見
下編 中國文論再審視
第十一章 文學史上的北游南歸與文化認同
**節 南北對峙形成的心理隔閡
第二節 天下一家時期文學中的南北問題
第三節 易代之際,南人對北方異族政權從抗拒到靠攏
結語
第十二章 “文學”概念的古今榫合
**節 從駢體正宗論到純文學觀
第二節 審美超功利與“情的文學”
第三節 從“三分法”到“四分法”
第四節 “文以載道”的破與立
結語
第十三章 “文筆論”之重釋與近現代純雜文學論
**節 阮元為駢文立基而曲解“文筆論”
第二節 “文筆論”的現代延伸與清算
第三節 郭紹虞以近代的純雜文學論解釋傳統的“文筆”
第十四章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節 憂生憂世在人間
第二節 審美超功利的文藝觀
第三節 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詞學理論
第四節 深刻而片面的詞學批評實踐
第十五章 民初通俗教育研究會的小說審查
**節 上海的通俗教育研究會
第二節 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
第三節 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的小說審查
第四節 小說股的兩次勸告
第十六章 現代國文教育中的文學理論問題
**節 國文與國粹
第二節 美文與實用文
第三節 文體系統的探索與應用文的弱化
第四節 幾點思考
第十七章 易君左“新民族詩”的實踐與理論
**節 名父之子
第二節 抗戰時期的“新民族詩”
第三節 提倡建立“民國詩學”
第十八章 “非戰”論與現代杜詩學
**節 “歐游心影”與《情圣杜甫》
第二節 “非戰運動”與杜甫“非戰”詩論
第三節 不同政治背景下的杜詩論
結語
第十九章 “寒衣曲”的古今演變
**節 南北朝“搗衣詩”主題之差異
第二節 府兵制下的唐代“寒衣曲”
第三節 現代詩歌中的“寒衣曲”
第二十章 當代舊體詩的理論歷程
**節 被壓抑的舊體詩
第二節 當代舊體詩的復興
第三節 舊體詩合法性的爭取
第四節 舊體詩理論的兩大議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文士精神與文論傳統 作者簡介
周興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教學與研究。已撰著出版了《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文心雕龍精讀》等。兼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儒林外史》學會(籌)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