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質”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7965
- 條形碼:9787522507965 ; 978-7-5225-07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質”的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對哲學范疇“質”做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對目前學術界的各主要觀點進行了辨析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主要研究思路是:**,聯系事物研究質,并將事物作為研究的出發點。質是事物的質,質的存在與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研究事物就是研究質。第二,聯系量來研究質。因為質不能脫離量而存在,不了解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質。第三,聯系度來研究質。度是質和量的統一,離開量與質,就不能理解度。第四,聯系本質研究質。分析質和本質的關系,闡述本質是根本之質,是整個質系統的核心。第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結合系統論研究質,對質和本質的層次性問題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研究質應當以事物為邏輯起點。事物是標志物質之實存性的哲學范疇,是自成單位或相對獨立的客觀存在,包括實體和關系。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事物就是客體。事物的質所回答的問題就是:事物作為整體存在是什么的問題,所以質就是事物所具有的相對獨立的整體功能狀態,是事物成為它自身的直接規定性,這種規定性使該事物區別于它事物而又同于類事物。質的規定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外在的部分作為現象可以直接被感知,內在的部分需要通過抽象思維來把握。質的內容由量來規定,量是質的存在方式;質的穩定性和變動性取決于量的變化,由于事物矛盾運行的復雜性,質變形態呈現多樣性,包括中性質變、正向質變和反向質變。
“質”的探索 目錄
**章事物:“質”的現實形態
一、“物”
二、“事”
三、“事物”
四、“事物”與唯物主義之“物”
第二章質與事物
一、歷史上人們對“質”的理解
二、怎樣界定“事物”的“質”
三、質與屬性
第三章質與量
一、量是質的程度和等級
二、量是質的存在方式
三、質與質量
四、質之量的范圍或區間——度
五、質的進程
第四章根本之質:本質
一、對本質認識的歷史考察
二、質與本質的關系
三、本質何以呈現于主體
第五章質的生成及其辯證性
一、事物的構成要素及其聯系是事物質的基礎
二、外部聯系在質的生成和實現中的作用
三、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共同規定事物的質
四、實踐對質的確定
五、質的單一性與多面性
第六章質和本質的層次性
一、系統質的層次結構
二、本質的基本層次
尾聲質系統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于人們正確理解唯物辯證法的有關原理
二、有利于人們認識、控制和改善事物的質
三、有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
參考文獻
后記
“質”的探索 作者簡介
楊世宏(1964----),男,漢族,山東沂南人,1985年畢業于臨沂大學(原臨沂師專),1987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1994-1995年在北京大學助教進修班學習,2004年獲上海交通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現為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態倫理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環境與發展、生態倫理學導論等課程。曾主持山東省社科普及重點項目一項、校級科研課題兩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規劃項目多項。在《社會主義研究》《社會科學研究》《云南社會科學》《齊魯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56篇,有多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光明日報轉載或摘編。2016年出版專著《生態倫理學探究》。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