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華思想史文論(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7013
- 條形碼:9787522707013 ; 978-7-5227-070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思想史文論(三) 內容簡介
《中華思想史文論(三)》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學術創新工程“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是《中華思想史文論(一)(二)》的再續集。 本文集收錄的文稿包括:(一)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歷史觀,指導《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的研究和寫作;(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五)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糟粕、弘揚優良、實事求是地批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
中華思想史文論(三) 目錄
一 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歷史觀,指導《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的研究和寫作
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史學研究(3)
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努力打造人民思想史的精品之作(17)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45)
堅持社會形態與思想史融通,忠實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思想(59)
秉持科學的歷史觀,宣傳正確的歷史知識(72)
社會形態理論與歷史價值觀——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在中國實踐中獲得時代的升華(75)
二 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81)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思想文化保證(123)
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思想解放(132)
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137)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152)
三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于道德的階級性與繼承性(175)
牢固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182)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187)
弘揚雷鋒精神,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學問家(194)
踐行雷鋒精神,筑牢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基礎(202)
提煉出更科學、更進步、更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8)
充分發揮湘學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213)
關于雷鋒精神(219)
關于焦裕祿精神(223)
關于塑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229)
堅守道德理想,捍衛學術尊嚴(234)
努力做到“著作等心”,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奉心智(245)
法治中國建設需重視道德教化(258)
把弘揚紅色文化與保護草原生態結合起來(264)
四 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黨性原則(269)
發展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新興交叉學科(272)
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吸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274)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不斷創新(278)
大力實施科研強院、人才強院戰略,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92)
深切緬懷任繼愈先生,努力完成他未竟的研究事業(300)
加強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領域(302)
認真學習《摘編》,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305)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學習《文化強國之路》的幾點體會(309)
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315)
文明互鑒歷久彌新,人文對話恰逢其時(318)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創新體系(322)
五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糟粕、弘揚優良、實事求是地批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
中國古代思想家關于利益的觀點(329)
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發展脈絡(331)
家道正,則天下定(336)
《周易》的陰陽兩極對立統一說(340)
關于老子“道”的定性分析(345)
老子《道德經》與辯證思維方式(348)
公孫龍《白馬論》的“離合”辯(365)
莊子的“齊萬物”“等貴賤”(371)
關于司馬遷的利益觀(373)
南朝齊梁時期的一場形神關系論辯(379)
一座精忠報國的豐碑、一面愛國主義的旗幟(385)
風云際會的近代中國(389)
深入研究闡發孫中山思想與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391)
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及對中國優秀哲學精華的繼承和發揚(395)
關于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大討論(399)
中華思想史文論(三) 作者簡介
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哲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1987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和中華思想通史等。出版學術著作五十余部,專著主要有《社會矛盾論》《利益論》《王偉光講習錄》《哲林漫步》《馬克思主義學習文稿》《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中華思想史文論(一)(二)》等。主編著作主要有《新大眾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社會主義通史(八卷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共產黨員必備哲學修養》《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境界》《中國社會形態史綱》《中華思想通史緒論》等。譯著主要有《歷史和階級意識》(合譯)。在國*級報紙、期刊上發表論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項國*社科基金項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