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整合消化病學(整合膽胰病學)(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5134
- 條形碼:9787030725134 ; 978-7-03-0725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整合消化病學(整合膽胰病學)(精) 內容簡介
整合醫學是從人的整體出發,將醫學相關領域*優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各專科有效的實踐經驗加以有機整合形成的更加符合人體健康和疾病預防與診療的新的醫學知識體系。《整合消化病學》在整合醫學理念指導下編寫,共分五卷,即《整合食管病學》《整合胃病學》《整合膽胰病學》《整合腸道病學》和《整合肝病學》。《整合膽胰病學》用全新的醫學認識論討論了膽胰病學相關的科學知識,力求完成三大任務,即研究膽胰病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形成方法和價值取向:探索消化科醫師合理應用消化病學知識正確診治(防)膽胰病的方法和路徑:通過整合融匯已知的一系列學科,以形成更高層次的膽胰病學認識論。 本書將相關醫學知識做了有機融合,涵蓋許多新見解、新方法、新認識,不僅體量大,且思路新穎,內容深廣。可供臨床醫務工作者,特別是消化專科臨床醫師、全科醫師和護理人員參考閱讀。
整合消化病學(整合膽胰病學)(精) 目錄
第1章 整合膽胰病學概論 1
第2章 膽胰系統的物種起源和胚胎發育 7
**節 膽胰系統的進化 7
第二節 膽胰系統的發育 10
第3章 膽胰系統的解剖和生理 15
**節 膽胰的解剖結構 15
第二節 膽胰的生理功能 17
第三節 膽胰的生理病理 19
第4章 膽胰系統與微生態 24
**節 膽道疾病的微生態研究進展 24
第二節 胰腺疾病的微生態研究進展 27
第5章 膽胰疾病與人體重要生化過程 33
**節 甲基化與膽胰疾病 33
第二節 乙酰化與膽胰疾病 39
第三節 泛素化與膽胰疾病 42
第四節 糖基化與膽胰疾病 44
第五節 磷酸化與膽胰疾病 48
第6章 膽胰與其他器官的關系 56
第7章 特殊人群的膽胰疾病特征 62
**節 兒童胰腺炎的特點 62
第二節 妊娠相關膽道疾病 65
第三節 妊娠與急性胰腺炎 71
第四節 老化與膽胰疾病 75
第五節 纖維化與胰腺 78
第8章 膽胰疾病的中醫認識 85
**節 中醫對膽系疾病的認識 85
第二節 中醫學對胰腺疾病的認識 89
第9章 膽胰疾病的動物模型 94
**節 膽道疾病的動物模型 94
第二節 胰腺炎研究的動物模型 99
第10章 常用膽胰診治技術之一:影像學技術 104
**節 腹部超聲技術的應用 104
第二節 CT與 MRI在膽道疾病中的應用 112
第三節 CT及 MRI在胰腺疾病中的應用 115
第11章 常用膽胰診治技術之二:ERCP技術 124
**節 ERCP選擇性插管——難點與對策 124
第二節 ERCP塑料、金屬支架置入 131
第三節 ERCP術后胰腺炎的研究進展 135
第四節 ERCP培訓的現狀及問題 147
第12章 常用膽胰診治技術之三:超聲內鏡 154
**節 超聲內鏡在膽道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154
第二節 胰腺癌的超聲內鏡診斷 157
第三節 胰腺囊性病變的超聲內鏡診斷 163
第四節 超聲內鏡引導下膽胰管引流術的進展 170
第五節 內鏡下胰腺壞死物清理術 173
第13章 常用膽胰診治技術之四:外科手術及其他 180
**節 膽管癌的手術技巧 180
第二節 胰腺癌的手術技巧 184
第三節 小腸鏡技術在膽胰疾病中的應用 187
第14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一:膽系結石 193
**節 膽總管困難結石的治療對策 193
第二節 膽總管結石的外科診療 199
第15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二:膽管狹窄 205
**節 不明原因膽管狹窄 205
第二節 無法手術切除的肝門膽管惡性狹窄的內鏡引流策略 208
第三節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211
第四節 門靜脈高壓性膽病 214
第五節 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 216
第六節 膽管良性狹窄的內鏡治療 222
第七節 膽管良性狹窄的外科診療 228
第16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三:胰腺炎 232
**節 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分級及預后預測 232
第二節 感染性胰腺壞死的處理對策 235
第三節 重癥胰腺炎的外科診療 239
第四節 膽源性胰腺炎的診療 244
第五節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診療 249
第六節 復發性胰腺炎的診療 254
第七節 慢性胰腺炎的診斷 257
第八節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 262
第17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四:胰腺囊性病變 270
**節 胰腺囊性腫瘤的診療 270
第二節 IPMN的診療 275
第三節 胰腺囊性病變的癌變風險及外科診療 279
第18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五:膽胰實性腫瘤 283
**節 胰腺癌新輔助化療 283
第二節 胰腺癌輔助化療 286
第三節 胰腺癌的免疫治療 289
第四節 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 294
第五節 胰腺癌的放療 297
第六節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療 300
第七節 膽管癌的姑息性治療 307
第八節 膽囊癌變風險及外科診療 312
第九節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內鏡治療 313
第19章 膽胰疾病診治進展之六:先天性病變和其他 320
**節 膽道樹先天性囊性病變 320
第二節 膽漏的診療 326
第三節 膽管外傷的外科處理 330
第20章 整合醫學與膽胰疾病的研究方向 335
整合消化病學(整合膽胰病學)(精) 節選
第1章 整合膽胰病學概論 傳統的循證醫學及基于組學的精準醫學使現代膽胰疾病的治療產生巨大進步。循證醫學研究盡管可以為特定時間、特定醫療場所及特定人群提供高質量的治療依據,但高質量證據的產生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膽胰疾病的精準醫療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數據冗余、臨床意義不明、花費高昂及相關干預手段有限等不足,僅在膽胰系統的惡性腫瘤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整合是解決個體化診療、復雜疾病探索性診治問題的系統方法。在高質量證據有限、精準診療受限、難治性疾病比例增多、個體化診療需求增大的前提下,整合膽胰病學更加注重個體的大數據、疾病的動態變化及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將為膽胰疾病提供更高水平的診療,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膽胰系統是在生物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消化輔助器官(見第2章)。人類膽胰系統的特點是共同開口于十二指腸乳頭,位置較深。膽胰系統產生膽汁和胰液行使外分泌功能,輔助食物的消化;通過釋放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縮膽囊素等行使其內分泌功能,精細調節內環境的穩定(見第3章)。除此之外,膽胰系統衍生出的功能也頗為復雜,如膽汁酸不僅參與了脂肪的吸收,還與腸道微生態、免疫、肝臟再生和腫瘤的發生等密切相關。在生理和病理的狀態下,膽胰系統與全身其他器官存在深刻的交互作用(見第6章),共同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膽胰病學是現代消化病學的重要分支,其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在膽胰系統腫瘤方面,癌變的遺傳學(包括表觀遺傳學)變化基本得以闡明(見第5章)。②在化膿性膽管炎、膽總管良惡性梗阻治療方面,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為內鏡微創診療方法已經取代了絕大多數的膽道外科手術(見第11章)。③在不明原因膽道狹窄的診斷方面,新型膽道鏡和成像方法的應用顯著提升了診斷的準確性(見第15章)。④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治方面,其重癥化的預測更加準確,關鍵治療要素得以確立,包括個體化液體復蘇、早期腸內營養、潛在感染控制和積極并發癥處理;在胰腺假性囊腫或包裹性壞死處理方面,已經發現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經胃、B超引導下經皮及手術微創等不同處理的選擇指征(見第12章)。⑤在胰腺癌早期篩查方面,已經發現了胰腺黏液性腫瘤(見第17章)、新發糖尿病和攜帶易感基因等多種高危人群,為胰腺癌的早診早治提供了新的切入點。⑥膽胰手術的方式不斷改進,以代表性的Whipple手術為例,其在手術方式、操作時間及安全性方面得到較大的提升(見第13章)。 然而,上述諸多進展僅能涵蓋膽胰疾病的少部分內容,膽胰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研究仍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膽胰疾病診療的高等級循證依據較為欠缺 高質量的膽胰疾病治療證據仍然較少。以代表性膽胰疾病膽總管結石和急性胰腺炎為例,2017版的英國《膽總管結石處理指南》共提出了30項推薦意見,其中有中高質量證據支持的意見僅有40%,中等或強推薦的意見僅為67%;而2018版美國胃腸病協會《急性胰腺炎的初期管理》僅形成了9條意見,其中有中等質量證據支持或強推薦的意見均為44%。 1.適于研究的患者數量有限除了膽囊結石較為常見之外,其他的膽胰疾病的發病率均相對較低。例如,膽胰疾病相對常見的膽總管結石和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為0.03%~0.1%。在疾病發生率低的情況下,研究納入符合標準的患者難度較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質量證據的產生。例如,在肝門部膽管狹窄的姑息性膽道引流的治療方面,ERCP和經皮經肝膽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均有30余年的歷史,但由于病例數有限,一直缺少兩種手術方式頭對頭的比較,孰優孰劣缺少定論。ElmunzerBJ等于2017年1月開展了一項多中心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旨在比較BismuthⅢ型或Ⅳ型狹窄患者中,ERCP膽道引流與PTCD的差異,該研究原預定在美國16家醫療中心納入184位患者,但歷經18個月總共僅納入了13例患者,遠遠不能達到回答該問題所預期的樣本數,其無奈之下終止了該項研究。由上可以看出,較低的膽胰疾病發病率阻滯了高質量的臨床診療證據的產生。 此外,膽胰系統有一些罕見病,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遺傳性胰腺炎、胰腺實性假性乳頭狀瘤等,即便是在大型的膽胰專科中心,數年時間也僅能積攢極為有限的病例。在該類罕見疾病的臨床研究中,往往使用歷史對照和替代終點法進行探索,但難以獲得確切的結論。 2.研究人群的代表性不佳以現有的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為例,絕大多數的研究僅納入18~70歲的人群,其人群的代表性有限。這些研究所獲得的診療證據難以直接應用到研究未能涵蓋的人群。事實上,特殊人群的急性胰腺炎特點鮮明,如①高齡患者:高齡和慢性病是APACHEⅡ評分預測重癥胰腺炎的重要指標,70歲以上患者一旦發生胰腺炎,易于出現重癥化,而適用于中青年患者的大量補液的措施并不適用于心肺功能減退的老年患者;②兒童:兒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多與胰腺炎相關基因突變、膽胰管發育異常或者胰腺外傷有關,前兩者所致的胰腺炎容易出現復發和慢性化,甚至癌變的風險明顯增加,后者易出現胰管斷裂和胰瘺等問題,其處理的重點有別于成人;③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多與膽系結石或高脂血癥有關,其用藥受到諸多限制,在妊娠的不同時期,積極干預的適應證(如合并膽管炎需要行ERCP)和并發癥處理策略有差別,需要考量孕婦和胎兒兩方面的情況,更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處理(見第7章)。 除了上述3類人群之外,少數族裔、部隊系統人員、低收入人群等在既往各類的消化病包括膽胰疾病的研究中極少涉及,診療研究數據的缺失為此類人群的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效果帶來了較多的不可預測性。 3.合作研究的門檻較高胰腺炎特別是重癥胰腺炎的規范臨床診療往往需要多學科通力合作,包括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腹部外科、重癥醫學科、影像科和介入科等(見第11章第三節)。在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研究方面,同樣需要上述學科的協調;另外,由于重癥胰腺炎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較高,開展臨床研究的嚴重不良事件較多,通過倫理審察的難度較大。因此,組建相關合作研究團隊的阻力較大,門檻很高。盡管大多數大型醫院有重癥胰腺炎的救治團隊,但開展此類高質量研究的團隊很少。實際上,從已有的報道看,近15年來能開展重癥胰腺炎相關的高質量、多中心、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的團隊全世界僅有1家,即荷蘭胰腺炎研究小組。這一著名的研究小組在外科學教授Gooszen HG、Besselink MG等的帶領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重癥胰腺炎領域的所有重要發現,具體涉及感染性壞死灶的內鏡或手術升階梯清創、膽源性胰腺炎的ERCP及膽囊切除、早期腸內營養方式及益生菌的使用探索及慢性胰腺炎的鎮痛治療等,相關人員在NEJM、Lancet或JAMA上發表近10篇論著。 二、膽胰疾病的組學研究尚未能實現精準診療的初衷 1.基于組學的精準診療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革新和成本的下降,各類高通量組學技術在膽胰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以胰腺癌為例,在分子診斷方面,傳統超聲內鏡下穿刺的細胞病理學的準確性約為85%(見第12章),結合KRAS、p53等基因突變的檢測,診斷準確性可提升至95%以上;在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方面,BRAC1、BRAC2、KRAS突變檢測,以及PD-1表達水平的檢測,可用于指導或探索后期的維持治療,改善患者的生存(見第18章)。 然而,基于個體化組學數據的膽胰疾病的精準診療仍存在若干問題,具體如下。①組學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和性價比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費用有限的情況下,各類組學難以達到足夠的測序深度或完成單樣本的重復檢測,人群的大規模應用還有待更具性價比的方法。②組學數據的臨床意義還有待進一步發掘:誠然,近年來生物信息學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組學相關數據臨床意義的解讀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績,部分分子表達異常、基因突變或表觀遺傳學修飾變化與膽胰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關系得以闡釋,然而,絕大多數分子變化的臨床價值還不清楚。③相應的藥物研發大大滯后:腫瘤精準施治的初衷之一是在解析個體遺傳學差異的基礎上,開展靶向性的治療,然而藥物在靶點的有效性及可用的藥物均較為有限。例如,盡管90%的胰腺癌都存在KRAS的功能獲得性突變,但由于突變KRAS缺少傳統可結合的藥物作用靶點,在過去的30年中,均未能找到有效的KRAS抑制劑用于抗腫瘤治療。直到*近這一問題才取得突破,KRAS抑制劑sotorasib獲批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但其在膽胰系統腫瘤治療方面的價值還有待臨床試驗的結果。 2.缺少理想的動物研究模型探明膽胰疾病的發病機制是進行精準診療的基礎,但遺傳、環境甚至社會心理因素致病相關機制的研究仍然有諸多的難點,其關鍵之一在于缺少理想的動物模型,特別是良性的膽道疾病動物模型。以膽總管原發性膽色素結石的研究為例,與膽囊結石排石導致的膽總管膽固醇結石不同的是,據推測膽總管膽色素結石多與膽道的慢性炎癥相關。編者前期的研究中,膽汁及結石的微生態組學測定發現,原發性膽色素結石(也包括復發性膽色素結石)的菌群組成明顯有別于膽固醇結石,后者與正常人的菌群基本類似(尚未發表)。那么,能否通過干預微生態菌群以減少膽管結石的復發呢?目前因為缺少膽管結石較為理想的動物模型,這一重要問題尚無法進行探索。缺少良好的動物模型也阻礙了其他新的溶石藥物的研發(見第9章)。 另一個疾病是奧迪括約肌功能障礙(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其在歐美國家較為常見,甚至是一些大型ERCP中心的ERCP*常見適應證。SOD的發病原因并不清楚,可能與奧迪括約肌的機械、化學或免疫損傷導致的炎性改變有關,可導致膽源性或者胰源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等。SOD是ERCP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高危因素,其術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的發生率均較膽管結石升高2~3倍。目前還沒有可用的SOD動物模型,導致以下問題無法研究:①推測某些易感基因可能與SOD的發病有關,但相關的在體基因編輯研究無法開展;②新的緩解平滑肌痙攣化合物的效果難以展開評價;③常用大動物模型也不適于體外內鏡治療研究,與人不同的是,豬和犬的膽管和胰管分別開口于十二指腸,沒有共同的通道,因此也不適合于ERCP培訓及SOD模型建立。 3.精確機制與臨床療效脫節膽胰疾病的精準治療依賴于精確機制的發現。然而,盡管部分膽胰疾病的關鍵機制較為清楚,相應的干預策略卻被證實效果有限。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方面,細胞因子風暴被認為是其進展的關鍵機制之一,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有大量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因子的釋放,但前期的臨床試驗顯示IL-6單抗(如托珠單抗)和TNF-α單抗(如英夫利昔單抗)并不能減少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其預后;在慢性胰腺炎方面,氧化應激和胰腺星狀細胞的持續活化被認為是慢性胰腺炎發病的重要原因,但相應的抗氧化治療也未獲得陽性結果;在膽道復發結石方面,膽道慢性炎癥和膽汁淤積被認為是微結石成核和復發性膽色素結石形成的關鍵之一,然而利膽治療(如熊去氧膽酸膠囊)和抗生素的預防性使用并不能減少結石的復發。 此外,某些消化系統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缺少相應的精準機制。例如,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可用于難治性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治療,其具體起效的某一種或者某幾種細菌或微生物并不明確。目前,FMT在包括消化系統疾病的各種不同類型難治性疾病的療效探索方面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同時,低可發酵的低聚糖、雙糖、單糖、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飲食可有效改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