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相觀而善集(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5071
- 條形碼:9787522705071 ; 978-7-5227-050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相觀而善集(第一輯) 內容簡介
主編這部文集的初衷是希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古文字學專業的學生們,有一個將自己碩士階段的研究心得發表出來的園地。碩土學位論文一般反映了學生對某一問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雖不及博士論文全面深入,但篇幅也會不小,學術期刊是很難容納的。而文集的文章則使學生們不致惜墨如金,可以從容討論學術問題,這對于他們學術思維的培養是有好處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很有傳統,早年以陳夢家先生為代表,近世又以王世民、劉一曼先生為領軍,成績斐然。其個人的學術研究姑且不論,僅就大型的集體項目而言,即有如《殷周金文集成》十八冊(后有修訂增補本八冊)、《小屯南地甲骨》五冊、《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六冊、《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二冊、《金文文獻集成》四十六冊,至于秦漢時期的出土文獻,則有劉慶祝先生主持整理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九十冊等,成果皇皇,卓有貢獻。這個傳統當然沒有理由不很好地繼承下來。 對古文字的學習殊途而異趣,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學習古文字學,將古文字學與考古學彼此結合就成為這一學科的特點,因此,僅以解決古文字問題作為自己*終學術目的的研究就遠遠不夠了。古文字材料只是重建上古社會的直接史料,這意味著打好考古學、歷史學、古文獻學的基礎乃是不可或缺的功課。文集收錄的都是學生們在其碩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完成的成果,這是他們邁入古文字學術之門的處女作,雖有不足,但值得珍視。 《禮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謂:“相觀而善之謂摩。”學術的進步既需要知識的長期積累,也需要同道之間的相互砥礪和切磋。文集取“相觀而善”為名,即體現了對諸生的這種期待。
相觀而善集(第一輯) 目錄
相觀而善集(第一輯) 作者簡介
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職。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歷史文獻學、民族古文字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40余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