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2651
- 條形碼:9787576012651 ; 978-7-5760-126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本書特色
里爾克平生一部長篇小說,“一部真正現代的德語小說”,精裝注疏版,囊括詳細的注釋+不同學者的解讀 ★《布里格手記》是詩人里爾克平生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步真正現代的德語小說”,中文版經由德語原文直譯。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是中國學者在多年翻譯、研究基礎上對小說文本做了詳細注疏,參考資料、注釋和解讀是小說原文篇幅的兩倍,在國內和國際里爾克研究學界具有開創性意義。 ★制作精良,可研讀,可收藏!封面燙金+壓凹,背景為里爾克手跡,紋理鮮明,內文雙色印刷。小32開,典雅精致又不失厚重。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內容簡介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包含詩人里爾克的長篇小說《布里格手記》和中國學者陳早撰著的大量注疏。《布里格手記》是詩人里爾克平生創作的專享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歷時6年。全書沒有貫穿始終的情節,只是片段式的隨想。小說的主人公是28歲的丹麥破落貴族布里格,他浪跡巴黎,寫下71篇札記。手記可粗略分為三大部分:布里格的巴黎印象、童年回憶,他對認知、寫作、時間、存在和歷史的反思。《注疏版布里格手記》增補了約兩倍于原文的參考資料、注釋和解讀,在國內和國際里爾克研究學界具有開創性意義。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目錄
01. 巴黎印象
02. 噪聲
03. 靜寂
04. 學著看:“內在”
05. 學著看:臉
06. 主宮醫院
07. 批量之死
08. 祖父之死
09. “自己的死”
10. 離家
11. 秋日清晨
12. “完滿”
13. “構圖”
14. 追問
15. 克里斯蒂娜·布拉赫
16. 詩人·渣滓
17. 塞納河邊的小鋪子
18. 盲人·殘墻·垂死者·“祈禱”
19. 硝鹽院
20. 所有丟掉的恐懼都回來了
21. 舞蹈病患者
22. 信稿
23. 夜
24. 貝多芬
25. 喂鳥人
26. 易卜生
27. 媽媽的恐懼
28. 英格博格和狗
29. “手”
30. 童年的病
31. 童話·索菲
32. 鏡前
33. 媽媽的死
34. 畫廊
54. 偽沙皇
55. 大膽者查
56. 閱讀
57. 貝蒂娜
58. 女人·圣人
59. 賣報盲人
60. 蒼白、變老的姑娘
61. 瘋子查·若望二十二世
62. 14 世紀
63. “既非在者,亦非演員”
64. 奧朗日劇場
65. 杜絲
66. 愛者
67. 愛超越死
68. 怪人·薩福
69. 威尼斯的女歌者
70. 第三者 : 基督
71. 浪子未發表手稿 開頭初稿
未發表手稿 開頭二稿
小說結尾 初稿
小說結尾 二稿
附錄
1903 年 8 月 18 日給莎樂美的信
孤獨者片段
1907 年 10 月 4 日給克拉拉·里爾克的信
1907 年 10 月 19 日給克拉拉·里爾克的信
1908 年 9 月 4 日給克拉拉·里爾克的信
1911 年 12 月 28 日給莎樂美的信
1915 年 11 月 8 日給洛特·海普納的信
胡萊維奇問卷(1925 年 11 月 10 日)
問卷 [……]
手記大事記
手記形式略述
參考書目
后記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節選
祖父之死 想到如今已空無一人的家,我就知道過去不一樣。過去人們知道 ( 或者感到 ),死亡在自己內里,就像果子里有核。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死,成人有一個長大的死。女人的死在腹內,男人的死在胸中。人擁有死亡,它給人以特殊的尊嚴和靜默的驕傲。 看得出,我的祖父,老宮廷總管布里格,還懷揣著他的死。那是怎樣的一場死亡啊:兩個月之久,響亮得能在田莊外聽到。 對于這場死,狹長的老宅太小了,似乎有必要擴建廂房,因為老總管的身體越來越龐大,他不停地要求人們把他從一間屋子抬到另一間,倘若白晝未盡,卻再也沒有他未躺過的房間,他就勃然大怒。接下來,仆人、侍女和總圍在他身邊的狗就會成群結隊地上樓,由管家帶頭,走進他亡母辭世時的屋子。房間與23年前她離開時一模一樣,平日里誰也不準進去。現在這群暴徒破門而入。窗簾被拉開,夏日午后粗魯的光搜查著所有膽怯、受驚的對象(Gegenstände),在掀開的鏡子里笨拙地折返回旋。人亦如此。女仆好奇得不知把手放在哪,年輕的侍者呆呆地盯住一切,老仆人四處走動,搜腸刮肚地回憶關于這間此時他們有幸入內的屋子可說的一切。 特別是狗,屋子里所有東西都散發著氣味,呆在這里似乎讓它們無比躁動。又高又瘦的俄國靈緹犬忙著在靠椅后跑來跑去,邁著長長的舞步,搖搖晃晃地從屋子這頭走到那頭,它像紋章上的狗一樣站起身來,細長的爪子撐在白金色的窗臺板上,把急切的尖臉和皺起的額 頭探向院子,東張西望。手套黃色的小獵獾帶著一切都似乎理所應當的臉,坐在窗邊寬大的絲質彈簧沙發里。一只刺毛的大獵犬看上去悶悶不樂,在一張金足的桌邊蹭著脊背,彩繪桌面上的塞夫勒瓷器于是瑟瑟發抖。 是的,對于這些失神落魄、睡意惺忪的物(Dinge)而言,這是段可怕的時光。發生過這種事情,某人冒失的手笨拙地翻開幾本書,書中飄落出的玫瑰花瓣被踩爛踏碎;孱弱的小對象(Gegenstände)被抓起來,打壞之后又立刻被放回去,有些擰壞的東西被藏在窗簾下,或是干脆扔到壁爐柵欄的金網后。不時有東西掉下來,悶悶地落在地毯上,或清脆地砸在硬木地板上,或這兒或那兒,它們摔壞了,刺耳地濺起,或幾乎無聲無息地裂開,因為這些物(Dinge)嬌生慣養,經不起任何摔打。 若是有人想起來問問,這一切原因何在,是什么讓這間被小心保護的屋子蒙受滅頂之災,—那么只有一個答案:死亡。 大總管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布里格在烏爾斯戈爾德的死。死亡溢出他黯藍色的制服,躺在地面正中,紋絲不動。在他那張陌生的、再無人認識的大臉上,雙目緊閉:他看不到發生了什么。*初人們試著把他抬到床上,但他拒絕,自打疾病長出來的**個晚上,他就憎惡床鋪。樓上的床也的確太小了,無可奈何只好把他放在地毯上;他也不想下樓去。 他躺在那,有人會以為他死了。暮色緩緩降臨,狗一只只從門縫溜走,唯有那只面色陰郁的硬毛犬坐在主人身旁,把一只毛茸茸的扁平前爪搭在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灰色的大手上。現在連仆人們也大多站在比屋內更明亮的白色走廊里,還留在屋里的人不時偷看一眼當 中那堆昏暗的龐然大物,但愿那只不過是一件罩在腐敗物上的大衣。 但還是有點什么。是一種聲音,七個星期之前還沒有人聽過:它不是宮廷總管的聲音,這聲音不屬于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它屬于他的死。 如今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的死已在烏爾斯戈爾德生活了很多很多天,它對所有人講話、要求他們。它要人們忍受它,要那間藍屋子,要小客廳,要大禮堂。它要狗,要人們笑、說話、游戲、安靜,它同時要求這一切。它要見朋友、女人和死者,它要它自己也死掉。它要。它要求,它尖叫。 入夜,不守夜的仆人們精疲力竭,他們想入睡的時候,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的死尖叫起來。尖叫著,嘆息著,它咆哮得那么綿長、持久,連*初和它一起叫嚷的狗都沉寂下來,再不敢躺下,它們用細長、顫抖的腿站起,驚恐不安。當聽到死亡咆哮著穿過丹麥遼闊的銀色夏夜,他們就起床穿上衣服,像在暴風雨天那樣,一言不發地圍坐在燈旁,直到它過去。即將臨盆的女人們被送到*遙遠的房間、躺在*厚實的床鋪里:但她們聽到了,好像在自己腹中聽到,她們懇求起床,蒼白著走過長長的路,帶著汗濕的臉去與其他人坐在一起。在這個時節產崽的母牛無助而沉默,有人從一頭牛的肚子里扯出已長出所有內臟的死胎,因為它根本不愿降生。所有人都搞砸了白日的工作,他們忘了添干草,因為他們在白日里恐懼著夜晚,他們因太久的不眠和猛然的驚醒虛弱不堪、什么都記不起。禮拜日走進安寧的白色教堂時,他們祈禱烏爾斯戈爾德別再有什么老爺:這位老爺太嚇人。牧師從布道臺上大聲講出他們想到、祈禱過的一切,因為牧師也再無寧夜、再不理解上帝。鐘說,有了一個可怕的競爭者,它整夜隆隆作響,即便用盡金屬的氣力去發聲,仍不是它的對手。是的,一切都在言說它。一個年輕人夢見他走進宮殿,用糞叉殺死了仁慈的老爺。人們興奮起來,*后他們過度沖動,甚至全都去聽他講他的夢,卻未曾意識到他們是在判斷他能否勝任此事。這個地方所有的人就這樣感受著、談論著,而幾個星期之前他們還在愛著、同情著宮廷總管。然而,即便這樣說,也不能改變什么。居住在烏爾斯戈爾德的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的死趕不走。它要來這里十個星期,也留了這么久。這段時間里,它比往日的克里斯多夫·迪特萊夫·布里格更像主人,它仿佛是一位國王,后來,永遠,人們稱它為恐怖。 這不是某個水腫病人的死,這是邪惡的、王侯的死,宮廷總管懷揣著它一輩子,用自己養大了它。一切在他平靜的日子里無處施展的多余的驕傲、意愿和權力,都匯入他的死,這場死亡定居在烏爾斯戈爾德,橫行恣肆。 如果有人要求宮廷總管布里格以另一種方式死去,他會怎樣看待此人?他死于他沉重的死。
注疏版布里格手記(精) 作者簡介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奧地利詩人,20世紀杰出的德語韻律詩人,被奧登稱為“17世紀以來歐洲偉大的詩人”。代表作有《秋日》、《豹》,長詩《杜伊諾哀歌》。里爾克除了創作德語詩歌,還撰寫小說、劇本以及一些雜文和法語詩歌,其書信集也是里爾克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里爾克對19世紀末的詩歌體裁和風格以及歐洲頹廢派文學都有深厚的影響。 陳早,女,2006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2016年獲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出版譯著《布里格手記》(里爾克 著,華東師大版,2015,2019修訂版)、《希臘化史:亞歷山大大帝》(居斯塔夫·德羅伊森 著,華東師大版,2017)、《逝物錄》(尤迪特·沙朗斯基 著,中信版,2020)、《和她的詩人》(卡爾·萊因哈特 著,華東師大版,2021)等,并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若干。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