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詩學案(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6832
- 條形碼:9787576026832 ; 978-7-5760-268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詩學案(精) 本書特色
分析當今詩壇重要詩人的作品,深入探討當代詩過筋過脈的大問題 1.讀了本書,能加深對當代詩的理解,比如為什么詩是晦澀的。 2.本書通過分析幾位當代重要詩人的作品,力圖讓讀者了解什么是當代詩*重要的問題。 3.作者敬文東為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獲得者。
新詩學案(精)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重要的詩學問題,諸如新詩寫作與詩人心性的關系、新詩自身的表達之難(亦即達難達之情)、新詩對萬物持贊頌態度還是仇恨心理(亦即審美還是審丑)、新詩的現代性與古典性的關系、新詩與詞語的關系、新詩在語氣上如何被呈現、新詩如何有效處理現代經驗等等,這些新詩研究中過經過脈的大問題,急需要被厘清,急需要得到確切、堅定的回答。這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通過對當代有名詩人的個案分析,尤其是甄別有爭議的地方,進行深度地剖析和詮釋,進而為進一步理解和塑造當代詩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新詩學案(精) 目錄
詩與心性
從一首容易的詩說起
隱含讀者?
命運與熬
心性圓融
代言
作為詩學問題與主題的表達之難
顯在系譜,隱在系譜
詩歌的兩種讀法與表達之難
現代漢詩寫作中的七種表達之易
“蒼蠅”在漢語詩歌中的微型流變史
《蒼蠅》“必達難達之情”
夏天,一個特殊的詞語
頌歌:一種用于抵抗的工具
彝人,大涼山
大涼山,萬物有靈論
萬物有靈論,頌歌
頌歌,尋找被埋葬的詞語
宋煒的下南道
現代漢詩新道途?
下南道的古典性和現代性
頹廢
飲食男女
蔑視
詞語緊追詩緒或一個隱蔽的詩學問題
百慕大,窄門
所謂詩緒及其邏輯
死的現代性
詩緒和詞語
從唯一之詞到任意一詞
歐陽江河的詩學之問
為歐陽江河詩學之問所做的小回顧
詞語的一次性原則
詞語的直線原則
詞語的瞬間位移
心與腦
新詩唯腦論
詠物詩
詩歌方法論的超速運轉
詞語裝置物
從超驗語氣到與詩無關
小引或漢語的世俗特性
西川的詩歌新路數
對西川的詩歌新路數所做的背景性回顧
語氣之由來
語氣之功效研究
歷史的強行進入或再論詩意
從成圣到成精
饒舌
說話體
后記
新詩學案(精) 節選
現代漢詩寫作中的七種表達之易 胡適式表達之易很容易得到理解。 適之先生認為:只要用白話寫出一己之“志”,就算得上新詩。在他眼中,白話不僅是新詩之“新”的保險單,原本就約等于新詩。此中情形,恰如江弱水所說:“胡適一生秉持的詩觀,堪稱一種白話原教旨主義。” 適之先生大概只能算作剛剛解除古詩“裹腳布”的新詩人,他要是復雜,或像楊政等組成隱在譜系的那些詩人一樣,將表達之難當作新詩的重要指標加以強調、加以考量,反倒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從這里很容易看出,現代漢詩打一開始,就更愿意在表達之易的航線上不斷滑行;表達之易更有可能成為新詩的隱疾與暗瘡。更為嚴重的是,胡適雖然用白話作詩,但他采用的,仍然是古詩的思維方式,這就更讓表達之易雪上加霜。白話不可避免的俗氣(似乎更應當說成市井味),再加上不合時宜的古詩思維,其結果宛如西裝配馬褂,或身著漢朝服裝的劉姓皇室成員手捧iphone5看好萊塢大片。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胡適使用的是一種“雜拌兒”式的語言,這正是西裝配馬褂、著漢裝看好萊塢大片的標準造型。因此,胡適對月亮的想象必將是李白式的,而這個李白式又必將是短斤少兩、殘缺不全的——“進窗來”引發的“相思”完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胡適式表達之易,是新詩暗含“隱疾”的開端,是新詩難以擺脫的胎記,日后將以變形為方式出沒于不同形態的表達之易。 郭沫若式表達之易體現為一種不假思索、照單全收的浪漫主義余緒。 從純粹詩歌的角度觀察(亦即暫不考慮時代因素),郭沫若更樂于采用的,乃是一種典型的消極寫作,狂放起來像打鐵匠,像惠特曼;溫柔、感傷起來,則如楊柳腰,如寫《新月集》的泰戈爾。 按鐘鳴的話說,這是一種反智寫作,抬高了液態的力比多以利于抒情,放逐了智性以利于皮膚的顫栗,那頂多十秒鐘的銷魂。這種樣態的寫作需要仰仗的,是詩緒的即時性;它是在看似主動中,受制于詩緒之即時性而進行的被動抒情。但神經質的即時性很容易消失,畢竟敏感部位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隨著撞擊次數的幾何式升級,必將逐次降低它的“震驚值”而需要進一步加大刺激。但需要進一步加大的刺激又談何容易! 被動寫作宛若無法預測的即時性附體于詩人:是即時性在慫恿或命令詩人寫作,而不是詩人真的駕馭了即時性,降服了即時性。詩歌現代性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出現,它在更多的時候,服膺于艾略特的“逃避自我”(亦即里爾克所謂的“客觀化”),以利于對現代經驗進行真刀真槍、一絲不茍的復雜處理,手術刀或解剖式的處理:這才算得上面對并且承擔和解決了表達之難。詩歌現代性更樂于強調:詩是一種手藝;詩人呢,則必須具有匠人的耐心、氣度和聚精會神。 還有一種表達之易是徐志摩式的。 徐志摩走的是浪漫主義的另一波余緒。他主要受英國浪漫主義影響,“幾乎沒有越出過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雷池一步”。而到十九世紀末,英國浪漫主義早已變質為消極浪漫主義,濫情到了極點,以至于惹惱了波德萊爾,更讓其追隨者勃然大怒、目帶兇光。徐志摩易于感傷的氣質,士大夫易于見花濺淚的心性,使他更容易親近消極浪漫主義。江弱水所見極是:“以徐志摩‘感情之浮,思想之雜’,他對英國十九世紀浪漫派詩學的領會也不具學理上的清晰性,往往摭拾一二意象與觀念,就抱持終生。” 而他對自動宣泄感傷情緒的渴求,正好與消極浪漫主義的消極性宿命般地一拍即合,這使得幾十年來被人口耳相傳的《再別康橋》都很難講是真正的現代詩篇。 意識形態式表達之易旗幟下的個體,則少于恒河沙數,多于過江之鯽。 不用說,所有種類的意識形態都傾向于一種簡單、醒目、富有爆發力的書寫方式,都樂于將復雜的經驗簡單化,因為意識形態的目的永遠都指向它自己——它發出光芒,但也要回收所有的光芒,以成就自身,以達致自身。*終,是意識形態在命令詩人們起立歌唱。這是一種更徹底、更積極的消極寫作,其存在有如白紙黑字,屬于*低級的表達之易,實在不值得特別申說。 朦朧詩式表達之易需要格外小心,格外謹慎。 因為它占有詩的名義而太具有欺騙性。作為一種對抗性的詩歌寫作,朦朧詩注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在反意識形態中,受制于意識形態的詩歌寫作。包括楊政在內的所有“第三代詩人”在指控朦朧詩時,崇高、莊嚴、英雄氣……乃是出現頻率蠻高的詞語,而且都是貶義性的。但這些詞語組建的詩歌氛圍,剛好來自朦朧詩極力抵抗的意識形態;其實質,乃是對意識形態的反向挪移,是對意識形態的被動反應(而不是反映)。時過境遷,說朦朧詩是一種極為簡單的寫作方式,就是不言而喻的結論。這樣講,或許有些大不敬,更沒有“理解之同情”所指稱、所要求的那種胸襟與氣度,但后人偶爾有權采用超越時空只專注于詩藝的閱讀方式。 還有一種特別值得注意的,乃是詞生詞式表達之易。 傅修延或許更應該承認,很多漢語雙音節詞都可以被拆開,以供人隨意聯想,卻不必一定是敘事的,還可以(或更可以)是抒情的。但這頂多只能被認作文字游戲,而且是隨機的游戲,端看被拆開的文字碰巧可以套在或罩在誰的頭上。 因為情形正如薩特所言,詞語不改變世界,它頂多是世界的輕輕的擦痕。即使是*瘋狂的文本主義者(比如羅蘭??巴爾特),面對現實世界,也不會真的認為它只不過是些文本而已,否則,躺在陰曹地府的羅蘭??巴爾特就不能理解置他于死地的那次車禍究竟是咋回事。詞生詞式的表達之“易”,其“易”就“易”在你只要掌握了那套修辭法,復兼幾分小聰明和小機靈,就可以變著花樣隨意地、無限度地隨便玩下去,以至于可以玩弄所有的詞,并且越玩越熟練,但也很可能越玩越沒勁。 現代漢詩中還有一種身體-本能式表達之易。 *典型的身體本能式表達之易的被掌控者,莫過于蜀人柏樺。鐘鳴對柏樺的描述很到位: 柏樺“只求即興的效果”,“分秒都是現場。”早期,他憑才情、靈氣、情境,原文直接閱讀(如英文版的曼杰斯塔姆),寫也稍認真,出過佳作,遂很快成為被“第三代”采氣的對象。他有首詩就叫《望氣的人》。那是一個百廢待興、平庸的時代,生活與詩,都急需詞語的改變,而他語速急躁、措辭跌宕很大、精神分裂很厲害的風格化也正當其時。他的不耐煩、喜怒無常,用乖僻修葺一新的矯情,甚至孤注一擲,對循規蹈矩,是種打擊,對才情、命運不濟且又具英雄情結的人,則是鼓舞,突如其來,讓人瞠目結舌,應接無暇。作為個人選擇的生活倒也罷了,但轉而為語言途轍,效果與謬誤,則相當的驚人。他的語言方式,以雅俗為病,對詩歧義化自有效果。 表達之易或許還有其他表現形式,但上述七種卻顯得更基本,也更容易發現——余下的無需贅述。需要指出的是:新詩寫作中有沒有呈現出表達之難,并非判斷一首詩或好或壞的唯一標準。如果某首詩沒有體現表達之難,也只是在*低限度上說明:這首詩至少在現代性方面有所缺失;其結果大致是:這很可能是一首好的或壞的缺乏現代性的新詩而已,比如余光中的名作《等你,在雨中》,就是一首沒有現代性——但滿是古典意境——的好新詩。沒有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表達之難,沒能讓讀者感受到表達之難,只說明詩人們放棄了對現代性的細致刻畫,反倒在用一種簡單的眼光,看待種種復雜而變動不居的現代經驗;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體會何為復雜的現代經驗。
新詩學案(精) 作者簡介
敬文東,1968年生于四川省劍閣縣,文學博士,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已出版《流氓世界的誕生——金庸作品中的四重世界》《指引與注視》《隨“貝格爾號”出游》《事情總會起變化》《牲人盈天下》《皈依天下》《藝術與垃圾》《感嘆詩學》《新詩學案》《李洱詩學問題》《味覺詩學》《自我詩學》等學術專著,《寫在學術邊上》《頹廢主義者的春天》《夢境以北》《網上別墅》《多次看見》等隨筆、小說和詩集,《被委以重任的方言》《靈魂在下邊》《詩歌在解構的日子里》《用文字抵抗現實》等學術文集。獲得過第二屆西部文學雙年獎??小說獎(2012年)、第二屆唐弢文學研究獎(2013年)、第四屆東蕩子詩歌批評獎(2017年)、第二屆陳子昂詩歌批評家獎(2018年)、第十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批評家獎(2018年)、第四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獎(2019年)等。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