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6690
- 條形碼:9787208176690 ; 978-7-208-1766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本書特色
·為什么如今經濟政策總是關注繁榮和發展勝過公平和公正? 為什么現代經濟理論誕生在英國? “發明”經濟學的真的是經濟學家嗎? ·近代早期英格蘭經濟史上的一段精彩故事,國家政治與商業世界的復雜互動,挖掘商人對經濟學形成與發展的重大貢獻 ·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蕞新力作,歷史社會學與經濟思想史的碰撞,其他經濟史研究著作曾獲美國社會學會多項圖書大獎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追溯現代經濟思想起源的歷史社會學研究作品。人們通常認為,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視為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標志著近代早期經濟思想的重要轉變——經濟增長高于公平。本書則認為,重商主義和現代經濟思想的基礎應當追溯到《國富論》出版一個多世紀以前英國經濟思維的轉變。在16、17世紀,由于特許公司及其壟斷權力的發展,獨立商人被排除在國家機構和廣泛的貿易領域之外,這種政治地位的邊緣化促使崛起中的商人階層在公共領域出版有關貿易與金融的作品,以影響政府決策。在就各自偏好的政策進行爭論時,一種新的經濟話語體系產生了,即一種強調國家經濟增長和繁榮的話語體系,這為現代經濟學學科搭建了舞臺。本書深入研究了發生在1570年至1720年間的這場經濟思想革命,探討了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如何為公眾就經濟問題展開辯論創造了條件。 本書運用多種跨學科分析方法,將定量分析、比較研究與檔案分析相結合,從制度和社會網絡層面分析了古典政治經濟學興起的根源,揭示了商人、公司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對大眾思想和知識積累的深遠影響,同時闡述了知識與社會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例如社會如何積累關于新領域的知識、不同話題如何進入公共辯論等。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目錄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相關資料
為什么經濟政策總是服務于國家總體增長,使財富和收入越來越多地向上流動,而把分配的公平看作與經濟效率無關的小事?在這項了不起的研究中,埃里克松指出,這種思想不是源于現代的里根經濟學,而是16-18世紀英國商人發明的一種新經濟理論。這個新的論證框架側重于國家繁榮的需要,而不是長期盛行的 “道德經濟”。《貿易與國家》是一本非比尋常的好書,對于理解當下政府吝于提供社會福利這一不同尋常的現象的根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瑪格麗特·索莫斯 密歇根大學社會學系榮休教授 在本書中,埃里克松將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追溯到17世紀英國商人用關于國家和繁榮的宣傳冊子來影響王室的努力。作為一位杰出的歷史社會學家和統計學家,埃里克松提出了關于重商主義和現代經濟思想基礎的全新的、引人注目的觀點。 ——弗蘭克·道賓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打造產業政策》的作者 近代早期英格蘭經濟史上的一段精彩故事。如果你關心金錢,又愛好歷史,抑或喜歡兩者兼而有之的討論,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東印度公司”博客
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 作者簡介
埃米莉·埃里克松,耶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美國社會學會經濟社會學分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網絡、經濟發展、比較歷史社會學等。著有《壟斷與自由貿易之間: 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1757)》《貿易與國家:企業與政治如何重塑經濟思想》。《壟斷與自由貿易之間》曾獲2016年美國社會學會詹姆斯·科爾曼杰出圖書獎、2015年社會科學歷史學會阿蘭·沙林紀念獎等多種獎項。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