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研究——以經濟發展視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0406
- 條形碼:9787568930406 ; 978-7-5689-304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研究——以經濟發展視域 內容簡介
本書由4編21章構成, 實際上是研究有中國西南地區特色, 也反映鄉村振興共同規律的4個問題。從經濟學觀點看, 發展與落后關鍵在制度、機制。具體講, 鄉村振興核心是市場經濟取代中國西南地區農村還廣泛存在的自然經濟及其生產方式。在中國西南地區農村建立市場經濟制、機制, 還涉及其它各方面的問題。該書從經濟學視角, **編中國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建立制度與機制的理論基礎 ; 第二編在中國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如何構建需要的制度與機制 ; 第三編制度與機制如何運行 ; 第四編通過有典型性的鄉村振興案例及其理論評論解決制度、機制如何操作。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研究——以經濟發展視域 目錄
0.1 鄉村振興問題與經濟發展理論學術之間的關系
0.2 為什么要對中國西南地區鄉村振興進行單列研究
0.3 中國西南地區鄉村振興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
0.4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總體框架、主要目標
第1編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的經濟發展的基礎研究
第1章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關鍵是與市場經濟接軌
1.1 經濟學關于發展與市場經濟制度及機制構建的重要觀點
1.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的本質分析
1.3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的策略選擇
第2章 交易成本理論與西南地區鄉村振興制度與機制建構分析
2.1 交易成本理論為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提供了基本遵循分析
2.2 西南鄉村振興中節約交易費用“短板”分析
2.3 西南地區鄉村交易成本節約階段性“熱點”分析
第3章 經濟預期理論是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的牽引
3.1 關于經濟預期理論
3.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的經濟預期分析
3.3 西南地區農村“經濟預期”的策略選擇
第4章 強制性制度變遷理論與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的領導制度與機制建構
4.1 經濟發展中政治(政黨、政府)作用的經濟學觀點
4.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的制度合力結構
4.3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的制度合力障礙分析
第5章 “新結構主義經濟學”與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制度與機制建構路徑
5.1 “新結構主義經濟學”是發展經濟學的創新成果
5.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與“新結構主義經濟學
5.3 新結構經濟學的經濟學方法論革命及其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意義
第2編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主要制度建構研究
第6章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產權制度建構
6.1 關于產權理論主要觀點
6.2 西南地區鄉村產權的問題分析
6.3 西南地區鄉村產權建構選擇的策略
第7章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組織制度建構
7.1 關于組織制度重要性的觀點
7.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面臨的組織問題分析
7.3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組織建設的選擇
第8章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管理制度建構
8.1 鄉村振興中需要建構的是系統管理制度
8.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應用系統管理亟須處理的關聯事件
8.3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中的系統管理的選擇
第9章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文化制度建構
9.1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的實證分析
9.2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制度文化的選擇與代際更替影響
9.3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文化障礙分析
……
第3編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主要機制建構研究
第4編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實證分析
后記
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研究——以經濟發展視域 節選
中國農村又掀起了以股份合作為模式的新的發展集體經濟的實踐。我們在鄉村振興中發展的是“新集體經濟”,是以股份合作為模式的集體經濟,不是人民公社那種“一大二公”、“大鍋飯”式的集體經濟。這就是經濟學語境下的創新了的“新集體經濟”,這是必須明確的。當然,也沿用了過去對集體經濟產權的法律界定。 中國西南地區農村面臨的問題是:能否把經濟學語境下創新了的“新集體經濟”搞成功?即能否用集體所有制的法律界定優勢,壯大集體經濟的實力。我們在調研中發現,50%左右的村莊在做這種嘗試。能否成功?目前只是初見成效,有的地方效果還不明顯,也有的地方目前累積風險(債務高與收益不確定)很大。 為什么同樣是發展“新集體經濟”,事實上存在差異還是比較大。搞得好的新集體經濟共同特點是把爭取國家投入、社會資助、企業投資、產業到產品選擇結合得較好。其中的關鍵還是產業到產品選擇。如果選擇正確,效益很快顯現(至少有確定的前景),如此一來,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助、企業投資,如此良性循環,集體經濟實力哪有不壯大的?相反,惡性循環折騰一下,反而敗壞了集體經濟的聲譽。 與鄉村振興**線同志交流中,他們反映在壯大集體經濟中有一個困惑。壯大集體經濟,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有一批高收益的企業,這些企業無論是姓“農”還是姓“工”。當年從吳仁寶到魯冠球,把村子搞富都是通過艱苦奮斗,讓一批姓“工”的企業發展起來了。但是,在產能過剩背景下,吳仁寶和魯冠球的路已經走不通了。搞姓“農”產業到產品能不能富起來、可持續?目前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與資料。荷蘭、以色列、美國農民收入都高,他們是依靠搞姓“農”產業到產品富起來的嗎?面對這樣一個困惑,需要大量資料、并要作實地考察,課題組同志只能說:這是一個看來簡單、并不簡單的問題,需要認真研究才行啊! 以上探討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國西南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力基礎不強的問題;二是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力基礎,如華西村那樣“走農村工業化道路”,還是農業產業化道路。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集體所有制應該有其相適應的生產力基礎。眾所周知,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農村合作化運動建立的集體所有制,當時主要是依靠“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建立的。當然,列寧講過,我們也可以先趕往資本家、地主,然后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它所需要的生產力基礎,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法。但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我們在一個長時期內,搞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沒有集體經濟的生產力基礎。所以,中國農村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力基地不強的問題,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當下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力基礎,農村工業化道路在大多數產品供大于求背景下已經可行性不大,唯有走農業產業化道路。國外發達國家農業發展事實證明,走農業產業化道路也可以創造有市場競爭力的生產力基礎,但是,我們沒有經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新難題,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即產業發展全部問題焦點所在。 6.2.2 以戶為基礎產權的現實與欲望的矛盾 2019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日前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是人多地少,“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中國現在的農戶有2.3億戶,戶均經營規模7.8畝,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有2.1億戶。而在一些西南地區的丘陵山區,不但戶均經營規模小,地塊也特別零散。比如四川省,每戶地塊在10塊以上,平均每塊地只有0.4、0.5畝。 小農戶占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90%,這是中國農村國情。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們的農村工作還是要承認這個實際,從這個實際出發。 面對這樣的中國農村國情,怎么對待它似乎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為小農戶唱贊歌的,以日本為例,認為應該依靠小農實現農業現代化;也有人認為,小農與市場結合存在先天、基因不足,主張以農場取代小農戶。 小農戶是中國農村國情,更是中國西南地區鄉村實際。承認這個實際,不是不能研究它。只有研究小農戶,才能科學承認這個實際,把承認和按規律改變統一起來。 對小農戶怎么看很重要,要講辯證法,反對簡單否定與簡單肯定;要在承認現實基礎上,幫助完善發展。關鍵是解決如何幫助先發展、后在發展中完善。 首先,依靠小農戶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作為一個長期方針確定下來。2008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楊建華所著的一本書,名字叫作《社會化小生產——浙江現代化的內生邏輯》。書中說,家庭、家族的“社會化小生產”是浙江現代化的基本樣式。正是憑借這種浙江版的現代化樣式,僅占中國國土面積1.06%,人口3.57%的浙江省,創造了6.6%的國民財富①。浙江實踐證明,不僅大規模的大生產可以與現代生產力規律社會化結合,小生產也可以與現代生產力規律社會化結合。這個理論是站得住的。根據這個觀點,我們肯定、承認小農戶不是權宜之計,而且依靠小農戶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作為一個長期方針確定下來。 其次,要用“小農戶+”辦法,使小農戶實現社會化。根據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用“小農戶+”幫助小農戶發展。所謂“先發展”,楊建華將浙江現代化經驗歸納為“三大”:小規模大分工;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集群。這些觀點,完全可以應用到中國西南地區農村的小農戶發展實際工作中去。怎么進行“小農戶+”辦法的實際操作?各種新聞媒體報道了各地的許多具體做法。比如,小農戶加電商平臺、加自媒體、加電子自動控制技術、加機械種收等社會化服務,加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加經紀人,等等。有一篇題為《同樣都是小農經濟,為啥日本的農業就要比我們做得好?》的文章介紹說,日本雖然也是小農經濟,但是人家的小相比我們來說就不小了,一般一戶農民有兩三個勞動力,但規模都是在50~70畝,大點的能有200多畝。但是在我國,50畝以上的農戶就不算是小戶了,50畝以下的農戶大約有2.7億,能占到農戶總數的97%左右。由于政府把促進小農戶生產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作為重要的施政方針,主要措施有:通過法律手段保障農業政策長期穩定;強化農民主體地位,提升政策施行效率;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降低農民融資成本;等等。所以,日本的小農呈現農業經營超小規模化、兼業化、副業化等特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