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澧水流域文化研究/湖南流域文化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1988
- 條形碼:9787522801988 ; 978-7-5228-01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澧水流域文化研究/湖南流域文化叢書 內容簡介
澧水是湖南省內“湘資沅澧”四條主要河流中的一條,主要位于省境西北部,在洞庭湖水系中雖流域面積*小,但因其上游與長江三峽、湖北清江處于同一暴雨區,單位面積產水量即徑流模數居全省之冠。澧水風光秀美,以張家界風景名勝區為代表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即在其流域內。澧水文明悠遠,是湖南舊石器遺址分布*集中的區域,被考古界命名為“澧水文化類群”,同時,澧水也是中華稻作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城頭山遺址被譽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 作為“湖南流域文化叢書”中的一部,本書以澧水為切入點,對澧水流域的自然地理、文化源流、水利治理、民族融合、人口變遷、民間信仰等歷史文化變遷進行了研究,并對這一地區的民間故事、經典詩文、精品藝術、旅游景觀等進行了選介,從流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湖湘文化,嘗試為湖南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供廣大湖湘文化研究者參考。
澧水流域文化研究/湖南流域文化叢書 目錄
代序水經注·澧水/1
**章澧水流域的自然地理與空間格局解析/3
一澧水流域的地形地貌及其特點/3
二澧水水系的歷史演變及其現代構成/8
三澧水流域的經濟開發與行政區劃演變/13
第二章澧水流域的文化源流及其構成/23
一悠遠光輝的遠古文明: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23
二瑰麗奇特的山水文化:“錦繡瀟湘”的重要一環/30
三偉大崇高的紅色文化:紅色瀟湘的重要組成部分/36
第三章澧水流域的水利治理及其影響/42
一歷史記載中澧水流域的水旱災害/42
二澧水流域水旱災害頻發原因試析/49
三從攔河筑壩到圍堤造垸:澧水治理的歷史過程/54
第四章澧水流域的“溪蠻”問題與民族治理/70
一邊疆地理視野下的“溪蠻”問題/71
二“王化”“蠻化”交織中的“溪蠻”與地方關系/74
三“溪蠻”與澧水流域的民族治理問題/83
第五章澧水流域的人口變遷與市鎮經濟發展/100
一澧水流域人口變遷的歷史過程/100
二澧水流域社會經濟與商業市鎮的發展/117
第六章澧水流域的民間信仰與地域文化特色/130
一屈宋遺風影響下的楚國人物崇拜及其特征/131
二遍布境內的水神信仰/137
三對先賢的神化與崇拜/144
四外來神靈信仰/159
五民間信仰映射的地域文化特征/165
附錄/167
一民間故事/167
二經典詩文/180
三精品藝術/186
四旅游景觀/191
參考文獻/195
后記/197
澧水流域文化研究/湖南流域文化叢書 作者簡介
馬延煒,2004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歷史學(基地班)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后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先后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供職于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清代學術文化史,湖南地方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已出版專著2部,在《光明日報》、《社會科學戰線》、《安徽史學》等報刊發表論文20余篇。李超,曾就讀于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區域文化史。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