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8532
- 條形碼:9787518438532 ; 978-7-5184-385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本書特色
反思是個體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經驗+反思=成長。優秀的教師善于在反思中行動,在行動中成長。“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想成為專業的反思型教師,幼兒教師不僅需要理解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而且需要學習支持兒童發展的方法和策略;不僅需要創設高質量的學習環境,而且需要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不僅需要做好活動的規劃與實施,而且需要加強課程的評價與管理……本書不僅嘗試對學前教育實踐中的上述問題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循證支持,而且力爭通過構建“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循證教育原則”框架,為教師做出專業判斷提供指導和幫助。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賦能教師專業成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高丙成 中國學前教育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幼兒教師具備“反思型實踐者”的素養。本書恰恰能夠引導幼兒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和成長,每一章都包含了科學理論、研究成果、反思案例和專家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本書提供了兩個層次的支持來促進反思性實踐,一是針對學前教育實踐中的關鍵問題提供全面的循證指導,二是基于特定原則和概念為教師深入理解理論與實踐提供支撐。書中的很多觀點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為“安吉游戲”就是不停歇的反思性實踐。安吉的幼兒教師,每天都面向兒童反思并認識自己的教育經歷,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培養反思能力,提升實踐品質,實現自我成長。所以,我深知成為專業的反思型教師對實現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我也相信本書所提供的反思和指導工具,能助力廣大幼兒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的專業人士! ——安吉游戲創始人 程學琴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反思性教學”為主題,以實現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為目標,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反思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為幼兒的學習創設物理和心理環境,如何進行課程設計和評價,如何反思幼兒的學業成就,以及如何通過反思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本書將國際上的前沿學前教育理論與幼教實踐相結合,可讀性和指導性極強。當前,中國學前教育正從高速度邁向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目錄
**部分 成為專業的反思型教師
第1章 身份——我們是誰,我們支持什么
引言
教師的自我認知
了解兒童
通過生活進行學與教
結語
第2章 學習——如何理解學習者的發展
引言
學習過程
先天、后天和能動性
后天、先天和能動性
評估學習
結語
第3章 反思——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引言
困境、反思、有效性和質量
反思性實踐的意義
結語
第4章 原則——有效教與學的基礎是什么
引言
循證教育原則
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結語
第二部分 為學習創造條件
第5章 環境——實然與應然
引言
社會環境
個人和能動性
結語
第6章 關系——如何相處
引言
機構中的關系
學習中的關系
改善園所氛圍
結語
第7章 參與——如何管理行為
引言
理解行為
行為管理:教師的經驗
行為管理:實踐指南
結語
第8章 空間——如何創設學習環境
引言
學習環境
布置學習空間
學前教育中的技術運用
結語
第三部分 為學而教
第9章 課程——學前教育教什么
引言
思考課程
兒童的學習:發展與課程
學前教育中的課程實踐
結語
第10章 計劃——如何實施課程
引言
為游戲教學法制訂計劃
制訂計劃的過程
保教評價
結語
第11章 教學法——如何制定有效策略
引言
“教學法”是什么
教學藝術、技巧與科學
教學法、知識與學習
促進學習者發展
教學本領
制定系列課程
結語
第12章 交流——語言如何支持學習
引言
語言有效發展的特點
語言與學前教育實踐
創設適宜的環境支持交流與早期語言發展
語言與學習
語言發展與廣泛的思考
結語
第13章 評估——評估如何促進學習
引言
評估、學習與教學
通過評估支持學習的策略
評估中的家庭參與
結語
第四部分 反思成果
第14章 教學成果——如何評估學習成就
引言
關于評估的觀點
評估的目的與價值
行動中的評估
結語
第15章 全納——如何創造學習機會
引言
差異的不同方面
實踐與過程
結果
結語
第五部分 深入理解
第16章 專業知識——概念工具如何讓職業生涯充滿魅力
引言
教育目標
社會背景
教育過程
學習成果
結語
第17章 專業化——反思性教學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
引言
專業化與社會
教育與社會
結語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節選
第11章 教學法——如何制定有效策略 引言 理解教學對于反思型教師有著重要的價值。理解教學,我們才能夠思考教學技能和支持學習的策略。 盡管對一些學前教師來說“教學”一詞依然存在歧義,但本書一直在有意地貫穿使用“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經過激烈的討論,我們一致認為,教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術語,值得承認和進一步探索,盡管理解這一點可能會引起些許不安。對許多學前教師來說,尤其是在西方社會,個性化的、以游戲為基礎的教育的重要性,和成人作為兒童知識共同建構者的角色已經得到了足夠認可。特別是,成人的角色通常被看作非指導性的,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帶有說教色彩的角色。不過,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限的教學觀點,此外,教學是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同弗萊雷(Freire,1995)和西拉杰–布拉奇福德(Siraj-Blatchford,2009)等人的觀點,只將學前教育實踐局限于提供便利,無異于忽視了我們在一個不公正、不平等的社會中進行教學的公民義務。 “教學法”是什么 “教學”“教學法”和“課程”這三個術語經常被誤解,需要進一步明確。“教學”是指“做”計劃和支持學習。對“教學法”*好的描述是“怎么做”:教學的方法和實踐。教學法的基礎是對學習理論、兒童發展、課程內容知識的理解,和對每個兒童的需要的領會。教學法促成了教育者的溝通、行動、教學策略和判斷。“課程”是教的內容,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稱之為“是什么”。 西拉杰–布拉奇福德(2009)證實了課程與教學法既有很大的差異,又彼此互補。她解釋說,課程被理解為代表兒童應該學習的所有知識、技能和價值觀。而教學法是教學的實踐(或藝術、科學、工藝) (參見 The General Teaching Council for England9)。“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教學者就是教師”(Siraj-Blatchford,2009,p. 148)。通過提供游戲和探索的教育環境來促進學習,這只是學前教師可能采用的一種教育策略。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策略,包括示范、演示、提問和直接指導(參見Siraj-Blatchford et al.)。 盡管英國教育標準局在2019年的《早期教育檢查手冊》(E-ar-ly Y-ea-rs I-ns-pe-ct-io-n H-an-db-oo-k,p. 33)中將“教學”定義為“成人幫助兒童學習的許多不同方式”,但對教學的完整定義尚未成文。這本手冊提供了成人與兒童互動的例子: 交流與示范語言; 展示; 解釋; 演示; 探索思想; 鼓勵; 質疑; 回憶; 描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促進和設置挑戰。 此外,對教學的完整定義必須考慮到設備、資源、物理環境以及一日結構和流程(Ofsted,2019)。 艾德(2011,p. 10)借鑒了英國教與學研究項目(2006)以探索教學法的不同含義,強調關注兒童如何學習而不是成人做什么的重要性。他認為,面向兒童的教學法必須考慮到: 兒童不同的背景和前期經驗、多樣而復雜的學習方式;教育目標有時甚至相互沖突的多重特性;對兒童和學習的假設。 因此,教學法可以被視為在教學中使用的全部技能,受到對教學科學和藝術的有力理解的支撐。 教師在不同的經驗來源、戰略判斷和理解之間游移,因為他們是“在行動中”做出決定的。本章用案例研究來呈現行動中的決策,展示教學實踐。 如圖11.1所示,教學的藝術、技巧和科學各自構成了教學法的整體概念(GTCE,2010)。技巧被看作教師積累的全部技能、策略、方式、方法和實踐,他們從中選擇并通過經驗不斷添加新內容。藝術被看作教師對機構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順勢產生的即時回應,這種回應是安全的、有理有據的、創造性或創新的。科學被看作教師在評估、反思和研究中的知識、理解與參與,為專業選擇和決策提供信息。這種教學法可以與“民間教學法”形成對比,不幸的是,后者仍然存在于當代文化中(Bruner,1996)。事實上,要設立教學這一職業,我們就必須超越民間教學法,確定教師專業知識的本質。 教學判斷使教師能為兒童提供關懷和教育。尤其是教師發展一套教學技能來支持和擴展學習者的理解,鼓勵參與式學習,同時支持他們的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發展。 有效教與學的原則 以下原則和本章所闡述的教師策略和教學技巧尤其相關。 原則4:有效教與學需要教師為學習提供支架。教師不僅應該在認知方面,還應該在社會性和情感方面提供支持學習者發展的活動。這樣,一旦這些支架被撤走,學習依然可以繼續。 原則6:有效教與學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習者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包括獲得一系列學習策略和實踐能力,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并相信自己是優秀的學習者。 在這一章中,我們首先從一個案例研究開始,看到有效的教師在“實踐中的教學”,并對其使用的教學法進行簡短分析。“教學法、知識與學習”這一部分的重點是支持學習者發展的教學判斷,然后闡述教學技能。這是通過討論支架的使用以及理解各種集體、小組、個人和游戲活動來闡釋的。*后,讓我們看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法是如何發展的。
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教與學的十項原則) 作者簡介
主作者簡介 珍妮弗·科爾韋爾(Jennifer Colwell) 教育顧問和作家;研究領域為反思性實踐,教師如何支持兒童社會能力的發展,以及這些能力如何影響兒童的學習。 阿曼達·英斯(Amanda Ince)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首席研究員,通過提供培訓、指導以及支持行動研究項目,與倫敦等地的學前教育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主譯者簡介 錢雨 華東師范大學—哈佛大學聯合培養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學前教育基本理論教研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工作室兼職專家,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專委會委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著作有《公平·質量·反思:全球化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政策研究》《兒童文化論》《教育全在細節中》等。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