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3637
- 條形碼:9787530683637 ; 978-7-5306-8363-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本書特色
楊獻平的散文并無大的波瀾,只是生活的原生態描寫,但卻充滿生活哲學和人生智慧,給人留下不少回味。不論是對于豐富生活的描寫,還是真情實感的表達,抑或是人生點滴經驗及其智慧的映照,以及對于生死、得失、進退、榮辱、拙樸、雅俗等的理解和體悟,這本集子都有不少突破和創新。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散文隨筆集。作者長期在西北巴丹吉林生活,他以在巴丹吉林沙漠從軍的體驗與觀察為主題,書寫了瀚海之中的沙塵暴、遼闊戈壁、孤立的牧區,以及黃羊、蜥蜴、蝎子、四腳蛇等諸多沙漠動物,并對周邊的哈日浩特、肩水金關、居延海等諸多人文古跡進行了實地踏勘。這些文章生動有趣,將沙漠精靈們描寫的活靈活現。本書所呈現的是瀚海澤鹵之間別有趣味的邊地生活,西北天幕之下豐盈獨特的內心歷程。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目錄
烏鞘嶺以西
巴丹吉林往事
巴丹吉林的個人生活(三章)
夢遼闊
巴丹吉林的個人地理(六章)
戈壁綠洲之間(四章)
沙漠邊緣的風景(二章)
荒灘紀事
1995年的青春往事
廢墟上的花朵
沙漠過客
綠洲環繞的村莊
對面的牲畜
沙漠的動物們
巴丹吉林的寫實主義
低語的風暴
凜冬的沙漠
有關鼎新鎮的青春往事
黃沙深處額濟納
母親的沙漠生活
春天的疼痛
遷徙的內心或中年的鄉愁
念想巴丹吉林(代后記)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節選
烏鞘嶺以西 翻過烏鞘嶺,便就是真正的河西境界了。其中的“境界”一詞,顯然是有所提升的。這古老的雍涼之地和隴右道,源自中國先賢對于地理、氣候和人文的精確判斷,以至于他們為大地每一處的命名既恰切無比又詩意四濺。就像烏鞘嶺,也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之所以取名烏鞘嶺,大概與它的外形有關。從這面山頭望去,烏鞘嶺主峰真的如同一把烏黑油亮的劍鞘,隨意地擺放在蒼茫西部天空下,仿佛一場驚心動魄的決斗,塵埃落定,恩怨平息,江湖再次復歸平靜。 雖然六月初了,烏鞘嶺的頂峰覆著一層積雪,使整座山峰似乎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模樣。再一細看,就像是劍鞘上長出的白色銹蝕。大概擱置太久了,致使這一柄利器,盡管無法掩蓋內心的沖天霸氣,但又無法擺脫劍鞘的控制,也只能以一種沉默的方式抗爭,以白色的銹蝕來為自己的悲慘命運鳴不平。這使我突然感到自己與這一龐大的自然存在有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作為一種兵器,它的本能和存在的價值就是戰斗,就是不斷地刈割生命,斷喉飲血;卷刃或是折了,被遺棄也很正常,此乃作為一種兵器的畢生使命和*終歸宿,而一把仍然鋒利、無往不勝的劍器,被迫沉默甚至被遺棄,這是每一個鐵血素質者絕對不能接受的殘酷事實。 班車爬上山岡,沉悶的轟鳴聲才宣告結束,司機師傅換了檔位,便開始向下俯沖,車窗外風聲驟緊,呼呼如雷,像在風暴中穿行。偶爾有一隊駱駝在路邊不緊不慢地走過,它們毫不驚慌,甚至對汽車這種比自己強大百倍的現代機器很是輕蔑,你看它們昂首闊步,姿態高傲。山坡上的羊群像是白色的星星,一簇一簇地,在黑色的山脊上閃爍。一些建筑在山坡上的村莊,新鮮的綠葉把白色的房屋襯托得格外醒目,穿著紅色衣服的婦女在自家院子里緩慢行走。一些家畜在附近的山坡上悠閑地吃草,身體一晃一晃,像是要滾下來的樣子。 沖下烏鞘嶺,越過古浪縣界,古涼州武威就赫然出現在面前。古老遼遠的祁連山和廣袤的武威平原,像一塊淡黃色的寶石,在千古的典籍里和風塵彌漫的河西走廊上閃著悠遠而古樸的光。而在距今20億到6億年前的古生代,這里是洶涌的大海,可能還有些一些島礁和山地,直到這一地質時代的末期,才出現了大塊大塊的陸地;嗣后動蕩不定,海陸交替不休。特別是經過地質中生代,距今7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和頻繁的火山運動,古坶地層幾經皺折斷裂,才使祁連古海升起了無數的聳天奇峰,形成了于西北天空下綿延起伏,宛若蒼龍一般的祁連山脈。山上白雪皚皚,雪水潺潺,匯流成河,沁涼的雪水滋潤著萬物,正在成熟的小麥、稻谷、玉米、胡麻等農作物青蔥油綠,生機盎然。其中的草原層疊而起,其中的森林有雪豹、棕熊、狼和羚羊,當然還有鹿等野生動物。 武威的魅力卻不僅在于自然的造化,人為的風景和故事更使這座古老的城市在漫漫時光中一次又一次披上了燦爛而又斑駁迷離的光芒。東晉時期,史稱前涼、后涼等幾個小王朝曾建都于此。呂光、姚興、段業、沮渠蒙遜、李暠、沮渠男成、沮渠牧犍等人的歷史,雖然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對于武威來說,他們留下的痕跡卻是鮮明和隆重的。而這一片土地,*早的居民是羌和烏孫,再后來,大月氏襲擊并占據了他們的牧場。漢初為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駐牧地,群草起伏的焉支山和祁連山為匈奴人的迅速崛起與發展壯大,乃至成為西漢王朝*主要的軍事威脅力量,提供了強大的生存基地和物質基礎。 匈奴雖曾一度敗給秦王朝和北魏帝國,至西漢初,性情頑劣且又善計謀的冒頓射殺自己的父親頭曼,自立為單于,依仗其剽悍的馬匹和善戰的軍卒,馬踏東胡、驅逐月氏,在白登山圍困劉邦二十萬大軍,又以其強大的威脅力量,調戲呂雉,迫使西漢帝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對之卑躬屈膝,采用和親與給予“歲貢”的方式,阻止匈奴“寇略”疆界。直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出隴西,越祁連,深入胡的千余里,大敗匈奴,俘虜其名王以下數千人,牛羊百萬頭。漢武帝為彪炳其“武功軍威”,而將涼州更名為武威。 任何王朝都會由盛到衰,但他們在人類文明史上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曲生動壯美的樂章。雖然匈奴*終不得不退出中國古代的歷史舞臺,在流連和失望中被迫西遷。但匈奴在中國的被同化和被驅逐,乃至*終在這片土地上徹底消失,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人們只知道去贊美和仰慕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去贊美漢武帝的雄才偉略,而對匈奴民族的消失沒有一點懷念和惋惜之情。 …………
沙漠的巴丹吉林(精)/名家散文書系 作者簡介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從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成都。作品見于《天涯》《中國作家》《人民文學》等刊。曾獲全國第三屆冰心散文獎單篇作品獎、首屆三毛散文獎一等獎、全軍文藝優秀作品獎、在場主義散文獎、四川文學獎等。中國作協會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