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808:航向巴西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7789
- 條形碼:9787208177789 ; 978-7-208-177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08:航向巴西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斬獲巴西蕞高文學獎雅布提獎以及巴西文學院*佳散文獎 ◆巴西駐華大使與巴西駐滬總領事親撰推薦語 ◆北大閔雪飛、董經勝誠意推薦 逃離拿破侖,葡萄牙王室的百日流亡 再造殖民地,風起潮涌的新巴西 葡萄牙王室在拿破侖軍隊的鐵蹄下倉皇逃亡巴西,這一事件向來被視為拿破侖戰爭史中一段滑稽窘迫的邊緣性插曲,而勞倫蒂諾·戈麥斯卻選擇以新的視角將這段歷史從扭曲和遺忘的囚牢中釋放出來。他以詳實的考據和生動的筆觸,帶領讀者從兩百年前沉郁陰冷的里斯本,一路途經璀璨耀眼與紛亂無序并存的薩爾瓦多、巴伊亞,航向質樸而富有生命力的里約熱內盧。隨著船只抵達巴西,作品的氛圍也從葡萄牙宮廷的寒冷幽閉轉向活力澎湃的暖色調。 戈麥斯將敘事焦點置于王室遷徙為殖民地巴西所帶來的無限可能,兩件關聯緊密的事件呈現出衰敗與重生的反差,1808年的逃亡之旅象征著葡萄牙的衰落,卻也間接導向了巴西這塊與世隔絕的處女之地的獨立與新生。
1808:航向巴西 內容簡介
本書是巴西記者勞倫蒂諾·戈麥斯撰寫的通俗類歷史著作。講述了葡萄牙若昂六世流亡巴西的故事。19世紀初期對歐洲王室來說是夢魘與恐懼交織的時代。在人類歷史上,歐洲統治者從未經歷過如此動蕩與折磨的時代。那時,國王和王后受到迫害,被監禁,被放逐,甚至在公共場合被處決。1807年11月29日,面對拿破侖的入侵,兩個世紀前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不再能夠獨立捍衛自己。時任攝政王的若昂六世倉促決斷,帶著瘋癲的母親(女王瑪利亞一世)和來不及作任何準備的王室,在風雨后的清晨,邁過故國的泥濘小路,登上了前往巴西的船只,開始流亡之旅。 在任何其他歐洲國家中,都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是少有的。作為十年研究的結果,本書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指南,涵蓋了構成這一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的所有細節。今天的巴西已成為葡萄牙文化和語言的優選繼承者,回溯1808年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歷史,十分耐人尋味。
1808:航向巴西 目錄
目錄
中文版序言 i
時間線 i
主編、教授和藏書家 001
前??言 001
**章 逃亡 001
第二章 瘋癲國王 006
第三章 計劃 013
第四章 沒落帝國 021
第五章 啟程 029
第六章 皇家檔案管理員 038
第七章 旅程 045
第八章 薩爾瓦多 057
第九章 殖民地 068
第十章 “樹蛙”記者 084
第十一章 一封信 093
第十二章 里約熱內盧 095
第十三章 堂·若昂 106
第十四章 卡洛塔·若阿基娜 115
第十五章 搜刮國庫 123
第十六章 新宮廷 129
第十七章 海上霸主 134
第十八章 改變 141
第十九章 警長 152
第二十章 奴隸制 159
第二十一章 游客 174
第二十二章 拿破侖的越南 185
第二十三章 伯南布哥共和國 192
第二十四章 熱帶凡爾賽 200
第二十五章 被遺棄的葡萄牙 208
第二十六章 返程 218
第二十七章 新巴西 223
第二十八章 馬羅科斯的轉變 232
第二十九章 秘密 240
注??釋 245
參考文獻 275
致??謝 285
人名索引 287
譯后記 299
1808:航向巴西 節選
**章 逃亡 想象一下,某天巴西人一覺醒來,就聽說總統已由美國空軍護送逃往澳大利亞,與他一同不辭而別的,還有所有部長、高等法院成員、眾議員、參議員與幾名*重要的商業領袖。更可怕的是:阿根廷軍隊此時正向米納斯三角區的烏貝蘭迪亞市發起沖擊,即將逼近巴西利亞。巴西遭到政府與全體領導者拋棄,任憑侵略者擺布,而后者已準備好將沿途所見洗劫一空,并無限期地掌管這一國家。 聽到如此猝不及防的消息,巴西人很可能首先感到無助與背叛,隨后則是恐懼與憤懣。 1807年11月29日早晨,葡萄牙人正是這種反應。當時傳出消息,女王、攝政王和整個王室正在英國海軍的保護下逃往巴西。在其他任何歐洲國家的歷史上,都從未上演過類似橋段。戰爭期間,國王或曾失去王位,避難異國,但沒有人曾走到這一步,以至遠渡重洋,在世界另一端定居稱王。雖然歐洲人在各洲擁有廣袤的殖民地,但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國王踏足自己的海外領土,連短暫的巡游都不曾有過,更別提在那里生活統治了。因此,無論對于一夜之間成為王國棄兒的葡萄牙人,還是已習慣于葡萄牙長久剝削的殖民地巴西人來說,這都是史無前例的事件。 在葡萄牙人這邊,除消息帶來的震驚之外,另一因素也加劇了這種被拋棄感。200年前,人們對國家、政府及民族身份的認識與今天相去甚遠。一切權力源于人民,并以人民的名義行使,這一民主的基本原則并不見于當時的葡萄牙。倘若今天巴西出現意外,所有政府官員都逃往境外,人民依然有權聚集起來,選出新的總統、參議員和眾議員,立即重建國家政府。至于眾多企業,雖會因領導或所有者缺席而經歷一段動蕩,但之后可以改組重建、繼續運轉。1807年的葡萄牙卻并非如此。沒有君主,國家便陷入困境、無所適從。一切經濟活動、民眾生死、政府、民族獨立性以及葡萄牙作為國家存在的意義,都系于君主一人身上。 更麻煩的是,就政治理念與革新而言,葡萄牙是歐洲彼時*滯后的國家之一。與王權日漸讓位于議會代表的英、荷相反,葡萄牙依然實行君主專制。也就是說,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但能夠制定法律,還負責執行,并能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闡釋法令。法官與市政廳僅是協助君主的臂膀,而后者可以隨時否決他們的意見與決定。 這有助于解釋,在那個秋末的寒冷早晨,在里斯本街頭,葡萄牙人所感受到的無助與難以彌補的失落。一國之君逃走了,葡萄牙便不再是葡萄牙,不再是一個擁有自身政府的獨立國家。它變成了一片無名無姓的荒地。它的子民被交付給任何能夠攻城略地、登基稱王的亡命之徒,任憑他們的私欲與貪婪擺布。 一國之君為何要逃? 在解釋逃亡之前,有必要闡明一件事:那時葡萄牙的王權并不在女王手中,而是由攝政王堂·若昂掌管。他的母親瑪麗亞一世女王據稱精神失常、無力統治,幽居于距里斯本約10公里的克魯什宮。堂·若昂是瘋女王的次子,因而并未學習治國之術;他的長兄、王儲堂·若澤(D. José)1788年死于天花,年僅27歲。除了缺乏治國的準備,孤獨的堂·若昂還面臨嚴重的夫妻問題。1807年,他與妻子卡洛塔·若阿基娜已分居3年,并同這位喜怒無常、飛揚跋扈的西班牙女人育有九子,其中一子未滿周歲便告夭折。這對彼此恨之入骨的夫婦,不僅分睡兩床,還住在相距遙遠的兩座宮殿。卡洛塔和瘋女王一同住在克魯什宮,堂·若昂則住在馬夫拉宮,由數百位靠國家養活的修士僧侶陪伴。 馬夫拉宮距里斯本約30公里,是葡萄牙殖民帝國輝煌時代的標志。它融宮殿、教堂、修道院于一體,正面長264米,擁有5200扇門窗及114口鐘,飯廳長達100米,由45000名工匠耗時34年完成。大理石來自意大利,木材則取自巴西。宮殿落成于1750年,適逢米納斯吉拉斯黃金鉆石產量的巔峰。除王室及其仆從的居室外,還有300個小間供數百位修士居住。正是在這座宏偉而幽暗的宮殿中,堂·若昂遠離家室,在大臣會議、彌撒、祈禱文與圣歌之間度日。 攝政王怯懦、迷信且丑陋,而在工作中,他的性格主要表現為優柔寡斷。他在意見相左的團體之間進退兩難,時常抗拒到*后一刻才肯作出決斷。政府必需的各項安排令他愁腸百結、不勝其煩,因此他習慣于將一切事務托付給身邊的大臣。而在1807年11月,堂·若昂被逼到墻根,不得不作出一生中*重要的抉擇。在無可抵御的壓力之下,他決定逃亡巴西;而向他施壓的正是舉世公認的軍事天才——拿破侖·波拿巴,自羅馬帝國的愷撒時代以來,無人能出其右。 1807年,這位法國皇帝是歐洲絕對的霸主。在一連串驚人而又出彩的勝利之后,法軍已讓大陸上所有國王俯首稱臣,唯有英國尚未屈服。在英吉利海峽的阻隔下,英國人得以避免同法軍在陸上交鋒;而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勛爵統率海軍,于地中海入口處擊潰法西聯合艦隊,由此鞏固了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拿破侖則以大陸封鎖令回擊,嚴禁在歐洲港口交易英國商品。此令一出,各國立即遵守,唯有防守薄弱的彈丸小國葡萄牙例外。迫于傳統盟友英國的壓力,堂·若昂不愿屈從于法國皇帝的要求。因此,法軍在1807年11月向葡萄牙邊境進發,意欲大舉入侵、廢黜攝政王。 堂·若昂在彼時*強盛的兩個軍事和經濟大國之間進退維谷,有兩種痛苦且互斥的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屈從于拿破侖的壓力,加入大陸封鎖陣營;二是接受盟友英國人的幫助,攜王室、財寶、大部分貴族及全套國家機器,乘船前往巴西。表面上看,這是個慷慨的提議;而實際上,這是赤裸裸的脅迫。假如堂·若昂選擇前者、向拿破侖屈服,英國便會故技重施,像數月前對待不肯合作的丹麥那樣對待葡萄牙。同年9月1日早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居民在英國艦隊的炮火封鎖下醒來,后者在港口下錨并炮擊城市。炮火持續了四天四夜,*終致2000人遇害。7日,哥本哈根投降,英國人將船只、物資和彈藥盡數擄掠,丟下毫無防御能力的城市揚長而去。 對葡萄牙而言,后果可能更糟。如果攝政王和拿破侖結盟,英國人不僅會轟擊里斯本、劫掠葡萄牙船隊,還將奪取葡萄牙賴以生存的海外殖民地。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殖民地中*廣袤富饒的巴西很可能效仿美國及眾多西屬鄰國,比預料時間更早獨立。而若失去了巴西,葡萄牙便什么也不是。 顯然,堂·若昂完全忽略了第三種方案:盡管王權地位或將不保,但他仍可選擇留在國內對抗拿破侖,與英國人并肩作戰、保家衛國。后續事實證明,在此情況下他獲勝的可能性并不小;然而在1807年,此舉是驚恐猶疑的攝政王所考慮不及的。他認定敵人強大無比、自身難以招架,只好溜之大吉。“堂·若昂以精準的自我認知行事,他更傾向于離開歐洲”,歷史學家托比亞斯·蒙泰羅如是寫道,“自知沒有英雄的膽識氣概,他選擇了率眾離去的和平方案,在熱帶溫和的怠惰中尋找安寧和消遣,他正是為此而生的”。
1808:航向巴西 作者簡介
勞倫蒂諾·戈麥斯是巴西知名記者,著有以1808、1822、1889命名的巴西史三部曲,累計銷量近200萬冊,是名副其實的非虛構類暢銷書作家。曾多次榮獲巴西文學蕞高獎雅布提獎,并斬獲巴西文學院最佳非虛構文學獎。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