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美國創意寫作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45030
- 條形碼:9787567145030 ; 978-7-5671-450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創意寫作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D·G·邁爾斯所著的一本創意寫作史專著。D·G·邁爾斯(D. G . Myers),先后任教于德克薩斯農工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意寫作史、英美猶太文學及當代文學。本書圍繞近百年來美國社會對“寫作如何教”、“是否應該教”的論爭,論述了美國創意寫作的發生、發展史,融匯了一大批詩人、作家的觀點,在論述創意寫作學科如何成為一個能夠生產更多創意寫作項目的“機器”時,指出創意寫作開創了一個接近不同的時代,它將創作與批評、學術合而為一,不僅生產創意寫作項目本身,更是培育優秀作品、培養優秀作家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是英語世界*重要的創意寫作史專著,出版后成為從事寫作、文學、文學史及文學理論的師生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美國創意寫作史 目錄
**章 語文學的繁盛期
第二章 文學寫作的創立
第三章 寫作機制的實踐階段
第四章 柔緩節奏
第五章 創意活動的迅速接受
第六章 批評的時代
第七章 超級機器
再版后記
注釋
參考文獻
美國創意寫作史 節選
創意寫作始于對語文學的反抗,又在19世紀八九十年代卷土重來,致力于修辭學的文學價值、教育價值的重建。其貢獻是*終形成了現代英語領域。傳統學術觀點并不承認文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現代英語的出現提供了新的可能。隨著現代英語研究的開展,反對的矛頭由語文學轉向了修辭學。在發現舊的學科漏洞百出后,研究者對其進行了徹底的重建,并將其命名為“文學寫作”。在當時美國高等教育中,寫作被認為是一個混雜無序的領域,但它接下來的任務并不是使原初目的含混不清。文學寫作給了創作教學**次全面成功的機會,它不是將寫作局限為高校課程中不起眼的一部分,而是(用學科奠基者的話說)“不可或缺的部分”。19世紀*后25年,在摒棄了結構主義理想之后,哈佛大學明確表示:文學研究*理想的結局,就是文學創作的開始。正是如此,幾年后有評論者指出:“流暢性排在一長串文學要求的*前面。”實際上,此后創作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為因文學性過強而遭到批評的結果——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不那么杰出的人才。與此同時,對文學流暢性的要求已經在創意寫作中得到落實。文學寫作確立了高校寫作的自主性,并從文學性和結構主義的角度對寫作課程提出要求;這也是創意寫作成為正式研究課題的先決條件。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高校對創意寫作本身的需求并不大,因為文學寫作與創意寫作在當時是一回事。創意寫作的真正興起,是在文學寫作轉入非文學狀態之后。前者甚至被視作后者的再現,區別在于前者高舉著一個更加與眾不同的文學旗號,且指向著寫作的*初目標(但這一目標已經被逐漸拋棄)。“文學寫作”的名稱,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也曾偶爾使用,但此前美國高校所教的寫作,與這個名稱完全不相稱。半個多世紀里,“寫作”被公認為拉丁文寫作,同時也是拉丁文學研究的內容。學生寫文章時運用語法規則——或者說,從古典文學中獲取風格和種類,有時候甚至用英文寫作,而其目的與用拉丁文寫作無異。寫作的動力,在于表現對語言的掌握水平。這種寫作從屬于語法練習、拼寫訓練和修辭規則識記。即使在寫作作為課程核心的情況下,也著重培養學生在論述過程中的簡潔度、敏感度、精確度、正確性及完整性。不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想象,而是極盡所能地避免出現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有評論者表示:“寫作變成了語言研究的基礎……”新的文學寫作作為修辭學研究的發展,只延續了其結構體系,進入了修辭學為美國高校寫作教學而開辟的領域。換句話說,新寫作與傳統修辭學相去甚遠,它不涉及轉喻、論點、言語的社會背景、對實踐結果的追求或者對作品、種類、風格、記憶、演講的傳統細化標準。事實上,文學寫作可以稱為“寫作教學的結構主義化”(前提是這一說法能被人接受),以拒絕作為19世紀美國高校修辭學附庸的傳統課堂教學。首先,它不主張學生使用英語語法手冊,從而淡化語言準確性訓練;其次,又不注重口頭表達,因而淡化對交際能力的培養。文學寫作并非對原有的高校修辭學進行發展和更新,而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文學寫作是對修辭學的文學化改革。在《十九世紀修辭學(北美篇)》(Nineteenth-Century Rhetoric in North America)一書中,南·約翰遜提出了相似的觀點,認為19世紀的大部分修辭學理論的基礎都是“習得批判性眼光,就等于獲得了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更高的領悟天分”的“純文學設想”。約翰遜還說,這種純文學設想引發了“全面的修辭學定義”,使修辭學由論辯、演講藝術擴散到更具文學性的話語之中。更準確地說: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純粹的修辭研究(或是我所說的“結構主義”)是以文學寫作的名義確立的;認為開設該課程的直接動因是寫作而不是演講,根本目的是表達而非準確度——這種觀點同樣是“純文學的”。因此,新寫作的轉向包括兩方面重要的制度改革:**,學生的學科論文不再指定主題;第二,不在課堂上高聲朗讀。在原有體系中,學生需要組織思想,回答諸如“靈魂的永恒性是否可證”或“靈魂是否一直思考”之類的問題;而在新體系中,只規定了類型或手法,主題則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從傳統修辭學的觀點來看,“創作”并不能通過新寫作課程習得,而是取決于個人的品位與天分,要遵從浪漫主義的創造天賦論。準確性與指定的主題也由此不再重要,受到鼓勵的是原始工作。由于新寫作不需要朗讀,原有的記憶、演講方面的修辭學問題也就消失了。寫作取代演講而成為授課的主要形式。演講指導與新寫作興起于同一時期,起初在19世紀70年代后期的堪薩斯大學和密蘇里大學是無學分課程,到9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發展為常規課程。正如我在**章所提出的,在語文學的壓力下,話語藝術分成了兩部分。早期的演講教學的支持者,在所難免地因文學性話語篡奪了自己的地位而對其持有某種敵意。
美國創意寫作史 作者簡介
D.G.邁爾斯(1952-2014),曾在得克薩斯農工大學任教20年,后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麥爾登中心訪問教授。在《哲學與文學》《思想史日報》《評論》《新標準》《全美作家寫作協會簡史》《西瓦尾評論》等報刊上發表隨筆和評論。2003年,其與保羅·赫德恩共同出版《嚴苛的讀者:新的詩歌批評家》(Unrelenting Readers:The New Poet-Crit-ics)。其主要從事英美猶太文學及當代文學背景研究,主要方向為猶太文學的語言特色。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