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雅斯貝爾斯與生存哲學/學術譯叢/法國哲學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7765
- 條形碼:9787208177765 ; 978-7-208-177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雅斯貝爾斯與生存哲學/學術譯叢/法國哲學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是德國有名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在歐洲享有盛譽,影響了一大批歐洲學者。本書是法國有名哲學家杜夫海納與法國有名哲學家、當代*重要的解釋學家保羅·利科共同解讀雅斯貝爾斯生存哲學思想的杰作。在“二戰”期間,他們二人作為盟軍戰俘,在戰俘營共同研讀雅斯貝爾斯的《哲學入門》等著作,兩人合寫的讀書筆記,就是本書的初稿。本書精準地介紹了雅斯貝爾斯生存哲學的主要內容,為廣大讀者了解他的哲學思想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框架,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做出了尖銳的批判,為讀者揭示其內在矛盾與困境,并指出了完善其哲學思想的路徑。
雅斯貝爾斯與生存哲學/學術譯叢/法國哲學研究叢書 目錄
目錄
總序 哲學經典翻譯是一項艱巨的學術事業/1
序言/1
前言/1
緒論
**章 生存哲學的任務/3
一、站在自身歷史境況前的卡爾·雅斯貝爾斯/4
二、“理性”與“生 存”/10
評注/17
第二章 基本操作:超越/19
一、客體性帝國/20
二、被超越的客體性/37
三、不可克服的客體性/52
**部分 哲學對世界的探索
**章 世界不是一個總體/63
一、“世界”概念的模糊性/64
二、被分割為不同現實性領域的世界/69
第二章 對世界之探索的界限/74
一、知識的界限/74
二、科學體系的界限/80
第三章 科學的意義/89
一、知識的失敗/90
二、對實證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批判/93
三、哲學的到來/96
四、科學的終極意義/100
第二部分 對生存的啟明
**章 生存與啟明的方法/111
一、否定法/114
二、對邏輯的超越/121
三、通往一個全新的邏輯/126
第二章 自由/136
一、不存在有關自由的證據/137
二、對自由的靠近/142
三、生存自由/148
第三章 交流/159
一、交流與社會/161
二、生存的對話/168
三、交流的脆弱與存在的裂口/177
第四章 世界中的生存:界限境況與歷史性/182
一、處在境況中的存在或**重界限境況/183
二、特殊的界限境況/194
三、*后一重界限境況:一切現實性的歷史性/205
第五章 真理理論/207
一、真理與自由/207
二、真理與交流/216
三、真理與歷史性/220
第六章 一個倫理學的雛形/224
一、道德準則與自由/225
二、社會客體性與個體/232
三、拒絕與同意/242
第三部分 超驗與形而上學
**章 形而上學的任務/253
一、此在、自在與自我存在/255
二、哲學信仰/264
第二章 超驗與范疇/279
一、思想與非—思想/279
二、三大范疇循環/282
第三章 面對超驗的生存態度/290
一、挑戰與放棄/291
二、墜落與上升/295
三、白晝的律法與黑夜的激情/297
四、“多”的豐富與“一”/302
結 論/306
第四章 對密碼的破譯/308
一、超驗的即刻語言/310
二、第二語言:神話與宗教/320
三、第三語言:“思 辨”/332
四、失敗的密碼/342
第四部分 批判反思:一個生存哲學的可能性
**章 方法問題:例外與相似/351
一、“存在”方法與“生存”方法/351
二、相似哲學/356
三、由生存方法敞開的不同視角/366
第二章 學說問題:真理與存在/373
一、我所是之真理/374
二、存在作為他者的意義/381
三、一個“雙中心”的哲學:面對海德格爾的雅斯貝爾斯/391
四、一個悖論本體論的可能性/402
第三章 學說問題(續):裂口與調和/410
一、真實的裂口/411
二、真實的調和/414
三、某個完全撕裂之哲學的不可能性/417
四、雅斯貝爾斯與宗教“調 和”/421
附錄/427
雅斯貝爾斯與生存哲學/學術譯叢/法國哲學研究叢書 節選
序言 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的思想在另一門語言中復現時,這將是一種奇特的體驗,因為這既是他的思想,但又不再僅僅只是他的思想。杜夫海納(M. Dufrenne)先生與利科(Paul Ricoeur)先生以一種非凡的精準度觸及了我的哲學的原則與論述,并對其進行了勾勒。他們以一種驚人的清晰性,通過一些概念關系恢復了我的哲學中可被決定與領悟之物,并用一門能夠確保精神一致性的語言恢復了我的哲學中可被表達之物。這就是為何,人們好幾次不無道理地聲稱,我的哲學中包含著某種學說性質的東西。必須得說,我非常高興自己的思想能夠被搬到美妙的法語語言中。與此同時,我發現這個思想被削減為某個大框架,這不免令人遺憾。不過,人們卻可通過對這個大框架的了解,更加容易地進入我的寫作。 本書第四部分的批判反思具有獨特價值。兩位作者憑借他們的經驗和對我思想的了解,揭露了在我的思想中,方法論與學說方面的諸多矛盾。這些矛盾似乎會讓我的整個哲學事業變得不可能。這并非一些只需少許邏輯便足以糾正的短暫矛盾,而是一些不可分離地與整體相關聯的本質矛盾。在我看來,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強調,兩位作者為我的思想帶來了新的光亮。他們開辟了一條道路,我自己現在也已經在這條路上。對于這些矛盾,除了完全意識到它們并在思想中承載它們,沒有任何其他藥方。此外,對眾多歷史哲學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哲學思想總會在此類矛盾處受挫。這些矛盾不僅出現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里,而且也出現在笛卡爾和康德那里。重要的是,思想的這個矛盾特征所具有的形式,以及人們對這個矛盾特征所產生的意識。通過這個意識,矛盾特征不再被刪除而是被克服。于是,矛盾特征不再行欺騙之事,而是將整個哲學思想的意義以及哲學的獨特肯定的意義置于其光亮下。在這一方面,兩位作者的批判工作為我的作品帶來了意義重大的貢獻。 對一個哲學的任何陳述(exposé)都無法揭示這個哲學的本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一切陳述都在于通過厘清概念與關系、提出問題并將文本變成某個鮮活的在場,從而對原作進行闡釋,并促進原作讀者的理解。然而,這樣的陳述永遠無法恢復對哲學家而言*核心的東西:比如這樣一種獨特的思想運作——這個運作擁有某個邏輯特征,只有當人們在某個系統秩序中預感到這一運作時,它才可能模糊地顯現,同時,它還會創造出某個哲學氛圍,并使得某個既是一切思想的意義又是一切思想的目標之物得以實現——還有那些突然產生的內部跳躍,那個思考之人的生成,以及那些通過思想被闡明并作為真實地承載著生命之物顯現的決心(résolution)。在被我命名為《哲學入門》(Philosophie)的作品中,每個章節——而非整部作品——都作為一個自我封閉的總體被構思。這些章節應該被一口氣讀完,它們的真理并不蘊藏于出現在章節某處的某個肯定中,而是將通過這樣一個運作顯現,這個運作會將總體交融為一個唯一的思想。這樣一個運作是不可能復現的。這也是為何,認為某個陳述未遵循該運作的批判是荒謬的。 不過,杜夫海納與利科先生對我的作品的陳述與批判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東西,這對我本人而言亦意味著某種鼓勵。本書不僅僅是我的哲學,而且也是杜夫海納與利科先生的哲學。他們的思想顯示出了一個如此嚴肅、全面、有感染力但不乏論戰性甚至意味著*為尖銳之批判的哲學思考模式,以至于我必須對兩位作者表達我*誠摯的謝意,并對他們作品所傳達的精神表達我無盡的贊同。 卡爾·雅斯貝爾斯 1947年,于海德堡 前 言 一個生存哲學不僅意味著某個個體意識的路線,而且還會召喚其他個體意識,盡可能地嘗試用某個共同的語言與這些意識進行交流——卡爾·雅斯貝爾斯的生存哲學就是如此。不過,盡管語言是共同的,語言所傳遞的思想卻只能每次都是個體的。我思,你也思,沒有任何人能代替我產生這份勇氣與服從,正是在這份勇氣與服從中,思想總是某個個體的內部行動。唯有字詞、概念裝置以及論據框架位于意識與意識之間,絕對匿名地平躺在一本又一本書中,等待著被某個類似于作者經驗的獨一無二的經驗所驗證,并在與作者經驗的關聯中誕生。因此,我們并非出于好奇而是出于某個積極的同感(sympathie)進入這樣一個思想中。一開始,這個同感不過意味著某個無動機的冒險,但隨后,它卻變成了一個豐富的對話,即便——尤其地——對話應該成為這樣一個愛的斗爭,按照雅斯貝爾斯自己的說法,正是這個斗爭象征著意識與意識之間交流的*高形式。 雅斯貝爾斯的作品要求其讀者擁有這個“同感”,該“同感”禁止那些想要將其作品介紹給大眾的人寫出只是對其作品進行毫無特征之總結的話語,此類話語只會讓雅斯貝爾斯思想的實質本身遺失。我們感到有必要讓雅斯貝爾斯的思想路徑在我們身上復現,并用法語重寫這部一蹴而就的作品。 不過,盡管我們有意讓批判精神服從于同感,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將批判精神排除在外。 首先,批判精神體現在我們努力使用法語進行言說的嘗試方面,而且我們將這個努力推向了極致。生存哲學不應該成為采用不規范術語或德語特有表達(germanisme)的借口;無法用共同母語言說之物同樣也無法被思考。當在我們的語言中沒有對應詞時,我們傾向于從我們的語言詞匯寶庫中找到某個詞語集合來勾勒出德語詞匯含義的輪廓;我們相信,引進一個外來哲學卻不根據我們自身語言的特性為這個哲學尋找*貼切的相近表達,這樣的做法是不會有結果的。因此,在腳注中,我們盡量減少使用德語注釋以及說明我們自身表達的德語特有表達;我們不能放棄言說法語。 其次,我們還有意凸顯核心主題,并通過對大量文章的對比,來系統地探尋這些主題之間的銜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引介比原作本身的結構更加嚴謹。事實上,原作的提綱本身經常是極其模糊的。我們堅持不違背這個哲學自身的運作和意圖;不過,反過來,這個哲學似乎也從法語語言以及法國的方法精神的雙重考驗中獲得了更多活力。 *后,為了理解雅斯貝爾斯哲學,并在我們身上重構該哲學,我們還嘗試反思了會讓該哲學的可能性遭受損害的諸多困難。在我們眼中,本研究結尾處的那些批判反思依舊是對這位當代哲學大師的致敬。 腳注中使用的縮略語: 《諸世界觀的心理學》Psychologie der Weltanschauungen:PWa. 《時代的精神境況》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GSZ. 《哲學入門》Philosophie (3 vol.): I,125;II,4;III,200. 《理性與生存》Vernunft und Existen: V. E. 《尼采:對其哲學的理解性導讀》Nietzsche,Einfuhrung in das Verstandnis seiner Philosophierens: N. 《笛卡爾與哲學》Descartes und die Philosophie: D. 《生存哲學:三次講座》Existenzphilosophie,drei Vorlesungen: ExPh.
雅斯貝爾斯與生存哲學/學術譯叢/法國哲學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米凱爾·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1910—1995),法國著名美學家、哲學家、當代西方現象學美學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10年出生于法國克萊蒙,畢業于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后在外地中學任教。1955年任法國普瓦提埃大學教授。1964年至1974年任法國巴黎大學農泰爾分校教授。其主要著作有: 《審美經驗現象學》《先驗的概念》《美學與哲學》《詩學》《為了人類》等。 保羅·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國著名哲學家、當代最重要的解釋學家之一。曾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巴黎大學、南特大學教授,兼任美國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有人文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其主要著作有:《活的隱喻》《惡的象征》《從文本到行動》《歷史與真理》《作為一個他者的自身》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