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豁蒙聲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2184
- 條形碼:9787559452184 ; 978-7-5594-52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豁蒙聲聲 本書特色
本書是文學院書系之一,書中多處再讀中華古典文化,學者們思古觀今,將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相結合,并將國外文學與中國文學相互揉和,對社會現狀和社會制度中的弊端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和詰問,尤其在文學教育領域思考頗深;再次衡量學術和政治之間該有的距離;散發古人智慧,啟迪當代文學。
豁蒙聲聲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自肇始之日起,已近百年。其間歷程坎坷,曲折婉轉,幸有數代文人、學人為之披肝瀝血,終得發展不輟,其間,有些事、有些人值得被銘記。《豁蒙聲聲》是由方巖主編,是一本散文集,書中共收錄了二十位文學作者的文章,這些作者均為活躍于當下文壇的學者,他們或曾就讀于南京大學,或正任職于南京大學。
豁蒙聲聲 目錄
千古東坡面面觀
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知識階層”
——從伯林對知識分子與知識階層的定義談起 丁帆
家國的意味 鞏本棟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
生于1899年葉兆言
經典閱讀與人文情境許結
春花秋月何時了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 張伯偉
雜家與“雜文”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
問題王彬彬
異口同聲:從“東京語”到“京城聲口”
舊時王謝程章燦
公車上書的傳奇徐興無
彩云易散霽月長明
——懷念我的同事王彩云劉俊
人類的動物園畢飛宇
民初思想界的厭世風潮張光芒
戰爭與菩提
——1865往事賈夢瑋
那棵掛滿魂幡的老樹
——對當代審美精神的一次反省傅元峰
有思想的學術
——讀《顧左右而言史》
關于青年寫作、文學新人的斷想何同彬
時間是一切事物的后記 方巖
顛倒的時間神話
——從朱朱《月亮上的新澤西》說起 李章斌
《格蘭塔》:“新寫作”的虛與實葉子
文體意識與文學意義
——-關于當代文學批評的一點漫談韓松剛
豁蒙聲聲 節選
甲申年的春天特冷。春寒之中重讀魯迅《春末閑談》,品味著他對那種剝奪思想的治人之術的剖析,不禁怦然心動。因而聯想到大學之失魂與我輩讀書人精神之萎縮。那細腰蜂式的把戲,叫人“沒有了能想的頭,卻活著”。我們確實是“活著”,但幾人尚有“能想的頭”?思前想后,覺得我們的教育大概是有病,是不是中了那細腰蜂的毒針?于是知識分子的“壞毛病”,便使我不禁生出種種像春寒般不合時宜的焦慮與憂思。“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三年前我寫過《失魂的大學》,去年又寫了《再談失魂的大學》,所慮之事依然存在,且有加劇之勢。因又有幾則隨感寫出,算是續篇。我倒是真心希望此種文字將無可再續,那時大學之真精魂便已歸來也。 一、教育:“民愛”變“民畏” 在論及政治與教育的差別時,孟子有一個說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現在的教育,似乎已經背棄了這則古訓。你看,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計地忙著去“得民財”、亂收費、“搞創收”成為有中國特色教育的一大弊端。于是,本該是叫人愛的教育,便漸漸地叫人畏起來了。聽說滬上民謠有“人民教師黑社會”之譏,北京則有百姓在民意調查中表示*恨兩種人:教師和醫生。這自然是一種言過其實的情緒化表達,但其中的警世之意不可小視。應該想一想,我們的教育到底生了什么“病”,才使得這個本來是那么高尚、圣潔、“民愛之”的事業,居然叫人民畏而恨之進而唾罵之?有一位朋友說,現在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政”與“教”互通有無、互為倚重、各得其所。在“教”界由“民愛”變“民畏”的同時,“政”界的人士卻紛紛從大學里弄到了碩士、博士、博士后以至兼職教授、博導的美稱,大大增加了從政的本錢,從而叫小民不敢不“畏之”,也不敢不“愛之”。有的政界人物,雖然一天也沒有真干過教書育人之事,卻宏論連篇,“指導”教育,儼然是一位大教育家了。而本該當教育家的大學的頭頭腦腦們,夠得上教育家如蔡元培、羅家倫、馬敘倫、葉圣陶者則鮮有其人,聽說他們要當政治家,看重的是“副部級”“正廳級”之類的行政待遇。“政”與“教”錯了位,“政”與“教”一鍋煮,迂腐的孟老夫子真可以休矣。 我們告別了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時代的官僚津制與“左傾”教條主義并沒有隨之而去。我們迎來了市場經濟,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尚未完全形成,教育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中那些*不好的東西結合起來,也就是官僚津制的“權”與市場運作的“錢”結了婚,迫使教育失其本義,叫人民望而生畏。具有啟蒙思想的清末詩人龔自珍有言,滅絕一個民族,先滅它的歷史。我想補充說,還要滅它的教育——不滅教育何以滅其歷史?從文化傳承上說,滅史是斷其根,滅教則絕其后。只有*短視、*沒出息的民族才不懼怕教育的毀滅;只有*不負責任的政治家才派不懂教育的人去管教育。當然,完全滅掉中國的教育是絕不可能的,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十年“文化大革命”曾使教育幾近滅絕,再往前推,如1952年的院系調整(伴隨著知識分子思想改造)、1957年的反右派、1958年的“大躍進”等。我覺得,*可怕的還不是已經干過的那些使教育異化、變質的蠢事,而是支持那些蠢事的某種“思維定式”,還會借著權勢與金錢這兩翼,不時幽靈般地游蕩在今天教育的上空。 P1-3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