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沉默的校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31530
- 條形碼:9787521331530 ; 978-7-5213-3153-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沉默的校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教師,家長,職場人士,一般讀者·職業記者翻閱塵封檔案,多年采訪調查,講述數百年來被迫沉默的孩子們的故事;英國教育體系的親歷者,為我們揭開高端貴族中學在璀璨光環后不為人知的灰暗面。 ·英國有無數首相、政要、高級將領都出身自軍事化管理的精英公學,世界各地的家長也花費巨資、費盡心思要把孩子送進這些高級學府;但父母們或許沒想到,他們大費周章,卻是把孩子推進了痛苦的淵藪。 ·打破沉默,讓我們直面寄宿學校中孩子們的孤單與悲傷,看看他們眼中的欺凌、勢利、精神虐待和體罰,切身理解未成年人在面對成人控制時的恐懼與無助。 ·“一本提出了所有父母不可忽視問題的重要圖書”“極具閱讀價值”“令人震驚且深省” 你是否知道孩子在學校中是怎么生活的?吃得苦中苦,真能培養出人上人嗎?嚴酷的精英教育,在給孩子許以遠大前程的同時,或許也給他們帶來了一生難以磨滅的傷痛。《觀察家報》《星期日電訊報》《每日快報》《每日郵報》《金融時報》等高度評價。
沉默的校園 內容簡介
英國的大部分首相都曾有在寄宿制公學求學的經歷,數不清的上流社會與中產階級的父母也費盡心機想把孩子送進公學。這些學校,如伊頓、哈羅,是英國公認的高端中學,素以“紳士文化”“精英搖籃”而聞名世界。校內采用軍事化管理,畢業生大多是體格強健、成績優異的男孩,他們之后會進入牛津、劍橋等世界知名大學,在未來成為政界領袖、軍中將領、律所精英與金融家。 然而寄宿公學中的生活真像校園小說或招生短片中呈現的那么繽紛精彩嗎?迎接孩子的究竟是令人心動的魔法學院,還是無助壓抑的殘酷牢籠?本書作者,作為記者,也是自八歲起就入讀寄宿制學校的親歷者,在整理翻閱諸多塵封檔案,并對大量前寄宿生進行采訪后,來為我們揭開英國精英校園的神秘面紗,講述真實的公學生活。
沉默的校園 目錄
**章 離家
1. 八歲離家
2. 預備學校的興起
3.“媽媽們當時是怎么想的?”
4. 磚塊父母
5. 理想的撫育
第二章 安頓下來
6“童年的終結”
7. 不可靠的記憶
8. 小狗
9. 不許打小報告
10. 求救的呼號
11. 讓他們堅強起來
12. 父母知道嗎?
13. 保護殼
14. 遵從與反抗
第三章 在公學長大
15. 公學稱王
16. 現代化
17. 體育與上帝
18.“參加體育比賽”
19. 仇恨與叛逆
20. 階級、種族、融合
21. 花錢買地位
22.“不必小題大做”
第四章 學校中的暴力懲罰
23. 接受鞭刑
24. 性和鞭笞
25. 走向終結
26. 女校中的懲戒
27. 抗拒改革
第五章 愛與性
28.“禁欲之戰”
29. 生而有罪
30.“邪惡的獸性”
31. 生活的真相
32. 解放
第六章 格蘭姆斯船長和胡克船長
33."倒霉嗜好"
34. 吐露心跡
35. 不同的時代
36. 寬容的傳統
37. 戀童癖現身
38."男孩之愛"
39. 傷害
40. 地獄學校
第七章 直面惡魔
41. 走近戀童癖
42. 弗雷德和柯林
43. 莫瑞斯
第八章 公學出品
44. 余波
45. 理解
46. 今天
致謝
參考文獻
沉默的校園 節選
噩夢來襲 這本書并不是關于我自己的, 但它發端于我的經歷。1974年,十三歲的我離開了我所憎惡的預備學校,我從八歲起就在那里寄宿讀書。它已經完成了任務:讓我順利進入了一所著名的公學,從而踏上了一輛自十九世紀以來英國的特權階層就規劃好的通往成功的“直通車”;但這種人生是有代價的,并且還有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我沒有成為牧師帕皮倫口中的公民。 和一百多萬曾上過寄宿學校且仍在世的英國人一樣,我在離開學校多年后依舊試圖忘記發生在那里的事。在自己孩子八歲或十三歲時,我沒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去;但是在2013 年圣誕節,我的學校連同它代表的一切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被埋藏的記憶重新涌現。《每日郵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鮑里斯就讀的學校正在接受性虐待案件調查》的文章,我讀到它時,哭了。這篇文章說,一些人(不是鮑里斯·約翰遜)正在對學校兩位前任教師的“可怕侵害行為”提起民事訴訟,警方已經著手調查。二十名前阿斯頓預備學校(Ashdown House Prep School)的學生發表聲明說:“這種虐待已經傷害了很多學生,在他們長大成人后仍然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回擊,并采取行動阻止這種可怕的傷害,這是治愈創傷的一部分。” 他們比我小幾歲,但我聽說過他們,也知道他們說的老師。我跟母親聊了聊,她告訴了我一些我已經忘記的事情。我和妻子露絲·伯內特重訪了位于薩塞克斯的學校,那是我畢業離校后**次回去。它變了,所有學校都變了,不過一些本質的東西沒變。七歲的孩子仍然被送去寄宿。我們遇到了一個怯生生、淚漣漣的孩子,他看起來可憐兮兮的:他“還沒適應這里”。校長向我們保證說他很快會挺過去的。寄宿學校曾經是并且一直是一件工具:簡單、實用,有時則很殘酷,像外科醫生的鋸子或牙醫的鉗子。 幾個月后我在《觀察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我在阿斯頓預備學校遭受到的身體、心理上的虐待。我不是**個這樣做的人,許多曾就讀于預備學校的作家都披露過類似經歷。對于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明顯不過的尋求治療之舉。不過,也許因為我的文章也探討了近期保育機構里出現的虐待問題,又或許是因為《觀察家》雜志那位精明的編輯——他也曾是寄宿學校的學生——邀請讀者分享他們的故事,總之,我的文章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它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成千上萬的轉發和評論。在我從事新聞調查和競選新聞采編的二十五年職業生涯中,從未得到過如此多的反饋。 大部分評論都表達了同情。有些讀者很快指出這篇講述“上等人的虐待”的文章所包含的諷刺意味——人們付錢去讓孩子遭受侵害。(一條評論說:“有時候,我們并沒意識到其實我們出身平凡有多么幸運。”)其他評論則質問:那又怎么樣?有誰會覺得意外嗎?“上層和中上層階級”習慣于把子女送去寄宿學校,把他們托付給戀童癖們照顧,這一做法由來已久。人們談論這一問題時引用了曾在公學就讀的諷刺作家奧伯龍·沃(Auberon Waugh)的話:“當然,英國人對孩子的仇視在整個文明世界都非常有名。” 另外一些人的抱怨不無道理:根據兒童委員會的說法,英國每年有近二十五萬兒童遭受性侵,所以為什么要用這些陳年舊事占用我們和警察的時間?但對此予以反駁的觀點也很有價值:因為如果這是統治階級照顧他們子女的方式,那他們長久以來,在經營BBC 和NHS*這些公共機構時總是如此粗暴傲慢、遮遮掩掩,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需要找出精英學校的問題所在,就像我們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事件中干的那樣。 很多人寫來信件,分享他們的經歷,講述他們持續一生的悲傷故事。該雜志的負責人趕緊刪了那些指名道姓的帖子,但即使這樣,評論區和我的收件箱中也保留了數百個可信的故事,講述了很多成年人在私立和國立寄宿學校中的犯罪行為。 我在幾周內閱讀了所有郵件,這并不容易。有的人給我發了長達數十頁的信件,有的把打磨好的準備出版的書稿章節發給我,也有的傾訴了自己的悲傷。許多郵件的**句話都是:“我從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在讀完這些信件的幾天后,我做起了噩夢。我睡著了,但意識到有什么不對勁兒:很多殘肢斷臂散落在房間里,從床底爬到床上。 許多來信都收到了我預設的自動回復:承諾我會在幾周內閱讀并回信。通常自動回復會再次收到讀者的答復說:講述這個故事本身已經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大門。還有:“別擔心,我想那些寄宿生的悲慘故事就夠你忙乎的了。你不需要回復我。在我發送郵件給你之后,我也給(某位同伴)看了,我們開始討論這件事。遲到總比缺席好……” 也有一些郵件不容易處理。有人要求我干預,這種干預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盡管我們確實調查過高登斯頓學校(Gordonstoun School),然而對一些爭議頗大但財力雄厚的學校,報社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曠日持久的調查。有些人顯然需要幫助,但我無法幫上忙。有些人有自殺的傾向,這些受害者知道當年侵犯他們的人仍然在這個系統中工作。大多數人得到的是統一答復。我建議他們采取如下方法:參加談話治療,繼續戰斗,訴諸法律手段。不過尋求法律援助并不一定是個好主意,它能幫你報復加害于你的人,但法律程序往往漫長煩瑣,有時只會徒增你的憤怒和痛苦。有些電子郵件講述了自己將性侵者告上法庭的經過,這些故事大多以失敗和受挫告終,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到2017 年初,此書付梓時,那些從2013 年開始試圖讓阿斯頓以及虐待孩子的老師們付出代價的人仍然沒有得到任何結果。 不過英國民法在不斷變化。民法原本規定只能在事件發生后的三年內提出人身傷害的賠償要求,這對受虐兒童意義不大,因為他們往往在事件發生多年后都不會揭發罪行,而吉米·薩維爾事件的受害者改變了這一原則:在嚴重的性侵案件中,法官可以延長追訴時效。因此,聯合學校的受害者們一起開展民事訴訟就變得可行了。這些受害者當中的許多人在銀行或金融業的其他領域工作,他們是來自公學的成功人士,相信起訴能讓學校付出不菲的代價。如果學校的保險公司發現責任風險升高,他們就會施壓,要求學校建設更強有力的兒童保護機制。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告訴我,他將把得到的所有賠償金直接存入慈善機構,用于為國立學校的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創傷咨詢,“并不是說私立學校就不需要這個”。 *后,由于我信心不足,怕自己沒能力當好電子郵件咨詢師,也擔心自己可能加劇別人的痛苦(我知道我會過于感性),我做回了記者。我給收到的指控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并開始尋找其中的模式。我把我的數據與其他記者收集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特權階級學校發生過成年人性侵事件,而實際的數量還可能更多。我意識到我們需要回到現代公學系統發端的十九世紀中葉,看看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沉默的校園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倫頓(Alex Renton),英國作家與記者。出生于加拿大,畢業于埃克塞特大學,從八歲起便就讀于英國寄宿學校。寫作內容涉足從藝術、美食到政治與社會調查各個領域。曾作為戰地記者奔赴非洲、中東與巴爾干一線采訪。文章多發表于《獨立報》《泰晤士報》與《新聞周刊》。因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與報道,曾獲"一個世界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