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8464
- 條形碼:9787518438464 ; 978-7-5184-384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本書特色
1.美國網站幼兒教育類圖書、兒科類圖書排名前100。 2.理念引領:強調關系是嬰幼兒照護的核心,主張給予嬰幼兒尊重和回應式照料。 3.內容全面:闡述嬰幼兒五大領域發展特點,探討通過觀察與評估創設回應式學習環境,建構以關系為基礎的課程。 4.可讀性強:案例導入,圖文并茂,要點明確,適合早期教育專業師生、從業者和廣大嬰幼兒家長閱讀。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內容簡介
培育積極的人際關系既是嬰幼兒健康發展的“活性成分”,也是嬰幼兒照護的“核心”。積極的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能夠賦予嬰幼兒安全感、幸福感和信任感,讓他們可以放松地觀察并探索世界,進而促進其情感、社會性和認知等方面的正向發展。 《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倡導以關系為基礎的照護模式,具體闡述了: ·嬰幼兒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在關系中學習; ·嬰幼兒發展理論以及他們在社會性、情感、認知、語言、運動領域的具體發展特點; ·觀察、讀懂嬰幼兒的方法和技巧,及時捕捉嬰幼兒發出的信號; ·使用“尊重—反思—聯系”策略與嬰幼兒進行回應式互動,應對他們的挑戰性行為; ·以嬰幼兒為中心設計課程,促進嬰幼兒的完整發展; ·在一日常規和過渡環節中與嬰幼兒建立積極的關系; ·創設及時且適宜回應嬰幼兒需求的高質量環境。 《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圖文并茂,以科學的理念為“魂”,以系統的理論為“骨”,以豐富的案例和具體的實踐為“肉”,全面展現了以關系為基礎的嬰幼兒保教應有之貌,破譯了高質量托育機構的“密碼”! 《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既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學生的教材,又適合早期教育從業者和廣大嬰幼兒家長閱讀,給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目錄
第1章 嬰幼兒期的重要性:一種以關系為基礎的模式
生命早期的重要性
一種以關系為基礎的模式
嬰幼兒項目與入學準備
第2章 嬰幼兒及其家庭
生物學原理和文化對家庭的影響
為人父母
家庭結構
支持家庭的項目實踐
第3章 理解與運用理論
什么是理論,理論為何重要,我們的理論框架是什么
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理論:自我意識以及與他人的關系
認知、語言和運動發展理論
把理論應用于項目
第4章 觀察的力量:了解嬰幼兒
觀察—— 一種強大的技能
我們能了解到什么以及如何通過觀察來了解
觀察是評估的一部分
觀察者對觀察的影響
第5章 遺傳學與產前發育
基因和經驗在子宮中的相互作用
產前發育
發育中的大腦
新生兒
第6章 情感學習與發展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了解兒童
在成人—兒童關系中學習
促進情感學習與發展的項目實踐
第7章 社會性學習與發展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了解兒童
在成人—兒童關系中學習
促進社會性學習與發展的項目實踐
第8章 認知學習與發展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了解兒童
在成人—兒童關系中學習
促進認知學習與發展的項目實踐
第9章 語言學習與發展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了解兒童
在成人—兒童關系中學習
促進語言學習與發展的項目實踐
第10章 運動學習與發展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了解兒童
在成人—兒童關系中學習
促進運動學習與發展的項目實踐
第11章 回應式項目:質量、健康、安全和營養
什么是照護質量,它為什么如此重要
健康與安全
支持高質量嬰幼兒項目的系統、法律和政策
第12章 以關系為基礎的課程
關于嬰幼兒的思考
嬰幼兒教師的作用——建立以關系為基礎的嬰幼兒項目
親師關系與文化敏感性照護
以關系為基礎的回應式計劃
第13章 一日常規、環境和機會:日常關系
過渡和一日常規——建立關系的時刻
創設以關系為基礎的回應式環境
回應的機會
課程方法
第14章 尊重、反思與聯系:3R指導方法
指導和規訓的區別
以關系為基礎的指導方法
關系重組
挑戰性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
第15章 全納教育
嬰幼兒的殘障表現
早期干預:《殘疾人教育法案》的C部分
自然的環境
專業定位
第16章 嬰幼兒教師
嬰幼兒教師職業
嬰幼兒保教專業人士
以關系為基礎的反思性實踐
附錄 計劃指導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節選
在嬰幼兒項目中,9個月大的萊布龍緊緊抓住固定在墻上的扶手,努力地想要站起來。他看到旁邊的另一個孩子,就伸手去拍他的頭。他們相視一笑,但是由于他們的運動能力還處在發展之中,于是他們倒在彼此的身上,兩個人都哭了起來。 一個18個月大的學步兒跑向教師,把各種各樣的小玩具都倒在教師的腿上。另一個學步兒注意到了,立刻開始模仿同伴的行為。很快,另外4個學步兒也加入進來,他們在教室里一個接一個地跑來跑去,高興地尖叫著,表達著快樂。 對成人來說,人際關系是快樂的源泉,是人類發展的核心。人際關系對嬰幼兒也同樣重要。嬰幼兒是成人和同齡人的社交伙伴。他們喜歡運用聲音、手勢、表情和動作與他人進行互動。在充滿愛的社交關系中,嬰幼兒得以茁壯成長。他們渴望與他人在一起,并體驗關愛和溫暖彼此的感覺。在本章中,我們關注的是嬰幼兒之間的互動和關系,以及回應式師幼關系對嬰幼兒同伴關系發展的重要性。 了解嬰幼兒的同伴關系非常重要,原因如下: 與同伴在一起的經歷有助于嬰幼兒的社會性學習與發展,讓他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他們也可以從同伴身上學到那些無法從成人身上學到的東西。 與同伴在一起,有助于嬰幼兒了解如何游戲、合作以及處理沖突。 超過65%的嬰幼兒在家庭以外接受照護。和其他嬰幼兒在一起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可以享受與同齡人相處的快樂。 成人可以為嬰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鋪設道路,也可能阻礙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健康的師幼關系或親子關系有助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習得。不健康的師幼關系或親子關系會影響嬰幼兒。例如,當照料者管教嚴格時,易怒、難以安撫的嬰幼兒更可能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他們也更可能患有抑郁癥或者具有較低的敏感性。以關系為基礎的理論有助于我們理解,嬰幼兒與成人*初建立的關系如何影響他們的同伴交往。 同伴關系是日后社交技能發展的基礎。積極的早期社交經歷有助于兒童日后擁有更好的社交技能。 嬰幼兒有能力與成人、同伴建立牢固、積極的關系。本章所討論的社會性學習和同伴發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與同伴交流 以越來越復雜的方式與同伴游戲 發展親社會行為 管理負面情緒,解決與同伴間的沖突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 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且獨特的個體。這些能力和獨特性會影響嬰幼兒的同伴關系,其中氣質和性別具有重大的影響。 嬰幼兒之間的同伴互動是人生*初幾年的基本經驗。 ——馬拉古茲(Malaguzzi) 氣質 每個兒童的氣質都會影響他與他人的游戲。氣質的三個維度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影響*大(見表7.1)。其中,自我調節能力包括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及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感。從消極到積極的情感是指兒童的情感基調。從害羞到外向的不同表現描述了兒童與他人相處的興趣和技巧。 表7.1?影響社會性發展的三個氣質維度 維度1:自我調節能力 維度2:從消極到積極的情感 維度3:從害羞到外向 真正的問題可能不是兒童的害羞、焦慮或極度外向,而是如何讓他們學會控制和表達自己。 ——菲利普斯(Phillips) 自我調節能力會影響兒童的社交互動質量。例如,如果一個兒童很難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自我調節能力,他就會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行為。然而,對學步兒來說,他們很難一直控制自己的情感,成人也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成人可以通過幫助學步兒學會等待(短時間)、用語言表達情感,以及在他們感到痛苦時安慰他們等,支持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 大多數學步兒都能表達各種情感,但有些學步兒通常只能表達或積極或消極的極端情感。如果一個學步兒總是帶著負面的情感,尤其是不希望別人靠近自己,那么他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如果一個學步兒總是帶著積極的情感,那么同伴就會樂于靠近他。 從害羞到外向這一維度描述了兒童是否想和別人在一起。精力充沛的兒童往往性格外向,善于表達,你應該能想象得出他們在教室里蹦蹦跳跳的場景。他們的興奮是會傳染的。他們很善于交際,但也會令其他兒童難以招架。這些兒童實際上可能比其他兒童更具有攻擊性。快樂的學步兒往往會吸引一群同伴,他們也往往處于領導地位,因此,也更有可能從同伴手中搶奪玩具或者與同伴發生沖突。所以,我們再次強調,自我調節能力很重要。如果這些精力充沛的兒童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感,他們就更有可能吸引同齡人的積極關注。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不能指望學步兒在任何時候都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他們還在學習如何控制情感。他們需要成人理解他們并幫助他們用語言表達情感。此外,當他們變得過于活躍或沮喪時,成人能幫助他們冷靜下來。 與活潑外向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拘謹內向。學步兒忙于且喜歡獨自探索和游戲,但是我們并不能將他們的行為視為拘謹內向。拘謹內向的兒童看起來很害羞,不愿與同齡人交往,表現出焦慮情緒,有時候甚至害怕同齡人。他們可能遠離其他兒童,或被其他兒童排斥。 成人過度嚴厲或者過度保護都會導致兒童的社交退縮行為,而溫柔的鼓勵可以幫助兒童變得不那么拘束。 如果在社交方面得不到支持和鼓勵,這些學步兒在進入幼兒園后依然是拘謹內向的。我們不能因為拘謹內向的兒童平時很安靜就忽視他們,也不要期望他們能迅速做出改變。他們可能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和其他兒童交流。 嬰幼兒的社交技能是在成人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但這種幫助不是侵入性的。當成人嚴厲地對待這些兒童時,他們會變得更加孤僻。如果成人過度保護兒童,不鼓勵他們與同伴進行友好互動,那么這些兒童就會認為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你可以帶著拘謹內向的兒童去社區,鼓勵他與另一個兒童互動,或者鼓勵他和你一起與其他幾個兒童講故事。隨著嬰幼兒的互動經驗越來越豐富,他們將有機會模仿更復雜的游戲圖式,并在安全的環境中再現它們。 性別 性別也會影響嬰幼兒的社會性學習與發展。兒童的一些性別行為可能源于生物學上的遺傳,也可能受環境的影響,或者是這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男孩喜歡和男孩一起玩,女孩喜歡和女孩一起玩。你可能會問:“這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許多學步兒更喜歡進行“性別隔離”呢?表7.2列出的三種理論解釋了兒童為什么想和同性別的孩子一起玩。 表7.2?兒童渴望與同性別同伴游戲的三種理論 1.認知和諧理論 當兒童清楚認識到自己的性別時,他們會高度重視與自己性別相關的事物。 2.性別玩具偏好理論 兒童根據他們對玩具和活動的偏好而分組,他們和同伴因為選擇相同的活動而互動。 3.行為相容理論 具有同樣游戲風格的兒童對彼此更有吸引力。 行為相容理論似乎是*合理的。具有相似游戲風格的同性別兒童更喜歡和彼此游戲。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對與同性別兒童游戲的興趣更加濃厚,這一偏好在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后更加明顯。它對兒童了解自己所處文化中的性別角色有很大的影響。 通過觀察學齡前兒童,研究人員發現,男孩的游戲往往比女孩更粗野,有更多的身體接觸。他們更傾向于在遠離教師的地方玩低結構游戲,并聽從同伴的指揮。他們更多地參與數學、科學游戲。女孩則更強調合作和使用促進合作的交流方式,更愿意在教師面前游戲,并愿意從教師那里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她們有更多的機會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情緒情感。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游戲風格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獲得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 你可以觀察學步兒的游戲,看看這種性別隔離現象是否正在發生。你應該關注同一性別兒童的游戲或者不同性別兒童的游戲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兒童的行為限制了他們學習各種技能的機會。 特定群體的兒童在一起時變得更具有攻擊性。 兒童不喜歡成人在場。 兒童幾乎不愿意和異性同伴游戲。 “盡管對兒童來說,培養自我意識并理解自己成為女孩或男孩的意義很重要,但成人必須幫助兒童認識到,女孩和男孩都不應該受到性別角色的限制。” 另外,教師還要關注兒童是否正在形成這樣的認識,即某些玩具只適合男孩玩,或某些玩具只適合女孩玩。例如,卡林妮可能拒絕男孩玩她的布娃娃,她認為,只有女孩才能玩布娃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就要告訴卡林妮,男孩和女孩都喜歡玩布娃娃,然后給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鼓勵兒童玩各種玩具的另一個策略是,展示男孩和女孩玩各種材料與玩具的圖片。此外,你還可以選擇并為兒童閱讀那些挑戰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它們展現了男孩和女孩安靜地玩玩具,或者在操場上奔跑嬉戲。然而,我們在市面上很難找到以女孩為主角的兒童讀物。研究人員對21世紀的兒童讀物進行了調查,發現“書名中,男孩出現的頻率是女孩的2倍;作為主角,男孩出現的頻率是女孩的1.6倍”。
萬千教育:0-3歲嬰幼兒發展與回應式課程設計·在關系中學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唐納·S.威特莫(Donna S. Wittmer) 美國雪城大學兒童、家庭和社區研究專業博士,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任教17年,也曾為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和美國0—3歲嬰幼兒協會做過多次演講;其著述頗豐,如《兒童心理學:0—8歲兒童的成長》等。 桑德拉·H.彼得森(Sandra H. Petersen) 教育心理學碩士,美國0—3歲嬰幼兒協會成員;從業經歷極為豐富,做過幼兒教師、園長,也曾在大學任教;已在美國西部教育集團嬰幼兒照護項目工作20多年,是《兒童心理學:0—8歲兒童的成長》一書的合著者。 譯者簡介 王玲艷 學前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專家庫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管理、學前教育政策、0—3歲兒童發展與教育、學前比較教育。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