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實用醫學細菌分類與臨床應用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0673
- 條形碼:9787030710673 ; 978-7-03-07106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用醫學細菌分類與臨床應用手冊 內容簡介
為了反映新菌種與分類變化情況,本書以《臨床微生物學手冊》中的菌名為基礎,收集了大量與人類、動物以及部分與植物、環境有關的細菌。本書不僅列出了細菌名稱,同時描述了細菌的系統分類、分類學特征,以及細菌的流行病學和傳播、臨床意義、抗菌藥物敏感性和感染用藥等內容。
實用醫學細菌分類與臨床應用手冊 目錄
A
Abiotrophia乏養菌屬/貧養菌屬 002
Acetobacteraceae醋桿菌科 003
Acetobacter醋桿菌屬 004
Acholeplasma無膽甾原體屬 005
Achromobacter無色桿菌屬 006
Acidaminococcaceae氨基酸球菌科 010
Acidaminococcus氨基酸球菌屬 010
Acidipropionibacterium產丙酸桿菌屬 011
Acidovorax食酸菌屬 013
Acinetobacter不動桿菌屬 015
Actinobacillus放線桿菌屬 026
Actinobaculum放線棒菌屬 028
Actinomadura馬杜拉放線菌屬 029
Actinomycetaceae放線菌科 031
Actinomyces放線菌屬 032
Actinotalea放線纖絲菌屬 038
Actinotignum放線線菌屬 039
Adlercreutzia阿德勒菌屬 040
Advenella頗陌菌屬 041
Aegyptianella埃及小體屬 042
Aerococcaceae氣球菌科 043
Aerococcus氣球菌屬 043
Aeromonadaceae氣單胞菌科 045
Aeromonas氣單胞菌屬 046
Aggregatibacter凝聚桿菌屬 055
Agrobacterium土壤桿菌屬/農桿菌屬 057
Alcaligenaceae產堿桿菌科 058
Alcaligenes產堿桿菌屬 059
Aliivibrio另弧菌屬/別弧菌屬 061
Alishewanella別樣希瓦菌屬 062
Alistipes另枝菌屬 063
Allofrancisella另弗朗西斯菌屬 065
Alloiococcus差異球菌屬 066
Alloprevotella擬普雷沃菌屬 067
Alloscardovia異斯卡多維菌屬 068
Amycolata無枝酸菌屬 069
Amycolatopsis擬無枝酸菌屬 070
Anaerobiospirillum厭氧生活螺菌屬 071
Anaerococcus厭氧球菌屬 073
Anaerostipes厭氧棒狀菌屬 075
Anaerotruncus厭氧棍狀菌屬 076
Anaplasmataceae無形體科 077
Anaplasma無形體屬 077
Aneurinibacillus解硫胺素芽孢桿菌屬 080
Arcanobacterium隱秘桿菌屬 081
Arcobacter弓形桿菌屬 083
Arthrobacter節桿菌屬 086
Asaia淺井菌屬 088
Asteroleplasma無甾醇支原體屬 089
Atopobium陌生菌屬 090
Aureobacterium金桿菌屬 091
Auritidibacter耳炎桿菌屬 092
Averyella艾弗里菌屬 093
Avibacterium鳥桿菌屬 094
Azospirillum固氮螺菌屬 095
B
Bacillaceae芽孢桿菌科 100
Bacillus芽孢桿菌屬 100
Bacteroidaceae擬桿菌科 106
Bacteroides擬桿菌屬 107
Balneatrix浴者菌屬 113
Barnesiella巴恩斯菌屬 114
Barrientosiimonas巴里恩托斯單胞菌屬 115
Bartonella巴爾通體屬 116
Bergeyella伯杰菌屬 122
Bergeriella伯格菌屬 123
Bibersteinia比貝爾施泰因菌屬 124
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 125
Bilophila嗜膽菌屬 127
Blautia布勞特菌屬 128
Bordetella鮑特菌屬 129
Borrelia疏螺旋體屬 134
Borreliella博雷螺旋體屬 139
Brachybacterium小短桿菌屬 141
Brachyspira短螺菌屬 143
Branchiibius魚鰓菌屬 144
Brevibacillus短芽孢桿菌屬 145
Brevibacterium短桿菌屬 148
Brevundimonas短波單胞菌屬 149
Brucella布魯菌屬 151
Bryantella布萊恩菌屬 156
Budvicia布戴維采菌屬 156
Bulleidia布雷德菌屬 157
Burkholderiaceae伯克霍爾德菌科 158
Burkholderia伯克霍爾德菌屬 158
Buttiauxella布丘菌屬 167
C
Calidifontibacter溫泉桿菌屬 170
Campylobacteraceae彎曲桿菌科 171
Campylobacter彎曲桿菌屬 171
Capnocytophaga二氧化碳噬纖維菌屬 183
Cardiobacterium心桿菌屬 186
Catabacter觸酶桿菌屬 188
Catenibacterium鏈形桿菌屬 188
Cedecea西地西菌屬 189
Cellulomonadaceae纖維單胞菌科 191
Cellulomonas纖維單胞菌屬 191
Cellulosimicrobium纖維微菌屬 193
Chlamydiaceae衣原體科 194
Chlamydia衣原體屬 195
Chlamydophila嗜衣原體屬 199
Christensenella克里斯滕森菌屬 200
Chromobacterium色桿菌屬 201
Chryseobacterium金黃桿菌屬 204
Citrobacter檸檬酸桿菌屬 206
Clostridiaceae梭菌科 209
Clostridium梭菌屬 210
Clostridioides擬梭菌屬 218
Cohnella科恩菌屬 220
Collinsella柯林斯菌屬 221
Comamonas叢毛單胞菌屬 222
Coprobacter糞桿菌屬 225
Corynebacterium棒桿菌屬 226
Cosenzaea科森扎菌屬 235
Cronobacter克洛諾桿菌屬 235
Cryptobacterium隱桿菌屬 239
Cupriavidus貪銅菌屬 239
Curtobacterium短小桿菌屬 241
Cutibacterium皮膚桿菌屬 242
Cysteiniphilum嗜半胱氨酸菌屬 244
D
Delftia代爾夫特菌屬 248
Dermabacteraceae皮桿菌科 249
Dermabacter皮桿菌屬 249
Dermacoccaceae皮生球菌科 250
Dermacoccus皮生球菌屬 251
Dermatophilus嗜皮菌屬 252
Desulfomicrobiaceae脫硫微菌科 253
Desulfomicrobium脫硫微菌屬 254
Desulfovibrio脫硫弧菌屬 255
Dialister戴阿李斯特菌屬 257
Dietzia迪茨菌屬 259
Dorea多雷菌屬 261
Dysgonomonas微生長單胞菌屬 262
E
Edwardsiella愛德華菌屬 266
Eggerthella埃格特菌屬 267
Eggerthia埃格斯菌屬 269
Ehrlichia埃里希體屬 270
Eikenella艾肯菌屬 272
Elizabethkingia伊麗莎白金菌屬 273
Empedobacter穩桿菌屬 275
Enteractinococcus腸放線球菌屬 276
Enterobacteriaceae腸桿菌科 278
Enterobacter腸桿菌屬 278
Enterococcaceae腸球菌科 283
Enterococcus腸球菌屬 284
Enterovibrio腸弧菌屬 294
Erwinia歐文菌屬 295
Erysipelothrix丹毒絲菌屬 296
Escherichia埃希菌屬 298
Eubacterium真(優)桿菌屬 301
Ewingella尤因(愛文)菌屬 305
Exiguobacterium微小桿菌屬 306
F
Facklamia費克藍姆菌屬 310
Faecalibacterium棲糞桿菌屬 311
Faecalitalea糞棒菌屬 312
Filifactor產線菌屬 313
Finegoldia芬戈爾德菌屬 314
Flavobacterium黃桿菌屬 315
Flavonifractor解黃酮菌屬 317
Flexivirga彎形桿菌屬 318
Fluoribacter熒光桿菌屬 319
Francisella弗朗西斯菌屬 319
Franconibacter弗朗科桿菌屬 325
Fretibacterium依賴桿菌屬 326
Fusobacterium梭桿菌屬 327
G
Gallibacterium雞桿菌屬 334
Gallicola棲雞球菌屬 335
Gardnerella加德納菌屬 336
Gemella孿生球菌屬 337
Geobacillus地芽孢桿菌屬 339
Globicatella圓短鏈菌屬 341
Gordonia戈登菌屬 342
Gordonibacter戈登桿菌屬 344
Grahamella格雷厄姆菌屬 345
Granulibacter顆粒桿菌屬 346
Granulicatella顆粒鏈菌屬 346
Grimontia格里蒙特菌屬 348
H
Haematobacter血液桿菌屬 352
Haemophilus嗜血桿菌屬 353
Hafnia哈夫尼亞菌屬 358
Hathewaya哈撒韋菌屬 359
Helcobacillus創傷桿菌屬 361
Helcococcus創傷球菌屬 361
Helicobacter螺桿菌屬 363
Herbaspirillum草螺菌屬 368
Holdemania霍爾德曼菌屬 370
Holdemanella霍蒂蔓菌屬 371
Hungatella亨蓋特菌屬 372
J
Janibacter兩面神桿菌屬 374
Jeotgalicoccus醬球菌屬 375
Jonquetella榮凱菌屬 376
K
Kandleria坎德勒菌屬 378
Kerstersia凱斯特菌屬 378
Kingella金氏菌屬 380
Klebsiella克雷伯菌屬 381
Kluyvera克呂沃爾菌屬 388
Knoellia諾爾菌屬 390
Kocuria庫克菌屬 391
Kosakonia小坂菌屬 392
Kroppen
實用醫學細菌分類與臨床應用手冊 節選
A Abiotrophia乏養菌屬/貧養菌屬Kawamura et al., 1995 【詞源和翻譯】 “Abiotrophia”,新拉丁語陰性名詞,由“a-”、“bios”和“trophe”三個詞根組成:“a-”,希臘語前綴,英文詞義為“negative”;“bios”,希臘語名詞,英文詞義為“life”;“trophe”,希臘語名詞,英文詞義為“nutrition”。“Abiotrophia”,英文詞義為“life-nutrition-deficiency”,表示“營養缺陷型生物”,意指其生長時需鹽酸吡哆醛或L-半胱氨酸,菌名翻譯為“乏養菌屬”或“貧養菌屬”。 一、分類學 乏養菌屬隸屬于厚壁菌門(Firmicutes)、芽孢桿菌綱(Bacilli)或厚壁菌綱(Firmibacteria)、乳酸桿菌目(Lactobacillales)、氣球菌科(Aerococcaceae)[1]。 該菌屬由鏈球菌屬分類而來,*初被認為是一類營養缺陷型的鏈球菌,但屬內的部分菌種已分類為顆粒鏈菌屬(Granulicatella),目前屬內僅包含缺陷乏養菌一個種[2]。 二、屬的特征 乏養菌屬是一種兼性厭氧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主要為球形,但具有多形性,可呈卵圓形、球桿形和桿形菌體。無芽孢,無動力。觸酶和氧化酶呈陰性。能發酵葡萄糖,不產氣,且主要產物是乳酸。不能在10℃、45℃或6.5% NaCl環境中生長。部分菌株具有特殊的營養要求,在血平板上不生長或生長輕微,需添加吡哆醛鹽酸鹽或L-半胱氨酸才生長良好,或需要點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周圍可形成α-溶血衛星菌落。吡咯烷酮芳基酰和亮氨酸芳基酰胺陽性。不水解馬尿酸和精氨酸。對奧普托欣耐藥,對萬古霉素敏感。基因組DNA G+C含量為46.0~46.6mol%[1]。 三、屬的臨床意義 乏養菌屬可分離于各種臨床標本,如膿毒癥、菌血癥和心內膜炎患者的血液標本,可引起侵襲性感染,如膿腫、傷口感染和腦膜炎等,其中所引起的心內膜炎并發癥多,且易復發、易漏檢、易引起栓塞和死亡[3]。 四、抗菌藥物敏感性和感染用藥 乏養菌屬的藥敏試驗可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45中“乏養菌屬和顆粒鏈菌屬細菌*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折點解釋標準”進行藥敏結果判讀。通常認為,來源于呼吸道和創口分離的乏氧菌和顆粒鏈菌菌株通常不需要進行藥敏試驗,而對于來源于無菌部位,如深部組織、假體植入和血培養分離的菌株,通常需要進行藥敏試驗[4-5]。 乏養菌和顆粒鏈菌對于青霉素普遍為敏感或中介,但其對青霉菌的敏感性正在下降。對氟喹諾酮類藥物通常敏感,耐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臨床分離株較為罕見。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敏感性不確定,但尚無對高水平氨基糖苷類藥物耐藥的報道。研究發現,β-內酰胺類和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對乏養菌和顆粒鏈菌菌株有協同作用,故對于此類細菌引起的心內膜炎,推薦使用青霉素和慶大霉素進行聯合用藥;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治療措施得當,本病仍具有較高的復發率[5]。 五、屬內菌種 Abiotrophia adiacens毗鄰乏養菌 (Bouvet et al., 1989) Kawamura et al., 1995 【分類學評述】該菌種在1989年被分類為鏈球菌屬,即毗鄰鏈球菌(Streptococcus adjacens);在1995年被分類為乏養菌屬,即毗鄰乏養菌(Abiotrophia adiacens),菌名拼寫亦修訂為Abiotrophia adjacens(注意i和j的變化);現已被分類為顆粒鏈菌屬,見毗鄰顆粒鏈菌(Granulicatella adiacens)[2]。 Abiotrophia balaenopterae貂鯨乏養菌 Lawson et al., 1999 【分類學評述】該菌種已被重新分類為顆粒鏈菌屬,即貂鯨顆粒鏈菌(Granulicatella balaenopterae)[2]。 Abiotrophia defectiva缺陷乏養菌 (Bouvet et al., 1989) Kawamura et al., 1995 【分類學評述】該菌種在1989年被分類為缺陷鏈球菌(Streptococcus defectivus),在1995年被重新分類為現在的缺陷乏養菌。 【詞源和翻譯】“defectiva”,拉丁語陰性形容詞,英文詞義為“deficient”,表示“有缺陷的”,意指該菌是一種營養缺陷型細菌,菌名翻譯為“缺陷乏養菌”。 【臨床意義】缺陷乏養菌可正常定植于人體口腔、泌尿生殖道和腸道等,可引起心內膜炎、乳房植入體相關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肌肉和骨骼感染、眼部感染、腹膜炎和膿毒性關節炎等[5]。 Abiotrophia elegans優美(苛養)乏養菌 Roggenkamp et al., 1999 【分類學評述】該菌種已被分類為顆粒鏈菌屬,即優美(苛養)顆粒鏈菌(Granulicatella elegans)[2]。 Abiotrophia para-adiacens副毗鄰乏養菌 Kanamoto et al., 2000 【分類學評述】目前有從臨床標本中分離[6],但未獲得國際原核生物系統學委員會的認可,從16S rDNA序列上分析,其隸屬于顆粒鏈菌屬,即“副毗鄰顆粒鏈菌”(Granulicatella para-adiacens)。 Abiotrophia 乏養菌屬/貧養菌屬參考文獻 Acetobacteraceae醋桿菌科(ex Henrici, 1939) Gillis and de Ley, 1980 Acetobacteraceae醋桿菌科 【詞源和翻譯】 “Acetobacteraceae”,新拉丁語陰性復數名詞,源自模式菌屬“醋桿菌屬”(Acetobacter),由“Acetobacter”與科名尾綴“-aceae”兩個詞根組成,菌名翻譯為“醋桿菌科”[1]。 一、分類學 醋桿菌科隸屬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α-變形菌綱(Alphaproteobacteria)、紅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目前,科內醋桿菌屬、淺井菌屬(Asaia)、顆粒桿菌屬(Granulibacter)和玫瑰單胞菌屬(Roseomonas)等與人的疾病相關。 二、科的特征 醋桿菌科為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科內的大多數菌種亦具有將糖類和乙醇氧化成醋酸的能力(淺井菌屬例外)。主要的分類依據是基于DNA-rRNA雜交、DNA-DNA雜交和核糖體RNA基因序列(5S rRNA、16S rRNA和23S rRNA)的遺傳學關系。主要的細胞脂肪酸成分為C18∶1 ω7c,主要的泛醌組分為Q-10(醋桿菌屬的泛醌系統是Q-9)。模式菌屬為醋桿菌屬[1]。 Acetobacteraceae 醋桿菌科參考文獻 Acetobacter醋桿菌屬Beijerinck, 1898 (Approved Lists, 1980) Acetobacter醋桿菌屬 【詞源和翻譯】 “Acetobacter”,新拉丁語陽性名詞,由“acetum”和“bacter”兩個詞根組成:“acetum”,拉丁語中性名詞,英文詞義為“vinegar”;“bacter”,新拉丁語陽性名詞,英文詞義為“rod”。“Acetobacter”,英文詞義為“vinegar rod”,表示“醋桿菌”,意指該菌具有將糖類和乙醇氧化成醋酸的能力,菌名翻譯為“醋桿菌屬”。 一、分類學 醋桿菌屬隸屬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α-變形菌綱(Alphaproteobacteria)、紅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醋桿菌科(Acetobacteraceae),模式菌種為醋化醋桿菌(Acetobacter aceti)[1]。 二、屬的特征 醋桿菌屬菌體為橢圓形至桿狀,直或微彎,大小為(0.6~0.9)μm×(1.0~4.0)μm,單生、成對或呈鏈狀排列。部分菌株有鞭毛,部分菌株無鞭毛,有鞭毛則通常為周生鞭毛。不形成芽孢。嚴格需氧,革蘭氏陰性,非發酵。大多數菌株不產生色素,形成蒼白色菌落。少數菌株可產生卟啉,故形成棕色水溶性色素菌落或粉紅色菌落。觸酶常呈陽性。氧化酶呈陰性。不液化明膠、不產生吲哚、不產生硫化氫。可將乙醇氧化成醋酸,以及將醋酸鹽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生長的*佳碳源是乙醇、甘油和葡萄糖。有些菌株需要以氨基苯甲酸、煙酸、硫胺素或泛酸作為生長因子。不水解乳糖和淀粉。該菌為化能異養生物。*適生長溫度為30℃。一些菌株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生長的*適pH為4.0~6.0。以Q-9型泛醌為主醌。主要的脂肪酸是C18∶1 ω7c直鏈不飽和酸。基因組DNA G+C含量為50.5~60.3mol%[1]。 三、屬的臨床意義 醋桿菌屬通常存在于花卉、水果、棕櫚酒、醋、開菲爾和發酵食品中,通常認為致病力較弱或對人不致病,目前屬內僅芝庇儂醋桿菌和印度尼西亞醋桿菌有引起臨床感染的報道[2-5]。 四、抗菌藥物敏感性和感染用藥 醋桿菌屬是一種生長速度緩慢的非發酵菌,目前暫無其感染用藥的權威信息,亦無可參考的藥物試驗方案。目前,有對其親緣關系較近的貝塞斯達顆粒桿菌(Granulibacter bethesdensis)進行藥敏分析,體外試驗結果顯示,貝塞斯達顆粒桿菌對**代頭孢菌素類、第二代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包括碳青霉烯類)和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廣泛耐藥,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的頭孢曲松、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多西環素和復方磺胺甲*唑敏感[6],供參考。 五、屬內菌種 Acetobacter cibinongensis芝庇儂醋桿菌 Lisdiyanti et al., 2002 【詞源和翻譯】“cibinongensis”,新拉丁語陽性或陰性形容詞,源于模式菌株分離地——印度尼西亞的芝庇儂(Cibinong),由“Cibinong”拉丁化而來,菌名翻譯為“芝庇儂醋桿菌”。 【臨床意義】芝庇儂醋桿菌有引起罕見血流感染的報道[2]。 Acetobacter indonesiensis印度尼西亞醋桿菌 Lisdiyanti et al., 2001 【詞源和翻譯】“indonesiensis”,新拉丁語陽性或陰性形容詞,源于模式菌株分離地名印度尼西亞(Indonesia),由“Indonesia”拉丁化而來,菌名翻譯為“印度尼西亞醋桿菌”。 【臨床意義】印度尼西亞醋桿菌有引起肺炎和血流感染的報道[3-5]。 Acetobacter 醋桿菌屬參考文獻 Acholeplasma無膽甾原體屬Edward and Freundt, 1970 Acholeplasma無膽甾原體屬 【詞源和翻譯】 “Acholeplasma”,拉丁語陰性名詞,由“a-”、“cholê”和“plasma”三個詞根組成:“a-”,希臘語前綴,英文詞義為“negative”;“cholê”,希臘語名詞,表示“膽汁”,此處指膽汁的主要成分“膽固醇”;“plasma”,希臘語名詞,意指“形成或鑄造的事物”。“Acholeplas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