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514195
- 條形碼:9787512514195 ; 978-7-5125-1419-5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本書特色
遠離曖昧,破解情感困境40招走出“想愛愛不了,想分分不開”的煩惱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內容簡介
本書以解訣情感困境為主題的情感類普及讀物。“曖昧”一書將愛的問題直接歸為兩類——“想愛的愛不了”和“想分的分不開”。“愛不了”的人,看著比翼雙飛的情侶在街上秀恩愛,自己卻是個單身狗,因無法品嘗這份歡樂的滋味而郁悶煩惱。“分不開”的人,常會在一段關系里飽嘗離別之苦,或時常處在離別的恐懼中。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目錄
推薦序
快、狠、準,打醒夢中人_ 01
**章 愛不了
第1 種情感困境 喜歡一直曖昧的人,究竟在想什么? 003
第2 種情感困境 他其實是“偽戀人”? 008
第3 種情感困境 付出愛的一方,怎樣離開曖昧? 013
第4 種情感困境 你們是床伴,還是戀人? 019
第5 種情感困境 拒絕也會變成一種習慣? 024
第6 種情感困境 你不說,他怎么會知道? 029
第7 種情感困境 過去的陰影傷了現在的感情,怎么辦? 034
第8 種情感困境 愛情舒適圈,真的安全又舒適嗎? 039
第9 種情感困境 男人比女人更沒有安全感,你知道嗎? 044
第10 種情感困境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 051
第11 種情感困境 有了戀人,就得放棄朋友嗎? 056
第12 種情感困境 真的只是干妹妹嗎? 061
第13 種情感困境 她忽冷忽熱,我如何保持關系恒溫? 064
第14 種情感困境 越快回我信息,表示對我越有好感? 069
第15 種情感困境 你以為越主動發信息,代表你越積極? 075
第16 種情感困境 他的哪些行為,透露對你有好感? 080
第17 種情感困境 她的哪些行為,透露對你有好感? 084
第18 種情感困境 她的愛意小動作,你注意到了嗎? 088
第19 種情感困境 不起眼的我,也有機會發光嗎? 094
第20 種情感困境 隨緣,是被動的浪漫? 099
第二章 分不開
第21 種情感困境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105
第22 種情感困境 他的完美是……你只屬于他? 109
第23 種情感困境 通過愛情這面鏡子,你看到了什么? 115
第24 種情感困境 為什么你總是愛上同一種類型的人? 121
第25 種情感困境 你是愛他,還是習慣有他? 127
第26 種情感困境 是不是我不夠好,所以他拋下我娶別人? 133
第27 種情感困境 愛情長跑多年,婚前他卻疑似劈腿,我該怎么辦? 138
第28 種情感困境 肉體出軌與心靈出軌,哪個嚴重? 142
第29 種情感困境 吵架冷戰了,我要不要哄她? 146
第30 種情感困境 失戀,會讓人悲痛欲絕嗎? 153
第31 種情感困境 失戀的哀傷,如何拯救? 157
第32 種情感困境 為什么有人分手后,可以馬上與別人交往? 161
第33 種情感困境 我到底做錯了什么,被如此對待? 167
第34 種情感困境 分手之后,還可以做朋友嗎? 177
第35 種情感困境 應該與前任復合嗎? 181
第36 種情感困境 我要怎么做,才能忘記他? 186
第37 種情感困境 逝去的情感,會因時間沖刷而歸于平淡嗎? 192
第38 種情感困境 情侶分手,“愛情遺物”該歸還嗎? 196
第39 種情感困境 為什么你們的感情越來越淡? 200
第40 種情感困境 女人的絕情,男人怎能理解? 206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節選
第 1 種情感困境 喜歡一直曖昧的人,究竟在想什么? 曖昧期是制造親密感的時期 戀愛*令人向往的,是初相識時大家互猜心意的過程。對方一天沒表白,雙方就一天未能確立彼此間的關系,這種霧里看花的感覺讓人充滿想象,興奮又期待。這種關系就是我們熟悉的“曖昧”。 正因為不確定彼此的心意,不確定是否要進入戀人關系,所以大家都不愿做出承諾,也舍不得明確地拒絕對方,只好繼續維持著這種模糊的狀態。 然而,沒有人喜歡一直被吊著胃口。通常,曖昧只會維持一段時間。當時機成熟,只要漸漸靠近的兩人中有一方主動邁出**步,率先表白,兩個人通常就會順理成章地變成戀人。 可是,偏偏有人只喜歡曖昧,不想與別人確定關系,只想*好永遠停留在曖昧階段。這是為什么呢?喜歡一直曖昧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持續曖昧的人,越親密,反而越焦慮 其實,喜歡一直曖昧的人都是既需要親密又害怕親密的人。他們很缺乏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大多跟兒時得不到父母的愛直接相關。比如,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及對孩子的關愛。孩子雖然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但由于內心的期望一再落空,也漸漸習慣了失望。那份失望的感覺,就成了他們長大后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他們需要親密,渴求親密,希望從戀愛中獲取被愛的感覺。然而,由于他們往往受兒時害怕失望的心理陰影的影響,親密對他們來說反而變成了一種焦慮。 曖昧期是制造親密感的時期,曖昧期越久,親密感越高。一旦到了臨界點,通常情況下,曖昧的兩人中便會有一人自然而然地表白,并且帶領對方一起進入相戀、確定關系的階段。但害怕親密的人卻在雙方關系越見親密的時候越抗拒,并且會采取逃避的方法來處理太過親密的關系。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怕太過親密會使自己受到傷害,怕自己滿足不了對方(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們極度不自信)。 他們既不想也無法承受親密關系所引發的一切負面情緒。既然如此,那不如不要開始。保持曖昧,讓他們既能得到親密感,又不用履行承諾,更沒有壓力。 害怕失去,造成無法自控的逃避 在很多人眼里,守一就是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身邊女伴如走馬燈,三個月就換一個。然而,守一在內心一直都渴望擁有 一位固定、可靠的伴侶。其實,并不是他找不到,而是他不敢與曖昧對象發展長遠關系,非常害怕失去。守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恐懼呢?這跟他兒時的生活大有關系。 守一是家中獨子,父母都是忙碌的生意人,他們連每天回家跟兒子一起吃晚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守一希望父母一星期有三天能和自己一起吃飯就好了,但實際上,就連三天也 是奢望。隨后,他調整了自己的期待,父母一星期起碼有一天能和自己一起吃飯就可以,可是父母始終未遵守承諾。漸漸地,他不再提一起吃飯的事,也不再要求任何東西,因為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后來,他對伴侶也持同樣的態度,覺得不投入過多感情,才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有人會說,這是自私的行為。沒錯,“守一們”這樣做,首先 就是要保護自己,保護自己,遠離情緒壓力的困擾;其次,他們也想使自己避免出現失望的可能,這樣才能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只是這種自私的行為其實傷了兩顆心。他們被無法自控的逃避綁架,無法跟對方進行穩定的交往,他們曖昧的對象則覺得自己被 “渣男”或“渣女”玩弄了感情。這類不歡而散的戲碼,每天都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落上演著。 克服內心的恐懼,而非逃避 無論是兒時陰影導致害怕親密,還是受過往不愉快的戀愛經歷影響而害怕談戀愛,大家口中愛搞曖昧的男女,所害怕的跟每個人在戀愛初期的憂慮一樣,只是他們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被迫原地踏步,只能繼續在曖昧的旋渦內盤旋。那么,要克服對戀愛的畏懼,應該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重建自信。 害怕源于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則源于對自己的不信任。不用羨慕別人可以放膽戀愛,其實你也可以。具體來說,就是你要大方、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將主導權握在自己手中。 自信的人,可以從容地去面對關系中的各種不確定性,不容易放棄;會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不輕易退縮。 長久陷于自卑心理困境的人,面對可能的戀情,會在被對方拒絕之前,就搶先自行離開,以免落得被推開的傷心下場。但事實上,你根本不能確定對方會不會拒絕,只是因為太沒自信,才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錯失了建立戀愛關系的機會。沒有盡力便棄權,你甘心嗎? 其次,要好好表達出自己的愛。 害怕戀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擔心自己在感情中付出太多卻失望而回,擔心“愛別人比愛自己多”。要調節這種心理,你就需要學習“施比受更有福”。 一段美好的關系需要雙方都努力付出來維護。如果只有一方不停付出,另一方不停接收,*終就會讓這段關系失衡。一個人若希望從對方身上得到愛,首先就要好好表達你對他的愛,這樣 對方才能以同樣的方式來響應你。 在戀愛中,太計較得失及比較誰付出更多,只會錯過享受戀愛樂趣的過程。不如不愛只是逃避的借口。也許,你以為這樣可以全身而退,但是如此壓抑情感,難道不是在傷害自己、傷害對 方嗎? 恐懼是讓人用來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而不是用來逃避問題的。 心理師的透視鏡 總是卡在曖昧階段的人,表面上故作瀟灑地抽身離開,實際上是怕被拒絕、被推開,而選擇自己先逃。這樣做,也許會獲得暫時的安全感,卻也錯過了深入建立關系的機會,反而是對自我的另一種傷害。 第 10 種情感困境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 提到曖昧,有一個主題與其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系,那就是男女之間的“純友誼”。我在感情咨詢工作中,*常聽到來訪者問的問題之一就是:男女之間真的有單純的友誼存在嗎?這樣的關系到底代表了什么意義?有的來訪者正身受某段與異性的“友情”的困擾;有的來訪者則是一方面忍不住懷疑伴侶和異性好友間所謂“純友誼”,另一方面又對自我的疑心病感 到厭惡,自責為何不信任伴侶。 在此,我們就要來好好探討一下這種“純友誼”是否真的存在。或許,它只是玩弄曖昧行為的一個代名詞。 友誼,不是一種簡單的情感 心理學家將“友誼”定義成“兩個人之間自發產生的相互依賴的情感,包含了不同程度和類型的陪伴、親密、喜愛及互相幫助”。這個定義其實非常含糊,看似簡單的友情,即使從科學角度解釋,也很難說清楚。在這里,我們就從*單純的少男少女之間的友誼講起。 許多人在生命中也曾有這樣的好朋友吧:就像轟動一時的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里的程又青和李大仁,在漫長的青春歲月,那個男孩或女孩總是陪伴在你的身邊,陪你笑,陪你哭,陪你走過了那段年少時光, 你覺得兩人無話不談, 甚至“臭味相投”。又或者你們對彼此說過“我才不會愛上你”,也曾如此戲說:“如果有一天, 我們都變老、變丑了, 都還是單身, 我會照顧你下半生,不離不棄……” 那時的我們可能還不懂什么是愛情,思念一個人的牽腸掛肚,愛著一個人的肝腸寸斷,一切都有如天外之物般陌生。在你眼中,只要有這個朋友在身旁,大家單純地一同補課、準備考試,做了錯事一起擔心受罰,又或者在別人面前以兄弟姊妹相稱,這一切已經是人生中*滿足、*難得的事情。 女友和紅顏知己,誰才是介入者 就像我輔導的來訪者小林,她來找我,是因為她和交往兩年多的男朋友阿中鬧翻了。兩人鬧翻的導火線是一段十分微妙的三角關系。 交往兩年多以來,小林和阿中之間一直夾著阿中的一個紅顏知己。她是阿中從小學就認識的好朋友,兩人一同長大,一起背著背包出國漫游。二十多年的相處,使得他們對彼此極為熟悉, 只需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心中所想。而小林與阿中相處只有短短的兩年多,原本甜蜜的愛情在這段友情面前常常會失去應有 的重量。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阿中和那個紅顏知己才是天生一對,而小林的出現,就像是這段關系中的一個意外、一段插曲。小林向阿中傾訴過無數次,感到自己有時像個介入者,內心充滿了不安。 然而,阿中每一次的回復都如出一轍,斬釘截鐵地說他們倆只是好朋友,一輩子都只會是單純的朋友關系。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小林和阿中*后鬧翻了。鬧翻的導火線是一次旅游。 小林和阿中要到法國旅游。法國是有名的浪漫之國,在小林的期待中,這將是一次只屬于他們小兩口的浪漫之旅,她喜滋滋地與阿中一起準備著,訂好了飯店與行程。 沒想到就在出發的 1 個月前,阿中對小林說:“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關于我們的法國之旅……” 小林聽完男友的話,感覺簡直遭遇了晴天霹靂!阿中的那個 紅顏知己竟然要求與他們一起去法國! “她說她也沒有去過法國,而且覺得我們的行程十分吸引 人……想一想,我們都不懂法語,又人生地不熟,多一個人可以 互相照顧,多個旅伴也可以玩得更開心,你說對不對? ” 阿中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似乎認為這樣根本不算什么。殊 不知,這樣更把小林對他們倆關系的質疑推到了極致。小林感到 哭笑不得,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究竟這三個人的關系還得維持多久呢?男友和他的紅顏知己之間是否存在真真正正的純友誼呢? 長久積累的委屈和不滿終于大爆發,小林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她跟阿中鬧翻了。 你自己也不清楚,這是友情,還是愛情? 像這種連自己都弄不清彼此之間是友情還是愛情的感覺,我想許多人都曾經有過。一開始,大家確實因為擁有共同話題和共同興趣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但是,再發展下去,要保持這份友誼的“純”,需要面對許多挑戰,主要有以下這兩點。 挑戰一:日久生情,等你發現時已陷進去了。 對于希望保持純粹友誼的人們來說,*虐人的一關就是“日久生情”。由于對方是自己比較信任的人,大多數人在朋友面前是放松的、開放的,還會時不時吐露自己的心事。而自我揭露感和熟悉感,會在雙方之間產生一種原始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是慢慢釋放的。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相處越久,這種吸引力就越會在人們毫無察覺的時候漸漸變成愛。 雖然兩個人始于單純的朋友關系,但日子久了,不能確保哪一方會先生愛意,又或是雙方都已墜入情網。就算沒有人表白,大家表面上維持朋友關系,但內心往往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對這段關系添上不同的懷疑和幻想,這樣一來,純粹的友誼就很難再維持下去了。 挑戰二:要保持單純,很難。 如果不是對一個人有好感,喜歡對方,你又怎么會想跟他做 朋友呢? 男女之間有著天然的性吸引力,所以有“異性相吸”之說。 這種性吸引力讓人很容易產生緊張和心動的錯覺。這是日久生情 外的另一個挑戰,保持“單純”,可謂困難重重。 所謂的“純”,只是大家各保留一份拘謹 從許多來訪者的經驗來看,我不太相信男女之間可以保持純 粹的友誼。這份友誼中所謂的“純”,只是大家各保留一份拘謹, 把對好友的曖昧留在心底。友達 a 以上、戀人未滿的關系,得來不易。 a 友達,即朋友。 心理師的透視鏡 一男一女會成為好朋友,其實是先天性吸引力加后天日久生情的結果。男女之間所謂“純友誼”,只是大家還沒說破,把曖昧的情愫留在心底。
你以為的愛情,不過是曖昧 作者簡介
隼人(譚育麟),中國香港人,大學主修心理學,心理咨詢師、催眠治療師。 專長是聆聽和為來訪者提供建議,幫他們找回希望及方向。 熱衷寫作,為多家網站撰寫專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