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聞史料與媒介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6232
- 條形碼:9787511566232 ; 978-7-5115-66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聞史料與媒介記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新聞史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號15ZDB140)學術成果論文集。全書共收錄已公開發表的論文或文章20篇,是該課題執行過程中眾多研究者*重要的研究成果,是課題組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著作全書共約30萬字,按照以下篇章進行編排:一、新聞史料與媒介生態;二、新聞實踐與理論探索;三、新聞業務與觀念變遷;四、新聞教育與學術概括等。本書文章詳細闡釋了百余年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和中國新聞事業的特殊現象、觀念和規律等。
新聞史料與媒介記憶 目錄
新聞媒介與社會生態
構建數據時代中國新聞傳播史史料學體系
《戊戌政變記》與政變圖像建構:從個體想象到集體記憶
官方與民間:晚清報刊輿論的首次抗爭
奉系軍閥對東北日人報刊的限制
1932年《申報》禁郵的直接誘因與解禁考
新聞實踐與理論探索
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隱憂”與變革
溝通:百年中國新聞實踐的核心理念
《大公報》與國民政府新生活運動
張力與限禁:奉系軍閥與東北俄蘇報刊之間的博弈
論近代中國新聞商品性理論之源起與演變
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地區新聞法制的歷史考察
新聞業務與觀念變遷
觸電的謊言與真相:“電傳假新聞”事件的媒介記憶重訪
《陜西國民日報》的國民革命新聞觀
民國時期中國新聞界對蘇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考察與態度
百年前上海《大共和日報》的獨家新聞:胡政之采訪“二十一條”兼及胡政之的采訪特點
東北淪陷初期國人報紙偽滿洲國建政的言說——基于《濱江時報》時政報道的考察
新聞教育與學術概論
作為知識的“報刊”:清末民初新式教科書中的報刊敘述(1902-1922)
論民國時期新聞學術著作出版與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
中國近代新聞學期刊出版的歷史脈絡及學術引領(1919-1949)
從職業教育到愛國報國教育:香港早期新聞教育研究(1927-1949)
構建數據時代中國新聞傳播史史料學體系
《戊戌政變記》與政變圖像建構:從個體想象到集體記憶
官方與民間:晚清報刊輿論的首次抗爭
奉系軍閥對東北日人報刊的限制
1932年《申報》禁郵的直接誘因與解禁考
新聞實踐與理論探索
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隱憂”與變革
溝通:百年中國新聞實踐的核心理念
《大公報》與國民政府新生活運動
張力與限禁:奉系軍閥與東北俄蘇報刊之間的博弈
論近代中國新聞商品性理論之源起與演變
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地區新聞法制的歷史考察
新聞業務與觀念變遷
觸電的謊言與真相:“電傳假新聞”事件的媒介記憶重訪
《陜西國民日報》的國民革命新聞觀
民國時期中國新聞界對蘇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考察與態度
百年前上海《大共和日報》的獨家新聞:胡政之采訪“二十一條”兼及胡政之的采訪特點
東北淪陷初期國人報紙偽滿洲國建政的言說——基于《濱江時報》時政報道的考察
新聞教育與學術概論
作為知識的“報刊”:清末民初新式教科書中的報刊敘述(1902-1922)
論民國時期新聞學術著作出版與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
中國近代新聞學期刊出版的歷史脈絡及學術引領(1919-1949)
從職業教育到愛國報國教育:香港早期新聞教育研究(1927-1949)
展開全部
新聞史料與媒介記憶 作者簡介
王潤澤 1971年生,遼寧大連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史。出版《北洋政府時期的新聞業及其現代化》《中國新聞媒介史》等著作,發表《專業化:新聞史研究的方法和路徑的思考》《在服從宣傳需要與尊重新聞規律之間——中國當代記者心態史研究》等論文。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