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2543
- 條形碼:9787573202543 ; 978-7-5732-025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所在山東大學動物考古實驗室十余年來鑒定整理的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動物遺存研究為基礎,同時搜集海岱地區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內有關動物遺存的資料,探討本地區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先民對家養動物的馴化和飼養情況,對野生動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等。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 目錄
序欒豐實Ⅰ
**章緒論1
**節研究背景2
一、 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2
二、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歷程3
第二節研究內容和理論方法6
一、 研究內容6
二、 研究方法7
三、 研究資料9
第二章動物群構成及其反映的自然環境10
**節后李文化時期的動物群及自然環境10
一、 諸遺址的動物群構成11
二、 后李文化時期動物群及其代表的古環境13
第二節北辛文化時期的動物群及自然環境19
一、 諸遺址動物群構成19
二、 北辛文化時期動物群及其所代表的古環境26
第三節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動物群及自然環境33
一、 諸遺址動物群構成33
二、 大汶口文化時期動物群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環境46
第四節龍山文化時期的動物群及自然環境55
一、 諸遺址動物群構成56
二、 龍山文化時期動物群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環境70
第五節動物群及古環境的歷時演變77
一、 魯北地區78
二、 魯中南蘇北地區80
三、 膠東半島地區81
四、 魯東南地區82
五、 魯豫皖地區82
六、 小結83
第三章傳統六畜的出現與利用84
一、 家養動物出現的原因分析84
二、 判斷家養動物的標準85
**節家豬的出現、飼養與利用86
一、 后李文化時期87
二、 北辛文化時期92
三、 大汶口文化時期100
四、 龍山文化時期113
五、 小結126
第二節其他動物的出現與利用131
一、 狗的出現與利用131
二、 牛的出現與利用134
三、 羊的出現與利用138
四、 雞的出現?141
五、 馬的出現?142
第三節小結142
一、 家豬142
二、 家犬(狗)143
三、 黃牛144
四、 綿羊144
第四章動物資源的利用與生業經濟145
**節野生動物資源的獲取與利用145
一、 軟體動物145
二、 魚綱147
三、 爬行綱149
四、 鳥綱151
五、 哺乳動物綱153
第二節先民的肉食結構及其反映的生業經濟特征157
一、 動物群構成演變157
二、 哺乳動物群內部構成演變158
第三節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生業經濟184
一、 后李文化時期185
二、 北辛文化時期187
三、 大汶口文化時期188
四、 龍山文化時期192
五、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生業經濟的發展演變197
第五章動物的特殊埋藏現象及先民對動物的特殊利用199
**節墓葬中隨葬的動物遺存199
一、 后李文化時期199
二、 北辛文化時期200
三、 大汶口文化早期202
四、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205
五、 龍山文化時期211
第二節其他遺跡中動物遺存的特殊埋藏現象213
一、 后李文化時期213
二、 北辛文化時期214
三、 大汶口文化早期215
四、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216
五、 龍山文化時期221
第三節動物遺存特殊埋藏的演變及其意義224
一、 墓葬內的發現225
二、 其他遺跡中的發現229
三、 不同動物種屬的特殊埋藏231
第六章動物資源利用模式的發展演變235
一、 后李文化時期236
二、 北辛文化時期238
三、 大汶口文化時期240
四、 龍山文化時期244
五、 小結247
參考文獻248
后記280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 節選
后記 本書是在2012年完成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新增焦家、丁公等23處遺址的資料,更新扁扁洞、北阡等7處遺址的資料。書中使用的動物考古相關資料既包含海岱地區2020年底前發表的材料,也包含部分本人及實驗室尚未發表的材料。這部分尚未發表的材料,多數是因為相關遺址的資料整理工作尚未完成而無法進行細化的量化統計,涉及這些遺址的數量統計結果應以將來正式發表的文章或報告為準。 這本書可視作本人入職山東大學近二十年來工作成果的階段性總結。本書的*終完成,我有很多人需要感謝,沒有他們的指引、關懷、信任、支持和幫助,就不會有本書的出版。 感謝我的碩士導師黃蘊平先生,黃老師將我引入動物考古研究這一領域,教授我基礎的鑒定知識和基本的科研素養。碩士三年的時光里,老師給予我的不僅是學業的指點,還有嚴格謹慎的治學態度和慈母般的關懷,為我樹立了作為指導老師的榜樣。 感謝我的博士導師欒豐實先生,欒老師將我引入山大考古這個溫暖的大集體中,支持我建設動物考古實驗室,從事動物考古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老師敏捷的思維、廣闊的學術視野、嚴謹的治學之道、寬厚仁慈的胸懷,不僅使我在這十幾年的工作和學習中受益匪淺,也將使我獲益終生。 感謝白云翔教授、孫華教授、方輝教授、王青教授和靳桂云教授等老師在我論文答辯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寶貴的意見在本書中都有所體現;感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各位前輩和同事對我工作和學習的關心和支持。 感謝給我提供遺址一手資料的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煙臺市博物館、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和濟南市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各位領隊們,沒有你們的信任與支持,就不會有今天這本書的完成;感謝山東大學考古專業2004~2018級本科生和我的研究生們,書中很多遺址的資料都是你們與我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你們的支持和幫助,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本書的完成。 感謝老同學吳長青的大力支持,感謝編輯賈利民先生編輯本書的辛苦付出。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工作的無限支持,他們是我努力前行的堅強后盾。特別是我的先生薛廣源,十余年來,他為了我放棄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承擔了很多。還有我親愛的女兒多多,她的可愛、乖巧、懂事和體貼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研究 作者簡介
宋艷波,歷史學博士,現為山東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考古、田野考古和史前考古。承擔數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其他科研項目,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發掘的工地獲得“山東省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獎”和“山東省2019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獎”,參與發掘的工地獲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