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9819
- 條形碼:9787547319819 ; 978-7-5473-198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內容簡介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是揚州大學文學院“大學生通識精品課程”項目成果之一。現代文人小品經歷了晚清民初的緩沖期、從1920年代初中期到1930年代初中期的鼎盛期和1940年代的衰變期三個階段。本書選取了十五位在現代文壇上各種流派中影響較大的散文作家,如魯迅、郁達夫、林語堂、葉圣陶等,并結合時代影響、作家思想傾向和藝術情趣,深入淺出地對各家小品文進行了評析,多有獨到的見解。該書有助于讀者了解現代文人小品這一散文創作支系。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目錄
緒論
** 吳稚暉與游戲文章
第二 劉半農的“淺”與陳源的“清”
第三 魯迅的魏晉文章
第四 周作人的“文抄公”體隨筆
第五 俞平伯典雅小品
第六 廢名文章
第七 郁達夫游記
第八 林語堂小品文及其幽默筆調
第九 鄭逸梅筆記
第十 葉圣陶文學習作小品
第十一 豐子愷生活小品
第十二 朱自清文史隨筆
第十三 錢鍾書幽默小品
第十四 梁實秋的文人雅謔
第十五 王了一的典雅諷刺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節選
緒論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文的國度。中國的散文創作源遠流長,“濫觴于先秦,成型于六朝。然自宋代以來,小品文勃然而興,由古文的蕞爾小邦蔚然而成大國,至晚明而極盛”的小品文是其重要的支流之一。民國年間,許多作家的散文創作其實多少都受到本土的古典散文特別是小品文傳統的影響,而在《浮生六記》等重新標點、沈啟無編《近代散文抄》等選本陸續出版之時,周作人在為它們所作的序跋中,其實已經就晚明小品與新文學之間關系多有闡釋。1932年,他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的演講和隨后出版的同名著作中,都強調了“今次的文學運動,其根本方向和明末的文學運動完全相同”的觀點,這就從歷史譜系的角度為新文學與本土的古典文學傳統建立了聯系。 事實上,作為現代文類之一種的散文,在新文學早期有多種名稱,或稱“美文”,或稱“小品文”,或混稱“小品散文”。胡適1922年所撰《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就曾提及: 這幾年來,散文方面*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的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藏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 就周作人本人來說,他固然是以英國的小品文(Essay)為立論基礎談論“美文”的,他的小品文理論也可能較多受到小泉八云的影響,但周作人的敏銳之處,在于“發現了西方——特別是英國的Essay與中國和日本所設想的小品文的平行不悖”,因此他在后來逐漸轉向晚明小品,即本土散文傳統中與現代思潮較為接近的部分,就是極為自然的事了。照朱自清的看法,“中國文學向來大抵以散文學為正宗;散文的發達,正是順勢”,但現代散文與傳統散文的“精神面目,頗不相同”,所以它也可以認為是對新文學早期“詩,短篇小說和戲劇盛行”的“一種反動”。《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的特別之處,就是一方面確立了散文的正統譜系,而另一方面卻單獨抽出晚明小品,從理論角度奠定了小品文在現代的文壇地位,又與時勢相因應。 大體說來,在經過十余年的自由發展之后,大約在1930年前后,小品文在散文文類中取得了相當獨立的地位,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且有附庸蔚為大國之勢。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同樣稱作小品,郁達夫與郭沫若頗為不同,豐子愷也與沈從文截然有別,而這種差別雖與作者的氣質、個性、文風不可或分,但更與他們各自潛在的身份認同和定位緊密相連。簡而言之,郭沫若、沈從文等人的寫作較少傳統韻味,而郁達夫、豐子愷等人較多保留了傳統的文人風情。因此,從現代小品文流脈之中,還可以析出一支文人小品。
現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作者簡介
施龍,1979年生,安徽明光人,文學博士。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五四文學思潮和自媒體寫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