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3297
- 條形碼:9787301333297 ; 978-7-301-33329-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本書特色
在期待與憂懼交織的科技新世界, 人類何為?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內容簡介
本書以科技哲學在當下社會中的影響為主題,嘗試從十四個方面描繪科技新世界的大致圖像,探討了科學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我們對于技術進步應采取的態度。在科技新世界喧囂的表象下,探尋人類調節、引導和控制它的方法、途徑和努力,對當今社會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目錄
序言:代達羅斯的迷宮與知識分子使命
1 技術時代:技術與科學的關系發生翻轉了嗎?
1.1物理學帝國
1.2技術的反叛
1.3知識銀屑病
1.4加速與減速
1.5新治理術
1.6身心設計
1.7哲學何為
2 技術幻境:元宇宙是人類的未來嗎?
2.1元宇宙四術
2.2新瓶裝舊酒
2.3真理之死
2.4摒棄超越
2.5自愿坐牢
2.6極權風險
2.7元宇宙陷阱
3 科技謙遜主義:人類應該從疫情中學到什么?
3.1西班牙流感
3.2被誤解的病毒
3.3殘酷的智人
3.4不能不敬畏
3.5保護VS保命
3.6人類社會的命運
4 陰謀論:專家在秘密操控世界嗎?
4.1蓋茨的陰謀
4.2心靈控制術
4.3信不信由你
4.4諸神的爭斗
4.5好萊塢情緒
4.6搞陰謀不易
5 可檢驗性難題:科學知識是絕對真理嗎?
5.1流行的謬誤
5.2何為可檢驗
5.3可重復性危機
5.4走向羅生門
5.5事實的歧義
6 智能社會:機器人世界將走向何方?
6.1何為智能治理
6.2 AI理想國
6.3 AI機器國
6.4完美治理
6.5大數據迷信
6.6烏托邦VS敵托邦
7 當代藝術危機:新科技浪潮中,藝術何為?
7.1觀念的危機
7.2機器人藝術家
7.3斯蒂格勒的青睞
7.4藝術不再高貴
7.5新科技的力量
8 美麗新世界:科技是極權主義的幫兇嗎?
8.1《美麗新世界》
8.2新世界的走狗
8.3預言是否成真
8.4治理與操控
8.5愛情解放論
9 科技與人文:互聯網會阻礙人文發展嗎?
9.1互聯網紅利
9.2人文精神之謎
9.3兩種文化
9.4空談與實干
9.5科學與人文融合
9.6文人與人文
10 生命政治:阿甘本和大家吵什么?
10.1阿甘本之爭
10.2被建構的科學
10.3生命政治不邪惡
11 機器與人:人類可以控制新科技的發展嗎?
11.1“機器”的貶義
11.2愛恨交加
11.3友好、敵對與協同
11.4技術可控
11.5失控論批判
11.6“AI失業問題”
12 手機“囚徒”:TA*愛的是我,還是手機?
12.1失德還是疾病
12.2真的不能怪我
12.3找自身的原因
12.4意志與快感
12.5理性VS非理性
13 科研誠信:學術不端需要外部控制嗎?
13.1“禿子頭上的虱子”
13.2吃瓜群眾的修養
13.3完善相關制度
13.4牢記學術自由
13.5自律自查自治
13.6愛惜自己的羽毛
14 科學城邦:未來社會終將如何?
14.1能量平衡理想
14.2完美人性理想
14.3情緒平和理想
14.4科學管理理想
14.5生態和諧理想
14.6智能治理綜合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節選
生態和諧理想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環境保護運動興起,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動物保護以及各種生態主義主張盛行于世,相關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得到長足的發展。一些激進的生態主義者認為,理想社會應該運用既有生態科技成果,走向生態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狀態。此類構想,可以稱之為“生態和諧社會的藍圖”。支持生態主義的人將之稱為生態烏托邦,而反對者則認為它將導致人類文明倒退,讓人類重新回到原始狀態中。 在《生態烏托邦》中,卡倫巴赫以美式文明為靶子,暢想實現激進生態烏托邦的途徑,充分體現反消費主義、反工業主義、反進步主義以及可持續主義的基本傾向。 生態烏托邦的構想直接針對資本主義工業消費社會,因為后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國,所以常常帶有強烈的反美情緒。美國只有三億多人,卻消耗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一以上。卡倫巴赫想象的生態烏托邦,是通過暴力革命,從美國聯邦制中脫離出來的。革命的根本原因,正是生態主義者不能容忍美國生態破壞式的發展方式。 生態烏托邦反對消費主義,主張簡單生活,不斷減少不必要的商品、奢侈品,杜絕浪費。在經濟方面,推行全面的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穩定態”。所有的垃圾和廢物,均制成有機肥料,用于農業生產,不使用化肥。大量使用木材,各種物品均分類回收利用,不使用不能降解或難以降解的材料。 生態烏托邦反對工業主義,尤其是農業生產的工業化。今天的農業雖然產量可觀,但大量消耗石油,產生各種農業污染。生態烏托邦人將農業國有化,反對食物浪費和農產品過剩,停止農業生產者對自然的過度榨取。農業生產不得使用農藥,用生物方法對付害蟲。食品制造簡單,減少包裝,不使用添加劑。生態烏托邦的工廠規模都很小,各種碼頭、車站、醫院和學校等公共設施和建筑也很小,分散于各地,講究地方化和人性化。300人以上的公司極少,沒有流水線,手工工序很多,幾乎沒有自動化生產。 生態烏托邦反對極力追求不斷進步的進步主義,尤其反對激烈競爭的高速發展。為什么?“生態烏托邦人認為,人類的存在并不意味著生產,雖然19世紀和20世紀初曾這樣認為。人類的存在是在一個連續的、狀態穩定的生物網絡中占據一個適當的位置,盡量少去干擾這個網絡。這意味著犧牲現有的消費,確保未來的生存——這幾乎成了一個宗教目標,或許有些類似于早期教義中的‘救贖’。人們不以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宰地球上的生物伙伴為樂,而是以能在多大程度與它們平衡生活為樂。”也就是說,烏托邦社會運行的基本目標是與其他物質和諧相處,而不再是GDP不斷增長。 生態烏托邦反對只顧眼前不管未來的短視,主張可持續的社會運行方式。強制推行各種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循環利用措施,對森林進行強制性保護,生產所需砍伐多少森林,要種植同樣多的樹苗進行補償。建立諸多荒野保護區,保護山川河流。用自然材料或再生材料制作服飾,可以循環使用。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火車,以及自行車和步行,以節能減排。主要使用能源是太陽能、潮汐能、地熱和水電,不使用化石能源,而電站都是分散式的,當地產當地用,盡量不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燒柴做飯。迷你城代替大都市,疏散人口,城市建筑主要是木制的,沒有高樓大廈。在城市中林蔭小道代替大馬路,到處是樹木,城中小溪、瀑布和河流眾多,環境非常優美。 生態烏托邦控制人口,以此減輕環境壓力。人們相信自己也是一種群居動物,喜歡戶外運動,生活自由而散漫,沒有時間觀念,崇尚簡單而自然的生活。勞動者每周法定工作20小時,于是工作崗位大量增加,失業大規模減少。并且,工作強度低,工作與娛樂界限模糊,收入不高,但所有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和醫療保障,不必擔心失業導致災難,加上貧富差距很小,因此生活幸福感很強。 卡倫巴赫是個小說家,并未考慮生態烏托邦的實際可行性。但是,他以生態主義和生態科學為基礎,從整體上構建一個理想社會,非常有創意,也影響了很多人。 智能治理綜合 未來理想社會終將如何?還有很多其他的回答進路。比如“經濟計劃社會藍圖”,即未來科學城邦根據經濟學專業知識來運行,由專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大規模地計劃,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減少浪費。再比如“全球技治社會的藍圖”,即國家消亡,組織全球政府,按照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來運轉人類社會,實現和諧世界和全球永久和平。 智能革命興起之后,很多人想到運用智能技術來建構未來科學城邦。總的來說,此類設想涉及四個關鍵之處:1)世界信息化,即信息可以光速傳播和流通,信息社會有助于實現因透明而可能的E托邦(Etopia);2)世界網絡化,即以互聯網為標志的各類網絡,將世界聯合成為一個整體,網絡社會有助于實現因聯通而可能的網托邦(Netopia);3)世界的智能化,即通過以泛在智能為基礎的泛在計算,可以預測、計劃和控制社會的未來狀態,計算社會有助于實現因計算而可能的算托邦(Computopia);4)世界的閑暇化,即AI與機器人*終取代絕大多數的人類勞動,讓人類擁有更多的閑暇,智能社會有助于實現因極大富裕和勞動消失而可能的智托邦(Intellitopia)。 除此之外,智能平臺可以綜合上述提到的各種技術治理手段,極大提高技術治理的總體效率。這是技術治理*新的發展趨勢,我稱之為“智能治理的綜合”。為什么?因為所有的治理手段,都需要收集治理對象、治理環境的數據,都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計算,這正是智能平臺的長處所在。 智能治理并不必然走向至善社會,也并不必然走向極惡社會。無論如何,技術治理和智能治理勢不可擋,無法逃避。只有人人關注新科技的發展,人人爭取相關權利,才能走出一條“介于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更好的、現實的未來科學城邦發展的良性道路。
科技與社會十四講 作者簡介
王立新,思想史學者、深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思想和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數十年,出版有《胡宏》《開創時期的湖湘學派》《王立新講論語》《船山大傳》《理學開山周敦頤》《從胡文定到王船山》《思想引領人生》《建宋:趙匡胤的奮斗》(第1版原名《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趙匡胤》)等著作。在鳳凰網、央視百家講壇、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人民廣播電臺、衡陽石鼓書院大講壇、北京大學博雅講壇、《天津日報》超閱大講壇、各省市圖書館等媒體、場域,講授中國思想、文化近千場,被戲稱為“講壇上的馬三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