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圖像與空間——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711110
- 條形碼:9787569711110 ; 978-7-5697-111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像與空間——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人類學功能學派以及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出發(fā),重點研究圖像題材與墓葬空間及墓主人之間的關系。并將石室墓中的墓葬石刻視為巴蜀地區(qū)一種重要文化特征的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解讀。宋代的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材料豐富,那么豐富的墓葬石刻背后的核心主題思想是什么?有沒有一個建墓核心之所在?關于此問題,目前學界根據墓葬石刻的內容、圖像或者畫像角度等方面對其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但大都看到的是各種石刻題材或者儒釋道三教在墓葬中的影響,但顯然這是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來審視。那么立足于古人的視角,這些石刻題材與其所處空間與墓主人的關系是什么?其背后的文化指向又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與追問,更有助于理解區(qū)域宋人的喪葬觀念和制作石刻的旨趣所在。另外,巴蜀地區(qū)石刻墓葬廣為流行,它的載體大量選用石頭僅僅是因為巴蜀多山多石的地理環(huán)境?那么其他區(qū)域同樣有與此相類似的地理環(huán)境,為什么石室墓葬僅在巴蜀地區(qū)流行起來?顯然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值得推究。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書通過對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資料進行較為完整地搜集整理,并按照造型特點進行了完整的歸類。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圖像題材與墓葬空間及墓主人之間的關系,闡釋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的文化指向,并有效解釋了該區(qū)域墓葬石刻盛行的原因。
圖像與空間——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藝術研究 目錄
**章 宋代巴蜀地區(qū)石室墓及其石刻概況
**節(jié) 宋代巴蜀地區(qū)石室墓的形制與分類
第二節(jié) 宋代巴蜀地區(qū)石室墓的石刻圖像的題材
第二章 宋代巴蜀地區(qū)石室墓的石刻圖像題材位置安排
**節(jié) 墓室后壁石刻圖像的題材
第二節(jié) 墓室前部石刻圖像的題材
第三節(jié) 墓室左、右壁石刻圖像的題材
第四節(jié) 墓室頂、底部石刻圖像的題材
第三章 宋代巴蜀地區(qū)石室墓石刻的空間關系
**節(jié) 墓室后壁石刻與墓主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墓室前部石刻與墓主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墓室左、右壁石刻與墓主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墓室頂、底部石刻與墓主的關系
第四章 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的文化指向
**節(jié) 世俗生活的再現
第二節(jié) 永生信仰的追求
第三節(jié) 富貴吉祥的希寄
第五章 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盛行的原因
**節(jié) 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提供了自然基礎
第二節(jié) 山石崇拜的文化傳統(tǒng)提供了歷史基礎
第三節(jié) 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第四節(jié) 優(yōu)秀工匠入川提供了技術基礎
第五節(jié) 獨特的喪葬習俗提供了文化基礎
總結
宋代巴蜀地區(qū)墓葬石刻藝術造型分布一覽表
參考文獻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