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3607
- 條形碼:9787543233607 ; 978-7-5432-33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 詳細介紹西方在政策實施研究理論和模型,探討這些模型的運用和存在的不足。 ★ 匯集政策實施研究多種理論、方法和經典模型,討論政策實施研究具體案例,對于探尋公共政策實施研究的新視角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不同理論方法和視角,討論了政策實施研究的經典模型,尤其是自上而下的過程研究范式、制度分析、博弈分析、綜合實施研究范式,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政策網絡分析和系統動力學模型等,并就具體案例進行了探討。無論哪一種研究方法都會涉及對現實問題的理論回應。就政策實施而言,*受關注的研究問題是:政策實施為什么會失敗?政策執行中迷失的聯系是什么?有效的政策實施需要哪些條件?這些問題對于當下中國的政策實施具有特殊且重要的經驗含義。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目錄
導論 理解政策實施研究
經典研究評述與批判: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
**章 解釋政策實施的理論模型:研究視角的比較與綜合
第二章 政策實施是如何失敗的:重溫《實施》的經典案例研究
第三章 自上而下政策實施研究經典方法評述與批判:從史密斯模型到米特—霍恩模型
第四章 基于行為博弈的政策實施邏輯:巴達克《實施博弈》
理論重構:修補迷失的聯系與綜合模型的再綜合
第五章 重估政策實施研究:哪些聯系以及如何被迷失了?
第六章 政策實施研究模型的重構與再造:對綜合模型的再綜合
經驗實證研究:工具選擇與政策網絡分析
第七章 從政策工具選擇的權變觀點到政治學邏輯:2008—2009年中國證券市場調控的經驗
第八章 政策實施網絡結構的系統動力學機制:居民健康管理案例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公共政策實施研究的新視角
附錄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節選
政策科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有助于發現政策實施的有效條件,從而幫助政策決策者在制定和實施政策時盡量避免政策失敗,這意味著需要盡可能地滿足政策實施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那么,如何識別政策有效實施所必需的條件呢?顯然,不同的政策實施理論研究或模型預設和關注的政策實施有效性條件之間會存在差異。如何認識這些理論模型對有效性條件關注的差異性?這將涉及我們如何對待和理解政策理論模型的價值和局限性。 完美政策實施模型對于有效性的條件關注度*高。其中,被該模型重點強調和突出解釋的有效性條件大體上包括:信息公開程度(尋租能力與信息公開程度呈反比)、政策目標清晰度(與個人理性相關)、減少欺詐(增加尋租成本)、政策制定和實施環節需整合信息和動態互動等。而政策實施的自上而下模型則設定了其有效性條件應該包括:減少政策傳遞損耗、減少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環節和增加部門間協調能力。多目標下的政策實施模型會突出政策決策目標或政策設計的有效性條件,如在政策設計時充分考慮弱化多重目標的沖突,實現相沖突的多目標的相容性組合以尋找政策目標的交集,即政策目標的合理性條件。 如果從政策多源流模型來考慮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則提升政策企業家能力、增強政策良性外溢性、公共輿論塑造和“勸服”、政策工具的技術可行性、對利益相關方沖突的利用、危機管理和運用恰當的政策機會之窗等都是值得關注的條件。相對于政策多源流模型關注的宏觀綜合性因素而言,政策實施的博弈論模型更多地強調微觀行為對于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如善于協調個體目標與政策目標的沖突、不同利益行動者的激勵相容、減少誤判以提高決策者理性水平等。 類似地,其他基于系統或網絡結構性的政策實施研究方法也會增加人們對于政策有效實施的結構性條件的認識或洞見。如將系統動力學模型應用于政策實施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注意到一些不為多數人所注意的有效性條件,如提升政策實施系統動態性、政策工具選擇的有機結合性、合理排序和增強正向循環反饋機制或政策子系統的有效性(尋找并矯正政策內部存在的不利循環反饋機制,例如貧困的惡性循環陷阱)。 與系統動力學側重于因果邏輯關系的有效性不同,政策網絡模型更加突出行動者之間的互惠性關系以及不同的網絡結構對于政策實施有效性的條件。如網絡資源規模或動員能力、政策結果對網絡模型的反饋、提高反饋矯正的及時性、提高政策網絡行動者的合作水平(指合作型網絡或整合利益)、網絡行為、網絡結構、網絡類型等維度對行動者產生可置信的約束;行動者之間的交易頻率與信任關系;網絡資源投入有沒有保障或分配是否公平;網絡環境因素或環境屬性的穩定性(自然、人文、經濟、社會環境等)。 可見,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甄別對于理解政策是否能夠成功至關重要。但是,不同的政策實施研究模型對于潛在的有效性條件關注的角度或重心不同,從而列舉出來的政策實施有效性條件也是差異顯著或分歧非常明顯。這本身也表明了政策科學理論模型有各自的適用條件或范圍,如果特定實踐中的政策實施經驗與理論模型暗含的假設條件比較一致,則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就會更好一些。否則,有些政策實施模型的解釋會存在局限性,如突出了一些有效性條件,而可能忽視了另外一些更為重要的有效性條件。 三、 政策實施失敗的原因 在人類歷史上,政策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或政治難題。從困擾全球的疫情防控政策問題到地區沖突戰爭、貧困饑荒、失業以及環境惡化等各種問題,無不與特定相關政策的實施不力或失敗有關。如何解釋和深刻認識政策失敗的原因對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乃至改進政策科學研究或政策決策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政策失敗的原因與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幾乎是完全一一對應的,屬于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政策實施失敗一定可以歸咎于某些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缺失或不能滿足。至于到底哪一些政策實施有效性條件更可能或有更大概率造成政策失敗,則需要因地制宜或根據具體政策案例的特定經驗情形而定。不過,僅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看,各種政策實施研究的理論模型所設定或甄別的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對于預測政策是否會面臨失敗或失靈的風險仍然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無論是理論啟示還是經驗歸納,我們都可以得出如下經驗判斷或理論命題,即政策失敗的常見原因或影響因素包括:政策目標的沖突、政策行動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策略性尋租行為、資源的匱乏、信息不對稱、政策企業家缺乏或能力不足、政策工具技術可行性低、政策決策者理性能力不足、政策陷入惡性循環反饋陷阱之中、不同政策工具的性能沖突或消解、政策規則對于行動者的約束力缺乏、網絡資源配置嚴重不公平、信息反饋時滯嚴重、政策實施環境高度變化或不確定性高,等等。 顯然,任何人都難以窮盡或完全列舉出造成政策失敗的原因清單。影響政策失敗的因素如此之多,以至于我們需要政策科學理論模型來幫助提煉或抽象出更關鍵或更重要的影響因素,以指導對政策實施研究或實踐的關注。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從理論到經驗 作者簡介
趙德余,現任教于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系主任,復旦大學中國鄉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復旦發展與政策評論》《社會政策評論》主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楊浦區民政局掛職副局長。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長期致力于政策科學理論以及農業政策、醫療衛生政策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在《管理世界》《社會學研究》《中國農村經濟》和《新政治經濟學評論》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政策科學方法論》《主流觀念與政策變遷的政治經濟學》等8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