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交互設計的藝術 本書特色
《交互設計的藝術》從建立體驗設計觀出發,沿交互設計的工作流程學習,明確了交互設計師崗位的意義,展望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并落實到具體案例,帶領讀者一同探尋交互設計的藝術,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交互設計的相關知識理念方法。風趣的介紹中穿插生動的舉例,可指導讀者了解交互設計相關知識,具有極高的可讀性與專業性。標準化了一些行業內部約定俗成的簡語以及國際術語的中文名稱,為國內交互設計行業體系的搭建做出了貢獻。零基礎讀者可以按書中流程對交互設計產生自己的理解,有一定了解的學生或相關從業者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規范自己的知識體系。
交互設計的藝術 內容簡介
《交互設計的藝術》從建立體驗設計觀出發,沿交互設計的工作流程學習,明確了交互設計師崗位的意義,展望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并落實到具體案例,帶領讀者一同探尋交互設計的藝術,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交互設計的相關知識理念方法。風趣的介紹中穿插生動的舉例,可指導讀者了解交互設計相關知識,具有極高的可讀性與專業性。標準化了一些行業內部約定俗成的簡語以及國際術語的中文名稱,為國內交互設計行業體系的搭建做出了貢獻。零基礎讀者可以按書中流程對交互設計產生自己的理解,有一定了解的學生或相關從業者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規范自己的知識體系。
交互設計的藝術交互設計的藝術 前言
前言
人與產品的交互行為是個永恒的課題,無論是手工藝時代的人造物品、工業制造時代的純硬件產品、
信息時代的互聯網技術(Internet Technology,IT)產品,還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站和客戶端產品,“人”
與“產品”之間的需求關系、使用關系、對話關系、互動關系、價值關系以及利益關系都從未停止過演
進與創新的腳步。尤其是在當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及其催生出的智能化產
品迅猛發展的全新時代,“人機交互設計”(Man-machine Interaction Design)這個有趣而又神秘
的專業更是被業界推崇到了備受關注的前沿位置。
任何時候,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們總是希望陪伴在身邊的產品能夠變得更加安全、高效、準確、
簡單、生動、有趣、親切、自然,越來越像一位能力強大而又平易近人的朋友,能夠服務和改進我們的
工作和生活。而這,正是交互設計永恒不變的核心目標,也是企業贏得當下與未來的制勝法寶。
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人才是企業的競爭力。然而,目前設計師“美工化”的現象非常嚴重,不會
動腦而只會動手的“美工”崗位遍布于眾多的企業之中。再加上日益加重的市場競爭壓力與日益加快的
產業格局變化,使得大量的企業忽視、壓縮產品的設計周期,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年輕設計師們變得越來
越被動,還不會“走”就得去“跑”了,除了一味服從上游產品經理或者老板們的“意圖”而機械執行
之外,設計師自身完全沒時間、沒精力、沒權力、沒能力去分析和研究用戶需求、市場機會、產品定位
和技術優勢,所掌握的設計方法也僅限于視覺、聽覺、動效等表面技法,自然也就談不上拿出真正具有
創新價值與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設計方案了。
為了滿足企業對核心人才的需求,擁有一批真正懂設計、懂用戶、懂產品、懂技術、有方法、敢創
新的設計人才,我自2002年起,在當時所任職的一家世界500強IT企業里,探索和確立以用戶為中
心的設計理念、設計標準與設計流程。那時候,國內還沒有針對用戶體驗和體驗設計的學科體系,甚至
找不到任何系統表述體驗設計理念、流程和方法的書籍。只有ISO-9241和ISO-13407兩部國際標
準里有些許段落,對使用電腦的基本人機工程學要求進行過一些原則性的界定。 那時的我作為公司設計
中心里**位“可用性設計師”,只能一邊在日常產品設計項目中探索和嘗試著以用戶體驗增值和需求
增值為原動力的改進創新,一邊點滴贏取事業部的客戶們的認可,以逐漸撐起體驗設計這一專業的生存
空間。隨著一個又一個具有鮮明用戶體驗創新價值的IT產品獲得集團內部客戶的認可與青睞,隨著這
些設計方案的研發和上市,我所倡導的“軟硬件一體化交互設計”理念也逐漸得到了市場的驗證與企業
的重視。
終于,在2004年,我與兩位從事軟件交互設計工作的同事在集團總部的工業設計中心內共同創立
了國內**個“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部門——UCD(User-Centered Design Center)”,開
始正式設立和培養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和用戶研究員等專業崗位。從那時起,我開始從各個藝術設
計院校及相關專業招聘具備基礎素質的“好苗子”,通過一個個實體產品設計項目逐漸啟發、教育、培
養他們,使他們逐步形成系統的“體驗設計觀”;并把我在實際項目中逐步研究形成的一套“交互流程圖”
設計方法教給了他們,運用到全線的交互設計項目之中。時至今日,這套圖法已經通過我和我的學生們
傳播到了中國IT和互聯網行業的多家一線企業之中,廣泛發揮著價值,成為中國交互設計專業領域通
用的標準設計方法和文檔輸出規范之一。
2019年,恰逢新中國70歲生日,這是我自1994年起開始學習工業設計專業的第25年,也是我
開始探索用戶體驗設計學科的第17個年頭。在中國迎來蓬勃創新的時代,我將多年來在一線企業里實
踐和總結的行之有效的產品創新設計,以及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UED)團隊管
理的相關經驗、方法和理念系統地撰寫成冊,提供給同樣熱愛產品創新設計的朋友們參考使用。那么,
在這本書里,我們先來談談“交互設計的藝術”吧。
常成
2019年10月1日 于北京
交互設計的藝術 目錄
目錄
Contents
001 第1章 建立體驗設計觀
001 1.1 從人造物的四個層次說起
006 1.2 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006 1.2.1 商品經濟時代的設計理念特征
006 1.2.2 體驗經濟時代的設計理念特征
008 1.3 “商品經濟時代”與“體驗經濟時代”
011 1.4 體驗經濟的構成要素
011 1.4.1 價值認同
012 1.4.2 需求重建
014 1.4.3 過程參與
015 1.4.4 智能服務
016 1.5 產品的體驗層次構成—“骨骼+皮膚”
016 1.5.1 骨骼與皮膚
017 1.5.2 產品的體驗層次構成
033 1.5.3 體驗層次與崗位職責
034 1.6 企業中的UED設計流程
035 1.6.1 項目啟動階段Kick-off Phase
035 1.6.2 產品規劃階段Product Planning Phase
036 1.6.3 產品設計階段Product Design Phase
037 1.6.4 測試階段Testing Phase
039 第2章 用戶的任務流程
039 2.1 什么是流程
041 2.2 流程的三要素
041 2.2.1 節點
VIII
041 2.2.2 路徑
042 2.2.3 任務
043 2.3 發現生活中的流程—任務流程
043 2.3.1 一只蚊子引發的流程
044 2.3.2 任務流程
045 2.3.3 任務流程圖
048 2.4 任務流程與交互流程的關系
049 2.5 UI的本質是流程,是實現用戶利益的流程
051 2.6 產品機會的藍圖—體驗地圖
055 2.7 交互設計的提綱—任務列表
056 2.7.1 從功能列表轉化為MENU TREE功能菜單
057 2.7.2 從MENU TREE功能菜單轉化為任務列表
059 第3章 交互設計的黃金標尺
059 3.1 體驗標準(Experience Standard)
060 3.1.1 Level-1有用Useful
060 3.1.2 Level-2可用Usability
061 3.1.3 Level-3易用Easy to Use
061 3.1.4 Level-4愛用Joy to Use
063 3.2 可用性設計原則(Usability Design Philosophy)
064 3.2.1 一致性
065 3.2.2 可逆性
066 3.2.3 可察性
066 3.2.4 操作信息完備性
067 3.2.5 反饋信息完備性
068 3.2.6 連續性
068 3.2.7 效率性
069 3.2.8 易學習性
069 3.2.9 易記憶性
070 3.2.10 容錯性
070 3.2.11 清晰的導航
070 3.2.12 用戶的語言
目錄
IX
073 第4章 交互設計的必要知識
073 4.1 操作與反饋
074 4.2 技術邏輯與使用邏輯
074 4.3 用戶的直接利益與間接利益
074 4.4 流程
075 4.5 任務流程
075 4.6 時間軸
075 4.7 大、小交互流程
075 4.8 用戶角色Persona
076 4.9 用戶界面
077 4.10 交互模式
077 4.10.1 1尺交互模式
078 4.10.2 2尺交互模式(坐姿)
079 4.10.3 2尺交互模式(立姿)
081 4.10.4 10尺交互模式
082 4.10.5 0尺交互模式
082 4.10.6 手眼交互—鼠標交互模式
083 4.10.7 手眼交互—觸屏交互模式
083 4.10.8 口耳交互—語音交互模式
085 4.10.9 復雜交互模式
089 第5章 交互流程設計-1:頁面
090 5.1 交互流程的四要素
091 5.2 頁面的構成
091 5.2.1 頁面架構—托盤
092 5.2.2 控件—筷子和勺子
096 5.2.3 信息—飯和菜
102 5.3 UI系統架構
103 5.3.1 淺寬式UI架構
104 5.3.2 窄深式UI架構
107 5.4 交互流程圖中的頁面—UI原型頁面
111 第6章 交互流程設計-2:路徑
112 6.1 初識路徑
112 6.1.1 路徑的繪制方法
112 6.1.2 路徑的基本使用方法
120 6.1.3 交互流程圖的動脈和靜脈
120 6.2 推進路徑
121 6.2.1 層進路徑
123 6.2.2 快進路徑
124 6.2.3 執行路徑
126 6.2.4 完成路徑
127 6.3 返回路徑
128 6.3.1 層退路徑(BACK)
132 6.3.2 首頁返回路徑(BACK)
134 6.3.3 退出路徑(CLOSE/EXIT)
135 6.3.4 返回主頁路徑(HOME)
137 6.3.5 取消路徑(取消、再想想、以后再說)
141 6.4 路徑設計的一次實戰
159 6.5 跳轉路徑
160 6.5.1 應用跳轉路徑
163 6.5.2 流程跳轉路徑
167 第7章 交互流程設計-3:操作方式
167 7.1 單擊
170 7.2 雙擊
172 7.3 長按
174 7.4 橫撥、縱撥
178 7.5 自由移動
178 7.6 雙指縮放
180 7.7 手寫
180 7.8 操作方式的圖法表達
182 7.9 操作方式的定義與設計
目錄
185 第8章 交互流程設計-4:邏輯判斷
185 8.1 判斷的基本概念和圖法表達
186 8.2 使用邏輯判斷
187 8.3 技術邏輯判斷
188 8.4 業務邏輯判斷
189 8.5 判斷一下自己是否掌握了判斷
195 第9章 交互流程設計-5:復雜交互流程
195 9.1 雙任務交互流程
201 9.2 雙用戶交互流程
203 9.3 硬件交互流程
211 第10章 交互設計師
211 10.1 什么是設計師?
213 10.2 什么是交互設計師?
214 10.2.1 交互設計師的專業價值
215 10.2.2 交互設計師的工作區間
215 10.2.3 交互設計師的工作職責
218 10.3 交互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220 10.4 交互設計師的職業發展
223 第11章 人工智能時代的交互設計
224 11.1 從“有趣”到“有愛”
226 11.2 AI人工智能產品的三個“進化特征”
227 11.2.1 Level-1智能識別—“看得懂、聽得懂”
228 11.2.2 Level-2智能學習—“記得住、學得會”
228 11.2.3 Level-3智能創造—“想得出、做得到”
229 11.3 一個關于“入睡”的智能應用場景
233 11.4 對話式交互流程的設計
242 11.5 智能化設計理念
243 11.6 手寫也智能
246 11.7 AI智能產品的人機交互發展趨勢
251 第12章 交互設計的藝術
252 12.1 點石成金的藝術—激活潛在的用戶界面
259 12.2 系統重構的藝術—O2O逛街平臺
284 12.3 導航的藝術—“我的花園”
290 12.4 行為引導的藝術—不用培訓和懲罰銷售人員
296 12.5 硬件交互的藝術—**項發明專利
310 12.6 東方文化的藝術—奧運火炬“祥云”
343 尾聲:前輩的囑托
345 結束語
346 致謝
交互設計的藝術 作者簡介
常成,體驗設計及設計管理資深人士。前清華同方E人E本副總裁兼首席產品官;前萬達網絡科技集團UED設計中心總經理、首席設計師;聯想集團UCD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創始成員;設計師的咖啡館聯合創始人;中國互聯網大會-海峽兩岸數字內容設計大賽專業總評委;IXDC中國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主講人;UXPA中國用戶體驗專業委員會特約撰稿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設計系特約授課專家;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祥云”創作團隊核心成員、祥云圖案主設計師、人機交互主設計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