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老君山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3573
- 條形碼:9787555913573 ; 978-7-5559-135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君山人 本書特色
在老君山,有這樣一群人,創造了大眾旅游、智慧旅游和綠色旅游的老君山奇跡,他們在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大局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君山人 內容簡介
老君山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自然資源。近年來,老君山一次又一次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全國上百家媒體網站報道,多次登上熱搜,成為河南旅游走向全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老君山驚艷的背后是老君山人默默的付出。2007年,60歲的楊植森老人,開啟了他“工業反哺旅游”的人生畫卷。一群志同道合的追夢者相聚于老楊的身旁,他們以信念、信心為精神支撐,依靠勤勞、智慧,實現了老君山的滄桑巨變,驗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至理名言。
老君山人 目錄
引章楊植森:一位中國農民的光榮與夢想
老君山成為河南旅游走向全國的一張精彩而厚重的名片,成為全國億萬游客心向往之的一座天下名山、道教圣地。
**章老君山下,傳奇農民楊植森
接手負債累累、經營不善的老君山風景區,楊植森的人生命運突然走到了十字路口。搞旅游?!這對他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他絕對是個門外漢。他該何去何從?
**節神奇土地,人杰地靈
第二節故鄉情深,永生難忘
第三節貧寒歲月,磨礪人生
第四節脫穎而出,當選隊長
第五節開礦辦廠,敢闖敢干
第六節事業興旺,無愧欒川
第二章報效桑梓,老驥伏櫪志千里
既然開發老君山是好事情,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欒川人,老君山人,我不干誰干?我不帶頭誰帶頭?這是必然的事情。
**節天下名山,道教圣山
第二節鸞鳥振翅,奉天承運
第三節旅游富縣,人民期望
第四節反哺旅游,造福欒川
第五節二次創業,“偶然”“必然”
第六節格局高遠,戰略發展
第三章道行天下,《道德經》熠熠生輝
老子是道教的開創者,被尊稱為太上老君。
《道德經》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節傳奇經典,玄妙無窮
第二節道行天下,世人敬仰
第三節老君傳說,令人神往
第四節崇敬圣哲,建功立業
第四章烈士暮年,壯志雄心展宏圖
老楊總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
十五年來,老君山人鍛造磨礪了自己,擁有了一種永不言敗、永不厭戰、敢打敢拼、敢攀高峰的奮斗精神。
**節以山為命,踐行諾言
第二節一梁四柱,人盡其才
第三節金頂巍巍,大道煌煌
第四節十年磨劍,一朝功成
第五節根植文化,蓬勃發展
第六節建苑鑄像,弘揚大道
第七節華彩蝶變,世人銘記
第五章一軸兩翼,山水有靈藏雄奇
老君山,天下名山,道教圣地,山景雄奇、生態完美。
**節雄渾壯闊,天地大美
第二節追夢谷中,風景如畫
第三節峰林仙境,十里畫屏
第四節中天門處,舍身崖上
第五節寨溝山水,自然天成
第六章風景獨好,營銷更上一層樓
十五年來,老君山在營銷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發起的文化營銷、形象塑造、品牌推廣和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讓老君山名播八方,享譽全國。
**節創業艱難,志在必勝
第二節錘煉隊伍,攻堅克難
第三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四節一元午餐,譽滿全國
第五節金頂雪景,紅遍全網
第六節彎道超車,創造奇跡
第七節名家薈萃,聲名遠播
第七章文化尋根,八方朝圣老君山
這些鴻儒大德與老君山結下不解之緣,他們留在老君山的珍貴的題詞和故事,成為老君山人的一筆精神財富。
**節經典華章,歌詠圣山
第二節仰望圣哲,致敬先賢
第三節詩話中國,兩岸同根
第四節老子文化,國際論壇
第五節八方朝拜,廣結善緣
第八章情深義重,老君山人*貼心
一直以來,老君山景區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用心服務,以客為尊,以情感人”的宗旨,營造“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解游客之所需”的服務環境。
**節智慧服務,創造奇跡
第二節永葆初心,追求卓越
第三節感謝感恩,情深義重
第四節有求必應,有難必幫
第五節為善*樂,游客至上
第九章胸懷如海,丹心一顆向云天
一面寫有“旅游拉動經濟復蘇一山帶火一城繁榮”的錦旗,送到了老君山景區,送給了他們尊敬的老君山領航人——董事局主席楊植森的手上。
**節景室勛德,澤被鄉親
第二節義薄云天,山高水長
附錄
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附錄一:老子文化,熠熠生輝
附錄二:以文為魂,文旅融合
附錄三:歌曲楹聯,增彩增輝
附錄四:山水有靈,詩詞生輝
創作札記:青山巍巍,奮斗者的人生滿懷榮光
這是我見到的又一群奮斗奉獻的人,他們感人至深的奮斗歷程,跌宕鏗鏘,可歌可泣。
老君山人 節選
一 歲月若流星劃過,璀璨絢麗而短暫。 生命如滄浪之水,奔流向前而激蕩。 莊子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對于楊植森老人來說,他沒有辜負自己這一生,他將自己平凡的生命,根植于故鄉欒川的這片土地之上,不負時光,用自己的拼搏與奮斗、創造與奉獻,成就了他這個農民企業家一生的光榮與夢想。 有時他也感嘆時光的短暫。干著,干著,少年人就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漢。昨日還是跨青驄馬的美少年,轉眼已是白頭翁。有時他在心里祈禱,愿老君爺多給他時間,讓他在故鄉的這片山水之上,像老黃牛一樣繼續干,繼續干,繼續給欒川的子孫后代們創業奉獻,將老君山這場事干到*好,給欒川人留下一座真正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年是2007年,正值他的花甲之年。六旬老翁的他,已經是欒川縣數一數二的億萬富翁了。也是在這一年,欒川縣老君山林場的負責人孫欣欣找到了他,欒川縣委、縣政府的領導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帶頭支持縣里提出的“工業反哺旅游”的號召,希望他能接手負債累累的老君山,在旅游開發上蹚出一條路。 老君山景區國有林業單位老君山林場,于1992年開始開發建設,算得上是欒川旅游的“元老級”景區;2000年欒川縣決定將老君山作為欒川旅游業發展的龍頭,決心用3至5年時間,將其打造成為中原地區王牌龍頭景區;2001年至2003年,欒川縣先后籌資2800余萬元,開山修路,建設景區,但終因建設資金不足、旅游服務設施落后、經營機制滯后等問題,致使景區一年的門票收入不足30萬元,外欠債務難以償還,困難重重,甚至連職工的工資都不能正常發放,景區的經營逐步陷入困境。 面對老君山景區如此境況,楊植森考慮再三。以前,搞工業,開礦山,他一路摸爬滾打,干一場事,成一場事,欒川人說他是“常勝將軍”,是“不倒翁”?墒沁@干旅游,他真不懂,是外行,是地地道道的“門外漢”,這場事到底該咋辦? 路是人走出來的,事是人干出來的,哪兒有天生的“百事通”?面對困難,他思慮再三,*終決定接手老君山,一是為欒川縣委、縣政府分憂解難,二是不負家鄉父老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從此,他放棄了日進斗金的工礦業,以一腔赤誠,傾盡所有錢財,投身于“工業反哺旅游”的事業。他先是替老君山林場還清了所有外欠的債務,然后以大氣魄的投入、大格局的情懷,全力以赴開發老君山。 十五年間,老君山先后投資近20億元,建設大小項目百余個,硬是將一個年收入只有30萬元的景區,干到了年收入3.6億元的5A級景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楊植森劈波斬浪,創業奉獻。楊植森精誠所至,終得大道。 十五年來,老君山的旅游開發闊步發展、跨越發展;老君山人走過的道路,激蕩而壯麗,他們創造了令中國旅游界驚嘆的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收獲了一項又一項令人驕傲自豪的榮譽。今日的老君山,已經成為欒川旅游發展中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河南旅游走向全國的一張精彩而厚重的名片,成為全國億萬游客心向往之的一座天下名山。 今日的老君山,是一座令人向往的仙山,是一座風光無限的奇山,更是一座具有濃厚老子文化底蘊的圣山。 老君山,已經成為欒川人民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二 楊植森是1947年出生的人,2022年已經75歲。如果按中國人“虛歲”的風俗,他就是76歲的老人了。 年近八旬的人了,要說是該服老了,可他有點兒不服老。幾十億身家的富翁了,家里還沒有請保姆,早上5點多自己就起床了,自己給自己做飯,又是燒米湯,又是煮雞蛋,早飯*少能吃兩個雞蛋!傲H老矣,尚能飯否?”楊總能做飯,能吃飯,起得早,飯量好,不算老! 早上7點,吃過飯的他,必是**個趕到老君山的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就算是下雪了,他也一直都是這樣堅持,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老君山人都知道,那個身材高大、滿頭白發、精神矍鑠、走路生風的老人,就是楊總;那個穿著樸素、說話隨和、待人親切的老人,就是楊總;那個每天都要上山走一遍、看一遍,不怕苦、不嫌累的人,就是楊總。 其實,對楊總的稱呼不止“楊總”一個,除了他的大名楊植森,這些年對他的稱呼各有叫法:有人叫楊總,有人叫楊主席,也有人叫他楊森,叫他老楊,還有不少人叫他老楊總。每一個稱呼都各有含義,或因他的工作職務而稱呼,或因人們對他特別的愛戴而稱呼。而老楊總的稱呼,則飽含了老君山人對他的愛戴和尊敬。 老君山位于欒川縣城東南,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老君山巍峨挺拔,雄險奇秀,氣勢雄渾,有“北國張家界”之美譽。老君山面積有26.66平方公里,層巒疊翠,森林覆蓋率高達97%,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3.6萬個,擁有國家保護植物66種,國家保護動物31種,198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12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的老君山,還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園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代文人對老君山崇拜有加。明代詩人謝榛曾感嘆老君山“兼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廬山之朦朧”。駐足老君山峰巔,放眼四顧,可“西瞻秦嶺,東望龍門,南極武當,北收熊耳”。明代著名詩人高出盛贊老君山:“巍巍奠秦楚,渺渺接昆侖! 東周末年,朝廷內亂,李耳辭官,駕青牛西去,云游天下,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幾經輾轉,*終隱居老君山,并在此煉丹修道,傳播道家文化,成為中國的圣賢大哲。 歷史資料記載,老君山北魏時就建有廟宇,唐貞觀年間修建“鐵頂老君廟”,明萬歷十九年,老君山被御封為“天下名山”。每年四月初八,是老君山廟會,八方香客,云集此地,頂禮膜拜。 楊植森就出生在欒川縣老君山腳下的七里坪村。 因為家里很窮,少年時代的楊植森就因家庭困難而輟學,成了生產隊的放牛娃……而苦難又早早地磨礪了他,成就了他。 從放牛娃到生產隊長,從種莊稼的農民到農民企業家,從“萬元戶”到欒川縣數一數二的大老板,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里娃到一個深受當地各界關注的風云人物,老楊總的這一生,干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業。 老楊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激情澎湃時,也會禁不住拿起筆,寫他心中的感受感悟。他在《我心中的老君山》一文中,這樣敘述自己的大半生: 我在這座大山腳下的村落降生,這方水土養育了我。極度貧窮的家庭,磨煉了我的意志;體弱多病的父母,迫使我過早地理事當家。 改革開放,我半步都沒落下,萬元戶的牌子就掛在了我家。欒川**個引資建起了工廠,上!傍喿印憋w到了老君山腳下。 我認為,富貴不可獨享,資源怎可據為己有?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工業反哺旅游”的號召,把畢生的心血和積蓄投進了老君山的建設與開發中。 集北山之財,建設秀美欒川;匯南山之靈,再造二次資源。簡短數語,道出了我的內心所想,但更是我今天踐行諾言的表達…… 有旅游專家這樣評價楊植森: 在老君山董事局主席楊植森的帶領下,在全體老君山人的共同努力下,老君山景區經歷十余年的發展,從無A到5A,從年收入30萬到超億元的跨越式發展,景區品牌效應得到業界認可,老君山也成了眾多旅游專家研究的對象…… 楊植森這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太多,有太多的傳奇,有太多近乎神話的故事,要多傳奇,有多傳奇,要多神話,有多神話。 萬物皆有命,得失由天理。萬事萬物,皆由緣起,絕非偶然。 作家說,世有其人,必有奇舉。老楊總這一生,足夠寫一本厚厚的大書。 三 一個人一生賺多少錢,并不是*重要的事情;一個人一生*重要的事情,是要有情懷。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個有慈悲之心的人,他的人生才*有價值,生命才*值得人們尊敬。 楊植森這一生,許多人說他情懷如海,大德如山。不了解他的人,或許覺得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太高了?欒川人了解他、敬重他,欒川人發自肺腑地說:也許論錢的多少,楊植森并不是欒川*有錢的人,但論對欒川的貢獻,論人的德行,無人能與他相比。 他辦企業這些年來,除了給國家上交稅款4個多億之外,修橋鋪路、孝敬老人、捐資助學、支援災區、建設欒川博物館……他在這些公益事業上,從來也都是慷慨豪邁。有人給他算了一筆賬,他花在社會公益事業上的錢,足足有兩億多元。 一件一件的好事、善事,花去的都是真金白銀,而且是大把大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情懷,沒有品德,那又如何能做這些事情呢?對于楊植森來說,現在已經是年近八旬的人了,還在領著大家伙干,絕對不是為了賺錢,更不是為了自己賺錢,他是在干一份事業,一份能夠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 按照楊植森老人的話來說,老君山這場事兒,是一場大事兒。老君山這個事兒比哪個事兒都有干頭,是值得他一輩子去干的事兒,這輩子沒其他的想法了,就是要為欒川人留下一座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要對得起欒川的子孫后代。 楊植森,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有家國情懷、有大慈大愛的人! 當年縣里號召“工業反哺旅游”的時候,主抓旅游、時任欒川縣委宣傳部部長兼欒川縣旅游領導小組組長的黃玉國,一次又一次找他喝茶聊天,給他拉話“講故事”,讓他這個旅游業的“門外漢”*終下了決心,接手了老君山的旅游業。 接手是接手,他又怕干不好,畢竟自己對這方面一竅不通。于是他就喊來了兒子,商量了一個方案,老君山林場開發老君山旅游,不是欠下了巨額債務無法償還嗎,他和兒子們按下手印,愿意無償劃撥6300萬元給縣政府,用以歸還老君山林場的債務和用作流動資金,然后讓老君山林場繼續去管理老君山。 黃玉國對他說,楊總啊,別說你這6300萬,你就是無償劃撥一個億,也沒人敢收。大家都盼著你來領頭干老君山這件事,你就弄吧,趕快上任吧!只有你來了,老君山才有希望。 此時此刻,楊植森才徹底明白,縣委、縣政府是看準自己了,老君山這件事,不是自己無償貢獻6300萬元錢的事,而是欒川縣的主要領導希望自己親自領著干的事。既然縣里領導看得起自己,那就干吧! 于是,他果斷放棄了自家非常賺錢的礦業公司,率人馬移師老君山,在此安營扎寨。 這件事,當時欒川很多人不理解,都非常吃驚。 因為當時市場上鉬精粉的價格居高不下,他的礦業公司實在是太賺錢了,可謂日進斗金。放著熟悉的行業不做,放著大把大把的錢不賺,果斷轉行,就是為了全力以赴開發老君山。 其實讓欒川人吃驚的何止這一件事!還有一件事,讓大家既吃驚又佩服。接手老君山開發時,山下的兩個村莊七里坪村和寨溝村還很窮。多窮呢?一個村里有一二十個光棍漢因為貧窮娶不到媳婦。楊植森每一次到村里去,心里都不是滋味。 楊植森經常對人說:“我自己現在是富起來了,可是父老鄉親還沒富起來,看到他們還在過苦日子,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兒!” 后來,他不僅出錢給村民們蓋起了農家賓館,還低價承包給他們經營。更大手筆的是,他開領導班子會,說服大家同意,把兩個村里老百姓的山坡林地全部承包下來,一下子給農民補償了幾千萬元。 人們都知道,這是楊植森心疼山下的老百姓,在幫他們脫貧致富。如果他是一個單純的商人,出不出那筆錢,山上的林坡地一樣在山上! 楊植森曾經這樣說:“我是欒川人,老君山是我的家,是我的福山,更是我心中的圣山,把它建設好,是我這一生的責任!
老君山人 作者簡介
鄭旺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直作協副主席,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魯迅文學院第24屆高研班作家。出版有長篇文學作品《莊嚴的承諾--蘭考脫貧記》《光明的道路》《小村大道》《陽光的聲音》《大晉女杰荀灌娘》《大唐女杰花木蘭》《辛亥女杰劉青霞》《震撼日本列島的中國英雄》等十余部,中短篇文學作品曾多次被《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發。作品數次獲得宣部和中國作家協會、河南省委宣傳部重點扶持項目,曾榮獲《人民文學》報告文學獎、中國短篇報告文學獎、世界華人長篇報告文學獎、首屆中國工業文學長篇報告文學獎、中國出版集團主題出版類好書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缎梁ヅ軇⑶嘞肌繁桓木帪榇笮同F代豫劇《劉青霞》,榮獲國家文化部高獎文華獎;《莊嚴的承諾》《小村大道》被列入河南省多所干部培訓學校學習書目,并列入河南省農家書屋配送書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