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大學攝像教程(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81761
- 條形碼:9787115581761 ; 978-7-115-581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攝像教程(第2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學生、全校通識課程1.緊跟時代前沿,把握業內動態 2.攝像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3.攝像技術與后期編輯相結合 4.作者攝像技術豐富,多次為央視拍攝紀錄片及其他欄目 5.加入手機攝像方面的**內容
大學攝像教程(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高等學校數碼攝像基礎課程教材,是攝影攝像、計算機圖形圖像、多媒體數字攝像、人文傳媒、藝術設計、旅游文秘等專業基礎課程的主導教材,也是社科文藝、理工農林和工商政法等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優選教材。 本書集中了當今數碼影像的近期新理論和科研技術,并結合了攝像專業教學的實踐成果,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圖片與文字對照的編寫方式。本書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于滿足學生“學用結合、技藝兼修”的需要。主要內容包括攝像基礎原理、各類攝像器材及操作使用、簡明攝像技藝技巧、后期編輯和常見專題攝像等,涵蓋了從基礎知識到高級技藝、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從單-攝像到綜合專題的精彩內容。 本書可作為國內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成人繼續教育院校、職業中專學校的攝影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攝影攝像工作的專業人員和攝影攝像愛好者自學研究的培訓教材和參考用書。
大學攝像教程(第2版) 目錄
1.1 攝像技術發展簡史 2
1.2 廣泛使用的影像工具 5
1.2.1 記錄立體的聲畫信息 5
1.2.2 打開全新的視覺領域 9
1.2.3 創造豐富的藝術作品 9
1.3 視頻影像的特點與前景 10
1.3.1 視頻影像的主要特點 10
1.3.2 視頻攝像和圖片攝影的異同 11
思考和訓練題 11
第 2章 攝影成像的主要原理 13
2.1 攝影成像原理 14
2.2 攝像機成像的工作原理 15
2.2.1 光電接收與轉換 15
2.2.2 人眼成像與攝像機成像的異同 15
2.3 有關影像的基本知識 16
2.3.1 光的常識 16
2.3.2 三原色光 17
2.3.3 照度與亮度 17
2.3.4 視覺殘留原理 18
2.3.5 空間透視 18
2.3.6 鏡頭 19
2.3.7 景深原理 20
2.3.8 視頻影像 20
2.3.9 像素與畫面質量 20
2.3.10 攝像機制式 21
2.4 攝像機的主要類型 21
2.4.1 按專業分類 21
2.4.2 按存儲介質分類 22
2.4.3 按感光元件分類 24
2.4.4 按清晰度分類 25
2.4.5 新型攝像設備 26
2.4.6 攝像機選購要則 27
思考和訓練題 27
第3章 攝像機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29
3.1 取景、成像系統 30
3.1.1 鏡頭 30
3.1.2 取景器與顯示屏 33
3.1.3 感光成像裝置 35
3.2 攝錄控制系統 36
3.2.1 電源與工作菜單 36
3.2.2 控制系統 37
3.3 存儲、輸出與錄音系統 41
3.3.1 存儲系統 41
3.3.2 輸出系統 41
3.3.3 錄音系統 41
3.4 攝像機的輔助器材 42
3.4.1 穩定器材 42
3.4.2 照明設備 44
3.4.3 存儲設備 45
3.4.4 附加器件 46
3.5 攝像機的有關技術指標 48
3.5.1 畫幅、像素、分辨率 48
3.5.2 清晰度與超采樣 49
3.5.3 增益 50
3.5.4 碼流 50
思考和訓練題 51
第4章 攝像機的操作使用 53
4.1 攝像機拍攝模式 54
4.1.1 常用拍攝模式 54
4.1.2 特殊拍攝模式 56
4.1.3 智能拍攝模式 58
4.2 攝像機的握持方式 60
4.2.1 基本握持姿勢 60
4.2.2 掌中寶握持姿勢 61
4.2.3 大中型攝像機握持姿勢 61
4.3 曝光控制 63
4.3.1 曝光標準 63
4.3.2 曝光控制配合 63
4.3.3 自動光圈曝光 63
4.3.4 手動光圈曝光 64
4.3.5 如何設定光圈值 65
4.4 對焦操作 65
4.4.1 自動對焦操作 65
4.4.2 手動對焦操作 65
4.4.3 手動跟焦操作 66
4.5 變焦使用 66
4.5.1 自動變焦操作 67
4.5.2 手動變焦操作 67
4.5.3 變焦速度選擇 67
4.5.4 變焦操作須知 68
4.6 調整白平衡 68
4.6.1 白平衡的匹配平衡 68
4.6.2 自動調整白平衡 69
4.6.3 手動調整白平衡 70
4.6.4 白平衡預設 70
4.7 景深控制與虛實效果 71
4.7.1 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71
4.7.2 利用焦距控制景深 71
4.8 攝像機操作要領 72
4.8.1 起幅與落幅 72
4.8.2 操作要領 72
4.9 固定拍攝與運動拍攝 73
4.9.1 固定拍攝 73
4.9.2 運動拍攝 73
思考和訓練題 76
第5章 簡明用光 79
5.1 光的類型與特點 80
5.1.1 自然光的特點 80
5.1.2 人造光的特點 82
5.1.3 光的軟硬 82
5.1.4 光線的冷暖 83
5.2 光的變化與造型 84
5.2.1 光的方位變化 84
5.2.2 用光造型 91
5.3 光與畫面影調 93
5.3.1 影調 93
5.3.2 色調 95
5.3.3 硬軟調 96
思考和訓練題 97
第6章 簡明構圖 99
6.1 攝像構圖基本元素 100
6.1.1 攝像構圖的特點 100
6.1.2 畫面景別安排 100
6.2 拍攝角度 103
6.2.1 拍攝方向 103
6.2.2 拍攝高度 105
6.3 畫面的主次分配 106
6.3.1 主體 106
6.3.2 陪體 108
6.3.3 環境 109
6.4 構圖的總體要求 109
6.4.1 對比 109
6.4.2 均衡 110
6.4.3 多樣統一 110
思考和訓練題 111
第7章 編導基礎與分鏡頭 113
7.1 編導基礎 114
7.1.1 編導任務 114
7.1.2 采用蒙太奇思維 116
7.1.3 綜合運用視聽語言 119
7.2 分鏡頭編寫 119
7.2.1 分鏡頭的重要性 119
7.2.2 分鏡頭的準備 120
7.2.3 分鏡頭格式 120
7.2.4 分鏡頭的基本原則 121
7.2.5 文字分鏡頭腳本實例 121
7.2.6 以鏡頭為單位設計分鏡頭 124
思考和訓練題 129
第8章 攝像專題實戰 131
8.1 商業類專題拍攝 132
8.1.1 企業專題片 132
8.1.2 婚禮慶典和聚會 135
8.2 新聞類專題 138
8.2.1 新聞類專題 138
8.2.2 會議專題 140
8.3 文藝專題片 142
8.4 微電影 145
8.4.1 什么是微電影 145
8.4.2 微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145
8.4.3 微電影的特點 146
8.4.4 微電影的主要類型 148
思考和訓練題 149
第9章 后期編輯制作 151
9.1 后期編輯基礎 152
9.1.1 電腦編輯器材 152
9.1.2 后期編輯軟件 152
9.1.3 后期編輯基本概念 155
9.2 后期編輯要則 157
9.2.1 主要流程 157
9.2.2 后期編輯原則 157
9.2.3 常用轉場技巧 158
9.2.4 數字特效簡介 164
9.3 后期特效制作實例 166
9.3.1 簡易文字特效制作實例(AE軟件制作) 166
9.3.2 文字與視頻合成(Adobe Premiere CS5軟件制作) 173
9.3.3 音頻編輯合成(Adobe Premiere CS5軟件制作) 176
思考和訓練題 178
大學攝像教程(第2版) 作者簡介
陳勤 教授、國家一級攝影師、國家攝影技師高級考評員主編教材:《攝影基礎(上下)》獲教育部廣播電影電視類高等院校教指委2007“百部工程”一等獎、《攝影實踐》獲教育部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教指委2008“精品教材獎”。編著有《人像攝影》、《數碼單反專家診所》、《數碼攝影實用教程》等專業教材。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