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寫給L的十二封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2276
- 條形碼:9787020172276 ; 978-7-02-01722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L的十二封信 本書特色
情感滿溢之作,為之動容。讀過的蔣勛中*喜歡的一本。——PASSMEBY 關于學習愛的靜默的備注。沒有經歷過的人也許只會被濃情淹沒了作者對愛的關系的思考。——A Story Teller 文字非常相當美麗,情書這樣子寫,夠真實,夠自我。一站站行走、感悟,很輕易將人帶入作者那種心情氛圍,即一個人時的孤寂與思念。書完成,一個承諾兌現,心事了結,或者愛這件事,除了本人,與任何人都的確毫無關系,即便是那個愛著的對象。——Eyes 無法說明白看過書后受到的震動和啟迪,我所有的修辭和贊美都是多余,關于愛,關于美,關于信仰和永恒,都在書里了。——Byrd 心中滿滿的愛意從筆端流出,溫暖攝人心魂。——石四 關于獨立的自我構建以及孤獨在一段戀情中的意義,蔣勛啟發了我很多。幻想與否,我樂意承認這樣“類完美”的戀人是可以存在的。這樣的存在*能幫助我們一步不落地向自己真正的使命跋涉,不畏嚴寒和困苦。我很幸運在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心中有參照可想。——香檳鐵皮屋 讀了幾篇覺得慎重,字句斟酌。里面的愛得很厚重辛苦,但是不狹隘不偏激,很令人驚訝,甚至令人敬佩了。——愛綠莓
寫給L的十二封信 內容簡介
《寫給L的十二封信》是蔣勛“日常功課”系列,在藝術之旅中認識愛的本質。從八里、阿姆斯特丹、巴黎、羅馬、到翡冷翠、威尼斯、柬埔寨,從島嶼、街角、平原、廢墟到三萬英尺的高空……每一個地點都承載著行旅的念念情思。十二封信,只給一個人的特定私語,在書寫中重溫青春的悸動、欲望的升騰和愛的綿延,每一個字里都能看到生命的覺醒企盼。這十二封信情感真摯又熱烈,它坦然又謹慎地探討了愛與欲望在人一生中的意義,試圖跨越時間實現與新世代年輕人的情感交流。“每一個個體是獨立而且自由的,只有充分了解獨立與自由的重要,才有可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健全地愛其他的人,才可能在這樣健全的愛中樹立新世紀的道德。”L是TA,是你,是我,每個人都需要用一生去體悟愛、認識愛。 情感滿溢之作,為之動容。讀過的蔣勛中*喜歡的一本。——PASSMEBY 關于學習愛的靜默的備注。沒有經歷過的人也許只會被濃情淹沒了作者對愛的關系的思考。——A Story Teller 文字非常相當美麗,情書這樣子寫,夠真實,夠自我。一站站行走、感悟,很輕易將人帶入作者那種心情氛圍,即一個人時的孤寂與思念。書完成,一個承諾兌現,心事了結,或者愛這件事,除了本人,與任何人都的確毫無關系,即便是那個愛著的對象。——Eyes 無法說明白看過書后受到的震動和啟迪,我所有的修辭和贊美都是多余,關于愛,關于美,關于信仰和永恒,都在書里了。——Byrd 心中滿滿的愛意從筆端流出,溫暖攝人心魂。——石四 關于獨立的自我構建以及孤獨在一段戀情中的意義,蔣勛啟發了我很多。幻想與否,我樂意承認這樣“類完美”的戀人是可以存在的。這樣的存在*能幫助我們一步不落地向自己真正的使命跋涉,不畏嚴寒和困苦。我很幸運在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心中有參照可想。——香檳鐵皮屋 讀了幾篇覺得慎重,字句斟酌。里面的愛得很厚重辛苦,但是不狹隘不偏激,很令人驚訝,甚至令人敬佩了。——愛綠莓
寫給L的十二封信 目錄
[新版序]《寫給L的十二封信》二十年001
[2010經典版序]欲愛是走向疼痛的開始010
在Ly’s M要離開的時候017
你一定無法想象——029
我們的愛沒有血緣039
關于中世紀049
從遙遠的地方來059
帝國屬于歷史,夕陽屬于神話073
水和麥子與葡萄都好的地方083
叫作亞諾的河流103
憂傷寂寞的一張臉117
肉身覺醒133
在波希米亞的時候159
Ly’s M,我回來了169
尾聲185
[2010經典版評述]如傷口如花,愛情兀自綻放阮慶岳188
寫給L的十二封信 節選
關于中世紀 ··· 今天去了一家Internet Café。在叫作瑪黑區的東邊,一間十九世紀末鑄鐵的老建筑里,一樓是咖啡店,閑置著一些桌椅,墻上陳列著一個年輕畫家的作品,以油料和沙土混合,畫面看起來像一種曠野和廢墟,使我想起德國的Kiefer,只是氣魄小了一些。 一樓的大廳設置了銀幕、投影機,有歌者和詩人演唱或朗誦詩作。在喝咖啡的客人彼此交談喧嘩的聲音中,陸續聽到詩人和歌者片段不易辨認的一些單字:憂愁、青春、美麗或愛…… 一些人類在幾千年的詩句中重復著,卻似乎仍然沒有真正完全了解的單字。 Ly’s M,我覺得距離你如此遙遠,仿佛我曾經具體觸摸擁抱過的身體,都轉換成抽象的思維;我們可以長久這樣抽象地去愛戀或思念一個人嗎? 我在充滿了現代感的Internet Café里用古老的書寫方式給你寫信,年輕和我同去的T已經跑上三樓,在網絡上查詢他的電子郵件了。 也許,不是書寫內容改變了,而是書寫的形式改變了。 我用古老的方式書寫下的愛或憂愁,裝在信封里,貼上郵票,經過好幾天的遞送,*后交到你手中,和你打開電腦,在很短的時間和世界各個角落的愛或憂愁的溝通,會有很大的不同嗎? 人類依然寂寞著,憂愁著,渴望愛與被愛,從那古老的在樹皮、動物的甲骨上書寫的年代,一直到今天,可以快速地在網絡上交換寂寞與愛的訊息。內容或許并無改變。 Ly’s M,在你長時間耽讀著網絡上的訊息,傳送著你欲望的寂寞,你也迅速接收到來自雅典的、洛杉磯的、世界各地的寂寞,是否,你可以借此更充實了愛與被愛的渴望? 我無時無刻不渴望著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容貌,感覺到你的存在,擁抱你與依靠你。渴望我的聲音和書寫可以更快速地使你知道;在這個科技的城市,愈來愈多設置了網絡傳輸系統的咖啡店或商店,滿足人們“渴望”的速度。 但是,我不確定,我的“渴望”,是否應該尋找更緩慢的傳送方式。如同我古老的書寫與圖畫,可以在渴望你的同時有更多思維,更多眷戀的細節,可以借由這些書寫與圖像,使可能變得抽象的概念重新有了具體的內容。 Ly’s M,我用古老的書寫,努力使我對你的愛有更多具體的細節。 在電子的訊號里,愛將如何被詮釋?寂寞將如何被安慰,渴望將如何被傳遞? Ly’s M,電腦的熒幕視像里我找不到我曾經經驗過的你的頸部到肩膊到背肌微微起伏,一直到精細變化的腰際那一根不可取代的美麗的線條。 也許,快速的資訊,降低了愛與渴望的重量,減少了眷戀與思念豐富的細節與質感。 Ly’s M,我在浩瀚的時間與空間里渴望你,如同數億世紀以來星空的對話,我對你的愛遙不可及,渴望也遙不可及,我珍惜這樣的愛戀與憂愁,仿佛定位成星宿,便要以星際的距離來計算歲月了。 你有次笑著說:洛杉磯的那位警察網友傳輸來了自瀆的畫面。 也許,那不是好笑的畫面罷,為什么,我感覺著欲望如此被輕視糟蹋的深深的悲哀。 我們可以使欲望有更貴重的內涵嗎? Ly’s M,你會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欲望?看待自己在欲望中的寂寞,寂寞時如何用*卑微快速的方式解決欲望?甚至常常混淆著愛與欲望的界限,使欲望混亂著可以更恒久的愛與思念,使欲望變成急速泛濫的訊號,透過*快速的傳輸管道,使城市與城市之間,使國家與國家之間,使孤獨的個體與個體之間,似乎只剩下在各自不能解決的寂寞中泛濫而不可遏止的巨大的欲望的喘息。 那些訊號,即使可笑,仍然是寂寞與渴望被愛的蒼涼的訊號。 在T看完他的電子郵件之后,我說:“我們去中世紀博物館罷。” 這個游客不多的博物館,有一些僻靜的角落,陳列著十二或十三世紀某一個工匠花費數年的時間制作的一塊織毯,一件金屬鑲嵌寶石的精細華麗的盒子,或一件用象牙雕刻出來的有關宗教殉難的故事。 正巧有來上課的小學生。十幾名學生,由一名老師帶著,席地而坐。老師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蓬松的長發,牛仔褲,蓄了胡髭,戴著一只銀耳環,很有耐心地和學生們講解有關中世紀貴族世家的織繡家族徽章,說明這些徽章的重要性。 學生們有些很認真地抄筆記,有些彼此嬉鬧著。一名長發的女生發現老師牛仔褲前襠拉鏈沒有拉好,吃吃笑著,指點給其他學生看。 在這個安靜的博物館,Ly’s M,我想念你,如同人類漫長的手工業時代,用他們的手,制作出精美的器物工具,用他們的手,紡織出美麗的花紋,用他們的手,在木塊上雕鏤出細密的圖案,用他們的手,把金屬敲打出精確的造型,用他們的手,琢磨出燦爛華麗的寶石。Ly’s M,我用手工的書寫思念你。把思念和愛編織成*繁復的花紋,在悠長緩慢的歲月里,很安靜地去完成一件作品,對自己的一生有重要的意義,如同那些原來被粗糙的璞石包裹的晶瑩的玉,經過天長地久的琢磨,才一點一點透露出了它們內在潛藏的光輝;我如此珍惜對你的思念,如同珍惜一片金屬,我必定要有更多的愛,才能在上面鏤刻出更精細繁密、更無瑕疵的故事。 中世紀,也許并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階段,中世紀是人類對自己的手有著深刻信仰的不朽年代。工業革命之后,我們自大驕傲地鄙棄了手工,視手的工作為一種落后,那么,隨著手工而去的也就是生命信仰的價值了罷。 在這科技快速的年代,我愿意在一個安靜的角落以手工書寫的方式記錄、編織、鏤刻、鑲嵌出我全部的愛與思念,我把這樣的思念當成一種信仰,用來完成我自己的生命價值。 Ly’s M,這是一個比故鄉更先進的工業與科技的城市,但是,我仍然找到了這樣安靜的角落,借著窗隙透出的陽光,在我的筆記上書寫我對你的愛。那些窗扇,用彩色的玻璃切割,以鉛條固定,再用手工細細地染繪。在透過光的照射之后,彩色的玫瑰璀璨如珠寶;但是,在那些炫麗的彩色背后,我仍然可以一一閱讀出中世紀人類共同信仰的故事,那些一再被重復的關于生命的故事:預告與誕生,朝拜與歌頌,屠殺與災難,逃亡與祈福,受洗與修道,逮捕與鞭笞,受難與死亡,埋葬與復活…… Ly’s M,年輕的T,拿出了素描本,對著一尊十二世紀的受難木雕像細細描繪了起來。那樣平靜的肉體,微凸的胸肋,微微凸起的小腹,細瘦而有力的手臂,安詳而又有點悲憫的頭,垂掛在胸前。非常潔凈的人體,沒有欲望的夸張,沒有情緒的夸張,卻是以*靜定的方式透視著生命的現象,Ly’s M,我盼望以這樣的方式愛你與思念你。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巴黎
寫給L的十二封信 作者簡介
蔣勛,祖籍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于西安,成長于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著有《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吳哥之美》《少年臺灣》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天地有大美》等,二零二零年九月出版首本散文日歷《蔣勛日歷2021》。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