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紅色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71701
- 條形碼:9787503571701 ; 978-7-5035-717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紅色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從馬克思主義在榆林的傳播及黨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出發(fā),以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及中共中央在榆林的發(fā)展為起點,集闡述了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背景、重要戰(zhàn)役、重要會議,以及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經驗、重大意義、現實啟示和時代價值。作為思政課的輔助教材,本書力圖使學生在學習了解轉戰(zhàn)陜北的驚心動魄過程,弘揚和傳承以堅持理想、堅定信念的堅守精神;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進取精神;勇于突破、開拓奮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大公無私,毀家紓難的奉獻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轉戰(zhàn)精神,輔助課堂和實踐教學,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紅色記憶 內容簡介
《榆林紅色文化》是陜西省榆林市委黨校、榆林市委組織部、榆林學院以榆林紅色文化為基礎,編寫的一本地方紅色文化書籍,主要講述榆林的紅色故事,包括榆林紅色革命故事、榆林紅色歷史故事、榆林紅色地名故事等。全書以講述紅色文化為主,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詳的地方故事,并配以當地的圖片和部分地方采訪,為讀者提供經典案例,有利于傳承榆林紅色基因,弘揚榆林紅色文化,培養(yǎng)讀者理想信念,樹立當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榆林紅色文化走出去。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紅色記憶 目錄
**章 大革命時期的榆林紅色革命(1919一1927)
**節(jié) 五四運動前的榆林
一、封閉落后的整體社會面貌
二、杜斌丞主持的榆林中學成為新文化傳播的進步堡壘
第二節(jié) 五四運動中的榆林
一、參與五四運動的榆林籍人士
二、五四進步思想在榆林廣泛傳播
三、榆林中學聘請先進知識青年
四、榆林中學成為陜北*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陣地
五、馬列主義在綏德四師廣泛傳播
第三節(jié) 黨團組織在榆林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一、榆林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二、榆林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三、榆林黨團組織領導開展的各項革命運動
第二章 土地革命期間的榆林紅色革命(1927—1935)
**節(jié) 榆林黨團組織的恢復與中共陜北特委的建立(1927—1929)
一、大革命失敗,井岳秀在陜北掀起“清黨反共”
二、清澗起義打響西北地區(qū)武裝反抗國民黨**槍
第二節(jié) 曲折艱難的兵運工作(1929一1930)
一、兵運工作前召開的兩次重要會議
二、在高志清部的中共組織及活動
三、神木兵變失敗
四、在井岳秀直屬部隊中的中共組織及活動
五、榆林東山慘案
六、在高雙成部的中共組織及活動
七、在蘇雨生部的中共組織及活動
八、兵運失敗的深刻教訓
第三節(jié) 游擊戰(zhàn)爭興起與小塊根據地建立(1931—1934)
一、晉西游擊隊與紅二十四軍進入陜北
二、陜北特委第四次擴大會議召開
三、紅一支隊的發(fā)展壯大
四、紅二支隊的建立及活動
五、紅三支隊的建立及活動
六、紅四支隊的建立及活動
七、紅五支隊的建立及活動
第四節(jié) 兩次反“圍剿”戰(zhàn)爭與陜北根據地的建立(1934.一1935)
一、**次反“圍剿”戰(zhàn)爭及其勝利
二、第二次反“圍剿”戰(zhàn)爭及其勝利
三、陜北根據地的*終建立
第三章 中共中央在榆林
**節(jié) 中共中央初到榆林
一、中共中央入陜**站在定邊
二、中央紅軍東征在清澗
第二節(jié) 中共中央局部執(zhí)政在榆林
一、綏德分區(qū)
二、三邊分區(qū)
第四章 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背景
**節(jié) 解放戰(zhàn)爭的爆發(fā)
一、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背景
二、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共的應對
第二節(jié) 轉戰(zhàn)陜北開始前后的決策
一、橫山起義拓展轉戰(zhàn)空間
二、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
三、是否撤離延安的戰(zhàn)略考量和決策
歷史記憶中的轉戰(zhàn)陜北
第五章 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時期的重要戰(zhàn)役
**節(jié) “三戰(zhàn)三捷”
一、戰(zhàn)役的背景
二、戰(zhàn)役的經過
三、戰(zhàn)役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沙家店戰(zhàn)役
一、戰(zhàn)役的背景
二、戰(zhàn)役的經過
三、戰(zhàn)役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兩次榆林戰(zhàn)役
一、**次榆林戰(zhàn)役
二、第二次榆林戰(zhàn)役
第四節(jié) 宜瓦戰(zhàn)役
一、戰(zhàn)役的背景
二、戰(zhàn)役的經過
三、戰(zhàn)役的意義
第六章 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時期的重要會議
**節(jié) 棗林則溝會議
一、會議的背景
二、會議的內容
三、會議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小河會議
一、會議的背景
二、會議的內容
三、會議的意義
第三節(jié) 義合會議
一、會議的背景
二、會議的內容
三、會議的意義
第四節(jié) 楊家溝會議
一、會議的背景
二、會議的內容
三、會議的意義
第七章 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時期的重要文獻
**節(jié) 重要文件及指示
第二節(jié) 重要電文
理論邏輯中的轉戰(zhàn)陜北
第八章 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經驗和重大意義
**節(jié) 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經驗
一、轉戰(zhàn)陜北勝利的理論武器:毛澤東思想
二、轉戰(zhàn)陜北勝利的決定因素:黨的領導
三、轉戰(zhàn)陜北勝利的工作路線:群眾路線
四、轉戰(zhàn)陜北勝利的重要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
第二節(jié) 轉戰(zhàn)陜北的重大意義
一、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
二、轉戰(zhàn)陜北的歷史意義
第九章 轉戰(zhàn)陜北的現實啟示及時代價值
**節(jié) 轉戰(zhàn)陜北的現實啟示
一、轉戰(zhàn)精神的內涵
二、轉戰(zhàn)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
第二節(jié) 轉戰(zhàn)陜北的時代價值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價值
后記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紅色記憶 節(jié)選
**章 大革命時期的榆林紅色 革命(1919—1927) 大革命時期,地處于陜北的榆林,地理環(huán)境封閉,經濟發(fā)展落后,但陜北的思想并不落后,榆林中學率先拉開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序幕,綏德師范創(chuàng)建了陜北乃至西北*早的黨組織,為日后榆林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播下了火種。 **節(jié)五四運動前的榆林一、封閉落后的整體社會面貌辛亥革命之后,全國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斗爭以及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迅速開展,但是榆林依然沉浸在封建禮教的桎梏牢籠中。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全國爆發(fā)辛亥革命。10月22日西安起義,27日以張鳳翔為大統(tǒng)領的“秦隴復漢軍政府”正式成立。11月22日,清政府的榆林駐軍在楊昆山的領導下起義,推翻了榆林的清朝政權,成立“秦隴復漢軍榆林洪漢軍”,并派兵神木、府谷、佳縣和懷遠縣(后名橫山)等地,擴大革命成果。后來由于起義軍內訌和政局的動蕩,楊昆山慘遭殺害。1914年袁世凱委派心腹陸建章率軍人潼關,取代陜西都督張鳳翔主政陜西。陸建章部下劉國棟、商震分別率軍駐榆林、綏德,把持陜北軍政大權。與此同時,投靠陸建章的陜軍頭目、原同盟會盟員陳樹藩,委派陜西**混成旅營長井岳秀帶兵來榆林,駐防半年。1916年,繼陸建章主持陜政。駐守榆林的劉國棟率部出逃,駐防綏德的商震部退往山西。從此,開始了井岳秀對陜北二十余年的反動人駐榆林。井岳秀為了鞏固其軍閥政權,勾結地方豪紳,擴充武裝,編練民團,實行封建武裝割據。他將所屬軍隊以營、連或排為單位派駐陜北各縣,操縱那里的政治經濟大權,肆意征糧收稅,拉丁派捐。同時,又和地方惡勢力、土匪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無惡不作。井岳秀為了保證其龐大的軍費開支,滿足其奢侈生活,不僅向陜北人民征收所謂的煙畝捐、駝捐、羊圈捐、屠宰稅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還一手把持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開設“井記”商店,壟斷畜產品出口。民國初年,陜北連年災荒,加之戰(zhàn)亂頻繁,盜賊蜂起,階級矛盾更加明顯。農民為謀求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外出逃荒,而地主、富農則趁機掠奪兼并大批良田。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廣大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處于租種土地、出賣勞力和借高利貸來維系生存的境地。在井岳秀集團對人民橫征暴斂下,為富不仁的地主更采用高額收取地租和放高利貸兩種盤剝方式,對農民進行肆無忌憚、蔽骨吸髓般的剝削。地租有“四六”(即全年收成農民得四成,地主收六成)及“對半分”等;高利貸的盤剝,一般是月息三分,還有“驢打滾”(到期不還、利息加倍)。貧苦農民既要交地租和債利,又要承擔名目繁多的捐稅,一年辛勤勞作,所剩無幾。每遇災年,許多人因無力還租交債,而被逼賣兒賣女,家破人亡。井岳秀為了強化其軍閥統(tǒng)治,還操縱了陜北的文化教育事業(yè)。榆林城內的各中、小學校教師均是前清的秀才、舉人等封建老學究,教學沿襲舊制,唯讀四書五經,愚昧麻痹人民。在井岳秀反動統(tǒng)治集團的巧取豪奪、重壓盤剝下,陜北的經濟形勢日趨嚴峻,階級矛盾也隨之尖銳化。絕望中的民眾奮起抗爭,各地的抗糧、抗捐、抗稅等反井斗爭,此起彼伏。 P2-5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