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830005313
- 條形碼:9787830005313 ; 978-7-83000-53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本書特色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一書以資本主義“現代性城市” 為研究對象,對當今城市研究領域的主要話題進行探討,在較為普遍性的視 野上分析了當代城市與現代性交織而成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并且指出了其中 發生的或可以稱之為潛力、困境的特征,并梳理了其中變遷的線索。該書利 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借鑒大量當代研究前沿的成果,關注了大量西方國家 存在的現實問題,并且結合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狀況,進行充滿創造性的分 析和展望。 該書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既涉及全球化、現代性、后現代性、城市化 等宏觀理論層面,又涉及日常行為、習慣、知識、身份、階級等中觀或微觀 理論層面。對城市與現代性的關系、現代性城市的空間、現代性城市與人的 存在方式等問題的分析,體現出作者對所論問題積極努力的思考。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內容簡介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是有關“城市”的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從全球化、現代性的視角出發。綜合哲學、政治學、社會學。以及建筑學等學科,對“現代性城市”的時空結構、公共領域及大眾行為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逗蟋F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對城市與現代性的關系、現代性城市的空間、現代性城市與人的存在方式等問題進行了細致而又深入的分析。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目錄
**章 城市社會的權力結構:一種政治地理學的視角
第二章 城市研究的馬克思主義傳統
第三章 城市時空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身份與階級:隱藏的圖像
第五章 城市行動:消費與喧囂
第六章 城市體驗:媒體、建筑與景觀烏托邦
第七章 后現代性與城市的未來
第八章 走進城市研究的街頭
參考文獻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節選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ǘ┑乩砜臻g虛擬性 虛擬與虛擬性的范疇在科技革命以來被逐漸確立!疤摂M城市”概念被認為是一個建立在數字信息技術基礎上,形成非真實但似真實的、與真實相平行的環境。虛擬城市存在于電子計算機及其衍生品中,其客體性截然不同于現實的真實城市,但它包含了有關城市的結構、心理與體驗的重要內容,并且是城市日常實踐與權力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將虛擬城市作為一個獨立于城市之外的實體或者僅僅考察其在技術層面上的功能是遠遠不夠的。由技術建構的虛擬城市作為城市的一部分,逐漸演化成為“城市的虛擬性”! 〕鞘械奈锢硇詷嬙炫c其虛擬性構造密切關聯,F實的技術造就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遷,重構了社會關系與社會體驗,生產了全新的象征意義,改造了我們的理解方式,這些都屬于城市的虛擬性部分。隨著全新的物理構造與生產力的出現,結構、想象與經驗相互交織形成新的權力關系,構建新的風景,建構全新的視覺體驗。這些體驗建構了全新的城市空間,包括虛擬空間內的日常實踐,并且通過龐大的虛擬空間引導著城市階層與資本的結構(頻繁的互聯網金融、網絡商城和網絡反饋平臺就說明這個問題)! ≡诎瑐悺とR瑟姆等看來,城市虛擬性包含三個層面并相互關聯的特征:想象性虛擬、數字性虛擬和時間性虛擬。這三者可以簡單理解為文化結構、技術結構與時間結構,或者可以理解為對象性的文化背景形成的結構、技術形成的城市空間及其與現實空間的權力關系結構、被現代性時間支配的整體城市空間結構! 〕鞘锌臻g的多重性包含著城市結構與權力組合的一系列潛在的規則。思考城市空間同樣需要將虛擬性和現實性的交互充分考慮,多元空間中真實性與虛擬性相互交織,虛擬性通過多種形式實現現實化,現實性同樣參與到虛擬性規則的建構中。 艾倫·萊瑟姆認為,關于城市的記憶、話語描述與想象構成了對于城市的想象性虛擬,其核心在于城市體驗的缺場性。無論是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圖像還是簡單的一般性指南,都能夠構建出相對完整的想象形式,并且在觀念的體驗中被重構,從而構成對城市的信仰活動,如麥加或耶路撒冷的朝圣、華爾街上的白領或者香榭麗舍大街與奢侈品。這種虛擬涉及的特殊的時空關系同樣作用于更加微觀的現實環境,甚至可以拋棄現實的時空隔離,在在場的條件下形成想象性的時空隔離。這種環境(景觀、建筑或場景)主要依賴特殊的文化意義或象征意義,以及通過媒介構成的表象與想象的互換。都市中充滿著這樣的單元,它可以在緊鄰的空間中創造新的抽象時空模型,以滿足人們對權力關系的訴求與多重身份的建構! “瑐悺とR瑟姆認為,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建構了全新的虛擬空間,它的構成是數字性的,并且以全新的空間關系、空間體驗以及政治影響展現出來。數字型虛擬不僅僅建造了嵌套于現實空間的網絡數字空間,而且使得身處在空間中的體驗結構以及與現實的關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數字型虛擬為多重空間的縱向疊加建立了前提,并且橫向地與不同的文化體驗相互交織與生產。這種聯系的方式混合了抽象與具象的屬性,模糊了現實性與虛擬性的界限,建構起基于現代性的城市技術場域結構,并且不斷在生產經驗、關系與文化。在想象性虛擬空間中,數字技術同樣可以利用這些聯系使文化體驗的想象在現實時空中再現,從而構成全新的技術實踐模式! “瑐悺とR瑟姆認為,關于城市空間的歷史、現實與未來可以納入一種統一的時間結構中去。即使時間呈現一維性,關于過去或者設想未來的形式同樣可以在意識、體驗或媒介中存在,包括街邊工地的效果圖、城市規劃的沙盤模型以及電視廣告中的音樂與表情。這同樣是現代性時間結構的重要特質:現實中原子化的時間序列建構著技術生產的基礎,而想象性、歷史感的時間體驗則讓渡了單純的文化想象。這種二元時間的實踐結構加速了城市空間的分裂,前者成為現實生產線上的實證主義,生產工業品的同時在生產單向度的人;后者則通過提供抽象的空間,混合想象性虛擬與技術性虛擬而建構不同的文化媒介或者身體體驗,從而在媒體、藝術、設計與感受等方面創造虛擬空間及其結構!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當代西方城市研究 作者簡介
趙佳偉,2012年-2016年,就讀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社會學專業。2017年-2020年。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碩士。2020年-至今,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博士在讀。學習期間曾發表學術論文7篇,于2019年12月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⒃粕,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現代性理論、社會理論、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已出版《后現代主義與未來的對話》《啟蒙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病理學:現代性社會理論的癥狀》等作品。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