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6150
- 條形碼:9787561586150 ; 978-7-5615-86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閩地閩籍展開,始于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對閩地少女李寄的書寫,終于當代閩地閩籍女作家、詩人群體的創作,時間跨度將近2000年。既涉及閩地閩籍女性文人的寫作,也涉及閩地閩籍男性文人對女性題材的書寫,還包括非閩籍閩地男性文人對閩地女性的書寫,以此來勾勒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分別論述古代近代、現代、當代三個時段,雖以時間脈絡為框架,但并不對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做面面俱到的論述,而是著重選取擁有創新性的視角介入,發掘作家、作品擁有意義的思想文化和美學價值。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 目錄
上編:古代階段(東晉到近代)
**章 從東晉到唐代:閩文化中的女性鏡像
**節 東晉:李寄和白水素女(即“田螺姑娘”)
第二節 唐代:閩籍文人歐陽詹與太原妓、梅妃
第二章 宋代到清中葉:福建文人文化中的女性鏡像與女性創作
**節 宋代:柳永艷詞中的歌舞藝妓以及錢四娘、林默娘等
第二節 李贄的女性觀
第三節 明清閩地的官宦女眷詩人
第三章 清中葉至民國:西風東漸與近代閩籍知識女性群體
**節 李桂玉與《榴花夢》
第二節 家族女性文學群體
第四章 清中葉至民國:變革中的女性觀念
**節 嚴復的女性觀
第二節 女性知識精英的自覺
本編附錄
中編:現代階段(1917-1949)
**章 冰心
**節 冰心與中國現代文化
第二節 冰心創作中的母性之愛的復雜性
第三節 《相片》的敘事倫理與東方主義
第二章 林徽因
**節 人生軌跡:“穿老鞋走新路
第二節 林徽因詩歌中的愛情、自然與生命
第三節 林徽因的小說:新文學傳統與現代科學思想
第三章 廬隱
**節 廬隱及其文學之路
第二節 廬隱后期的創作新變
第四章 其他現代閩籍女作家
**節 王世瑛、程俊英和高君箴
第二節 艾霞、莫耶等作家
本編附錄
……
下編:當代階段(1949-2020)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 節選
“五四”以前的中國傳統社會,由于兒童本位的缺乏,數千年的中國文學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僅有的幾本兒童讀物例如《二十四孝圖》等,實際上完全是灌輸封建倫理道德、壓抑兒童天性的糟粕之作,因而受到魯迅等現代知識分子的撻伐。“五四”時期登上文壇的高君箴,則以清新的童話故事、純凈的童心和親切的筆觸,率先為長期被嚴肅的成年人文學作品所占據的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清流,高君箴也隨之成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拓荒者。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兒童世界》這本由鄭振鐸、高君箴長期經營的兒童刊物,魯迅在《朝花夕拾》中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拙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1924年,高君箴與丈夫鄭振鐸合作譯述的童話集《天鵝》列入“文學研究會叢書”出版,這部書收錄了幾年來兩人譯述的童話作品共計34篇。書中的童話故事豐富多彩,情節非常富有吸引力,譯文流暢細膩,妙趣橫生,*重要的是這些童話思想單純積極,可以說是一曲充滿了愛與美的贊歌。葉圣陶在該書序言中高度肯定了高君箴、鄭振鐸在兒童文學領域的重大貢獻,并且衷心祝愿他們夫婦二人永遠做一對充滿意趣與童心的“大孩子”,貢獻出更多兒童文學的精品。高君箴在上海神州女校讀書時結識國文課教師鄭振鐸,此時的鄭振鐸也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并且深得編譯所所長高夢旦的賞識。不久前,鄭振鐸因為女方家庭的反對而結束了與女高師學生王世瑛的感情,高君箴卻絲毫不嫌棄鄭振鐸原生家庭的貧寒,反而極為傾慕鄭振鐸豐富的學識和誠摯的人品,因而兩人很快陷入戀愛。加之高君箴的父親極力促成此事,并且煞費苦心地安排了女兒與鄭振鐸的杭州旅行,因而鄭振鐸與高君箴的感情進展非常順利。1923年10月10日,鄭振鐸與高君箴在上海一品香飯店舉行婚禮,胡適、沈雁冰、瞿秋白等各界名人均到場祝賀,沈雁冰、瞿秋白還專門為新人的婚禮刻印了圖章。婚后,高君箴與鄭振鐸琴瑟和諧,成為令人羨慕的一對佳偶。除了繼續進行童話的創作和譯介之外,高君箴還主動承擔起了鄭振鐸助手的工作。在鄭振鐸的諸多學術著作(如《中國文學者生卒考》《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中,高君箴做了大量收集資料、校對書稿的工作,付出了鮮為人知的心血。1929年,在譯作《希臘羅馬的神話與傳說之三——戀愛故事》書前獻辭中,鄭振鐸深情地寫道:“本書獻給我的妻,君箴,她是我的一位重要的合作者,本書是在憶念的情懷里寫成的。”①高君箴一生全力支持鄭振鐸的革命事業。五卅事件發生后,鄭振鐸憤怒地參加上海市“三罷”運動,主辦揭露帝國主義罪行的《公理日報》,高君箴參與了該報校對和發行工作。1927年鄭振鐸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政權機構——上海市民代表會議的工作,“四·一二”政變以后為躲避屠殺不得不遠走歐洲。高君箴支持丈夫的決定,獨自撫養女兒。抗日戰爭期間,鄭振鐸組織“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為了抗日救亡四處奔走,高君箴則苦心經營蘊華閣文具書店(兼營古籍),以其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資助生活困難的文友。戰爭歲月中,鄭振鐸夫婦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1958年10月17日,鄭振鐸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鄭振鐸犧牲后,高君箴遵照丈夫的遺愿,將鄭振鐸長期收藏的數萬冊珍貴圖書、手稿、日記等全部捐獻給國家。其后,高君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繼續從事兒童文學資料的整理工作。新時期以后,年近八旬的高君箴,依靠口述,由其子鄭爾康執筆寫下了數篇回憶鄭振鐸的文章,對于鄭振鐸與魯迅的交往,五卅期間鄭振鐸主編《公理日報》以及抗日期間組織救亡協會、搶救中國珍貴古籍的事跡都有詳細記錄,為后世研究鄭振鐸及中國現代史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脈絡 作者簡介
王宇,女,文學博士,廈門大學“南強重點崗位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高層次人才(A類)、廈門市高層次人才(A類)。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性別與文學、文化研究。曾在美國布朗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訪學、交流、講學。主要學術兼職有福建省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