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02639
- 條形碼:9787100002639 ; 978-7-100-00263-9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本書特色
作為藝術史教授,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竟然沒有談論藝術,這引起了人們的困惑。其實,布克哈特全書的論點都是他對藝術的反應的結果。他思考的 問題是藝術究竟跟造就它的時代的精神具有什么關系。有時,他相信它們之間存在著奇妙的聯系。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是西方資產階級歷史學中關于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著作,全書分意大利的國家和個人、古典文化的復興、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社交與節日慶典、道德和宗教等方面,論述了十三世紀后期到十六世紀中葉的意大利文化。中譯本有齊思和先生寫的序言,書后附有插圖110幅。本書對研究文藝復興及其對西方文化和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有一定參考價值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目錄
**章 引言
第二章 十四世紀的暴君專制
第三章 十五世紀的暴君專制
第四章 小暴君
第五章 大王朝
第六章 暴君專制的反對者
第七章 共和國:威尼斯和佛羅倫薩
第八章 意大利各國的外交政策
第九章 戰爭藝術
第十章 教皇政府和它所遭到的危險
……
第二篇 個人的發展
第三篇 古典文化的復興
第四篇 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
第五篇 社交與節日慶典
第六篇 道德與宗教
索引
漢英譯名表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節選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巴利奧家族的反對者一部分被毀滅,一部分在恐怖中逃散,因此沒有力量再作這種冒險。過了一個時期以后,達成了部分的和解,有一些亡命者被準許回到本地。但佩魯賈并未因此變得更加安全或更加平靜。統治家族的內部發生了極為可怕的紛爭。圭多和利都弗以及他們的兒子,吉安保羅、西蒙那多、阿斯多利、吉斯蒙多、貞提爾、馬堪托尼奧和其他的人都遭到了反對。反對他們的人是圭多和利都弗的兩個侄孫,格里豐和卡洛-巴奇格利亞,后者是加米里諾君主瓦拉諾的侄子和以前的一個亡命者,耶羅尼莫·德拉·潘那的兄弟。西蒙那多為一種不祥的預感所警覺,曾經跪請他的叔父準許他把潘那殺死,但是無效,圭多拒絕了他的請求。在1500年仲夏,在阿斯多利和拉維尼亞·柯倫納的婚禮上,陰謀突然醞釀成熟。結婚慶典開始了,并且在陰暗的預兆中延長了好幾天,歷史家馬達拉佐曾經對這些預兆的越來越深的影響作過很好的描寫。瓦拉諾以窮兇極惡的巧計慫恿并鼓勵了叛亂者。他以將來獨掌大權的前景和捏造格里豐的妻子珍諾比婭與吉安保羅通奸的事來說動格里豐。*后,每一個叛亂者都選定了自己的犧牲對象。(巴利奧家族全都是各自分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大部分都在現在的城堡舊址上)每一個人隨身帶領十五名勇士,其余的人則被派去嘹望。在7月15日夜間,他們奪門而入,殺害了圭多、阿斯多利、西蒙那多和吉斯蒙多;其余的人逃掉了。 當阿斯多利和西蒙那多的尸體并排著陳列在街市上時,觀看的人,“特別是外國學生”因為阿斯多利看來是如此高貴莊嚴,竟把他比作古代的羅馬人。在西蒙那多的面容上仍然可以看到他那雖死不屈的勇敢和蔑視一切的精神。當時的勝利者遍訪這個家族的朋友并極力籠絡他們,可是發現所有的人都在流淚并且準備到鄉間去。同時,逃掉的巴利奧家族在城外收集了兵力,第二天就由吉安保羅率領攻人城內,并且很快地在受到巴奇格利亞以處死相威脅的那些人們中間找到了擁護者。當格里豐在圣艾科羅諾教堂附近就擒的時候,吉安保羅把他交給了他的部下去執行死刑。巴奇格利亞和潘那逃到加米里諾去投奔瓦拉諾,這個悲劇的主要制造者那里去了。吉安保羅在頃刻之間,幾乎沒有損失地成了這個城市的主人。 格里豐的仍然年輕而美麗的母親阿塔蘭達在前一天偕同格里豐的妻子珍諾比婭和吉安保羅的兩個孩子退居鄉間住宅。她曾經不止一次地以母親的責罵來斥責她的兒子。現在,她和她的媳婦回到城里來尋找那個垂死的人。當這兩個女人走近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站開了,每人都向后退縮,惟恐被認出來是殺害格里豐的兇手,都怕受到這個母親的詛咒。但是他們想錯了;她自己在懇求她的兒子饒恕那個給他致命一擊的人,于是她的兒子在她的祝福中死去了。當這兩個女人穿著血污的衣裙越過廣場時,群眾用尊敬的目光注視著她們離去。拉斐爾后來畫的世界聞名的“耶穌圣尸降架”圖即為阿塔蘭達而作,在此畫中她把母親的哀思獻在一個更崇高、更圣潔的受難者的腳下。 和大部分悲劇發生地點為毗鄰的禮拜堂用酒沖洗過并重新凈化。為婚禮而建立起來的凱旋門仍然繼續矗立在那里,門的上邊繪有阿斯多利的事跡,并題著這些事件的記述者可尊敬的詩人馬達拉佐的贊美的詩句。 從巴利奧家族的早期歷史中產生了一種傳說,它不過是這些殘暴行為的反映。據說,所有這個家族的成員從一開始就都不幸地死去——一次就一起死了二十七人,說他們的房子在以前曾經一度被夷為平地,并用拆下來的磚修筑了佩魯賈的街道——以及更多的這一類的說法。教皇保羅三世在位時,他們的宮殿真的遭到了毀滅。 ……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