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包郵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246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235.4(7.9折) 定價  ¥2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6018
  • 條形碼:9787030726018 ; 978-7-03-0726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本書特色

為甘肅東部中小石窟寺的保護、研究、弘揚、展示、管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相對翔實的**手資料。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內容簡介

天水古稱“秦州”,是古代絲綢之路南線的交通要道和商貿重鎮,也是外來佛教較早傳入中國內陸的地區之一,境內的石窟寺開鑿和營建綿延千年不斷,主要集中于北朝、唐宋和明清三個歷史時期,迄今為止,在域內秦嶺山區和渭河谷地仍保存有大小石窟30余處,是中國西北古代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以實地調查資料為基礎,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天水境內中小石窟寺的分布特點、窟龕形制、造像題材、壁畫內容、碑刻題記、研究概況、學術價值、保護管理等情況,是認識、了解天水境內石窟寺藝術的形成、發展、傳播、融合與交流的基本工具書。 本書可供佛教考古、美術考古、宗教文化、絲路文化等相關領域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及專家學者、石窟文化愛好者等參考、閱讀。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目錄

目錄
“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總序 樊錦詩
緒論 (1)
**章 天水境內中小石窟寺概況 (3)
**節 天水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 (3)
第二節 天水境內石窟寺遺存概述 (5)
第三節 石窟寺的保護與管理 (15)
一、甘谷縣境內石窟寺的保護與管理 (15)
二、武山縣境內石窟寺的保護與管理 (18)
三、秦安縣及秦州區、張家川境內石窟寺的保護與管理 (21)
第四節 調查研究與資料整理 (22)
一、前人調查與研究概況 (22)
二、前期調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過程 (24)
第二章 麥積區境內石窟寺調查報告 (27)
**節 仙人崖石窟 (27)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27)
二、窟龕調查記錄 (27)
三、附錄 (64)
四、保護管理情況 (66)
第二節 豆積山石窟 (67)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67)
二、窟龕調查記錄 (67)
三、附錄 (69)
四、保護管理情況 (70)
第三節 千佛洞石窟 (70)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70)
二、窟龕調查記錄 (70)
三、附錄 (75)
四、保護管理情況 (76)
第四節 佛洞溝石窟 (77)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77)
二、窟龕調查記錄 (77)
三、附錄 (79)
四、保護管理情況 (80)
第五節 碧蓮洞石窟 (80)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80)
二、窟龕調查記錄 (81)
三、附錄 (83)
四、保護管理情況 (84)
第三章 甘谷縣境內石窟寺調查報告 (85)
**節 大像山石窟 (85)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85)
二、窟龕調查記錄 (85)
三、附錄 (96)
四、保護管理情況 (96)
第二節 顯龍洞石窟 (97)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97)
二、窟龕調查記錄 (97)
三、附錄 (98)
四、保護管理情況 (99)
第三節 老君洞石窟 (99)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99)
二、窟龕調查記錄 (100)
三、附錄 (102)
四、保護管理情況 (102)
第四節 馬務寺石窟 (102)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02)
二、窟龕調查記錄 (102)
三、附錄 (109)
四、保護管理情況 (109)
第五節 華蓋寺石窟 (110)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10)
二、窟龕調查記錄 (110)
三、附錄 (125)
四、保護管理情況 (125)
五、附論 (126)
第六節 朝陽洞石窟 (127)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27)
二、窟龕調查記錄 (128)
三、附錄 (130)
四、保護管理情況 (130)
第七節 白石寺石窟 (130)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30)
二、窟龕調查記錄 (130)
三、附錄 (134)
四、保護管理情況 (135)
第四章 武山縣境內石窟寺調查報告 (136)
**節 木梯寺石窟 (136)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36)
二、窟龕調查記錄 (136)
三、保護管理情況 (151)
四、附論 (152)
第二節 禪殿寺石窟 (153)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53)
二、窟龕調查記錄 (153)
三、附錄 (164)
四、保護管理情況 (164)
第三節 懸崖寺石窟 (165)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65)
二、窟龕調查記錄 (165)
三、附錄 (165)
四、保護管理情況 (165)
第四節 無量殿石窟 (166)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66)
二、窟龕調查記錄 (166)
三、保護管理情況 (167)
第五節 早陽寺石窟 (169)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69)
二、窟龕調查記錄 (169)
三、附錄 (172)
四、保護管理情況 (173)
第六節 墨林寺石窟 (174)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74)
二、窟龕調查記錄 (174)
三、附錄 (175)
四、保護管理情況 (176)
第七節 魯班山石窟 (176)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76)
二、窟龕調查記錄 (177)
三、附錄 (178)
四、保護管理情況 (179)
五、附論 (179)
第八節 紅崖寺石窟 (179)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79)
二、窟龕調查記錄 (180)
三、保護管理情況 (181)
第九節 靈巖寺石窟 (181)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81)
二、窟龕調查記錄 (182)
三、保護管理情況 (185)
第十節 光明寺石窟 (185)
一、地理位置及石窟寺概況 (185)
二、窟龕調查記錄 (186)
三、附錄 (189)
四、保護管理情況 (190)
第五章 秦州區、秦安縣、張川縣境內石窟寺調查報告 (191)
**節 秦州區境內石窟寺及相關佛教遺存 (191)
一、佛崆寺石窟 (191)
二、白馬洞石窟 (200)
第二節 秦安迦葉寺石窟及相關佛教遺存 (202)
第三節 張家川境內石窟寺及相關佛教遺存 (210)
一、花果山石窟 (210)
二、佛爺崖石窟 (212)
第六章 余論 (215)
一、宋元時期秦州地區的社會發展概述 (215)
二、元代秦州佛教的發展概況 (216)
三、明清時期秦州地區的社會與宗教 (232)
四、明清時期秦州地區佛教藝術的基本特征 (243)
后記 (245)
插圖目錄
圖1 天水市境內石窟分布圖 (插頁)
圖2 千佛洞石窟遠眺圖 (6)
圖3 朝陽洞石龕 (6)
圖4 老君洞石窟 (7)
圖5 懸崖寺石窟 (7)
圖6 迦葉寺石窟外景 (8)
圖7 拉梢寺石窟遠眺圖 (9)
圖8 麥積山石窟第14窟隋代菩薩與力士像 (10)
圖9 顯圣池石窟隋代佛說法圖 (10)
圖10 麥積山石窟宋代重修一佛二菩薩像 (12)
圖11 拉梢寺石窟宋代塑一佛二菩薩像 (13)
圖12 麥積山石窟第35窟元代坐佛 (13)
圖13 水簾洞石窟元代覆缽塔龕 (13)
圖14 水簾洞石窟元代彩繪佛說法圖 (14)
圖15 大像山石窟文化廣場 (16)
圖16 大像山石窟永明寺全景 (16)
圖17 馬務寺石窟山腳的金仙寺 (17)
圖18 白石寺石窟清代壁畫 (18)
圖19 光明寺石窟正在開鑿中的佛殿 (19)
圖20 重修后的靈巖寺石窟 (20)
圖21 紅崖寺石窟廢棄的窟龕 (20)
圖22 花果山石窟俯視圖 (21)
圖23 白馬山石窟俯視圖 (22)
圖24 仙人崖石窟三官殿左壁書吏像 (28)
圖25 仙人崖石窟三官殿右壁書吏像 (28)
圖26 仙人崖石窟三官殿右壁彩繪壁畫(局部) (29)
圖27 仙人崖石窟三教祠達摩像 (30)
圖28 仙人崖石窟三教祠慧能像 (30)
圖29 仙人崖石窟喇嘛樓慧嚴像 (31)
圖30 仙人崖石窟喇嘛樓木叉像 (31)
圖31 仙人崖石窟地藏王菩薩殿懸塑閣樓 (33)
圖32 仙人崖石窟地藏王菩薩殿懸塑菩薩像 (33)
圖33 仙人崖石窟地藏王菩薩殿懸塑十方佛之一 (33)
圖34 仙人崖石窟地藏王菩薩殿壁畫人物 (33)
圖35 仙人崖石窟財神殿周倉畫像 (34)
圖36 仙人崖石窟財神殿山墻上彩繪人物畫 (35)
圖37 仙人崖石窟財神殿關羽故事畫 (35)
圖38 仙人崖石窟老君殿班神像 (36)
圖39 仙人崖石窟老君殿右壁懸塑人物像 (36)
圖40 仙人崖石窟老君殿山花內墨繪人物畫 (37)
圖41 仙人崖石窟觀音殿四海龍王像 (38)
圖42 仙人崖石窟觀音殿男供養人像 (38)
圖43 仙人崖石窟觀音殿女供養人像 (38)
圖44 仙人崖石窟觀音殿壁畫(左壁局部) (39)
圖45 仙人崖石窟觀音殿壁畫(右壁局部) (39)
圖46 仙人崖石窟華嚴殿左壁上方壁畫 (41)
圖47 仙人崖石窟華嚴殿右壁上方壁畫 (41)
圖48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佛背光(局部) (42)
圖49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文殊菩薩像 (43)
圖50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普賢菩薩像 (43)
圖51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右壁金剛力士 (44)
圖52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左壁二十四諸天(局部) (45)
圖53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左壁二十四諸天(局部) (45)
圖54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左壁十八羅漢(局部) (45)
圖55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右壁二十四諸天(局部) (45)
圖56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右壁二十四諸天(局部) (46)
圖57 仙人崖石窟大雄寶殿右壁十八羅漢(局部) (46)
圖58 仙人崖石窟毗盧殿迦葉像 (47)
圖59 仙人崖石窟毗盧殿阿難像 (47)
圖60 仙人崖石窟羅漢堂文昌君像 (49)
圖61 仙人崖石窟羅漢堂韋馱像 (49)
圖62 仙人崖石窟羅漢堂前室右側壁畫 (52)
圖63 仙人崖石窟羅漢堂前室右側壁畫(局部) (52)
圖64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2號窟迦葉像 (53)
圖65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2號窟阿難像 (53)
圖66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2號窟男供養人像 (54)
圖67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2號窟女供養人像 (54)
圖68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2號窟右壁壁畫(局部) (54)
圖69 仙人崖石窟梯子洞3號窟右壁全景 (55)
圖70 仙人崖石窟無量祖師殿左壁全景 (57)
圖71 仙人崖石窟無量祖師殿右壁全景 (57)
圖72 仙人崖石窟無量祖師殿梁題 (58)
圖73 仙人崖石窟臥佛洞弟子像(局部) (59)
圖74 仙人崖石窟臥佛洞佛母像 (59)
圖75 仙人崖石窟燃燈殿右壁菩薩畫像 (59)
圖76 仙人崖石窟南崖1號龕 (61)
圖77 仙人崖石窟南崖4號龕 (62)
圖78 仙人崖石窟南崖7號龕 (62)
圖79 仙人崖石窟南崖宋代補修小龕 (63)
圖80 仙人崖石窟南崖元代密宗三佛壁畫 (63)
圖81 仙人崖石窟南崖摩崖墨書題記 (64)
圖82 麥積羅漢崖造像維修銘記碑 (68)
圖83 重建西應寺天王殿碑 (69)
圖84 豆積山羅漢崖西應寺銘并序跋碑 (69)
圖85 千佛洞石窟1號窟 (71)
圖86 千佛洞石窟2號窟正壁 (71)
圖87 千佛洞石窟2號窟左壁 (72)
圖88 千佛洞石窟3號窟全景 (72)
圖89 千佛洞石窟3號窟佛像墨書題記 (74)
圖90 千佛洞石窟3號窟影塑坐佛 (74)
圖91 千佛洞石窟3號窟影塑坐佛 (74)
圖92 千佛洞石窟4號窟全景 (75)
圖9
展開全部

甘肅中小石窟調查報告(天水卷)(精)/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 節選

緒論   古代甘肅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咽喉要地,也是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必經之處,外來佛教石窟藝術*早也是經由這里進人中原內陸和南方地區的。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由無數信徒、高僧開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寺猶如一顆顆明珠散布在從河西走廊到隴東高原、從河湟谷地到隴南山區的整個隴原大地上,甘肅成為中國石窟藝術延續時間*長、保存類型*豐富、分布區域*廣泛的省份,也是其文化中與長城、彩陶、漢簡同等重要的文物資源之一,對于研究外來佛教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與交流、古代絲綢之路的發展與變遷、佛教思想和藝術傳承與演變、古代各民族融合與遷徙等課題意義重大,價值頗高。同時,由于歷史戰亂、自然災害、環境變遷、行政建制變化、人為破壞等各種因素影響,甘肅境內這些分布于荒郊野僻的中小石窟寺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和保護,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保護壓力,其本身消失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有鑒于此,2003年起,甘肅省文物局組織敦煌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分別承擔起甘肅省境內西部和東部地區中小石窟的調查任務,對甘肅境內的中小石窟寺展開一次全面、系統地調查工作,以期徹底搞清這些石窟寺的現狀,為下一步保護管理措施的改進和完善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接到任務后,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在自身工作非常繁重的情況下,由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董玉祥先生做業務指導,魏文斌副所長具體負責,先后抽調孫曉峰、唐沖、董廣強、項一峰、臧全紅、孫永剛、鄭國穆等多名骨干業務人員,自2003年11月起,在3年時間內,十余次組成石窟調查小組,系統地對天水、隴南、平涼和慶陽境內中小石窟寺展開野外調查活動,其中重點調查了天水市麥積區仙人崖石窟,甘谷縣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隴南市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八峰崖石窟,徽縣佛爺臺石窟、廣佛寺石窟、真空寺石窟;平涼市莊浪縣陳家洞石窟、云崖寺石窟、大寺石窟,涇川縣王母宮石窟、羅漢洞石窟、丈八寺石窟,華亭縣石拱寺石窟;慶陽市鎮原縣石空寺石窟、玉山寺石窟,合水縣蓮花寺石窟、馬勺場石窟、張家溝門石窟、李家莊石窟、安定寺石窟、保全寺石窟、千佛砭石窟、楊華寺石窟等,共計37處,取得了比較翔實的**手資料。2012年7月間,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再次組織臧全紅、張銘、馮學斌等業務人員,對隴南、天水、平涼、慶陽境內未列人調查計劃的一些小型石窟寺進行了補充調查,填補了前次調查中的一些缺憾。在此期間,調查組成員先后在相關學術雜志上發表石窟調查簡報9篇,相關研究文章7篇,出版《水簾洞石窟群》調查報告,做專題石窟寺調查匯報2次。此外,除順利完成省文物局指定的調查任務外,孫曉峰、段一鳴、唐沖、項一峰、劉莉、張銘等部分參與這項工作的同志還利用項目和相關課題調查機會,甚至以自費方式,結合相關文獻、文物普查資料,通過實地走訪,并在當地文博工作者的配合下,對未列人調查名單的20余處石窟寺也進行了系統考察和記錄,取得了寶貴的**手資料。在此過程中,我們得到了甘肅省文物局和相關縣、區文物主管部門及博物館同仁的大力配合和無私幫助。   由于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申遺、業務人員調動、進修學習等各種外界因素干擾,整個調查工作前后持續了近十年時間,后期相關調查資料整理工作始終未列人議事日程。2015年8月,在甘肅省文物局的主持下,中小石窟調查報告編寫工作再次啟動,調整后的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領導班子對此也十分重視,從方方面面對參與此項工作的業務人員提供了有力支持。2016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管理,石窟基礎資料整理和調查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在李天銘所長主持下,原則上以此前參與這項工作的同志為主,由孫曉峰研究員具體負責,經編撰調查報告的諸位同事反復討論研究,并結合此前所做工作和甘肅東部各市區石窟寺分布的具體情況,擬將甘肅東部地區中小石窟調查報告編成4冊,即天水、慶陽、平涼、隴南各1冊,力圖通過文字、圖版、圖紙等內容客觀全面地向讀者介紹上述區域內的中小石窟寺現狀,拋磚引玉,期冀更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來共同關注和保護這些珍貴的古代宗教文化遺存,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   **章天水境內中小石窟寺概況   **節天水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   天水地處渭河上游,古稱秦州,境內峽谷眾多,河流縱橫,植被茂密,氣候濕潤,素有“隴上江南”的美譽。其地理位置東鄰長安,南通巴蜀,西控隴右,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和商貿中心之一(圖1)。從地形地貌上看,天水地處隴中黃土高原與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北緯35°05'~35°10',東經103°35'~106°44',境內地域總面積約1.43萬平方千米,下轄二區(秦州、麥積)五縣(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張家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上大部分區域屬于黃土丘陵溝壑區,具體又可以劃分為山地、丘陵和河谷三大類型,其中境內山地以隴山和秦嶺山系為主,主要分布在麥積、秦州兩區南部,清水、張家川縣城以東一線。丘陵主要分布在武山、甘谷縣渭河以北,秦州、麥積區藉河以北,清水、張家川縣城以西區域,區內黃土梁蜿蜒起伏,寬約數十米至百余米不等。河谷地帶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經過的武山、甘谷、秦安、麥積、秦州等縣(區)境內,其兩側以農耕經濟為主,村鎮密集、人口眾多,自古以來就是古代交通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984年,武山縣鴛鴦鎮西南骨頭溝發現一件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在地質上屬晚更新世,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天水已經有人類活動。考古發掘證明,以秦安大地灣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距今1萬~3800年,考古界、史學界一致認為其至少是仰韶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秦人的崛起是春秋戰國時期天水歷史上意義*深遠的事件,據史料記載,贏秦先祖在商周之際遷居于今甘肅禮縣境內的西漢水上游一帶,在與西戎諸部的爭奪中逐漸發展、壯大、立國,設立了中國歷史上*早的邦、冀二縣。到秦穆公統治時期,秦已“益國十二,開地千里”②,完全控制了甘肅東部。戰國中期以后,秦國順應歷史潮流,大力推行社會改革,通過商鞅變法迅速完成了從農奴制向封建制的轉化,國力也因此空前強盛,*終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統一六國大業。統一后的秦王朝為強化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邦縣改稱上邦,隸屬隴西郡,治設狄道(今臨洮縣),下轄狄道、上邦、冀縣、西縣、臨洮、下辨等縣。   西漢初年,天水建置仍沿秦制。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從隴西郡分置天水郡,天水郡治設平襄(今通渭縣或靜寧縣),下轄冀縣、成紀、顆道等16縣。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成紀人隗囂割據隴右諸郡、縣。東漢重新統一中國后,天水郡更名漢陽郡,治設冀縣(今甘谷縣東南),下轄13縣。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大量氐、羌等部眾被東漢政府遷人隴右及關中地區,民族矛盾也不斷加劇。隨著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東漢政權瓦解,魏、蜀、吳三分天下,漢陽諸郡亦歸于魏,天水一帶亦成為魏、蜀交兵的主要戰場。西晉泰始五年(269年),合雍州隴西、天水、南安、略陽、武都及涼州金城、梁州陰平等七郡置秦州,州治設冀縣。不久后廢置,太康七年(286年)再立秦州。西晉末年,隨著“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相繼爆發,天水一帶成為氐、羌、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政權爭奪的主要戰場,給當地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東晉時期,這一帶又成為前趙、后趙、前秦、前涼、仇池、后秦、西秦、大夏等割據政權爭奪的區域,境內人口遷徙頻繁。這種局面直到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控制秦州后才得以改變,同時北魏廢上邦縣為鎮,將州治西移于藉水(今藉河)與濛水(今羅玉河)匯合處的谷地(今秦州區城區),并避道武帝拓跋珪名,改上邦為上封_。北魏統治后期,秦州地區民族矛盾依然十分尖銳,特別是正光五年(524年)爆發的以莫折大提為首的關隴起義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北魏政權的統治,并*終導致北魏滅亡。在鎮壓隴東起義中崛起的以宇文泰為首的關隴軍事集團掌控了西魏政權,他全面推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使西魏迅速轉弱為強,為此后北周政權滅北齊,以及隋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隋王朝建立后,在隋文帝楊堅的統治下,天水社會、人口和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商業等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氐、羌、鮮卑、匈奴、羯、敕勒、柔然、雜胡等少數民族在歷史大變革中逐漸融合、同化,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隴右也成為天下聞名的富庶之地。唐朝建立不久,將天水郡改秦州,同時對這一帶的建置也做了較大調整。“安史之亂”爆發后,世居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權趁唐軍內調之際攻占了隴右,其所推行的部落制政策使隴東南一帶的社會經濟嚴重倒退,一直到大中三年(849年),唐軍才利用吐蕃內亂收復了包括秦州在內的“三州七關”。   晚唐五代時期,由于岐王李茂貞父子割據秦州以及當時北方各政權之間的戰爭,秦州社會經濟再次受到嚴重影響。北宋建立之初即面臨遼和西夏的威脅,秦州一帶成為抵御西夏的邊防重鎮,地位日益重要,成為北宋王朝重點經營的地區之一。但受實力所限,北宋政權只能在軍事上采取守勢,沿清水、張家川、麥積、甘谷、秦安一線修筑了大量堡寨,以強化地方統治,當地社會經濟也有所恢復與發展。南宋建立后,秦州成為抗金前線,紹興十六年(1146年),宋金議和,秦州之半歸金。雙方大致以今秦州區皂郊鎮、麥積區馬跑泉鎮和吳砦鄉一線為界,以南歸宋,以北屬金。但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雙方之間的戰事基本未停,給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隨著蒙古的崛起及其統一全國,秦州也改屬陜西行省鞏昌總帥府,下轄成紀、秦安、清水3縣,但民族壓迫、宗教紛爭、社會變革等各種問題依然不斷。明王朝建立后,行政管理體制有了新變化,在省以下實行府、州、縣制,并輔以軍事上的衛所,當時秦州屬陜西布政司鞏昌府。這一時期由于屯田和內地人口的大批遷人,政局穩定,天水社會經濟有所恢復,但與內地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清朝建立后,建置沿襲明制,分省、府(州)、縣(州)三級,康熙八年(1669年),陜甘分省,秦州屬甘肅鞏昌府,后又升格為直隸州,轄秦安、清水、兩當、徽縣、禮縣5縣,寧遠(今武山縣)、甘谷仍屬鞏昌府管轄。這一時期,雖然秦州社會經濟進人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但與東部地區相比,差距則進一步擴大。   正是由于上述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和民族構成等因素,天水成為外來佛教文化進人中國較早的地區之一。根據文獻記載,早在西晉時期就有高僧在秦州境內弘揚佛法,且在當地氐、羌等民族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姚秦政權建立后,在皇權支持下,關隴一帶佛教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麥積山作為隴右名勝,可能已經開始了*初的窟龕開鑿和佛教傳播活動。此后,又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的不斷開鑿和修繕,成為隴右地區*具影響力的佛教藝術中心。同時,天水作為中國西北地區歷史上連接河西與關中地區的交通和軍事重鎮,長期處于一種動蕩不安的狀態,這為佛教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歷來注重禪修和開窟造像的北方地區,石窟寺開鑿成為一種社會各階層民眾進行宗教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天水作為佛教傳播的主要區域,自南北朝以來,石窟寺開鑿活動始終沒有停止,甚至延續至明清時期。整體上看,其呈現出一種相對集中的分布態勢;從大的時間段上看,主要集中在南北朝、隋唐、兩宋和明清四個歷史時期;從區域分布上看,則集中分布于麥積山石窟周邊和甘谷、武山境內的渭河兩岸,其他縣區亦有零星分布。   第二節天水境內石窟寺遺存概述   天水市境內石窟寺遺存數量眾多,在分布范圍、開鑿時間、窟龕屬性等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征。   從分布范圍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區域:一是以麥積山石窟為中心的渭河支流永川河上游秦嶺山系小隴山支脈的群山重嶺之中。主要有位于麥積山附近的草灘村羅漢崖上的豆積山石窟,麥積鎮灘子村附近的千佛洞石窟(圖2),利橋鄉利橋村佛洞溝內的朝陽洞石龕(圖3)。二是以甘谷縣大像山石窟為中心的渭河上游石窟群,均分布于渭河南岸的甘(谷)洛(今武山洛門鎮)公路南側崖壁之上,主要有顯龍洞石窟、老君洞石窟(圖4)、馬務寺石窟、華蓋寺石窟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密交叉滚子轴承厂家,转盘轴承,YRT转台轴承-洛阳千协轴承 | 艺术涂料_进口艺术涂料_艺术涂料加盟_艺术涂料十大品牌 -英国蒙太奇艺术涂料 | 优宝-汽车润滑脂-轴承润滑脂-高温齿轮润滑油脂厂家 | 科研ELISA试剂盒,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昆虫_植物ELISA酶免试剂盒-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奇酷教育-Python培训|UI培训|WEB大前端培训|Unity3D培训|HTML5培训|人工智能培训|JAVA开发的教育品牌 | 空气能采暖,热泵烘干机,空气源热水机组|设备|厂家,东莞高温热泵_正旭新能源 | BHK汞灯-百科|上海熙浩实业有限公司 | 贴片电感_贴片功率电感_贴片绕线电感_深圳市百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真空滤油机_润滑油全自动滤油机_高效真空滤油机价格-重庆润华通驰 | 商标转让-商标注册-商标查询-软著专利服务平台 - 赣江万网 | 超声骨密度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人体成分分析仪厂家/品牌/价格_南京科力悦 | 长信科技产业园官网_西安厂房_陕西标准工业厂房 | 农业仪器网 - 中国自动化农业仪器信息交流平台 | 塑钢件_塑钢门窗配件_塑钢配件厂家-文安县启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纸箱抗压机,拉力机,脂肪测定仪,定氮仪-山东德瑞克仪器有限公司 | 磁力加热搅拌器-多工位|大功率|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司乐仪器官网 | pH污水传感器电极,溶解氧电极传感器-上海科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真空乳化机-灌装封尾机-首页-温州精灌 | 分轨 | 上传文件,即刻分离人声和伴奏 |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青岛球场围网,青岛车间隔离网,青岛机器人围栏,青岛水源地围网,青岛围网,青岛隔离栅-青岛晟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入口_论文查重免费查重_中国知网论文查询_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 油冷式_微型_TDY电动滚筒_外装_外置式电动滚筒厂家-淄博秉泓机械有限公司 | 芜湖厨房设备_芜湖商用厨具_芜湖厨具设备-芜湖鑫环厨具有限公司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档案密集架_电动密集架_移动密集架_辽宁档案密集架-盛隆柜业厂家现货批发销售价格公道 | 对照品_中药对照品_标准品_对照药材_「格利普」高纯中药标准品厂家-成都格利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企典软件一站式企业管理平台,可私有、本地化部署!在线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移动办公OA管理系统|HR人事管理系统|人力 | TPE塑胶原料-PPA|杜邦pom工程塑料、PPSU|PCTG材料、PC/PBT价格-悦诚塑胶 |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广西雅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西子馋火锅鸡加盟-太原市龙城酉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价格_PAM_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厂家-河南泰航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温州中研白癜风专科_温州治疗白癜风_温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温州哪里治疗白癜风 | 原色会计-合肥注册公司_合肥代理记账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 | 活性氧化铝球|氧化铝干燥剂|分子筛干燥剂|氢氧化铝粉-淄博同心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普辉律师事务所官网_北京律师24小时免费咨询|法律咨询 |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_测土配方施肥仪_土壤养分检测仪-杭州鸣辉科技有限公司 | 儋州在线-儋州招聘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儋州综合生活信息门户! | 玻纤土工格栅_钢塑格栅_PP焊接_单双向塑料土工格栅_复合防裂布厂家_山东大庚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今日娱乐圈——影视剧集_八卦娱乐_明星八卦_最新娱乐八卦新闻 | 合肥升降机-合肥升降货梯-安徽升降平台「厂家直销」-安徽鼎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卫浴散热器,卫浴暖气片,卫生间背篓暖气片,华圣格浴室暖气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