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廣州文博 14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1631
- 條形碼:9787501061631 ; 978-7-5010-616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文博 14 內容簡介
《廣州文博》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文物局)和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編輯出版的學術性刊物,創刊于1985年。2007年起經主管部門批準,改由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本刊物作為廣州市文物博物研究者一個公開的學術園地,致力于探討不同歷史時空下的各種歷史文化現象,收集和整理館藏歷史文獻、文物及田野考察資料、考古發掘資料,并積極探索反映文博行業發展特點的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保護等專題研究。論文和書評以中文為主,兼及英文及主要外國語種。
本冊為第十四冊。主要包括: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研樓4號項目西漢早期墓發掘簡報、廣州機務段生活小區唐代磚室墓M30的發掘、南越宮苑遺址出土石刻文字雜識、五華獅雄山遺址的考古收獲及其性質——與《五華獅雄山》考古報告作者的商榷等20余篇專業學術論文,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料研究價值。
廣州文博 14 目錄
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研樓4號項目西漢早期墓發掘簡報
廣州機務段生活小區唐代磚室墓M30的發掘
南越宮苑遺址出土石刻文字雜識
五華獅雄山遺址的考古收獲及其性質——與《五華獅雄山》考古報告作者的商榷
關于漢魏“搖錢樹”圖像若干問題的思考
子文同學的一篇發掘日記與廣東漢代“鹽官”
也談“番禺鹽官”
番禺“鹽官廚”釋讀
廣州出土五代南漢國名臣李紓墓志銘考略
廣州博物館藏宋“番禺縣尉司”銅印紀略
“南海Ⅰ號”三題
關于“南海Ⅰ號”出水陶瓷上墨書的研究
施英國發現清代嘉慶朝南海縣衙告示考釋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易及其規范化——以新發現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沙基慘案紀念碑修建過程考證
趙佗四臺勾沉
從驛庵看宋代嶺南的陸路交通建置
張燮《東西洋考》與嶺南海洋文化
海關接管前后的粵海常關
十三行總商潘有度父子的文化成就
陳啟沅和繼昌隆若干史實的辯證和陳啟沅思想研究
中國近代思想發展影響下的廣州學術中心遞嬗
道光帝皇長子奕緯死因辨析
黃花崗起義張朝烈士史事考
由物及人:學校機體中的博物館形態與社會識別
在跨界融合中提升綜合藝術類博物館的美育功能——以廣州藝術博物院為例
試論我國私人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光源對模型貼圖的影響——3種人造光源在三維數字化采集中的應用
廣州機務段生活小區唐代磚室墓M30的發掘
南越宮苑遺址出土石刻文字雜識
五華獅雄山遺址的考古收獲及其性質——與《五華獅雄山》考古報告作者的商榷
關于漢魏“搖錢樹”圖像若干問題的思考
子文同學的一篇發掘日記與廣東漢代“鹽官”
也談“番禺鹽官”
番禺“鹽官廚”釋讀
廣州出土五代南漢國名臣李紓墓志銘考略
廣州博物館藏宋“番禺縣尉司”銅印紀略
“南海Ⅰ號”三題
關于“南海Ⅰ號”出水陶瓷上墨書的研究
施英國發現清代嘉慶朝南海縣衙告示考釋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易及其規范化——以新發現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沙基慘案紀念碑修建過程考證
趙佗四臺勾沉
從驛庵看宋代嶺南的陸路交通建置
張燮《東西洋考》與嶺南海洋文化
海關接管前后的粵海常關
十三行總商潘有度父子的文化成就
陳啟沅和繼昌隆若干史實的辯證和陳啟沅思想研究
中國近代思想發展影響下的廣州學術中心遞嬗
道光帝皇長子奕緯死因辨析
黃花崗起義張朝烈士史事考
由物及人:學校機體中的博物館形態與社會識別
在跨界融合中提升綜合藝術類博物館的美育功能——以廣州藝術博物院為例
試論我國私人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光源對模型貼圖的影響——3種人造光源在三維數字化采集中的應用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