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修身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6435
- 條形碼:9787519466435 ; 978-7-5194-66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身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力圖從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模式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政治中以儒家經典文本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及其在兩漢政治實踐中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本書緒論部分探討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資源與現代運用的關系,認為兩漢開啟的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有許多值得肯定和借鑒的歷史經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探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
修身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 目錄
上篇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章導言:德治、修身與教化
——儒家思想政治理論設計與實踐途徑
**節“大同”與“小康”:儒家政治的理想形態設置與治國
路徑導向
第二節“必也,正名乎”:儒家政治理想的實踐設計從等級化的
社會秩序建構開始
第三節“有治人,無治法”:人治主義治國理論下的君子
治國主體設定
第四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官民秩序中“民”的
“教化”政治客體地位
第二章“內圣外王”: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設計
**節雙層倫理政治結構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設計的基本特色
第二節“明明德”:“君子”教育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
第三節“親民”:臣民“教化”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目標
第四節“止于至善”:“明人倫”,致忠孝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總目標
第五節儒家以倫理道德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論
第三章“修身”:儒家“君子”思想政治教育論
**節修身為本:內修之道
第二節學校、家庭教育:外鑠之道
第三節實踐提高:磨煉之道
第四章“親民”與“教化”:儒家民眾思想政治教育論
**節修己以安人:君子感化之道
第二節富之,教之:利導之道
第三節以刑輔教:強制之道
第四節神道設教:麻醉之道
第五節使之,由之:愚民之教
第五章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設計的思想淵源
**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對禮制傳統繼承與以道德教育為
主體教育的目標來源
第二節“性相近,習相遠”
——人性假定與教化的本原
第三節“神道設教”
——天道、人道與明人倫、致忠孝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設定
第四節“更化”
——權變之術與其外王(“教化”)之道的實踐途徑
第五節“大一統”:思想政治教育內修與外化的終極目標
下篇兩漢時期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第六章兩漢時期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
**節欽定以儒學為獨尊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
第二節確立以“教化”為職責的行政網絡體系
第三節實行“以孝治天下”為核心的政策激勵機制
第四節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的灌輸體系
第五節制訂以法律為手段的強制施行體制
第七章漢代太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節教化治國:漢代太學創設的動因與演進
第二節傳王業與尊道德:太學博士與弟子遴選的政治思想標準
第三節尊儒術與重師法:教學內容貫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
理論原則
第四節承問對與教弟子:漢代博士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
職責和作用
第八章士大夫與兩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節兩漢士大夫“教化”觀
——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形成
第二節地方官員對教化的推動
第三節未仕士人對教化的作用
第九章漢代地方基層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節兩漢地方基層組織的構成及其“教化”功能的設置
第二節鄉村學校以《孝經》為基本教學內容的“教化”模式
第三節社區活動中的各種民間“教化”活動形式
第四節鄉官在地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率和引導作用
第五節以地方安寧,人民德化為教化基本目標
第十章漢代家族家庭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節兩漢的家學概況
第二節以孝為核心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兩漢儒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檢驗機制
**節“移風易俗”:儒家思想政治教育(“教化”)結果的
根本表征
第二節中央對地方官員的選拔和政績考核的“教化”標準
是其效果檢驗的核心機制
第三節學校考核以儒家經義為內容是其“教化”效果檢驗的
中心環節
第四節以孝為本的民間家庭關系和睦與否是其社會效果檢驗的
基本指標
第十二章兩漢思想政治教育得失論
**節兩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成就
——意識形態的統一
第二節董仲舒與漢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成
第三節 教化與風俗的形成
結論:重新審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功能
參考文獻
后記
修身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 作者簡介
唐國軍,男,1963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廣西民族學院歷史與檔案系主任、社會科學部主任;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書記;廣西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廣西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專著《帝制初期中國傳統政治學體系建構》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出版專著和教材10余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各1項,廣西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劉國普,男,1986年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廣西國際共運史學會秘書長。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廣西民族大學基地研究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廣西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級項目5項,完成省部級委托課題1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獲廣西民族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榮譽稱號,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