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7800
- 條形碼:9787511657800 ; 978-7-5116-57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 內容簡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一是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二是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通過對普查和征集數據的掌握與分析,系統介紹了昭通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造就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情況、農業發展變遷情況、資源保護利用情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征集情況、開展工作經驗與不足及為充分發揮昭通市物種多樣性和區位優勢,補足種質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不夠充分、支撐體系不夠健全等短板,構建高效的種質
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 目錄
1.1 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
1.2 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
2 完成情況
2.1 昭通市農業概況
2.2 全市工作總體完成情況
2.3 普查縣(市)基本情況
3 主要做法
3.1 高度重視,及時組建工作機構
3.2 積極行動,組建普查組和行動工作組
3.3 加強學習,扎實開展技術培訓
3.4 嚴格要求,切實加強資金管理
3.5 提高認識,積極加強宣傳引導
4 困難問題
4.1 工作經費不足
4.2 人員力量不足
4.3 歷史資料不全
4.4 工作啟動較晚
5 意見建議
5.1 將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列入常態化工作
5.2 重點開展野生種質資源的調查和征集工作
5.3 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庫(圃)項目建設
5.4 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
5.5 強化種質資源基礎性公益性研究
5.6 提高育種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 節選
《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5.1 將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列入常態化工作昭通市氣候類型多樣,種源非常多,但由于過去對種源保護不夠重視,有一些種源的基因就變得不純了,甚至丟失。并且,由于昭通地域較廣,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品種品系,這么多種源的具體情況不可能通過一次普查就可以查清楚,許多未知資源還有待普查清楚。因此繼續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和技術性征集與收集,查清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保護攜帶重要基因的資源十分迫切。制定扶持政策,支持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工作納入財政預算給予穩定的經費保障。5.2 重點開展野生種質資源的調查和征集工作昭通山高谷深,地理生態環境和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是山地或深丘地區。整個地勢由于受烏蒙山脈和五蓮山脈以及江河深切割,形成陡峻峽谷,西南高、東北低,北部*低海拔水富縣滾坎壩267米,南部*高海拔巧家縣藥山4040米,相對高差3773米。由于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差異,構成境內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立體農業的特點,全區劃為“6層12塊”自然氣候類型區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據不完全統計昭通市有高等植物151科、457屬、1025種(不含苔蘚植物),草場植被資源有174科1604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24種、三級保護植物32種,有以蘋果、柑橘、桃、梨、獼猴桃等為主的各種水果有37種,是我國珍貴稀有竹種——筇竹以及方竹的集中分布區、云煙主產區、中國山崳菜種植面積*大的區域、全國馬鈴薯*適宜生長區域,還有“中國白魔芋之鄉”的美譽,天麻、杜仲、黃柏、半夏等天然藥材更以其優良品質享譽海內外,而各物種在不同區域還分布有多個亞種及品種。因此摸清我市境內野生資源的種類、發布和數量,加以收集保護,為發展生物種業可以提供豐富的物質基因基礎,具有重大意義。5.3 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庫(圃)項目建設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昭通市各地不同氣候特點、資源分布情況,科學謀劃種業發展規劃,精準布局種質資源保護、資源庫建設、良種選育、基地擴繁、成果應用等項目,加強用地保障,給予農業種質資源庫(圃)用地政策支持,加快推動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建設,組織全市有條件的縣(市、區)申報建設一批農業種質資源圃;以昭通市農科院為重點支撐建立一個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建立幾個以優異、稀有、古老或具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種質資源、作物近緣種或野生種為目標對象收集整理的特色苗圃園進行掛牌保護,防止我市具有重要潛在利用價值的種質資源丟失或滅絕,豐富我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數量和多樣性,能夠為未來昭通市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基因資源,提升種業的競爭力。5.4 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進一步加強種子管理機構建設,建立一支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利用團隊,強化種質資源保護隊伍建設,對瀕危、珍貴、稀有資源和地方特色品種,尤其是農業野生近緣植物資源實施搶救性收集,構建以庫(圃)為核心且上下聯動的種質資源保護系統,明確各級各部門責任,高效推進工作,保護好珍稀、瀕危、特有資源,推進動態監測和更新繁殖工作。建立完善農作物資源鑒定評價體系,提升種子質量檢測評價鑒定總體水平,深度發掘目標性狀突出和有育種價值的新種質和育種材料。做好農作物種質庫(圃)資源的備案、登記、農藝性狀鑒定、生活力監測、繁殖更新、入庫保存與分發利用,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及有關技術的應用,強化科學系統管理,確保資源安全和遺傳完整性。不斷完善農業種質資源信息服務系統,加快建設農業種質資源交流與利用平臺,開展種質資源共享服務。5.5 強化種質資源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圍繞現代種業發展要求,結合昭通實際,構建公益性作物育種基礎研究平臺,給予開展農業種質資源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單位穩定經費投入。組織開展農作物核心育種材料和重要功能基因的篩選、創制、改良,加強抗逆機理、生物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水稻、玉米、麥類、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及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等我市特有經濟作物綠色品種選育和應用技術研究。加快培育推廣一批綠色生態、優質安全、多抗廣適、高產高效以及特殊專用新品種。……
昭通市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報告 作者簡介
阮榮輝:高級農藝師。男,漢族,1976年生,2000年畢業于云南農業大學,20年一直從事農業科研創新和技術推廣工作,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刻苦鉆研業務,致力于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三品一標”認證登記、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多年來工作勤奮努力、不斷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保持樸素踏實、不畏艱難的工作態度,一直工作在農業生產一線,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確保全市無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取得了顯著成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