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30584
- 條形碼:9787555030584 ; 978-7-5550-3058-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本書特色
★世界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的元小說作品,眾媒體聯袂推薦。作者是《大西洋月刊》的創意總監,曾擔任美國克諾夫出版社(Knopf)藝術副總監、萬神殿書局藝術總監。他操刀設計的封面有《情人》、卡夫卡作品系列、卡爾維諾作品系列等,屢獲殊榮。本書是他的文學代表作,被《紐約時報》《書目雜志》《出版人周刊》《科克斯書評》等媒體聯袂推薦。 ★未來感、科幻感、懸疑感,荒誕離奇,迷霧重重。本書構建了一個置身炙熱沙漠中仿若與世隔絕的研究所。整部小說好似被一張巨大的面紗蒙住了真實面目,撲朔迷離的懸念感將牢牢牽住讀者的思緒。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主人公珀西的真實身份是什么?多個謎題將吸引讀者到書中尋找答案。 ★你看到的真實有可能是虛構出來的,你認為的虛構也有可能源自真實。引發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思考的問題:真實與虛擬、復制與創造的界限究竟在何處?反觀我們的生活,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真實和虛擬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 ★向文學經典《魔山》致敬。本書以托馬斯·曼的經典文學名著為藍本進行創作。因為探討的主題與復制、仿像、模仿有關,所以其本身也需要模仿什么,在形式上得以呼應。 ★一部耐人尋味的元小說,閱讀感受新奇獨特。作者把自我身份帶入小說。讀者可以窺視到作者的身影、創作思路,甚至這本小說的寫作過程,在真實與虛擬并行的世界中往復穿行。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內容簡介
小說設定在茫茫沙漠中。在一座不知名的城市附近,有一個研究所,身份迥異的人物——雕塑家、金融家、細密畫畫家、翻譯家,等等——來到此處,穿上整齊劃一的制服,從事各自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主人公珀西·弗洛比舍也將在這里完成他的項目。不過,當他被研究所巨型穹頂上的模擬環境包圍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項目遲遲未開啟。他還不小心把鋼筆墨水弄到了專享一件制服上——這是一個重大失誤。珀西聽說城里有一處名叫“雙生店”的地方,在那里人們可以把任何想要復制的東西交給神秘的店主,并說一句“仿影雙生”,就會得到一個比原來更好的復制品……讀者將追隨主人公的腳步,進入一個蘊含無限可能的世界。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目錄
**部分
地點
第二部分
疑慮與斟酌
第三部分
改變
第四部分
精神的修煉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節選
起初,我并未意識到自己進入了研究所。 沒錯,穹頂的確出現過,在遠方的沙漠里,它一閃而過。那是一個明亮的半圓,是另一個太陽,棲身于波浪般的地平線之上。我以為那是某片經濟園區,或是永世契地里那些蜂窩式的豪華住宅,它們用于反射隔熱的屋頂也會有類似的反光。是體育場,或者是在小說中出現過的類固醇結構的巨型清真寺?真是奇怪的建筑。不論我駕車駛入新的道路多少次,穹頂永遠都在視野的*右側移動,在無盡的途中伴我同行。我甚至能在墨鏡和車窗疊加后的色彩里看見它。穹頂就像照 明彈般明亮。當然,除它以外,還有一個接一個的沙丘,它們就像刷在天幕上的灰泥。還有這些灰色的高速公路,沙子占據路面兩側,形成淺鋸齒狀的邊沿,就像巨大的鉛筆筆跡。 但除此之外,這里真的再無他物。 唯余遠方的穹頂,它一直在那里。可后來,它不見了。 它消失了。這是海市蜃樓——光的魔術嗎?我不知道。 不對,我又能看見它了。 噢,我見到了穹頂,不錯。只是我現在是從內部看著它,我的意思是,從下方看著它。我沒看到安檢處,所以此處應該無人值守。沒有抬起或落下的護欄,沒有歡迎儀式。我曾身處沙漠,位于研究所之外,如今我已經置身其中,它的一切都與我有關。這片奇詭的綠洲位于炎熱的平原中央,而罩在它上方的巨型碗狀建筑,就是元結構。 沙漠——和它一起的,還有我的過往——現在與我作別了。 呼。 車繼續嗡嗡地響著,進入這片嶄新的人造生態系統,駛過高大的棕櫚樹,它們立在這條筆直干凈的大道兩側,向地面投下狼蛛般的陰影。道路兩旁的公園里有草坪、灌木叢、小徑等景觀。(這里需要雇傭多少園丁?可我卻沒發現他們的蹤跡,也沒見到研究所里的成員。)不遠處有幾座信號塔的殘基,有小型變電所,遠方那片蔥蘢里閃著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光,還有個像是海水凈化裝置的東西。現在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淺藍色人工湖。更遠處,除了建筑,還是建筑。那 是園區。 車吱嘎著駛上入口的通道,我發現自己正在接近一組由混凝土和玻璃構成的巨型樓——這是永世契地*早建成的西式建筑之一,出自某個頗具影響力的建筑團隊之手。車速漸緩,停在大樓的陰影里。我下了車。停車場里只有我的那輛車,不安的感覺始終縈繞在我心頭,我就像被困在了空無一人的城市里。周遭一片死寂,如同身處被血洗后的城鎮。我不禁思忖,研究所的人都在哪里,但隨后記起現在的時間,他們肯定都在自己的項目組努力工作,在工作站、演播廳和實驗室等地方。我或許會成為他們的一員,想到這個,我不由得一陣狂喜。同樣令人興奮的是,穹頂下方出奇地涼爽。這是空氣循環系統的功勞。我舒展四肢,先深吸了一口奇怪的空氣。它像是來自干爽的秋日,帶著獨特但又無法辨認的余韻,是檸檬和外用酒精的味道。化學品的氣味。 我慢慢呼出氣。 我伸長脖子,仍未看見任何人。 我再次伸手去拿設備,輕聲把它喚醒,它發出一聲嘆息,輕柔地顫動起來。我選中一張地圖,把它放大,確定了菲爾費克斯小姐在樓中的位置。隨后我跟隨活動箭頭的指引前往大樓的正門,門好客地為我打開。進去后,我就在空走廊組成的迷宮中漫步,它就像肺部的細支氣管那樣不斷分叉。我途經無人的休息區和畫廊,*后來到一處明亮的中庭,它簡直就是個機庫,真的。它絕對有幾百米寬,頂也差不多有幾百米高,當中存放著蘭道——施密特冰川。 或許這只是個復制品,可網上說這是真的。盡管介紹寫得含糊其詞,比如,“源自產地”,不過,但凡龐然大物,總能引人矚目。盡管我知道這里會有這樣的休閑勝地,諸如室內滑雪場之類,但還是震驚了,不管怎么樣,看看眼前的這東西,哇哦! 我拍了張照,配文,發送。 毫無疑問,在整個研究所,能來這里眺望冰川,并打算以攀登、滑雪或者別的方式來感受它的,只有我。這片空曠的地方更加安靜了。那里有個觀景臺。電梯攜我向上,高處的觀景臺逐漸映入眼簾,來到我的腳下。組合式的桌子和邊角圓潤、漆面光滑的椅子,構成了一個酒吧。酒吧里到處是白色皮革和橙色塑料。這里的一切——裝修風格,標志符號,甚至是節奏柔和的樂聲——都體現著復古未來主義。它一度代表了時代風潮的*前沿,而現在,這樣拼湊在一起,就顯得無比庸俗。或許這是對往昔的留戀,對另一種未來的留戀。 但我享受著這一切。畢竟,留戀皆庸俗。 平淡的回憶例外。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復制品 作者簡介
彼得·門德爾桑德 (Peter Mendelsund) 世界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作家、古典鋼琴演奏家。 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與哲學專業,是《大西洋月刊》的創意總監,曾擔任美國克諾夫出版社藝術副總監、萬神殿書局藝術總監。他操刀的封面有《情人》、卡夫卡作品系列、卡爾維諾作品系列等。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