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礦山創傷基礎醫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924583
- 條形碼:9787565924583 ; 978-7-5659-2458-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礦山創傷基礎醫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內容簡介
《礦山創傷基礎醫學》分冊的寫作團隊,由華北理工大學(原華北煤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的專家學者組成。寫作團隊成員長期從事礦山創傷基礎醫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寫作經驗;在寫作內容上,針對礦山創傷的常見病因和發病經過、發病機制與機體的變化,根據傷員體內所經歷的復雜病理生理過程,提出防治原則;在寫作過程中,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精心選編、章章推敲、節節斟酌,精益求精,力求使本書能夠反映礦山創傷基礎醫學的現代理論和近期新研究成果,以期為從事礦山創傷救治的廣大醫務人員提供一冊具有優選性、科學性、知識性、可讀性、實用性的參考書。
礦山創傷基礎醫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目錄
目錄
**章 礦山創傷概述1
**節 礦山創傷的常見病因1
一、直接致傷因素 1
二、間接致傷因素 2
第二節 礦山創傷的傷情特點2
一、常以多發傷和復合傷形式出現 2
二、傷勢嚴重,多伴有創傷失血性休克 3
三、開放性損傷較多,傷口污染嚴重 3
四、合并癥嚴重 3
五、發生率高 3
第三節 礦山創傷的發病學特點3
一、礦山創傷后常見的基本病理過程 3
二、因果轉化 4
三、損傷與抗損傷反應 5
四、局部與整體 6
第二章 創傷與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7
**節 水鈉代謝紊亂 7
一、正常水鈉代謝 7
二、水鈉代謝的調節 9
三、水鈉代謝紊亂的分類 10
第二節 脫水10
脫水 10
第三節 水腫15
一、水腫發生的機制 15
二、水腫的表現特征 18
三、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19
四、肺水腫 19
五、腦水腫 20
第四節 擠壓綜合征與高鉀血癥23
一、正常鉀代謝 23
二、擠壓綜合征與高鉀血癥 23
第五節 復食綜合征與低磷、低鎂、低鉀血癥25
一、低磷血癥 25
二、低鎂血癥 26
三、低鉀血癥 27
第三章 創傷后的酸堿平衡紊亂32
**節 酸堿物質的來源及平衡調節32
一、酸和堿的概念 32
二、體液酸堿物質的來源 33
三、酸堿平衡的調節 33
第二節 酸堿平衡紊亂的分類及常用檢測指標36
一、酸堿平衡紊亂的分類 36
二、常用酸堿指標及意義 37
第三節 單純型酸堿平衡紊亂39
一、代謝性酸中毒 39
二、呼吸性酸中毒 42
三、代謝性堿中毒 44
四、呼吸性堿中毒 47
第四節 混合型酸堿平衡紊亂49
一、雙重型酸堿失衡 49
二、三重型混合型酸堿平衡紊亂 50
第五節 酸堿平衡紊亂的判定50
一、看pH,判斷酸堿平衡紊亂的性質 51
二、看病史,判斷酸堿平衡紊亂的類型 51
三、看代償調節規律,判斷單純型或混合型酸堿平衡紊亂 51
四、看AG值,判斷是否存在三重型酸堿平衡紊亂 52
第四章 礦山創傷與缺氧54
**節 概述54
一、常用的血氧指標 54
二、缺氧的類型 55
第二節 礦山創傷與缺氧56
一、瓦斯、煤塵爆炸 56
二、火災 57
三、煤與瓦斯突出 57
四、透水 57
五、頂板冒落與沖擊地壓 58
第三節 低張性缺氧58
一、原因 58
二、血氧變化的特點及缺氧的機制 59
三、呼吸系統的變化 59
四、循環系統的變化 60
五、血液系統的變化 62
六、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 62
七、消化系統與物質代謝的變化 63
八、組織細胞的變化 63
九、低張性缺氧代償反應的分子機制 64
第四節 血液性缺氧66
一、原因 66
二、血氧變化的特點及缺氧的機制 67
三、機體的代償性反應與損傷性變化 67
第五節 循環性缺氧67
一、原因 67
二、血氧變化的特點及缺氧的機制 68
第六節 組織性缺氧68
一、原因 68
二、血氧變化的特點及缺氧的機制 69
三、機體的代償性反應與損傷性變化 69
第七節 缺氧與疾病70
一、急性高原病 70
二、慢性高原病 71
三、影響機體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2
第八節 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72
一、去除病因 72
二、氧療 72
三、氧中毒 73
第五章 礦山創傷與體溫異常76
**節 體溫及其調節76
一、體溫概況 76
二、機體的產熱與散熱 77
三、體溫調節機制 78
第二節 礦難與體溫過低(凍僵)80
一、病因與分類 80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80
三、治療原則 81
第三節 工礦冷傷82
一、致傷原因與分類 82
二、凍結性冷傷(或稱凍傷) 83
三、非凍結性冷傷 85
第四節 發熱86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86
二、發熱的時相及熱代謝特點 88
三、發熱機體代謝與功能的變化 89
四、發熱的生物學意義 90
五、發熱的處理原則 90
第六章 創傷性休克93
**節 主要病因93
第二節 病理生理學變化94
一、微循環變化 94
二、血液流變學變化 96
三、組織細胞的變化 97
第三節 基本發病機制99
一、神經機制 99
二、體液機制 99
三、細胞機制 100
四、炎癥機制 101
五、氧化應激機制 102
第四節 主要器官功能、代謝變化103
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改變 103
二、心臟功能的改變 103
三、腎功能的改變 103
四、肺功能的改變 104
五、肝和胃腸功能的改變 104
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105
第五節 基本防治原則105
一、病因學防治 105
二、發病學治療 105
第七章 創傷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108
**節 概述108
一、主要病因 108
二、常見誘因 109
第二節 主要發病機制 110
一、凝血系統強烈激活 111
二、抗凝系統功能抑制 112
三、繼發性纖溶激活及亢進 113
四、細胞因子的作用 113
第三節 主要臨床表現 114
一、出血 115
二、器官功能障礙 116
三、休克 117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117
第四節 分期與分型118
一、分期 118
二、分型 120
第五節 病理生理學防治基礎121
一、防治原發性疾病 121
二、生命支持治療措施 121
三、對癥治療 121
第八章 創傷與缺血再灌注損傷123
**節 概述123
第二節 基本發生機制124
一、自由基的作用 124
二、鈣超載 126
三、白細胞的作用 127
四、無復流現象 128
第三節 病理生理學防治基礎129
一、盡早恢復血流 129
二、控制再灌注條件 129
三、改善缺血組織的代謝 129
四、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129
五、抑制炎癥反應 129
六、缺血預適應和缺血后適應 130
第四節 展望130
第九章 礦山創傷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33
**節 概述133
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33
二、常見病因 134
第二節 發病機制135
一、缺血-再灌注損傷 135
二、感染與內毒素損傷 135
三、炎癥失控性損傷 136
四、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136
第三節 病理改變137
一、病理解剖學改變 137
二、病理生理學改變 137
第四節 分期和臨床表現138
第五節 防治原則138
一、積極治療原發病,對癥治療 138
二、改善通氣和組織供氧,迅速有效地糾正低氧血癥 139
三、控制感染 139
四、ARDS藥物治療的新進展140
第十章 創傷感染142
**節 創傷感染的特點142
一、病原體的來源及入侵途徑 143
二、創傷感染的特點 144
第二節 創傷感染的常見病原體145
一、創傷化膿性感染細菌 145
二、創傷厭氧性感染細菌 148
三、創傷腸源性感染細菌 150
四、創傷感染常見真菌 151
五、創傷感染常見病毒 152
第三節 創傷感染的影響因素 155
一、細菌的毒力 155
二、細菌的侵入數量 157
三、受傷部位 157
四、機體的防御能力 158
五、醫療救治措施的影響 160
第四節 創傷感染的常見類型 160
一、外科部位感染 160
二、健康護理相關感染 160
第五節 創傷感染的預防 161
一、傷員感染預防措施 161
二、醫源性感染的預防措施 161
第十一章 腸屏障功能的損傷與保護 165
**節 腸道組織結構的特點與屏障功能 165
一、腸黏膜機械屏障 165
二、腸道化學屏障 168
三、腸道免疫屏障 169
四、腸道生物屏障 171
五、腸黏膜的血液循環及其對腸道黏膜屏障的影響 173
六、腸道屏障功能的調節因素 174
第二節 腸屏障功能障礙 175
一、燒傷、創傷與腸屏障功能障礙 175
二、長期饑餓狀態下腸道屏障功能變化 177
第三節 腸源性內毒素血癥177
一、腸道通透性增加 178
二、細菌移位與腸源性感染 178
三、腸源性內毒素血癥 179
四、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79
第四節 腸黏膜的保護 180
一、修復、保護腸上皮細胞功能 180
二、恢復、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180
第十二章 饑餓對機體的影響 183
**節 概述 183
第二節 體內能源物質的儲備與消耗 184
一、體內能源物質的儲備與代謝 184
二、各器官的代謝方式 185
三、體內能源物質的消耗 185
第三節 饑餓對機體的影響 186
一、神經-內分泌的變化 186
二、消化系統的變化 187
三、免疫系統的變化 187
四、呼吸系統的變化 187
五、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188
六、泌尿系統的變化 188
七、體液平衡的變化 188
八、饑餓性酮癥 189
第四節 饑餓的結局與自救 190
一、死亡 190
二、饑餓的自救 190
第五節 獲救后的恢復 191
一、能量補充 191
二、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191
三、控制感染 191
第六節 復食綜合征 192
一、低磷血癥 192
二、低鉀血癥 193
三、低鎂血癥 194
四、維生素B1缺乏 194
五、循環充血 195
六、高糖血癥 195
七、復食綜合征的防治關鍵 195
第七節 禁食對機體的益處 195
一、概述 196
二、禁食引起有益作用的機制 196
第十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202
**節 病因和發病經過 202
一、病因 203
二、病程 203
三、臨床特征 203
第二節 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 205
一、全身炎癥反應失控 205
二、腸源性內毒素血癥 206
三、缺血-再灌注損傷 208
四、血管內皮損傷與微循環灌注障礙 208
五、細胞凋亡 209
六、能量代謝障礙 209
第三節 多器官衰竭時機體的變化 209
一、呼吸功能障礙 209
二、腎功能障礙 210
三、肝功能障礙 210
四、胃腸道功能障礙 211
五、心功能障礙 211
六、免疫功能障礙 212
七、凝血功能障礙 212
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212
九、腎上腺功能障礙 213
第四節 多器官功能障礙的防治原則 214
一、防治原發病 214
二、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214
三、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 214
四、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 214
五、良好的代謝支持 214
六、免疫治療 214
七、連續性血液凈化 215
中英文專業詞匯對照索引 217
礦山創傷基礎醫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簡介 袁聚祥,曾任華北煤炭醫學院院長,華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現任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華北理工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原煤炭部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匈牙利佩奇大學名譽教授。任中華預防醫學會煤炭系統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煤炭教育協會副理事長,河北省健康管理學會副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56名,博士研究生12名。發表論文170篇,其中被SCI收錄36篇。主編國家規劃教材3部,出版專著5部,承擔國家項目、行業項目和地方項目20余項,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 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流行病學,包括對煤礦工人健康危害嚴重的職業病和工作有關疾病的防治工作。首次提出了塵肺流行病學的概念,創建了塵肺流行病學學科,培養了第一批塵肺流行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此基礎上,針對行業和地方的需要,對鋼鐵、煤炭和石油行業的職業病和工作有關疾病進行了職業流行病學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煤礦職業流行病學專著,為我國煤炭等行業制定職業病防治策略,預防職業病的發生,延緩職業病患者的病情,保護工人健康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和一手資料。 分冊主編簡介 張宇新,男,1966年12月出生,漢族,山東濟南人;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華北理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河北省解剖學會理事、河北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學版》主編,河北省慢性疾病基礎醫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近年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參編教材5部。 門秀麗,女,1968年7月出生,漢族,河北唐山人;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省級教學名師,病理生理學系主任,河北省生理科學會理事,《醫學研究雜志》《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審稿專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科研及教學成果獎3項,近年發表論文40余篇,副主編、參編教材5部。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