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08276
- 條形碼:9787516808276 ; 978-7-5168-082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這個“它”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它讓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并擺脫“中國貧油論”的帽子。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內容簡介
李四光的一生,全為為國爭口氣而拼搏,他在地質學所取得的成就,全為實現救國強國之夢。他曾是清末的工科進士,立志努力向學,造船救國,隨后登進士、入實業,卻因為辛亥革命失敗毅然再次深造。原本造船救國的理想,他并未拋開,只是究其根源,還需要從礦產著手,而礦產則需要從地質著手,也正是這個緣由,他*終選擇了地質學,從而走上科學救國之路。建國之后,他引領中國,徹底擺脫了纏繞中華民族幾十年的貧油之帽。 他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地質元帥,更是在祖國河山屢屢印下足跡的地質大家,他的一生,一直在為國爭光的道路上疾走。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目錄
目錄
前言 辛亥英雄,科學泰斗
1少年志,為國之崛起
13歲,獨闖武昌
良好起步,天顧英才
“李四光”面世
漫步知識海洋
爭出國機會,偷渡明志
遠大志向,強國強民
2赴日本求學,革命指路
入住弘文書院
接觸革命思潮
入同盟會,革命激情燃燒
篤學尚行,學海無涯
3歸國,一腔熱血欲報國
學堂任教,末代進士
燃起革命烈火
應時局,民國生
肩挑振興實業重擔
又生亂局,引咎辭職
4人生轉折點,科學才是王道
留學伯明翰,他鄉識新知
攻讀地質學
艱辛治學,開啟地質人生
歐洲大陸的地質旅行
5亂世露崢嶸
北大授課
端正科學態度,改革地質教育
32歲喜得嬌妻
赴南京,創立地質研究所
艱辛籌建研究所
武漢大學遷校,定址珞珈山
古生物蜓科鑒定法
誓衛民族尊嚴
內憂外患,科學之殤
人生有知己,秋水共長天
6學術精深,譽滿天下
創建地質力學
奠定學說基礎:《中國地質學》
完善地質力學理論
打開奧秘之門,中國第四紀冰川
廬山論劍辯群雄
奠定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
7時局動蕩,堅守正義
廬山,人生氣節
革命學者,錚錚鐵骨
學術大遷徙
與國民黨撕破臉
潛心著科研
俠肝義膽,昂然正氣
在顛沛流離中成長
8發揮光與熱,祖國不負我
希望,團結科學界
重振南京地質基業
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學會
激動人心,海外迎國慶
歸國挑重擔
統領中國地質部
為祖國科學事業鞠躬盡瘁
才盡其用,科學強國
花甲之年功成步不止
9余暉璀璨
攻關華夏石油
擺脫貧油帽
鈾礦,原子能根基
地質學預測地震
開創地震預測、預報理論
科學巨匠離世
恩澤傳世,癡心系科研
舉世共懷念
后記他的精神,他的感動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節選
精彩文摘 艱辛治學,開啟地質人生 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寫成長達387頁的論文《中國之地質》,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評價和見解,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提交給伯明翰大學地質系。這篇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當年6月,學校組織了公開的論文答辯,李四光順利通過,被授予伯明翰大學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自獲得學士學位后,不到一年時間再獲碩士學位,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其學業長進之驚人自不待言,其堅韌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也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中國之地質》是李四光從事地質科學專業的**篇學術論文,也是他地質人生的**曲炫美樂章。全文共分三個部分地形、地質概況、經濟地質,第二部分里的“地層”一章*為引人注目,其內容也*為豐富,占整篇論文的二分之一篇幅。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論述每個時代的地層狀況后,都附有詳細的化石圖表,并且注明了每種化石出現的具體層位及地點,整體呈現了中國960萬平方千米土地的地質概貌,堪稱中國地質學的里程碑之作! 《中國之地質》的問世和伯明翰大學碩士學位的頭銜,使年輕的李四光在海外享有了一定聲望,引起各方關注。鮑爾頓教授希望他能留在大學繼續治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再謀高就;另外一位教授則熱情地推薦他到印度某礦山擔任地質工程師。 這些,無論對事業還是個人生活乃至今后發展都大有益處。當時,**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同盟國于1918年11月11日被迫投降,協約國取得勝利。英國作為戰勝國顯然得恢復戰爭前的各項事業,這對李四光的繼續深造極為有利。印度方面的邀請,則可以給李四光的學術實踐打開方便之門:印度是祖國之近鄰,地質構造有很多相似之處,經過一段采礦和開礦的工程實踐后,再回國從事地質科學研究,豈不更為得力? 是何等樣人,便會遇到何等樣事。在這令人興奮、遐想,又百般糾結的時候,李四光事業中的真正領路人出現了。他就是我國**代地質學家丁文江。 丁文江,字在君,比李四光大2歲,出生于江蘇泰興,自幼飽讀經書,16歲時開始先后在日本、英國留學,獲得地質學與動物學雙學位,掌握英、法、德三國語言。1911年回國后,考取了清朝*后一榜“海歸”進士。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了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1913年出任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成為中國地質學界**號人物。蔡元培稱贊他:“精于科學而又長于辦事……實為我國現代稀有的人才。”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丁文江是我所見的中國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 當時的北京大學名聲赫赫,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地質學專業,頗有發言權的丁文江便向校長蔡元培建議創立地質學科,以適應國家需要。蔡元培于是委托丁文江物色合適人選執教。1919年,丁文江隨梁啟超考察歐洲時,聽說了李四光的名字,怦然心動,立刻親自找到李四光,從祖國急需培養地質工作者的迫切性出發,建議他能立即回國到北大任教。 他鄭重地對李四光說:“培養地質人才,是當務之急。”來自同胞的真誠邀請,讓李四光深受感動,但出自對國內形勢烏煙瘴氣的痛恨和迷惘,他沒有立即允諾丁文江,而是答應會慎重考慮。 在英國的這些年,李四光沒有像在日本時一樣熱心于政治與革命,這有后期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書的錢昌照的話為佐證。當時在倫敦讀書的,除了李四光、丁西林、石瑛等,還有傅斯年、俞平伯、張道藩、羅家倫等人,錢昌照也曾見過到英國求師訪友的金岳霖、徐志摩等。據錢昌照回憶,“除張道藩對政治感興趣外,其他人都忙著讀書,不參與政治活動。” 但事實上,受愛國之心的驅使,李四光學成回國是必然的。這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國之地質》已經申明得清清楚楚。在序言中,他說:“近幾十年來,科學得到普遍迅速的發展,影響所及,促使地質學家也要做出應有的貢獻。古老景觀神奇般的再現,地球有史以來各個時期古地理的多種推測,自然地喚起地質學家擴大知識范圍的渴望,加上開發礦藏的需要日益增長,使得許多西方地質學家把注意力轉向新的角逐場——遠東。現今,我們所有為量不多的有關亞洲大陸上幅員遼闊的中華共和國的地質知識,大都是在這種時代召喚之下,由那些熱心的考察者努力的結果。” 他又情不自禁地指出:“今天,我們要求新興一代的‘黃帝’子孫,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許并非為時過晚。一方面,要為純科學的發展而盡力;另一方面,要用得來的知識,直接或間接地去解決有關工業的問題。就地質學而言,需要的是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去傾聽、研讀自然界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的,古樹殘葉的語言和古河道的瘞文。” 很顯然,這既是一篇學術論文的序言,更是一位年輕學者的愛國宣言,事實上,李四光一直祈盼著能夠有一天,得見政治清明之世,為祖國毫無保留地貢獻青春和熱血。 為能讓李四光回國,極為熱心的丁文江回國后,和北大教授胡適一同去找蔡元培,并很巧妙地從學生成績開始談及。胡適對此有清晰的回憶:“北大恢復地質學系之后,初期畢業生到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找工作,在君親自考試他們,考試的結果使他大不滿意……他就帶了考試的成績單來看我。說,適之,你們的地質系是我們地質調查所青年人才的來源,我親自給他們一個簡單的考試,每人分到十種巖石,要他們辨認,結果沒有一個人及格!我看那表上果然每人有許多零分,問他怎么辦。他說,我本是想同你商量,我們同去看蔡先生,請他老人家看看這張成績單,我要他知道北大地質系辦得怎樣糟。他會怪我干預北大的事嗎?我說,蔡先生一定很歡迎你的批評,絕不會怪你。后來我們同去看蔡先生,蔡先生聽了在君批評地質系的話,也看了那張有零分的成績單,他不但不生氣,還很虛心地請在君指教他改良整頓的方法。” 蔡元培再次聽從丁文江的建議,決定請李四光到北大來。對此事念念不忘的丁文江于當年秋天,托四弟丁文淵去倫敦辦事時,和丁燮林一同到英國東部的康為爾錫礦山找正在那見習的李四光,再次商談請他回國任教之事。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孰輕孰重,在李四光的心中有著堅定的選擇,正如丁文江所言,祖國急需培養地質人才的工作者。恰在這時,一個令人憤慨的消息傳到李四光耳中:中國作為**次世界大戰向德、意宣戰的參戰國,卻在1919年初英、法、日、美準備召開的對德和約的巴黎和會上,遭到列強的不公正對待。此事激起炎黃子孫的極大憤怒,爆發了震撼世界的“五四運動”。 李四光的心情難以平靜,他謝絕了鮑爾頓教授的誠心挽留和其他教授的善意推薦,決定回國。這個決定顯然是堅定不移的,但是想到祖國正上演著軍閥混戰,到處都是你爭我奪的不堪局面,非常不利于開展科學研究,他難免有些猶疑。時光不容浪費,李四光決定先去歐洲大陸作一次地質旅行,并對戰后各國情況做些了解之后,再行定奪。
XG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作者簡介
才云鵬,1972年生,現定居于吉林松原。以人物傳記見長,多有雜文、散文見于報端。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