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精)/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名著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9519
- 條形碼:9787100209519 ; 978-7-100-20951-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精)/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名著譯叢 內容簡介
本書將全球化視為一種社會變革,一個世界經濟、政治、技術、文化整合的綜合過程,并以豐富的研究案例說明語言現象在全球化過程中變得更加復雜和多元。書中提出的許多新概念,如語言的移動性、語言資源、層級性、指向性秩序、多中心性,等等,構成一個與傳統社會語言學理論不同的社會語言學研究路徑。本書對理解全球化不斷深入過程中出現的新的語言現象提供了全新的闡釋視角,是一本了解社會語言學在21世紀新發展的推薦閱讀書目。
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精)/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名著譯叢 目錄
圖片列表
叢書主編前言
前言
致謝
第1章 全球化的批評社會語言學
1.1 挑戰
1.2 兩種范式
1.3 全球化、超多樣性及多語現象
1.4 傳統的緣起
1.5 再論挑戰
第2章 混亂的新型市場
2.1 妮娜的臀部
2.2 社會語言學層級
2.3 指向性秩序
2.4 多中心性
2.5 移動資源的社會語言學
2.6 出售口音
2.7 結論
第3章 本土性、邊緣地區和世界意象
3.1 本土化書寫:一部全球化的坦桑尼亞小說
3.2 本土性和邊緣地區
3.3 邊緣地區的規范
3.4 來自邊緣地區的意象
第4章 語言技能與言語能力
4.1 被修剪的語言技能
4.2 全球化的欺詐語類
4.3 資源的世界
第5章 語言、全球化與歷史
5.1 歷史概念
5.2 高爾夫的世界
5.3 長與短的歷史
5.4.雜亂的商店
5.5 結論
第6章 新舊不平等
6.1 全球化、國家和不平等
6.2 語言、避難和國家秩序
6.3 把移民學習者納入主流
6.4 國家和不平等性的終結?
第7章 反思
7.1 路線圖概述
7.2 邊緣地區的英語:重新審視帝國主義
7.3 結論
尾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后記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
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精)/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名著譯叢 作者簡介
揚·布魯馬特(Jan Blommaert,1961-2021),荷蘭蒂爾堡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語言人類學,社會語言學,話語分析以及非洲研究。布魯馬特教授的研究促進了話語分析與社會語言學的融合,深化了對全球化引發的語言流動的認識;他所提出的“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理論對傳統的社會語言學理論有重大發展。代表性著作有《話語:批評性導論》(2005)、《全球化的社會語言學》(2010)、《民族志、超多元性和語言景觀》(2013)。 趙芃,博士,天津商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選。 田海龍,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語言學會社會語言學分會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特聘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合作教授。曾任《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天津外國語大學語言符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領域包括社會語言學、話語研究、翻譯研究。出版有《語篇研究:范疇、視角、方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批評話語分析:闡釋、思考、應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社會網絡中的話語互動》(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社會語言學新發展研究》(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等學術著作,以及學術譯著《語言與全球化》(商務印書館,2020)。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