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床醫學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33920
- 條形碼:9787030533920 ; 978-7-03-05339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醫學導論 本書特色
本書可讓讀者全面認識醫學、扎實學好臨床醫學專業、科學規劃職業發展,提供指引、支持和幫助!
臨床醫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醫學、醫生、學醫三篇,上篇在簡要論述醫學的起源與發展的基礎上,從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方面闡釋醫學的基本范疇,進而論述醫學的學科專業體系與屬性。中篇回答臨床醫生執業、臨床醫生角色、臨床醫生培養、醫療服務法規等核心問題。下篇提供如何學習臨床醫學的方法指導,包括臨床醫學課程模式與課程體系、學習的理論與醫學學習特點以及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與學。
臨床醫學導論 目錄
**篇 醫學
**章 醫學的起源與發展 1
**節 古代醫學 1
第二節 近代醫學 6
第三節 現代醫學 15
第二章 醫學的基本范疇 22
**節 生命 22
第二節 健康 24
第三節 疾病 27
第四節 衰老 34
第五節 死亡 38
第三章 醫學的學科專業體系與屬性 41
**節 醫學學科專業的劃分與設置 41
第二節 臨床醫學的學科屬性與教育特點 46
第二篇 醫生
第四章 臨床醫師執業 52
**節 臨床醫生職業特征與職業聲望 52
第二節 醫師執業法定要求 56
第三節 醫師資格考試 60
第五章 臨床醫生崗位勝任 73
**節 崗位勝任概述 73
第二節 中國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通用標準 75
第六章 臨床醫生培養 87
**節 醫學院校教育 87
第二節 畢業后教育 97
第三節 繼續醫學教育 105
第七章 醫療衛生法規 110
**節 醫療衛生法規概述 110
第二節 學習醫療衛生法規的意義與方法 113
第三節 主要醫療衛生法規提要 117
第三篇 學醫
第八章 臨床醫學課程模式與課程體系 125
**節 課程及課程模式 125
第二節 臨床醫學課程模式 127
第三節 臨床醫學課程體系 131
第九章 學會學習與自主學習 142
**節 學習概述 142
第二節 學會學習 150
第三節 自主學習 153
第十章 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與學 161
**節 教學方法 161
第二節 醫學教學常用方法 163
第三節 醫學學習常用方法 177
第四節 教學評價 184
主要參考文獻 190
附錄 191
附錄1 學習風格測試常用量表 191
附錄2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年) 197
臨床醫學導論 節選
**篇 醫學 學習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既要掌握當今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成就,又要了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充分認識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唯有認識并遵循規律,才能學好醫學。本篇從時間維度介紹醫學的起源,勾勒醫學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發展輪廓;從空間維度介紹醫學的基本范疇,描述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的定義與特點;再從職業角度介紹醫學的學科專業體系與屬性,以期在廣闊的醫學領域中找準臨床醫學所在的坐標系。讓讀者從歷史回望中探摸醫學發展的脈絡,從現實觀照中感受醫學發展的魅力,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浩瀚的醫學海洋中泛舟前行,駛向知識的彼岸。 **章 醫學的起源與發展 醫學是認識、保持和增強人體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康復的科學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醫學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可分為古代醫學、近代醫學和現代醫學,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現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發展道路艱難曲折,凝聚著一代代科學家的心血和智慧,也成為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縮影。醫學的發展史是人類對自身疾病與健康及其關系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伴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由經驗到科學、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的歷史。 **節 古代醫學 從歷史領域劃分,中國史的古代是指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之前,可細分為遠古、上古、中古,經歷了夏王朝以前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及春秋時期的奴隸社會,戰國至清道光時期的封建社會。世界史的古代是指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前。這一歷史階段長達數百萬年,醫學經歷了同樣時長的發展歷程。 一、原始醫學 在漫長的300多萬年的原始社會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時也改善了人類自身。伴隨原始人的出現和原始社會的發展,人類原始的醫藥活動也開始萌芽。 (一)醫藥活動從經驗起源 1.積累創傷的救護和治療經驗原始人始終處于遭受傷害的危險之中,人類開始積累創傷救護和治療經驗,如用唾液涂抹傷口,用草藥敷貼,用燒灼或壓迫方法止血,用骨、角、甲殼、燧石、棘刺、骨針等物品切開膿腫、除去異物或施行放血,用按摩、叩擊、溫熨、敷貼、包裹等多種方法緩解局部外傷疼痛等。隨著狩獵和畜牧業的發展,人類積累了對骨折和脫臼等損傷的治療方法。在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又逐漸創造了斷肢術、閹割術、穿顱術、剖宮產術等外科手術。 2.認識有益健康的多種藥物為保持生產需要和身體健康,原始人逐步認識了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對自身有益和有害的特性。不僅有人*早認識到茄科植物可以止痛,而且不同地區的人也發現了不同的藥物:石器時代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草藥有百余種;秘魯人用金雞納治療熱病;中國人發現大黃能瀉下,麻黃能平喘、止咳;希臘牧人米拉姆皮發現藜蘆是一種具有催吐、殺蟲作用的藥物。婦女們用調味植物刺激食欲,用含油植物幫助排除消化不良的食物,用含汁水的葉片貼敷降低局部體溫等。歐洲古代稱藥物為“drug”,即干燥的草木,我國古代稱藥物為“本草”,《說文解字》中注釋“藥,治病草也”,這都說明了人類*早認識、*早使用的藥物是植物。隨著火的使用,人類由生食變為熟食,獲得更多的營養,促進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了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人類在認識了肉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一些動物的內臟(如肝臟)、血液和骨髓等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開始了動物藥的應用。隨著礦物的開采及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人類又發現某些礦物質的治療作用,又由于長期在礦泉中沐浴,體會到礦泉的療效,確立了礦物藥的地位。陶器和黏土器的發明,也為原始藥物的制備和藥物炮制提供了新工具,使藥效得以提高。 (二)醫療活動借助咒語與祭祀 由于原始社會生產力和人類認知水平的低下,人們不能正確理解疾病和死亡,認為疾病是由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所形成和主宰,人之所以活著是因為靈魂居于體中;也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實體,從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認為山神、河怪、精靈和風魔等都可導致人類疾病。在這些認識的支配下,不僅產生了招魂、驅鬼、敬神和禱告等治病方法以及祭司和巫師等職業,也產生了圖騰崇拜,醫療活動被打上了原始宗教的烙印。 二、古代西方醫學 (一)古希臘醫學 作為古希臘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古希臘醫學對后世西方醫學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被公認為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淵源之一。約在公元前7~前6世紀,古希臘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此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敢于向神靈醫學(即將醫學技藝和知識委之于神)挑戰的無神論者。 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不詳)是原子論的創始人,指出人們用禱告向神求健康,而不知道自己擁有保持健康的方法。哲學家恩培多克勒(約公元前495—前435)反對神創造宇宙一切的觀點,提出“四元素論”,即一切物體都是由火、空氣、水和土元素按不同數量和比例混合而成,認為骨骼是由火、水和土元素構成,其中火元素占四成。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也是一位與醫學有重要聯系的著名思想家,他在著作《自然之階梯》中提出了類似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他還解剖過不少動物的尸體,較詳細地以圖示的方法介紹動物的內臟和器官,是解剖圖譜的*早制作者。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圖1-1)出生于科斯島的醫生世家,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醫生,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以他作為代表人物,形成了古希臘*具影響力的醫學學派——科斯學派(Cos School)。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體液病理學說”,認為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這4種體液決定有機體的生命,而每一種體液又與一定的“氣質”相適應,每個人的氣質決定于其體內何種體液占優勢;人體各部分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局部的疾病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反應;還強調人體與自然的統一,要有比較明確的預防觀念,認為外界因素,如氣候、土壤、水質、空氣、居住條件以及其他環境因素會影響身體健康。希波克拉底著有《希波克拉底文集》,該書涉及面很廣,既有論述醫生的道德修養和行醫的經典格言,如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又有對醫學技術及某些疾病的發病過程等較詳細的記載,是研究古希臘醫學的*重要典籍。 圖1-1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 (二)古羅馬醫學 公元前2世紀,羅馬占領了希臘,許多具有高超醫術和豐富醫學經驗的希臘醫生涌入羅馬,他們使羅馬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羅馬時代(分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帝國時代)的醫學發展和古希臘的醫學有著密切聯系。 蓋倫(129—199)(圖1-2)是古羅馬的著名醫學家,其醫學成就僅次于希波克拉底。蓋倫通過對猿的解剖證明,胃壁、腸壁、動脈壁和子宮壁等不是均勻同質的,而是分層的;肌肉內含有結締組織和神經分支,而不單單是一種肌肉物質。蓋倫不僅首次證實了脊髓的節段性功能,而且更重視藥物治療,他有自己的專用藥房,迄今,藥房制劑仍被稱為“蓋倫制劑”。他證明草藥中既含有利于治病的有效成分,也含有應該去除的有害成分。蓋倫時期,古羅馬醫學發展達到頂峰。 此外,在這一時期,由于羅馬帝國的建立及長年累月的征戰,軍隊設立了專門的機構收容傷兵和患病士兵,并給予相應治療,這些機構后來發展為軍醫院。以后又逐漸出現了專門為達官貴人服務的醫院及帶有慈善性質的公共病院。古羅馬同時重視公共衛生,在城市中修建了用于從城外向城內輸送飲用水的水道,還建有下水道和浴場,并禁止城市內埋葬等。 三、古代東方醫學 (一)古埃及醫學 位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是*早出現階級和奴隸制的國家之一。大部分有關醫學的史料都記錄在“紙草文”(書寫在一片片草本植物根莖上的文字)書寫的文稿中。紙草文是在19世紀由德國考古學家喬治 埃伯斯(1837—1898)發現的。現存的紙草文醫書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有五六種。其中著名的卡亨紙草文寫于公元前2000~前1800年,主要記載婦科資料;史密斯紙草文約寫于公元前1700年,是介紹外科知識的文獻;埃伯斯紙草文約寫于公元前1550年,是醫學通論,涉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這些紙草文記載了包括吸入藥、止咳藥、熏蒸藥、坐藥及灌腸藥等在內的數百種藥物,且記載了一些可作為藥物的動物的某些臟器或分泌物。此外,文中還記錄了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咒文和魔術。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亡后,尸體若能保存下來,則可使其靈魂回歸。因此,約在公元前3000年,便實行尸體干化法,即清除尸體內除心臟以外的所有臟器,并用香料等藥物涂抹尸體,然后風干尸體,即為“木乃伊”。現代人利用木乃伊研究了古埃及人所患的一些疾病,如關節炎、軟骨病、骨折和腫瘤等,也研究了古埃及人在尸體保存和防止尸體腐爛方面的有關科學知識。 古埃及人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都有初步的認識,還制訂了相關衛生法規與習俗。此外,古埃及人還建立神廟用以祭祀,開展哲學和醫學活動,神廟中僧侶兼管為人除災祛病。 (二)古巴比倫醫學 位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不僅崇拜天神、地神和海神,而且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諸神,認為神主宰著世上的一切,也主宰著人類的疾病和健康。因此,古巴比倫人重視占星術。所謂占星術,即認為天體變化和星體運行與人體疾病和禍福發生有關,并認為人體的構造符合天體的運行。這種人體是小宇宙的觀點,具有一定的科學基礎。 古巴比倫人對動脈和靜脈有一定的了解,按照身體部位對疾病分類,如眼病和耳病等。古巴比倫人對肺結核、風濕病、心臟病、腫瘤、膿腫、皮膚病和性病等疾病有一些記載,并認為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將其用于占卜(肝卜)。 公元前1800年,漢謨拉比王頒布了《古巴比倫法典》。該法典中有不少條文涉及醫療活動,如規定醫生行醫治病時應得的報酬及在醫療事故中應擔負的法律責任。古巴比倫的醫生分為兩種,一種是僧侶醫生,通過咒文和祈禱為病人治病;另一種是有治病經驗的平民醫生,分為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 (三)古印度醫學 公元前10世紀,居住于印度的雅利安人產生了婆羅門教,其圣典是《吠陀》。“吠陀”(veda)是“求知”或“知識”的意思,記載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歷史史料。雅利安文化及其醫學的來源是四部《吠陀》經,即《梨俱吠陀》(Rig-veda)(譯作《贊誦明論》)、《娑摩吠陀》(Soma-veda)(譯作《歌詠明論》)、《夜柔吠陀》(Yajur-veda)(譯作《祭祀明論》)、《阿達婆吠陀》(Atharva-veda)(譯作《禳災明論》)。 《梨俱吠陀》大約于公元前1500~前900年間陸續寫成,是印度醫學的起源。其中提到藥用植物,并記載了麻風病、結核病和外傷。《阿達婆吠陀》記載了77種病名、創傷、毒蛇咬傷和蟲毒。 《阿輸吠陀》(Ayur-veda)(譯作《生命經》),是吠陀圣典的補充,記載了較多的醫學史料,總結了對疾病的診治經驗,積累了較多的藥物治療方法,出現了系統的醫學理論,其中提出關于健康與疾病的三體液學說。著于公元前6世紀的《瞰食集》、《妙聞集》及公元前1世紀的《阇羅迦集》分別反映了古印度的婆羅門教時期和佛教時期的醫學成就。《阇羅迦集》與《妙聞集》是古印度醫學的內、外科兩大名著。 (四)中國古代醫學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距今五千年前,聰明勤勞的中國人已經在生產、生活及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醫藥學知識,中華醫學處于古代醫藥學發展的前列。由中國古代醫藥學知識發展起來的中醫學已成為世界醫學之林的一朵奇葩,為人類的醫藥學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神農氏嘗百草而始有醫藥的傳說故事,流傳久遠。夏商西周時期,商朝人對人體已有一定的認識,這可從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包含有大量的象形、會意文字,如:首,像人的側面頭形;耳,像人耳的輪廓;目,像人的眼睛;鼻,像人的鼻子;口,口腔的象形,等等。商、周時期人們對人體的認識,是處在一個以直觀的外部形態為主,并已經由表入里,認識到內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