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2078
- 條形碼:9787301332078 ; 978-7-301-3320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本書特色
1、對歐美史學新進展的介紹,對歷史專業師生來說是一本實用的參考書。 2、提綱挈領,短小精悍,輕松閱讀。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精煉可讀的當代西方史學入門讀物,重點介紹了當代西方,特別是20世紀以來歐洲史學的變化,討論了當代史學關心的七個重要問題,即:歷史學中的時間、材料與考證、研究尺度與范疇、歷史與書寫、歷史與記憶、歷史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關系。作者力圖在探討歷史學基本問題的基礎上,考察歷史的觀念、歷史學家的實踐和工作方式的演變,勾勒出一幅當代西方史學的素描圖。本書將幫助讀者了解西方史學的新進展,尤其是當代史學革新的重要發源地——法語學界的史學革新。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目錄
**章 歷史學家與時間
一、行動者的時間
1.單數時間與復數時間
2.歷史是生活之師
3.進步的時間
4.歷史性體制
5.時代的詞語:概念史
二、歷史學家的時間
1.被發明的時間?反事實歷史
2.時間的順序與劃分
3.多元的時間性
第二章 歷史學家、材料與考證
一、收集與考證
二、20世紀的新視角、新材料
三、作為問題的材料
四、歷史學家和他的史料
第三章 作為科學的歷史
一、科學主義與歷史
1.歷史的規律?
2.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科學與歷史
二、職業的誕生
1.一場職業化革命
2.“方法學派”(La《méthode》)
3.一門中立的科學?“民族傳奇”(《roman national》)的建構
第四章 歷史、書寫、敘事
一、歷史與書寫
1.文風的問題,米什萊的例子
2.書寫的偏好
二、作為敘事的歷史
1.作為歷史學家建構的歷史敘事
2.歷史、文本、真實
第五章 社會科學之中的歷史
一、歷史學與社會學,一場爭論的考古學
二、年鑒學派:一場革命?
三、20世紀50年代之后的歷史與社會科學
1.布羅代爾、拉布魯斯和結構
2.遠程聯盟(Une alliance de longue portée):歷史人類學
3.與社會學對話
4.行動者的回歸與實用主義
第六章 切割與分類:歷史學家的尺度與范疇
一、分類、挑選
1.群體的制造
2.福柯旋風
3.一個銳利的分析范疇:性別(le genre)
二、框架定位(Cadrer):尺度的問題
1.微觀史
2.微觀與全球
3.后殖民與庶民研究
第七章 革新領域的一個個例:戰爭史,和平史
一、一種獨特的歷史?
二、一種新的沖突史?
1.新趨勢
2.暴力
3.和平
第八章 記憶、斗爭和歷史
一、作為歷史對象的記憶
二、民族傳奇的批判與“記憶的濫用”?
三、歷史與介入
1.介入的形式
2.歷史學家的經驗、介入和工作
參考文獻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節選
導 論 在1981年“我知道什么”叢書(Que sais-je?)推出的關于歷史學的那本書中,研究19世紀歷史學家的杰出專家夏爾-奧利弗·卡博內爾(Charles-Olivier Carbonell)對他的研究對象(史學)如此定義:“人們把握過去,把握他們的過去……的話語的歷史。”在同時代的另一本參考書中,定義是這樣的:“對歷史方法論的不同話語和歷史書寫的不同方式的考察。” 30年之后,我們在新版的“我知道什么?”中可以重復這些表述嗎?毫無疑問,諸如此類的定義經過了深思熟慮,并且非常清晰,明確限定了反思的范圍。但是,隨著“實踐”術語的加入,它們對“話語”的強調很可能被抵消了。史學當然與上述作者所確定的術語相符,但是它也致力于將歷史學家置于他們的時代,置于他們成長和生活的場所,置于他們職業的實踐當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史學科經歷了重要的變化,我們將在本書中展現這些變化,先概述一下此類變化以便擴展定義,看來并無不妥。 首先,相較于從前,歷史生產者(媒體、地方政府、其他傳播機構……)明顯增多,對歷史在大量消費歷史的社會中的角色提出了疑問。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學生和教師的大量增加,以及近來因為使用互聯網帶來的新的知識流通,歷史學的實踐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社會演變以及歷史學科本身的變化,使得歷史學家更加重視反思性,也就是思考并審視他們自己正在進行的實踐、他們的個人及職業身份。歷史學家明顯地置身于當下,他們應該對此有主動的意識才能更好地把握過去,這一事實在當今的歷史學界被廣為接受。這種反思性的增加與多重思想傾向相聯接,這些傾向表明,社會科學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解構通用的范疇,并打破常識。這些發展意味著歷史學家要以某種方式解構自己,然后在其工作中關注過程、關系,以及群體和認同的形成。因此,史學史長期以來關注有關歷史的觀念史、分析歷史學家作品,近來它更加注重將歷史學家的話語和實踐置于他們所處的社會中,更加注重將他們的作品與語境、學術爭論、政治影響和社交世界聯系起來。總的來說,歷史學家的反思性努力無疑有益于“史學史”的發展。在有些國家,它已經發展為歷史學科中的一個特定領域,有特定的研究計劃和教學課程,甚至配有教職。 因此,當今的史學史對歷史學家,他們的歷史觀念、研究方法、作品以及對歷史的運用感興趣。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ois Hartog)還說,“歷史的歷史”(Histoire de l’histoire)和“方法論”(或認識論)可以在史學史(l’historiographie)名下集結。這一術語也被用來指某一時期的,或是關于某一主題、某一既定對象的歷史學家作品集。它仍然是歷史(學科)的代名詞,或指代歷史學家的著作,而historiographe(史家)一詞則被用來指代歷史學家。因此,我們所謂的史學史也被稱為“歷史學的歷史”(histoire de l’historiographie),例如,在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被稱為“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在德國,被稱為“Historiographiegeschichte”或者“Geschichte der Geschichtsschreibung”。 在本書中,我們將史學史視為一門具有其規則和方法的學科,盡管它們遭到質疑和異議。換句話說,從19世紀開始,當專業知識成為規范,當歷史學家圍繞著一門課程、一項職業、一種工作方式認識自我(當然存在細微差別)之際,像這樣的歷史得以被書寫。當今這種歷史首先實踐于大學和研究中心——在法國,尤其是國家科研中心CNRS,其中有些是特定機構(例如始于第二帝國的高等研究實踐學校)。它依托歷史學家協會、學術組織,按照主題領域或時期,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題討論會,編寫學術雜志。圍繞一個專業核心,歷史學科找到了各種形式的轉播站:如中學教育(一些歷史教師也是專業研究者)和出版社(無論如何,出版社的策略及選擇影響到對該學科的定義),以及其他多種普及形式,例如法國的《歷史》(L’Histoire)雜志、德國的《往昔》(Damals)雜志。 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和文化史之間的重大區分,常常特別明顯地表現在機構、著作和爭論中。例如,過去二十年來文化史的飛躍是史學景觀的顯著特征。我們不會這樣分門別類地論述這些領域,但我們將在另外的主題下使它們相互交叉。 本書的限定不會阻止我們回顧在成為職業和學科之前對于過去的書寫,這樣做為的是強調對比和演變。但是,無論是涉及中世紀的教士還是今天的記者,關于過去的非學科化書寫都不是討論的重點。 本書是由一位在法國任教的歷史學家用法語撰寫的,無疑存在偏愛法語地區史學的風險,但在短小的篇幅中,它注重為不同的史學反思和著述留出位置,尤其是德國和盎格魯-撒克遜的史學。不僅因為這些語言對作者來說更為熟悉,而且因為它們的國際影響力重大。在敘述中,我們還應該警惕一種目的論的史學史,即描述一門現代科學的連續性發展,一種創新的史學出現,接著占據主導地位,然后被另一種史學取代:如德國的科學史學,接著是年鑒學派,等等,就像是一部勝利者的歷史。一種新的或自認為是新的書寫方式的出現,或一種新潮流的產生,常常使人遺忘或邊緣化以前比較孤立但已然是原創或特別的著作。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偏愛一個主題性計劃,因為相較于宏大敘事,它保留了歷史寫作的問題或難題。*后,我們希望這本小書有助于證明,史學史研究遠不是對經典作品的抽象解讀,它同時也處于某種傳承中,因為歷史是一門積累的學科——那些限于展示它們的史料卻沒有討論傳承的著作是多么貧瘠。它有助于反思史學的實踐,并*終有助于思考過去和現在的聯系。
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當代西方史學入門 作者簡介
尼古拉.奧芬斯塔特(Nicolas Offenstadt):巴黎一大(先賢祠-索邦大學)副教授,主講史學史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世紀晚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代表作有Le Chemin des Dames, de l’événement à la mémoire(2004,主編),Faire la paix au Moyen Âge: discours et gestes de paix pendant la Guerre de Cent Ans(2007),14-18 aujourd’hui: La Grande Guerre dans la France contemporaine(2010)等。 修毅,編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為西方史學史、史學理論。 黃艷紅,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世界史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近代史和中世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譯有《歷史學家的技藝》《法國革命的思想起源》《現代法國的起源》《歷史性的體制》等法文著作十余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