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邏輯原理(上下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659
- 條形碼:9787100208659 ; 978-7-100-20865-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邏輯原理(上下冊)(精裝) 內容簡介
《邏輯原理》是英國哲學家F.H.布拉德雷的著作,1883年初版,1922年出版增訂版。在增訂版中,作者對**版的正文基本未作什么修改,但每章加了許多“增補附注”,有時多至六七十條。全書又附有“書末論文”十二篇,牽涉到邏輯、方法論和認識問題,可以看出布拉德雷的用意是想把他的《邏輯原理》和他后來的中心著作《現象與實在》聯系起來,用后書來糾正或補充《邏輯原理》。本書共分三部:**部論判斷,第二部論推理,第三部還是論推理。布拉德雷把邏輯作為一門學科,認為通過它我們可以對思維的特殊功能進行說明和解釋,通過它我們可以超越直接經驗;邏輯涵蓋了今天屬于知識論的主題。布拉德雷反對身心分離的觀點,認為人類的思想不能脫離它的世俗背景。本書以論判斷部分價值較大,影響較大。
邏輯原理(上下冊)(精裝) 目錄
**部 判斷
**章 判斷的一般性質
什么是判斷。判斷包涵著觀念,而觀念即標記(**至三節)。什么是標記(第四至六節)。"觀念"的雙重意義(第六至八節)。判斷所包含的觀念即意義(第九節)。判斷的定義(第十節)。謬誤的揭發(第十一至十二節)
錯誤見解的批評。判斷非"聯想"(第十三至十四節);亦非實際影響(第十五節);亦非單純觀念聯結,也非觀念的相等(第十六節)。上述各種錯誤所含的真理(第十七節)
判斷的發展。它是晚近的產品(第十八節),因*初心智并無真正的觀念(第十九至二十節)。判斷起源所需的條件(第二十一至二十二節)。如果聯想論是真實的,它就不能夠出現(第二十三節);但自*初起,普遍性即在心靈中發生作用(第二十四至二十六節)
增補附注
第二章 直言和假言判斷的形式
判斷與事實相關(**節)。初步難點的答復(第二節)。一切判斷皆為假言的為什么?(第三節)判斷如只有觀念,則皆為假言(第四至六節)。全稱與兩種單稱判斷皆如此(第七至八節)
但判斷并非限于觀念。它指謂著現在的實在(第九節)。另一方面它又非指謂現在的實在(第十節)。說明及論證(第十一至十四節)
直言判斷的探究。Ⅰ.感覺的分析判斷及其種類(第十五至十六節)。個體名稱的迷信(第十七至十八節)。Ⅱ.感覺的綜合判斷何以能指謂現在的實在(第十九節)?但不能指謂單純觀念(第二十至二十一節)。它們真正的主詞是獨特的。“這個的狀態”及這個。“這個”的觀念之應用(第二十一至二十七節)。綜合判斷何以能符合這個給予的實在(第二十八節)?因為實在并非僅乎現象(第二十九至三十節)。這些判斷以內容的連續性為根據(第三十一節),而這又建立于觀念的同一性之上(第三十二至三十三節)。過去和將來并非現象(第三十四節)。
總結(第三十五節)。記憶和預告非單純幻想(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節)。個體觀念,是什么(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節)。非現象的單稱判斷(第四十至四十一節)。存在判斷(第四十二節)。到抽象全稱判斷的轉變(第四十三節)。這都是假言的(第四十四節)。集合判斷其實是單稱的(第四十五節)。假言不能變為直言(第四十六至四十七節)。假定是什么(第四十八節)。假言判斷所含的真正斷語(第四十九至五十二節)。它們都是普遍性(第五十三至五十五節)。結果(第五十六節)。
……
第二部 **篇推理的一般本性
第二部 第二篇推理(續)
邏輯原理(上下冊)(精裝) 節選
只要能把起初知覺的對象與*后構成的對象比較一下,馬上就有根據可以懷疑這個事實是自然成就,還是為心靈所造作。尤其如果為知覺之所排斥的觀念受到注意;如果被拋棄了的提示,前后抵觸的附加,錯謬的解釋,和失敗的行動,能夠呈現于心靈之前,那么當下就可以發生一種反省,促進后來緩漸發展的結果;虛幻的感覺就會喚醒觀念和實在、真與偽的明顯的對比。然而所有這些卻是不可能的。因為早期的心靈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完全絕對的實際性。一切事實對于靈魂,除了可以引起直接的行為而外,沒有別的效果。過去和將來只是現在的修飾和變形,此外便是不知道的。除了給予的東西就不會引起實際的興趣,而不合這個興趣的就成為不存在。因此,它的本來面貌無法保存。這個對象在其和現在欲望的關系中,隨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而變化無窮。它可以收縮,也可以擴張,完全視當時的情形而定,但始終止于是一個給予的對象。它所同化的觀念固然成了表象的一部分,可是它所擯斥的觀念便完全變成烏有。在稍后階段的心靈,譬如略有智力的野蠻人,有一種理論認為他們的世界有如夢境一般,可以使我們想象到光是一個觀念,存在而又非實在,要想切實把握是怎樣的不容易。如果我們循發展的梯階下尋,不必太遠,只須以犬為例,便會為它完全缺乏冥想好奇的智力而吃驚。它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不是想象的東西,然而這個東西馬上就變為無有。一個觀念在我們可以說是一個對象的影像,對于野蠻人便是另一種對象,而對犬來說就是那件東西或根本不成為任何物。犬實在還沒有走上反省的程途,或許這個程途還沒有十分確定的結果。當它的心和我們一樣,碰到了挫折與阻抑,給它的頭腦提出力所不勝的問題的時候,它既不能把它的希望寄托于另一世界,也不能像念符咒似地重溫它的希望,更不會夢想到它的信仰就是:許多現象對于感到這些現象的靈魂可以完全成為烏有。我不知道犬的心靈解決實際問題究竟滿意于哪一種公式,但它的邏輯體系,如果有的話,一定非常簡單;前提大概就是,我確信,而結論便是,“凡是有的東西就有嗅味,而沒有嗅味的東西就是無有”。第二十一節。要想逐步了解觀念以其本身成為知識的對象,以及判斷隨真偽之別而俱來的過程,是很困難的。除開這一困難而外,還有一個事實的問題,隨時可以發生。就是對于任一發展階段,我們總可以問,是否已經有了判斷存在?如果我們把真偽之別和語言的獲得聯系起來,這也許是對的,然而一提到語言究竟從何時開始,卻又難以置答。何況在語言出現之前的階段,便存在著心理現象,明確顯示感覺和觀念有了充分的區別。事前所做將來應變的準備,不一定可以作為切實的證據。很明顯,在許多場合,如果我們認為已經有了與現在對立的未來的知識,便是謬誤。確實,至少一個伴隨著感知或為感知之所改變的表象,實際上是跟一個*清晰的觀念同樣有效的。但是某些動物還有更!強烈的表征。當一種巧妙的裝置,適合于未知的事件,被用來追擊捕獲物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現實存在的情況與其所預期的情況之間的差別,必已顯露于心靈之前。而在愿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則滲透于靈魂之中的決不只是對當前事物的一種反感或情感。期待的意象與現在的知覺相對立,往來浮現于注意之中,加之以痛苦的感觸,我們可以設想,定然會使這個對比更加尖銳,直到*后兩下的差別完全發現。這里我們還可以舉出這個變化現于外表的跡象,可能是很清楚的。凡是對于飼養家畜有相當經驗的人,不會不察覺到,它們經常不斷而且日益加甚地表現著一種定須如此或祈使的神態。它們似乎至少也已知道它們所要求的是什么,指望得到幫助,不如意的時候還有些驚訝。雖則光是迫切的情感,沒有觀念,也未嘗不可以說明它們的狀態,但這樣解釋有時總不免有些勉強。
邏輯原理(上下冊)(精裝) 作者簡介
布拉德雷(F.H.Bradley,1846—1924)是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英國新黑格爾主義的代表人物。他19歲入牛津大學學習,畢業后留校任研究員。1876年當選為默頓學院的校董,1924年6月獲英王頒發的“功勛獎章”。其主要著作有下列五種:《倫理學研究》(1876)、《邏輯原理》(1883)、《現象與實在》(1893)、《真理與實在論文集》(1914)、《論文集》(1935,兩卷)等。 譯者簡介: 慶澤彭,哲學翻譯家。20世紀30年代即在本館出版《批評的希臘哲學史》、《中古哲學與文明》。1959年出版《邏輯原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